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国崛起1857 > 第四百四十九节 各方联动

大国崛起1857 第四百四十九节 各方联动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5:43 来源:书海阁

发生在上海的战争,大明政府显得不太关心,因为政府高层基本上都被太平天国白送的江西给吸引了所有注意。

谁都不敢相信,太平天国竟然敢送出一个省来,目的仅仅是为了换取一千万两银子的一笔贷款。

所以一时间都被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给砸的走不动路,砸了两眼金星,谁还管太平军在上海和洋人是不是打生打死的问题。

此时从陈芝廷到六部,都忙着吞并消化江西,军队是第一时间就进驻了江西各地,跟太平军完成了接防,然后从各地官府中抽调大量的官员,以应付太平军撤离后的权力真空,权力交接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各个地方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这是他们能够预料到的,军队一走,秩序也就走了,在接防的明军还没熟悉环境之前,各路牛鬼蛇神就都钻了出来,偷盗、抢劫时有发生。

反倒是当初明军进入福健的时候,遭遇的地方势力的对抗没有发生,因为当地的地方势力主要是地主武装,这几年在太平军治下,早就没有了他们生存的空间,不是逃到邻省投靠湘军,就是被镇压,被剿灭,或者钻到山里当土匪了。

因此军队交界反倒是相对平静。

对于大明的扩张,西方国家完全没有反应,他们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种情况,太平天国这个疯狂的邪教政权,竟然能够割舍掉一半领土给另一个国家,而且江西深处内陆,让他们鞭长莫及,所幸就默认了此事。

他们更担心的是,太平天国以割让领土为代价,到底跟大明政府达成了什么秘密协议,如果说太平天国没有任何诉求,仅仅是希望得到一笔贷款,打死洋人都不会相信的,他们非常担心太平天国跟大明国此时联盟对清廷发起进攻,这会大大影响到他们的利益,而且由于大明的卷入,让英法都感觉镇压的成本太过高昂了,毕竟大明也是拥有铁甲舰的国家,而且大明跟英法的贸易利益比清廷还大,交恶的话,机会成本太高,可任由太平天国和大明消灭满清,他们又觉得无法承受长江流域利益的损失。

越是复杂的局面,有时候反而不容易失控,因为大家算计出利弊更难,就更难以马上做决定,任何事情一旦拖延的久了,往往就会产生僵局,很难爆发性的变成冲突或战争。

所以在没有弄清大明和太平天国到底有什么猫腻之前,英法都没有立刻表态,但是私下已经达成了共同进退的一致,他们先采取和平手段,在上海向太平天国施加压力,警告他们不要攻打上海,否则洋人不会坐视不理。一边在广州向大明发出照会,询问大明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同时希望大明不要卷入战争。

大明洋务司的回函让他们松了一口气,逐条答复了他们的照会,告诉他们大明既没有加入战争的兴趣,也不想加入这场战争。洋人又询问大明对山海的态度,大明表态说,大明将唉战争中保持中立,但是也不允许任何势力损害大明商人在上海的利益。

英法觉得他们基本上摸清了大明的态度,竟然天真的希望大明能跟他们保持一致,这点被大明拒绝了,李秀成明摆着就是冲洋人去的,跟洋人保持一致那岂不是要参战了。

能将战略玩成这种水平,朱敬伦对李秀成还真有点刮目相看了,大胆抛弃一个江西,将来自湖南湘军的压力全都抛给大明,收缩兵力不但能够更加安全,而且还能有余力图谋上海,继而发动北伐。

可仅仅是如此的话,那还算不得什么高明,毕竟他们付出了一个省的代价,换取的却只是一个或许成功或许失败的虚无缥缈的机会。但如果是李秀成依次为机会,从而彻底完成对太平天国内部力量的整合,那就不一样了。

太平天国意外的发展到现在,诸王制度已经成了既成事实,尽管严重的制约了太平天国的凝聚力,各王互相制衡,谁也不服谁,但却已经形成了一种平衡,谁也无法打破。

太平天国拥兵60万,这是一个实数,而且绝大多数士兵,都是经历过战阵的老兵,可这些军队,并不在太平天国政权手中,不再洪秀全手中,而是分别控制在一个个王爷手中,其中势力最大的,当然是李秀成忠王系势力。

李秀成本部人马二十万人,其中有十万人都是经历过天京围困的老兵,那种经历过长达两三年的围困,在饥饿、疾病的侵袭之下,确实非常锻炼人的意志,犹如爬雪山过草地之于红军一样,经过天京围困战之后,这批士兵已经完成了一种精神蜕变,在精神意志上,已经不输给早期的太平军老弟兄了。而他们的火力却比当年的老弟兄强了百倍。还有十万人,则是李秀成的堂弟,侍王李世贤的兵马,两兄弟相互扶持,可以说是一体的。

所以之前李秀成也就掌握了太平军三分之一的兵力,但还远远达不到一手遮天的地步,洪秀全还没死,李秀成手下的那些王爷,也都还对洪秀全抱有感情,李秀成也就无法抛开洪秀全自行其是,而且很可能他本人也对洪秀全抱有感情,根本就没想过自立门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但忠心跟整合力量是两件并行不悖的事情,只要太平天国想要继续发展,还有争夺天下的想法,他们就必须统一指挥,完成力量整合。

有机会能做到这一点的,就只有李秀成,可洪秀全什么事都不管,洪姓王爷们对李秀成十分抵触。别说让李秀成统合其他王爷了,就是李秀成本部,他们都一直在分化。洪仁玕现在已经跟堵王黄文金建立了很深的关系,而黄文金是李秀成旗下最骁勇的大将之一。

洪姓王爷们还扶持当年的东王杨秀清的族弟杨辅清,将杨辅清一直安插在赣北一带,驻守重镇九江等地,名义是防范顺流而下的湘军,还有在安庆的曾国荃。

在洪姓王爷们的支持下,杨辅清拥兵二十万,而且得到了大批当年东王部旧将的支持,是唯一能在威望上跟李秀成相比的王爷。

但更让李秀成头疼的,其实还是在赣南一带活动的汪海洋部,汪海洋曾经跟随石达开出走,在广西湘桂一带分手,回军江西,之后转战浙江、福健,最后还被左宗棠压迫的往广東转移,被明军拒绝后,再次进入赣南。

在长期脱离天京的游动作战中,汪海洋部势力得到了发展,军队得到了锻炼。而且对天京的依赖更小,更加的自行其是。比如汪海洋几年前,在鲍超部被湘军排挤,不被清廷接纳的情况下,招降了相当一批鲍超部霆军的旧将。

汪海洋拥兵也在十万以上。在加上其他一些分散在各地,背景复杂,甚至是天地会出身的,当地帮会出身的,捻军出身的各种王爷,也有十万上下的兵力。

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李秀成除了不断的加强本部兵马的力量外,想整合其他派系,难度很大。

在对付杨辅清方面,李秀成将堂弟李世贤安排在宁国府,表示是防备安庆的曾国荃,恐怕也是在监视九江一带的杨辅清。一时半会李秀成不可能吃掉杨辅清,除非他肯冒天京之变那样的内斗风险。但是打击汪海洋这样的杂牌武装,李秀成就没什么顾及了。

因为汪海洋跟太平天国的老势力没什么瓜葛,早期高级将领流到现在的,很多是出自广西桂平,比如杨秀清的余部。另外新崛起的,比如李秀成、李世贤兄弟,则是来自藤县的。而汪海洋连广西人都不是,他直接就是安徽人,后期加入不说,还跟随石达开出走过。得不到洪姓王爷的信任,军队中又招降纳叛自成一系。

放任这种势力割据一方,李秀成不可能放心,而且他还担心,此人跟清军勾结,一旦太平军北伐,此人在后面捣乱是一个威胁,最大的威胁是投靠了清军,引清军入江西,从腹背攻击天京。

所以干脆接着跟明军联合的旗号,将一个不太可靠的江西让给明军,然后逼汪海洋北上,这样就近监视,同时勒令他参与北伐。同样赣北的杨辅清也将失去可靠的地盘,没有粮草来源,就必须依靠李秀成的派拨,就得受李秀成节制。

因此说李秀成这是一招相当狠辣的棋,不但打击了内部不稳定势力,还将将太平天国跟清军接触的面积缩减了一大半,需要防守的地区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则拉拢了明军,朱敬伦始终不相信太平天国缺那一千万两银子,最重要的是用借款将大明绑在他们一边,李秀成估计考虑过很多回,很清楚,如果明军想要江西,从福健和广東两面攻打的话,他们根本就防不住。

所幸将江西交给明军,这样太平天国跟湘军接触面积减少,而明军却在广東、广西和江西三面跟湘军接触,明军更有可能站在太平天国一边。

既然这样放弃江西,就成了一招好棋,棋手将其称之为舍子取势,一下子太平天国的战略态势就大大扭转。

将各个环节都考虑的如此周旋,朱敬伦突然发现,李秀成已经成长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程度。

他突然觉得,历史越来越不好判断了,李秀成如此,左宗棠被牵制在苏北,曾国藩被扣在大明建学堂呢,好像晚清重臣这边,李鸿章的位置突然变得格外的超然,不知道他能在这次大变中,攫取到什么呢?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国崛起1857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