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国崛起1857 > 第五百五十七节 柔情宰相俾斯麦

大国崛起1857 第五百五十七节 柔情宰相俾斯麦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5:43 来源:书海阁

法国跟大明签订的新的贸易和友好通商协定,跟过去的没多大区别,主要内容依然是两国互相之间支持对方的贸易,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大明免除法国丝织品和机械制品关税,法国则免除大明的生丝和茶叶的关税。

至于租界问题,只是在附件之中进行了说明,但这才是朱敬伦真正看重的,通过和平条约解决了一个租界问题,虽然是在上海的租界,但这也许能为将来解决香港问题提供范例,如果和平手段失败的话,那就意味着将来要跟英国一战了。

至于新生的德国,俾斯麦政府马上照会了大明公使馆,通告大明政府,除了奥地利之外的德意志地区,现在统一为一个国家了。

这意味着,现在的德国需要跟大明进行新的外交谈判,以及行政机构的变动,比如大明需要撤销合并一些领事馆,德国也需要撤销一些领事馆,比如汉堡在大明的领事馆,就需要跟普鲁士的进行合并。

对大明政府来说,这个新生的德国,他们需要进行重新的认识。完全把他们当成一个国家,一个类似法国、英国那样的民族国家,跟德国人的说明不太附和,因为有些邦国,比如巴伐利亚他们的外交将继续独立。但如果把他们当成一个象征意义的松散联盟,比如过去的德意志关税同盟,也不太对,因为又有许多地方的外交由帝国政府统一管理。

总之给人的感觉是,这是一个半成品国家。

俾斯麦在统一的过程中,采用了说服谈判为主,没有让任何一个德意志君主丢掉王冠。

德国帝国政府自己的外交文件中解释说,他们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联邦国家。

一个新的政体,一个新的名词。

他们确实是一个联邦国家,不过联邦的邦,不是美国联邦中的各个州,而是一个个君主国家。

并且这些君主国家,还享有绝大多数国家的权力,甚至是主权。过去各个国家用的是什么法律,现在基本还用什么法律,过去用的是什么议会,现在还是那些议会,甚至连邮票都没动。

总之除了他们共同承认一个皇帝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这就是帝国皇帝威廉一世不满的地方。

用性格来解释的话,威廉一世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但如果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就显得有些柔弱了。

1862年,俾斯麦上台的时候,就告诉国王,他的目的在于统一整个德国,所以他要扩军备战。

但是当时的普鲁士议会中,社会民主党已经占了大多数席位,当时的德国,是整个德意志地区最为开放,民主的地方,所以当1848年很多国家爆发了起义后,各国革命者建立的政府议会决议,推选普鲁士国王当统一的德国皇帝。

但是历来将这种起义看作反叛的普鲁士国王拒绝了,他认为这种方式是不名誉的。

俾斯麦要扩军备战,可是普鲁士国会不同意扩大预算。

这时候俾斯麦才求助于国王,希望国王动用王权,解散议会,强行通过预算法案。

当时威廉就不肯答应,他对俾斯麦说,如果他这么做了,那么他将在自己的窗台上,看到愤怒的民众将俾斯麦的人头砍下来,然后不久之后,他自己的人头也将被民众砍下来。

俾斯麦则告诉威廉说,这个时代一切大事都是靠铁和血决定的,如果他为了统一民族的事业而被砍头的话,他将此看作是一种荣誉,也希望国王能够为了这个荣誉,而勇敢的支持他。

俾斯麦说服了国王,威廉解散了议会,通过了法案,普鲁士两年后就打败了丹麦,四年后打败了奥地利,组建了北德意志联邦,将奥地利排挤出德意志联邦之中。

俾斯麦给国王说铁血,但自己却从不用铁血手段,外交中极为柔软,对待民众,其实也很少有武力镇压的习惯,他看到工人运动,不是想着去镇压,而是选择提高工人福利,建立福利保障制度来化解。

即便是选择战争,也会说服所有的邻国,尽量取得支持,从而不引起别国的反对。因此打丹麦的时候,英法不反对,打奥地利的时候,法俄没反对。打败了奥地利后,更是没有割让一寸领土,没有要求一分赔款,这让奥地利在之后的普法战争中也选择了中立。

俾斯麦用尽一切办法怀柔一切,只为了一个目的,统一德国。为了这个目的,他几乎是不择手段。

可威廉一世并不认可,他是普鲁士国王,他以此为荣。当俾斯麦打败了普鲁士的世仇,奥地利之后。俾斯麦说不能割让土地,不能讨要赔款。威廉一世当时就不干了,不要土地,不要赔款,那打这场仗为了什么?他坚决要求割让历史上两国经常争夺的西里西亚工业区。最后俩人吵了起来,国王说在这个国家,他说了算。俾斯麦威胁说要辞职。

最后国王退让了。

打败了法国之后,国王如愿以偿的割地了。但是却没有得到他想要的那顶王冠。而是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虚名。这个国王,他可能能力不够高,性格不够强,但是有一点很值得称道,他的政治智商很高,他能容人。

像俾斯麦这样的人,换任何一个国王,恐怕早就给撤职了,在中国还有可能被砍脑袋。

但是威廉一世一次一次容忍了俾斯麦,但他不喜欢俾斯麦,一辈子都不喜欢,却用了俾斯麦一辈子。

俾斯麦也知道国王不喜欢他,可他为什么还要讨国王的不喜欢呢,如果是为了前途,他没必要得罪国王,他的目的很简单,统一德国。至于这个统一,是不是实质性统一,哪怕只是一个虚名,俾斯麦都不在乎吗?

当然不是,只是俾斯麦不在乎虚名,他要的是实际。他有能力,有手段,让一个虚有其表的德国,变成一个实至名归的国家。而要变成这样,他不想通过内战的方式,他要用政治手段。玩政治,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一个名义,所谓出师有名才好操作。

俾斯麦现在建立的德国,确实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国家,但是之后他可以通过谈判,一步一步让各个邦国将权力转交帝国议会。

事实上,在俾斯麦下台之前,他确实完成了距大多数邦国的统一,大多数邦国将自己的外交权,关税权,邮政权都交给了帝国政府,甚至最后用一步帝国宪法,统一了各国法律,也让各国在一个原则上重新制定了刑法。除了个别国家,比如巴伐利亚外,其他国家也都放弃了各自的军权。

在他下台前,这个帝国已经没有之前那么虚了,只不过帝国皇帝的头衔还是那么虚。

所有人都说俾斯麦铁血,可却不知道俾斯麦的至理名言是,用最柔和的手段,推行最坚决的政策,这才是一个为人称道的政治家,真的只会玩铁血,那就是将军了。

朱敬伦是非常了解俾斯麦的,他一直觉得,这个宰相不但不铁血,而且相当柔情。

这种政治人物,朱敬伦其实是很喜欢的,尽管从对方身上很难占到便宜,但是跟这种理性的人打交道,什么问题都能谈,不至于为了莫名其妙的感情,而产生冲突。

大明外交部很快就跟德国进行了密切的谈判,双方签订了新的外交协议,规范了新的领事馆地位问题。并且互相间将外交级别提升到大使级别。这可不是虚有其表,大使的权力可是比公使要大很多的,很多公使不能直接拍板的问题,大使都可以自主决定。

大使跟公使的另一点不同是,公使一般通常是就保护侨民、商业和航务等领事范围内的事务与接受国地方当局进行交涉,所以英法等过在大明只有领事馆,因为他们认为,跟大明只有商业关系。

但大使意味着全面代表派遣国,与接受国中央政府进行外交往来。这意味着,大明和德国都认为有必要跟对方进行政治方面的合作。表明双方都开始认可对方在所在地区拥有的政治影响力,都认为本国在该地区的政治活动,需要对方进行配合才能成功。

其实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两个国家其实都变相的承认对方为亚洲和欧洲强国,是两个地区不能忽略的大国。

之前英法却始终没有升级领事馆,就是一种态度,或者说他们并不打算在处理中国地区的事务问题上,跟大明进行多少合作。

可实际上,他们已经绕不开大明了,这次解决上海问题,就足以说明问题。即便是英国人,在没有大明配合的情况下,他们也无法保证他们在东方的利益。

而法国,更不用说了,他们看到德国升级了领事馆之后,也马上磋商,明法两国互相也升级了领事馆,显然法国人也承认了在东亚行动,以后不能绕开大明了。

法国现在最急需要大明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保证他们在越南的铁路修建权力。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国崛起1857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