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国崛起1857 > 第六百一十节 曾国藩出击

大国崛起1857 第六百一十节 曾国藩出击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5:43 来源:书海阁

就在大明背负着沉重的救灾负担,向灾区送去各种物资,粮食、药品和布匹等,将灾民送往外地,东北以及海外的时候。

李秀成大军一直在围攻扬州,李鸿章的淮军其实并不缺什么,缺乏的只是军心士气,最开始李鸿章采取了杀人和厚赏的方法,杀了一批逃跑的军官,整肃了军纪,又给坚守的部队发放厚赏,甚至上书朝廷,给立下大功的洋人戈登赏赐了一件黄马褂。

但是后来李鸿章一走,军纪又开始败坏,扬州之战始终打的很被动,被太平军压着打,两个多月之后就被围死了,情况比上次汪海洋包围扬州更严峻。

上一次汪海洋部包围扬州,但始终都无法完全封锁,所以曾国藩在安庆待了两年,最后找到机会才一发制敌,因为扬州始终能通过运河得到来自北方的补给,可这次扬州城被完全包围了,运河也被切断,如果再没有援助,恐怕撑不了多久。

于是李秀成过江后第三个月,曾国藩就出兵了,但安庆距离扬州太远,可是距离南京很近,唯一的困难是曾国藩的水师始终比不上太平军的水师,几年前太平军陆续得到了大明建造的十艘铁甲舰,而曾国藩手下的水师尽管也得到了重建,最由于财力窘困,军舰主要还是自造的木船,可是在容闳帮忙打造的安庆军械所的努力下,他们已经能够自产蒸汽轮船,并且按照美国工程师的技术设计,在木船外加装了铁甲,算是木制铁甲舰。

战争果然是技术进步最大的驱动力,在不断建造的木壳铁甲舰投入水师中后,湘军水师力量大大增强,数次跟太平军的战斗中,这些木制铁甲舰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尽管无法长时间跟太平军的纯铁铁甲舰对轰,可是也能坚持相当长一段时间而不被摧毁,甚至又一次双方在江面上狭路相逢,相互炮击了一天,都没有铁甲舰沉没,只是湘军军舰受创严重,而太平军的铁甲舰基本上没什么损伤。

因此现在湘军水师还没有夺回制江权,但已经能够基本保证从汉口到安庆的水路畅通了,能够保证湖广地区庞大的物资顺利送到湘军手中。

没有制江权,就没办法直接给南京带来威胁,而扬州又鞭长莫及,此时好像曾国藩的选择也不多,他选择了渡江攻打芜湖。

湘军在芜湖势如破竹,因为当地守军是杨辅清部,根本就没有战心,这两年被李秀成牢牢按在芜湖这个狭小的地方,哪怕杨辅清自行其是在周围设卡征税,但日子依然过的坚信,只靠李秀成每年给的那点军费,只能让他的士兵饿不死,先进的武器装备根本就不可能买到。

所以杨辅清几乎是一触即溃,马上带人撤出了芜湖,朝着天京方向撤退。

李秀成大军还在扬州围攻淮军,此时哪里敢放任湘军逼近天京,也不敢让杨辅清带兵退往天京,这时候他哪怕再困难,都必须马上支援,不然杨辅清被湘军逼到了天京,他放杨辅清进城是麻烦,不放他进城也是麻烦。只有打退了湘军,才有理由让杨辅清回驻地,至于向他问罪的问题,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既然决定救援,李秀成也能拿出孤注一掷的魄力来,动用他能动用的最大力量,从天京抽调了五万精兵,这已经是极限了,他留在天京的嫡系,就只有十万人,要防备镇江的汪海洋,还要防备杨辅清,再不敢抽调了,但他派出了全部的水师,只要能断了湘军的后勤,湘军迟早得后撤。

可没想到湘军水师一改往日尽量不跟太平军水师决战的做法,这次竟然死战不退,跟太平军水师在长江上连番恶战,力保芜湖港口不失,多次打退太平军水师的攻势,一时间杀的难解难分,大家都认为曾国藩是拼了老命了。

结果就是湘军继续进发,杨辅清继续后退,李秀成多次斥责他,杨辅清则回复说湘军火力强大,而他手下都是老弱残兵,武器弹药甚至粮草都缺,就差直接骂李秀成亏待他的士兵了。

杨辅清从芜湖退到太平府,又从太平府撤到大胜关,这里已经接近天京城了,当年曾国荃包围天京的时候,外围包围圈甚至就设在这里,李秀成觉得退无可退了。所以李秀成的五万精锐就驻扎在大胜关,死死封闭这座关卡,即阻挡湘军,其实也是阻挡杨辅清退往天京。

可杨辅清在前,湘军在后,所以他第一个堵住的是杨辅清的退兵,顿时就让杨辅清愤愤不满,两个太平军的大王把官司打到了洪秀全面前。

湘军水师以付出沉重损失的情况下,不断的向前推进,竟然打的太平军水师节节后退,加上考虑陆路安危,不得不直接退守西关。

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有可能发展成另一次天京围城,当年李秀成带领十三个王爷,集齐六十万大军,装备十几万只火枪和大量火炮,在绝对兵力和绝对火力的情况下,也没能打破曾国荃率领的区区一两万人的防线,所以李秀成绝对不能再冒一次天京被围的险,所以才调回了水师,有水师在,太平军始终有一条通往外界的通道,能够得到外界的援助,大明不肯卖物资给太平军,上海有的是洋人愿意做这笔生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可是杨辅清部实在是不堪一击,十万人在大胜关下,竟然被区区五万湘军打的大败,流散四野,溃不成军,李秀成的精锐确实战斗力很强,他们牢牢守住了湘军的攻势,保证这座关卡不失。

湘军这一次出击,都认为是曾国藩的围魏救赵之计,在不能直接救援扬州的情况下,就通过威胁天京,让太平军主动撤退,而李秀成就偏不撤退。

可是大家都看错曾国藩了,攻打天京还真的不是什么围魏救赵,当然也不是什么真想趁李秀成主力未归偷袭天京,打天京的目的,只是为了混淆视听,就在湘军还在大胜关下跟李秀成精锐对峙的时候,突然一只没有任何旗帜的部队,出现在了扬州北边,跟扬州以大运河相连的高邮。

这只部队还颇为凶悍,竟然突破了太平军沿河设置的防线,突入了扬州城中。

可是这只部队的数量太少,总共不过五六千人的样子,即便攻入了坚城之中,也不过是让孤城中多几千个待死的亡魂罢了,太平军随即再次完成了合围,并且加固了防线,认为不过是一次大意,并没有将这件事太过重视。

可当半个月后,瓜洲附近也突然冒出来一只軍队的时候,太平军想重视也已经晚了。

因为这只軍队打着吉字旗帜,竟然是湘军中的王牌精锐,曾国荃的吉字营!

突然出现的吉字营,势如猛虎下山一样,不做停顿的向瓜洲发起了猛攻,竟然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攻占了这里,让李秀成想救援都来不及,当然如果能够救援的话,也不至于被攻陷了,双方都在行险,都在赌命,曾国荃赌赢了。

如此,江北形势突然逆转,之前是太平军在进攻,可现在进攻部队的后路突然被断了,让他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李秀成想派水师去攻打瓜洲,但湘军水师紧咬不放,另外水师即便能够过去,可又如何攻占曾国荃把持的坚固水寨呢。

李秀成这时候才明白,原来曾国藩从没有想过什么围魏救赵,曾国藩的目标,从一开始就盯上了他那十万过江的精锐,是打算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想要卸掉他李秀成一只臂膀啊。

此时李秀成有两种选择,趁着包围扬州的太平军还没有陷入反包围之中立刻突围,瓜洲被断,那就往东从南通撤退。另一种选择,则是一鼓作气,拿下扬州。然后李秀成孤注一掷,压上所有兵力,在请天王降旨令汪海洋部北上,没准可以通过一次大战,歼灭湘军、淮军两个心腹之患,这样整个江北地区就唾手可得,相信在这种情况下,杨辅清和汪海洋是十分愿意北上的。

但是李秀成陷入两难的决定中无法抉择,选择后者,风险太大,一旦短期内无法打下扬州,攻城部队弹尽粮绝,就只有崩溃一条路,这可都是他的嫡系精锐,是从天京围城的死亡边缘拉回来的坚韧老兵,全都折在了这里,李秀成以后拿什么继续把持朝纲。

可他这次北方,就是想趁着北方爆发了罕见的天灾,趁机歼灭淮军势力,挽回上次北伐后下降的威望,本就是一次政治行为,是失败不得的。现在无功而返,哪怕就是全身而退,也会让自己在政治上陷入不利境地。

就在这种时候,一向不怎么管事,即便求见也未必能见到的洪天王,突然召见李秀成,告诉李秀成,天父降下旨意,要李秀成命令在扬州的部队马上南下瓜洲,一定要歼灭曾国藩这个大清妖。

天父都搬出来了,李秀成还真的不好劝阻,另外现在的洪天王偏执的厉害,虽然很少做决定,可一旦做了决定,那就绝对不会改变,不管是李秀成还是洪姓诸王都劝说不动。

不过李秀成觉得,洪秀全的命令,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就当是从瓜洲突围好了,只要打败了曾国荃,没准都不用突围,还能继续北上再打扬州。

就是心里总有一股阴影,让他之前甚至都没想过要打瓜洲,宁可选择绕道南通。

因为他从曾国荃身上吃的亏太多了,还没有任何一只部队,曾让他们觉得那么的无力,不管是其他湘军也好,楚军也好,淮军也罢,就算是洋人的軍队,也不曾让他有那种感觉,那是给他打上精神烙印的一只軍队。

但一只优秀的统帅,是不会被这种心理所吓到的,不过李秀成还是准备全力以赴,不但要求扬州大军全力南下,暂时放弃包围扬州的坚固要塞,集中最大的兵力,对付曾国荃,还打算动用所有的水师,从长江上轰炸瓜洲,两面夹攻曾国荃部。

此时,天王又降下了旨意,要求天京的水师不能动,告诉李秀成说,用陆师攻打清妖,必有天兵相助,用水师就破了法术。

刚刚打算用牛刀杀鸡的李秀成,顿时被天王的这个命令搞的郁闷无比,进攻再三申辩,可洪秀全根本不听,甚至第一次之后就不再见他。

李秀成哪里知道,在洪秀全心中,曾国荃留下的印迹比留在李秀成心中的更深。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国崛起1857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