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国崛起1857 > 第六百七十七节 经商别学胡雪岩

大国崛起1857 第六百七十七节 经商别学胡雪岩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5:43 来源:书海阁

后世流行一句话,当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这句话不知道误导了多少人,事实上,胡雪岩的经商之道,真不是什么人都能学的,诚然每一个成功者的身上,必然有某种促使他成功过的品质,但是人就有缺点,胡雪岩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学胡雪岩会让无数人倾家荡产。

首先胡雪岩是一个官商,这一点绝大多数普通人是学不来的。

胡雪岩囤积生丝的事情,朱敬伦通过报纸看到了,报纸上说胡雪岩在做生丝霸盘。

所谓霸盘,就是庄家做市,只能是实力雄厚的大商人能做的。

胡雪岩算是这么一个大商人,他自幼进入钱庄学徒,掌柜无子,钱庄就都给了胡雪岩,这是胡雪岩发迹的起点。

之后胡雪岩继续经营钱庄,改名阜康钱庄,还经营着丝茶商号,即便太平军攻占江南,胡雪岩的生意也没有耽搁,反而日益做大,用了三十年时间,积累了几千万的财富,号称大清首富。

但在那个乱世,还能一步一步做大,显然胡雪岩的钱跟战争有关系,但凡跟战争有关系的钱财,一般都是带血的。

胡雪岩的资本积累,也是这么血淋淋的,因为他主要的生意对象,就是基层军官。

谈到胡雪岩的发迹史,谁都能提到王有龄,关于这俩人的结识,各种传闻都有,流传最广的是一个最富有戏剧性的说法,那就是当年王有龄穷困潦倒,还是学徒的胡雪岩冒险将钱庄的银子送给了胡雪岩五百两,让王有龄成功买官,胡雪岩却因为这件事而被钱庄开除,只能委身青楼给人倒夜壶为生,后来回到杭州当官,就大力提拔胡雪岩,帮他开办阜康钱庄。

但这只是戏剧,王有龄本身是官员人家的子弟,十七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宦游,后来依靠家里的路子买官,并且谋到了实缺,来到杭州做官,结果碰上太平军围城,王有龄召集杭州富商,要求募捐。钱庄老板不敢去,让胡雪岩代替他去开会,就这样胡雪岩认识了王有龄,并且向王有龄自告奋勇要求帮忙采买粮食、军械,等胡雪岩买来粮食后,杭州却被包围了,这时候展现胡雪岩勇气的时候大了,他大胆多次冲击太平军的包围圈,始终未能冲入杭州,十分的恼怒。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胡雪岩,大胆勇敢,敢于孤注一掷,而不是一个擅自盗取东家资金的学徒,一个做生意的,如果真有那种背景,生意是不可能做大的。胡雪岩的后人说,胡雪岩发家,主要是直接继承了一座钱庄,然后发展壮大。

而掌柜的为什么要将钱庄给胡雪岩呢,主要还是看重胡雪岩的人品和才干,胡雪岩当学徒的时候,就十分精明强干,帮掌柜讨回来大量的呆坏账,并且对账册之事一目了然,算数能力极强。

年轻、胆大,被掌柜视为心腹,有难事都找胡雪岩去办,连去跟官府交涉这样的事情,也让胡雪岩去,久而久之就让胡雪岩结识了相当大的人脉,比如王有龄就是这样认识的。

但老实说王有龄并没有帮上胡雪岩什么大忙,因为王有龄很快就战死杭州,可是胡雪岩冒死救援王有龄的事迹,让左宗棠十分欣赏,他认为这是一种侠气,在商人身上难能可贵,恰好左宗棠也需要一个精明强干的商人,为他做事,就用了胡雪岩。

左宗棠的赏识才是胡雪岩发迹的真正转机,而王有龄则是给胡雪岩提供了一个背景,一个展示自己品德的背景。

上有左宗棠支持,加上杭州被占,胡雪岩不得不来到上海发展,十里洋场给他提供了另一个舞台。他在这里经营丝茶、钱庄,慢慢发展了起来。但这种发展,要能积累到千万级别的财富,除非是晋商那样长达几代人的积累,或者十三行那样有国家保证下的垄断贸易。

胡雪岩一头都没占,凭什么在商人云集的上海占据一席之地呢?

主要还是依靠左宗棠的助力。左宗棠奉命攻打太平军占领的浙江,但是清廷的军饷却总是不及时。左宗棠筹集资金的渠道,就是胡雪岩。胡雪岩在上海长期以左宗棠的代理人身份行动,左宗棠在背后给予大力支持,胡雪岩则源源不断的给左宗棠送上军饷。

左宗棠在信中称赞,自从有胡雪岩帮办军饷,他就没有了军饷匮乏之虞。

胡雪岩凭什么能空手套白狼给左宗棠弄来军饷呢,其中一个最大的门路是倒卖军火,太平军在作战中,始终能够得到大量的步枪、大炮,除了洋人走私之外,另外一个来源,则是通过一些中国商人采购。而左宗棠是官军,军火买卖基本不受限制,胡雪岩就靠这种身份,一面从正规渠道拿到军火,转手高价售卖给太平军的渠道,从中赚取巨额差价,这些钱就用来补贴左宗棠的军费了。

至于胡雪岩从中抽取了多少佣金,左宗棠不过问,也没人会过问。

后来左宗棠攻入浙江,胡雪岩的生意做的更大了,这时候从倒卖军火转到了当铺钱庄。胡雪岩的客户,大多数都是湘军、楚军的军官,因为有左宗棠、王有龄支持,很多军官都将军饷存放在胡雪岩的钱庄里,战争时期是军官发财的好时机,从曾国藩到左宗棠,軍队的军纪始终是一个问题,因此劫掠是很普遍的,劫掠所得都寸进了胡雪岩的钱庄,让他的资本丰厚不说,一旦那些军官战死,这笔钱就成了死账。

典当生意,则更加血腥。左宗棠軍队劫掠江浙一带,可不仅仅抢劫大户,民间从来都有贼过如梳兵过如篦的说法,农民武装一般喜欢劫掠大户,官兵往往不分大小,平民也抢,胡雪岩当铺中经常会出现一般女子身上穿着的绫罗绸缎,各种首饰等物,听说楚军士兵连死于战火中的普通人身上的衣服都会扒下来,送到胡雪岩的当铺中变现。

这就是胡雪岩第二门带血的生意,相当于帮助楚军士兵销赃。这种销赃的规模之大,无法统计,因为战争中被軍队劫掠的百姓数以百万计,而战乱中,这种旧衣服之类的东西,虽然价格不高,但却更能被穷人接受。所谓薄利多销,恐怕还在钱庄的盈利之上。

通过倒卖军火,销售赃物,胡雪岩攫取了第一桶金。

当左宗棠剿灭了太平军在浙江的势力之后,胡雪岩在杭州重开了各项买卖,并且继续帮左宗棠帮办军饷。

后来明军占了浙江,也没有影响胡雪岩的生意,因为他依靠战争中的暴利,完成了原始积累,商业形态已经提升到了顶级商业领域,在上海囤积地产,经营丝茶贸易,开办钱庄,药厂。

明军带来的秩序,甚至更进一步让胡雪岩的生意变得稳定,丝茶生意的规模持续扩大,已经成了最顶级的一批丝茶商人。

胡雪岩脑子活,做生意没有条条框框约束,不像晋商那样保守,只会经营自己熟悉的业务,胡雪岩是什么能赚钱做什么。

在上海开办机器缫丝业显然是一个不错的买卖,胡雪岩去年开始杀入这个领域,投巨资在上海开办蚕丝厂,后世有资料声称胡雪岩投资两千万两,这显然是扯淡,整个江南的生丝也经不起这种规模的缫丝厂消耗,更何况投入这么巨大的蚕丝厂,熟练的工人从哪里来?根本不是一次性能开办的起立的。

但胡雪岩的蚕丝厂规模确实不小,很有他做生意的大开大合的气魄,这座蚕丝厂投入数百万两,采购全套的法国设备,原料不是蚕茧,而是生丝,这是一家再缫丝厂,所谓再缫,就是将农户手工,或者工厂机器缫制的生丝,进行括丝,将四角车丝复缫为六角括丝,适应西方最新式的大型织稠机器。

胡雪岩发现,这样的括丝不但更加匀称,减少了乱丝,废丝,价格提高三四成之多,而利润则能翻一番。

上海目前只有洋人在做这项业务,利润丰厚,他看中了这个机会,就大胆投入,重金雇佣法国技术人员,打算一举进入这个行业。

一边着手筹备蚕丝厂,一边着手垄断生丝,即是给自己的蚕丝厂囤积原料,也想做市,赚取暴利。

可惜历史上胡雪岩运气不好,刚刚赶上了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上海金融市场崩溃,让他的资金链紧张,而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什么盛宣怀捣鬼,而是中法战争爆发,导致中国生丝市场失去最大的客户,生丝市场崩溃所致。

历史上,开进上海的法国軍舰敲响了胡雪岩末路的钟声,而现在,满清早就频于灭亡,哪里有胆子跟法国开战,可是满清不敢跟法国开战,大明呢?

大明会不会因为越南问题卷入战争,从而跟历史上一样,造成中国生丝市场崩溃呢?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国崛起1857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