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国崛起1857 > 第六百八十节 备战

大国崛起1857 第六百八十节 备战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5:43 来源:书海阁

法国海军世界第二的地位,那绝对不是吹嘘出来的,他们拥有38艘铁甲舰、9艘岸防铁甲舰、50艘巡洋舰、炮舰和60艘鱼雷艇,总吨位达五十万吨。而且士兵训练有素,拥有丰富的在殖民地的作战经验。普法战争时期,虽然陆军一败涂地,但法国海军却从始至终封锁着德国海岸,占尽了优势。

相比而言,大明海军主力铁甲舰只有四艘,二等铁甲舰八艘,装甲巡洋舰二十艘,总吨位十万吨。这些年陷于财政困难而无法扩充海军军备,在海军兵力山,处于绝对劣势。因此一旦开战,此战将以陆战为主,海战立足于防守。

如果想要真正让法国感觉到压力,让他们感到切身的危机感,那就必须在海军上,能够跟法国一较长短。否则这只是一场殖民地战争罢了,对法国本土没有任何损益,他们胜则扩张殖民地,败了不过是放弃罢了,于法国本土没有任何威胁。而大明胜利了,不过是保住了越南,如果败了还可能被法军侵入领土。因此由于海军上的差距,两国目前的战略态势是不对等的。

所以作为让大明“能战”的战略考量,此时必须紧急建造军舰,哪怕就是赶不上打仗,可对于法国人的威慑作用肯定是有的。

因此朱敬伦建议,增加海军临时预算,对海军进行紧急拨款,下令修建十艘一等铁甲舰,二十艘二等铁甲舰,将大明海军铁甲舰的数量跟法国看齐。大明这几年发展起来的造船业,有能力为修建军舰提供技术支持。

“可是这经费从何筹措啊?”

陈芝廷忧虑道,救灾行动,让官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而大明政府不愿意借外债,所以这几年节衣缩食在清偿外债,变卖铁路公司还债之后,又连续两年偿还了一亿大明两,现在积欠的外债已经下降到八亿大明两,折合十亿海关两。

但主要欠的是内债,内债不但没有减少,还从五亿海关两增加到了八亿海关两,折合六亿大明两,而所欠外债,其实只剩下两亿大明两了。

只是大明政府采取发内债还外债的做法,从大明经济体中抽走了太多的硬通货,已经到了金融体系能够承受的极限,在发行大笔债务,恐怕影响到货币的稳定。

“向英国借钱吧!”

朱敬伦建议道。

陈芝廷是不想借外债的,原因跟日本政府的担心一样,看到许多国家因为欠下英法等国的阎王债,而被列强控制的结果,所以对外债避之惟恐不及。

“非得发外债吗?”

陈芝廷叹息道。

朱敬伦笑道:“这不仅仅是借钱这么简单。如果能从英国借到钱,借到钱的越多,英国就越得支持我们,这是有政治上的好处的。”

美国之所以参加一战,不就是因为英法欠美国的钱太多了吗,如果英法战败,美国也得破产的情况下,美国没有选择。

如果能从英国借到钱,这本身就是外交胜利,如果能够借到足够影响英国政府态度的数额,就上升到了政治胜利。

趁着现在英国在态度上还是支持大明的,在向他们许诺高息,未必不能从英国借到钱,一旦英国顶着法国的压力,允许大明在伦敦市场上融资的话,那么之后他们就不得不慢慢偏向大明一边,至少不会帮助法国。

陈芝廷点了点头:“可以跟英国人谈一谈。不知借多少为宜?”

朱敬伦道:“多多益善!”

陈芝廷心中还是不想借钱,这不是面子的问题,用税收做抵押借钱的后患太大。这几年节衣缩食,才将将还了一半,而且各行各业都提高了税收,如今市面不景气,民间早已是怨声载道,在借钱,如何还,在加税,岂不是暴政了。

他回到尚书省彻夜未眠,第二日找户部尚书商议此事,户部尚书张敬修也不主张借款,而且认定,法军入越不过万余,皇帝想要借款大造军舰,怕是皇帝过于忧虑了,大明与越南陆路相接,决战当在陆上,而不在海上,皇帝却要造军舰,岂不是缘木求鱼。

张敬修认为,只动用陆军的话,不需要借洋款。

陈芝廷觉得不无道理,又找兵部尚书罗惇衍,罗惇衍也认为决战当在陆上,此时国库空虚,且大战在即,若不能保持和局,也必然要在陆上与法人争锋,打造军舰确实不是时候,而且罗惇衍担心,即便短期内打造了军舰,也未必能形成战斗力,未必能成军,之后空留一批铁船,用之,则保养、维护之费用巨大,不用任由其腐朽,那造来何用?

陈芝廷与多人商议之后,还是认定不应该借款,但当面驳回皇帝的意见,让他很难受。

所幸就来了个久拖不决。

一晃都十月份了,朱敬伦这里奇怪,陈芝廷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借不借的到钱,也总得交代一下啊。

不能从英国借钱,光得到英国人一些模棱两可的口头支持,实在是让人不放心。

于是他只能再次找来陈芝廷,一问之下,陈芝廷顾左右而言其他,又是各种说辞,竟然根本就没跟英国接触。朱敬伦不动声色,也不在劝说,就此不提此事。

这时候文鸢等人已经回国,文鸢是第一个回国的,他身在日本,这几年仔仔细细研究了日本的军事政治,对日本人的多项政策褒奖有加,而日本人将一手改革了大明陆军的文鸢称作大明陆军之父,不但没有以为文鸢带兵攻克过长崎而对他有什么仇恨,反而极为恭敬,文鸢在日本倒是如鱼得水,乐不思蜀。

在德国感染了军国主义思想的文鸢,在日本这个军国主义国家当然觉得舒服,这没什么奇怪的。

陈济世从俄国回来了,对俄国的野心极为担忧,俄国国内充斥着一种东进的呼声,俄**官中不少人当面在陈济世面前大肆谈论,认为蒙古、满洲和新疆,自古以来就不属于中国的传统领土,而是西伯利亚等地游牧民的领导,沙皇是喀山汗国、阿斯塔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等草原国家的君主,法理上更有权力继承新疆、蒙古、满洲之地,更有义务去保护哪里的牧民。

陈济世推断,俄国迟早要东进南下,左宗棠陈兵陕甘,牵制回疆,让沙俄有所顾忌,看一旦沙俄加强了对中亚的控制,必然要进兵新疆,而在恰克图铁路上,与满清多有争执,早晚会以此生事。

态度最重要的是从法国回来的张开山,他认为法国吞并越南的野心已经不可遏止,除非能给予法国当头痛击,否则绝对无法打消法国的野心。至于军事行动的规模,张开山推断恐怕会是一场举国之战。

大明要打赢法国,绝非易事,法国的军事实力恢复的很快,全面战争之下,法国能动员兵力超过百万,大明要想阻挠法国,就必须跟法国打一场百万级别的大战。

朱敬伦先后召集军官听取汇报的情况,让大明政坛变得有些诡异,文官们突然低调了起来。

因为朱敬伦已经很久没有直接跟軍队产生过联系了。兵事全托付于兵部,现在皇帝突然召见归**官,而且这批军官之前还是被文官政府调走的,大家都知道是文臣在打压他们,现在皇帝直接见他们,这到底是什么心思?

朱敬伦无暇理会官场的尔虞我诈,他是皇帝,皇权时代他占有绝对的位置优势,慈禧以一个女人的身份,压制的奕欣,李鸿章,曾国藩等人都翻不了身,更何况朱敬伦呢,他的位置让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去考虑别人的态度,都是别人考虑他的态度。

所以接见过陆军军官之后,他又接见了海军军官,要求海军也必须加强戒备,不能有任何松懈,并且要他们考虑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充军备并形成战斗力。

朱敬伦从没有说过他要如何如何,但总会有人能猜到他想要如何如何。

赫德很快就求见朱敬伦,他向朱敬伦谏言,说目前大明的军备情况,如果对上欧洲一流强国,怕是会措手不及,赫德建议与法国和解。

朱敬伦表示道,如果法国人要将大明排挤出越南,这已经突破了大明能够接受的底线。赫德又建议,如果这一仗必须打的话,大明就必须成倍的增强目前的力量。

赫德建议将陆军的规模翻一倍,常备军扩大到六十万,后备兵力扩大到一百四十万,这样一旦开战就能有两百万军队可以动用。另一方面,海军也必须进行扩充。

朱敬伦将陈芝廷强调的那一套困难,又跟赫德说了一遍,赫德建议向英国借款。朱敬伦担心英国会受法国影响,而不会允许大明在英国借款。

赫德请命他来负责此事,一定能帮大明借到足够扩充兵力的资金,同时他希望,在大明做好准备之前,切不可贸然与法国开战。

朱敬伦知道,蛰伏了这么多年后,赫德终于按捺不住了。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国崛起1857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