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七百五十七节 德克萨斯大会战

大国崛起1857 第七百五十七节 德克萨斯大会战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5:43 来源:书海阁

这种正面大开大合的平原野战,很难出现各种传奇战术,大体上都是摆开了阵势对仗,拼的是谁的本钱更厚。【.】

长平之战那种重兵集团的围歼战,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没有几场。

明军不可能一而再的复制这种战例,上次欺负一下美军没有经验,这次美军开始小心谨慎之后,就没多少便宜可占了。

陆云起跨过佩科斯河之后,沿着铁路线,很快攻下了佩科斯城,敖德萨,大斯普林等城市,已经露出明确的沿铁路攻打达拉斯的态势。

目的无非是希望美军分兵,即便不分兵,也不能让他们有能力救援圣安东尼奥。

主攻方向的张开山出兵到圣安东尼奥之间,则要近的多,十天时间前锋就已经出现在了圣安东尼奥郊外,安营扎寨,修建工事,等待后续部队。

美军非常谨慎,试探性的发动了几次攻击之后,就回到自己的阵地严阵以待,休斯敦方向立刻派遣援兵,一部赶往奥斯汀,一部直接开往圣安东尼奥。

此时美军兵力还算优厚,这一地区的总兵力高达八十万,其中五十万是上次战后的老兵,剩下的三十万则是新兵和新征调的民兵。

明军可动用兵力,其实也是八十万人,半斤八两,不过一个是屡经战阵的老兵组成,一个是新兵兵团而已。

张开山的前锋二十万人逼近圣安东尼奥之后,美军很快也在这里增加到了三十万兵力,旗鼓相当。

而张开山看起来确实没什么奇招,不温不火的在火炮守城之外,距离圣安东尼奥还有二十公里的地区,就开始挖掘战壕,打算困守的架势。这倒让美军放心不少,时间和地利站在他们一边,他们本土作战,物资转运方便,他们耗得起,明军耗不起。

张开山所部二十万大军先后抵达圣安东尼奥之后,修筑了严密的工事与美军对峙。美军则在离市区五公里左右,距离明军阵地十五公里的距离,修建了针对性的防御工事。这样明军的大炮为威胁不到市区的安全。

张开山二十万部队显然无法对平原地带的圣安东尼奥进行包围,十则围之,尽管未必真的需要十倍兵力才能打包围战,但总之需要比敌人的兵力多得多,现在敌人兵力还占优呢,如何包围。

连从侧翼迂回都做不到,因为张开山试图从北方包抄过去,美军立马针锋相对的布置防御工事,在圣安东尼奥北郊也修筑了防御阵地,跟大明对峙。

之后的战况极为熬人,双方好似陷入了僵持,互有试探性攻击,但都没取得什么战果,白白折损兵力,很快就沉寂下来。

明军后方只是一个劲的给前线运送补给,在圣安东尼奥郊外明军修筑了大量的仓库,好似打算打持久战。但要拼物资补给的话,美军还不会输给任何人。

一个月后,圣安东尼奥这里依然在对峙,倒是北边陆云起的佯攻部队取得了不少战果,已经攻下了科罗拉多城,这是位于德克萨斯的科罗拉多河畔的城市,跟发源于大峡谷流入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的科罗拉多河是两回事,只是同名。

陆云起拿下这里之后,按道理就应该继续进兵阿比林,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他突然调转直下,沿着科罗拉多河急行军,绕过一座座美国城镇,竟然直逼奥斯汀而来。

奥斯汀位于科罗拉多河西岸,距离科罗拉多城近四百公里,急行军也得四天时间。

本来以为他们在北线攻击,一来是负责牵制作用,二来是保护明军侧翼,谁能想到他们竟然会南下,而且以急行军的方式,放弃之前的行军路径,抛弃了不必要的辎重,他们到底有什么作战目标?一时间美军指挥官的注意力都被明军这个怪异的举动给吸引了。

结果陆云起四天之后抵达奥斯汀郊外,却并没有对这座城进行攻击,此时美军的八十万兵力分布,三十万留在休斯敦,三十万在前线的圣安东尼奥,奥斯汀则有二十万作为策应,陆云起的兵力不过五六万人,无论是攻打奥斯汀还是攻打圣安东尼奥都力有不逮,所以美国指挥官还真的看不透他的做法。

但很快美军就惊讶的发现,明军主力出击了,大量明军主力部队,开始从大粮城进发,沿着铁路线向圣安东尼奥前进,而陆云起的部队,则进驻了圣安东尼奥和奥斯汀之间,在这里修建阵地。

美军马上准确的判断出,明军打算切断奥斯汀和圣安东尼奥之间的联系,集中主力部队进攻圣安东尼奥,明军主力部队据观察大部出击,兵力高达三十万人,联合前线部队之后,围攻圣安东尼奥的兵力可达五十万,加上夹攻的陆云起部,就有五十五万人。

顿时美军觉得圣安东尼奥的兵力有些空虚了。

格兰德河谷战后才上任的美国陆军司令迈尔斯,此时就坐镇休斯敦,他认为应该增援圣安东尼奥,但是一个新锐军官表示反对,他名叫潘兴,战前不过是一个小军官,以镇压印第安人为名。战争爆发后,美军进行了大肆扩编,他荣升为旅长级别,参与了格兰德河谷之前的攻坚战,后来河谷大战爆发后,他所部在佩科斯河防线与明军进行过艰苦的作战,战后大批美军高级军官被撤销了职务,作为河谷战役的替罪羊,潘兴却进一步升入陆军参谋部。

迈尔斯认为应该增援,潘兴则认为,明军很可能目的是休斯敦,在圣安东尼奥不过是佯攻,目的就是让休斯敦增援,然后偷袭休斯敦。迈尔斯觉得明军主力的出击阵地大粮城距离休斯敦超过六百多公里,明军不可能长途跋涉来突袭休斯度。

潘兴纠正了迈尔斯的判断,他认为明军之前在圣安东尼奥修建了大量仓库,目的就是储备物资,作为中转,因此他们的前进基地,不应该是大粮城,而应该从圣安东尼奥算起,也就是三百多公里,他还提醒明军从科罗拉多城进行的急行军,一旦明军继续采用这种快速进军方式,抵达休斯敦不过三天。

迈尔斯认为潘兴的意见很有道理,潘兴表示,这不过是一些简单的诡计,只有弱者才喜欢使用,比如印第安人,和现在的中国人。

潘兴猜对了,明军确实是以圣安东尼奥为补给,但谁说明军就一定要去偷袭休斯敦了,兵力更少的奥斯汀不是一个更好的目标吗?

结果让美军大惊失色的是,明军三十万大军在圣安东尼奥休整三天之后,不是南下,而是北上,绕过圣安东尼奥直扑奥斯汀。

此时奥斯汀只有二十万兵力,大明三十万人,加上陆云起那五万偏师,总计三十五万人,兵力优势并不明显。

但是很快美军发现,明军大量调动圣安东尼奥西郊部队,这里本有二十万人,明军竟然抽调了其中的一半,只留一半继续与圣安东尼奥的防御部队对峙,另一半则加强了陆云起的兵力。

现在明军在奥斯汀周围已经有了四十五万大军,兵力是奥斯汀的两倍多,很快就向奥斯汀发起了猛攻。

步兵挖掘之子战壕不断向前逼近,很快就进入了大炮射程之内,炮兵开始轰击奥斯汀防线。

经过明军十余日的猛攻,奥斯汀外围防线就给突破了,然后明军开始炮击奥斯汀城区。

此时休斯敦的迈尔斯坐不住了,决定派出援兵,潘兴也没有反对。

十万援兵增援奥斯汀,可没想到半路就被阻拦,在科罗拉多河畔爆发了一场野战,十万人被击溃。

明军乘胜追击,直扑休斯敦,甚至不惜撤围奥斯汀,集中三十万兵力攻打休斯敦,这次反而是休斯敦需要援兵了。

奥斯汀和圣安东尼奥都不敢眼看着休斯敦失守,那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海上的补给线,也将没有了援兵。

于是两城同时抽调十万兵力去增援,但遭到了与休斯敦援兵同样的命运,他们在野战中战败,二十万人溃散。

先后三十万人在野战中被打散,三地的总兵力顿时下降了五十万,休斯敦只有二十万,奥斯汀更是只有十万人呢,圣安东尼奥有二十万,此时三地再也不敢随便出击。

美军高层异常震怒,美国国会甚至有议员提出要追究指挥官的责任,但幸好不是所有议员都发疯,主流意见还是赶紧想办法增援,以此为契机,倒是让国会议员达成了一致,通过了征兵法令,开始强征士兵,这样美国可以组建三百万新兵。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德克萨斯会战急等增援,明军趁机集中兵力猛攻奥斯汀,以五十万的兵力攻击十万人的奥斯汀,终于用了七天时间,将此城攻陷。美国举国震动,舆论要求撤换迈尔斯。

其实这不能怪美**官的指挥问题,而是前线指挥作战的张开山这样的老将,吃死了美军军官经验不足的弱点,经验不足的人往往就缺乏自信,没有坚持自己意见的勇气,如果潘兴始终反对增援,就不至于让休斯敦危急,休斯敦不危急,其他两地也不至于增援,陷入更深的劣势。

从战术上讲,则是明军军官充分利用了自己攻击方的主动,发挥了外线作战的机动优势,调动美军,然后在野战中歼敌。

从技术上讲,其实还是美军自身的軍队素质不高,大规模野战中容易给对手找到机会,如果他们能打赢野战的话,明军就是战术在高明,也无计可施。

张开山和邓世才这样的老贼吃准了这一点,认定了美军这样的新兵加民兵组合,一旦开始机动,一定会露出破绽,反而是让他们死守明军找不到机会。

可以说让对方完全死守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明军的单兵素质和基层军官优势,弥补了对方经验不足的缺点,所以一定要想尽办法将对方从老营盘中引出来,最后将明军的战术优势转变为胜利。

最终的结果就是明军先后在三座城市之间不足三百公里的范围内辗转腾挪,见缝插针吃掉了对方三十万人,然后集中兵力拿下了奥斯汀,切断了三城的犄角互动。现在明军不管是南下攻击休斯敦,还是往西攻打圣安东尼奥,都拥有了绝对的主动。明军的选择是,集中五十万兵力,南下休斯敦,在美国援兵抵达之前,占领这座海陆枢纽。

此时美军的选择不多了,五十万大军攻打休斯敦,休斯敦如果有强兵驻守的话倒也没有问题,可问题是美军自己都没有信心。

他们要么选择就用休斯敦有限的兵力坚守待援,要么抽调圣安东尼奥的兵力增援,可美军必须规避一个风险,那就是圣安东尼奥的援兵,不会像前两次一样,被明军在野外歼灭。

最后美军做出了一个明军都没有想到的决定,他们放弃沿铁路线增援,而是从圣安东尼奥直接南下,向墨西哥湾撤退,从港口坐船由海上增援休斯敦。

这一点明军倒是没有想到,一时间围堵不及,只是一直在圣安东尼奥否则牵制的十万兵力选择了追击,咬下了美军三万断后部队的尾巴,聊胜于无了。

现在休斯敦拥有了三十多万軍队,而明军兵力虽然占优,但经过多场苦战之后,不得不转入休整。不但没有发起对休斯敦的攻势,而是回撤兵力,以稳固防线为主,以圣安东尼奥为中心,奥斯汀协防侧翼,防备休斯敦的反攻。

显然邓世才、张开山这样的老将,比美军的年轻军官老辣都了,进攻的时候很有魄力,该收缩的时候,一点都不含糊,休斯敦这样的重要城市,说不打就不打,收缩的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但邓世才马上开始向国内要求增派援兵,他要求至少在增派一百万兵力。

因为他打算休整一段时间之后,主力从圣安东尼奥和格兰德河两路进发,目标瞄准了努赛斯河口,靠近墨西哥的海港城市科珀斯克里斯蒂。

可这时候国内真的很难排除兵力了。

明军总共征调了两百万大军,其中一百五十万都送到了美国,交到了邓世才手里,留在国内的只有五十万軍队,总不能空国而出吧。

但朱敬伦还是答应继续增派兵力,连原因都不过问,招兵已经很困难了,因为随着这几年接连的苦战,通过高额军饷,已经很难吸引到老百姓当兵了,更何况中国文化中本来就是好男不当兵的糟粕传统。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国崛起1857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