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七百九十六节 后发国家的工业化路径

大国崛起1857 第七百九十六节 后发国家的工业化路径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5:43 来源:书海阁

朱敬伦并没有可以推动这一切,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大明政fu的专家看到了,他们出台了政策给与扶持,这是一个正常政fu应该做的,大明政fu这一套也不是独创,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西方人一直在这么干,日本人也学会了,大明没道理学不会。

一开始是几家比较低端的草编作坊开始采用电力机器,草编就是用草来编织各种工艺品和实用品,算不得什么高端产品,草帽、草鞋、斗笠、蓑衣都可以算作草编,中国来百姓当作日常用品,西方人图个新鲜当作收藏品,当然只是普通中产阶级的收藏品,富豪还是喜欢那些官窑瓷器、珊瑚象牙工艺品之类的高端产品,主要还是中国老百姓消费,因此这种手工产品销路极广。

可是草编工艺复杂,往往只能手工制作,用机器目前还很难处理不够标准化的茅草之类的纤维,倒是听说有人搞出了蒸汽制席机,但需要的原料十分严格,而且质量不够好,没能推广开来。

蒸汽机不好推广,小作坊用不起,即便是大作坊也不太好应用,因为让一个作坊,安装了蒸汽机,然后要经常‘性’的进口煤炭,维护机器,对文化水平较低的手艺人来说,实在是太过困难。

但电动机就不一样了,不需要专‘门’的采购卖炭,运作机器,通上电,转动开关就行了,不用了直接关掉。虽然不可能带动什么复杂机器生产,但手工生产中还是有大量的简单动作可以用机器的。比如草编中的原料加工阶段,需要晒草、碾草,枯燥而无聊,就可以用机器来加工。用电动机带动碾子碾压稻草,显然比用人或者牲口省事多了。

于是电动机慢慢在草编工艺中推广开来,第一个形成规模的,是东莞的厚街,这里的草编作坊极多,引入机器之后,甚至出现了更复杂的分工合作,有的作坊不在直接加工草编,而是通过粗加工原材料卖给其他作坊生产赚钱,他们转型成了加工原料的原材料工厂。

将当地特有的莞草从农村收上来,进行碾压、晾晒、规整之后,卖给其他手工作坊。甚至带动的农村将莞草都当成一种经济作物种植了,而在之前,这可都是野生野收,没人会专‘门’照看的。

同样的例子还有竹制品,从文人用的笔筒,到学生用的‘毛’笔,百姓用的斗笠、竹席,各种竹筐等等,既是工艺品也是日用品,用蒸汽机加工不方便,但用电动机还是有可能的,用机器带动传统工具,分割竹条、竹枝,显然比手工效率高多了。

还有皮革业,陶瓷业等等,除了工匠们已经自行开发的一些粗陋工具之外,到底还能有多少种行业可以利用电力,政fu都说不好。

他们出台的政策是,一方面鼓励机械企业发明生产一些小型机械,一方面鼓励作坊采购使用这些小机器,美国战争之后,工部就得到了每年一百万两的专项资金,用于推动这项工作,目前他们已经推动了一千家示范作坊,涵盖了八十多个较大的手工行业。

同时经过宣传,利用电力机器提高效率,已经成为作坊主们开始讨论的一种热议了。

将来这种传统行业,有多少可以通过新技术做大,从一千万家手工作坊中能否诞生出几百万家小型工厂,从几百万家小型工厂中,又能诞生出几十万中型工厂,从这几十万家中型工厂中又会诞生出几万家大型工厂,这就是传统国家工业化的理想道路。

而且这种道路真的有人走成了,那就是德国。

德国工业发展,并不是大工业消灭了手工业,而是手工业转向了大工业。

最著名的例子,还是克虏伯,这家家族企业上百年来始终都是一家手工作坊而已,但是工业革命后,通过引入新技术,扩大规模,慢慢转变成了一个工业巨头。可即便到了现在,已经拥有了数万名工人,手工成分其实还是保留了很多,没有完成彻底的资本化。美国卡内基就发现,生产同样的钢铁,他的公司只需要克虏伯四成左右的工人。显然在效率上,克虏伯的工厂还比不上纯粹资本化运作的卡内基钢铁公司。

不过光靠在传统领域引入新技术,显然只能拉近跟先进国家的差距,不可能超越对方,德国能够在19世纪末超越英法等先进国家,靠的绝不仅仅是在传统领域中采用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使老行业焕发青‘春’。

德国能超越英国和法国,靠的更多的是开发新领域,创造新的产业。

比如积极创立发展电气、化工等新兴工业部‘门’,新产业带来的爆炸‘性’推动力,才最终使德国一跃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大明近几年来其实也在复制这种路线,电力工业开始蓬勃发展就是一个例子,但电力行业在大明的意义,只是在传统领域引入了新技术,犹如运输业中引入了铁路,是一种基础设施,算不上全新的产业。

在化工领域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火‘药’工业推动出来的‘肥’皂业,就是化工产业,尽管不是什么高附加值化工产业,但却开始培养出了第一代化工人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而在高附加值的化工领域,因为一次‘性’投入高,投资回收周期长,但相对利润也较高,显然是一种资本和技术双密集产业,不是一般商人能玩得转的,有钱的没技术,有技术的未必有资金。因此这个起步格外难,第一家介入煤化工的,是一家‘肥’皂工厂。

这家‘肥’皂厂一开始只是生产‘肥’皂,同时为诺贝尔公司提供甘油原材料,慢慢他开始直接生产硝化甘油给诺贝尔供货,这样就需要引进制造硝酸的工艺。一步步沿着产业链攀升,最后他们发现,他们加工硝石生产硝酸的设备,跟德国生产氮‘肥’的设备很相似。于是通过调整工艺,他们试制成功了氮‘肥’。

这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名字也很不显眼叫做白又净‘肥’皂公司,通过生产日用‘肥’皂攫取了第一桶金,慢慢‘摸’爬滚打到了生产废料,才真正成了气候,走到这一步他们用了十年,那时候已经是1885年了。

大明和法国的战争,让粮食价格高涨,‘肥’料的生意自然就好。几年时间,就赚取了第二桶金,迅速发展壮大。之后开始研发出了桑树专用的‘肥’料,甘蔗专用的‘肥’料等等。大明跟美国开战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个化工巨头。并且切入了诺贝尔垄断的火‘药’领域,从诺贝尔的供货商成长为了竞争者。

但白又净‘肥’皂公司的主业并没有放在火‘药’上,战争结束后,就结束了火‘药’生产。利用战争期间新引进的设备,他们决定生产染料。

这又是一块利润很高的产业,全世界的化学染料都被德国垄断,连英国都只能给德国供应煤焦油,德国加工后返销给英国的纺织企业,大明的棉纺织工业也大量进口德国的染料。

战后白又净公司的染料迅速抢占德国染料的市场,而战后这‘波’经济增长高峰,助推了他们的发展。

大明战后棉纺织市场,在棉纱产业上,依然大量进口英国和印度棉纱,但棉布产业已经占据了本国八成的市场份额,不但垄断了低端粗布,将美国粗布赶出了大明,还抢占了英国细布大量的市场,目前在城市中跟英国细布已经开始分庭抗礼。

纺织业的发展,让染料产业迅速膨胀起来,借助染料产业的发展,白又净‘肥’皂公司,再次埋上一个新的台阶,跃升为千万两营业额的巨头公司,加上他们所拥有的技术优势,即便兵工厂这样的什么都想做的怪物,想抢他们的食吃,都下不了嘴。

引入新技术,开发新产业,大明在工业化道路上已经走上了正轨。

跟德国一样,化工产业的总值不高,连国民总值的一成都不到,只相当于百分之一的样子,但是这个产业的意义在于,他的附加值很高,他会带动新的机械设备行业,化工行业的附加值高,化工设备的附加值自然也就高,因此这种产业往往是一种产业升级意义的行业。

随着铁路、电力和化工三大工业化主力推动,大明结束对美战争之后,又获得大笔战争赔款经济体系中注入了大量资本,虽然统一北方给政fu财政北上了沉重的包袱,可对民间企业来说,得到的是一个巨大的投资空间、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因此经济发展速度极为惊人。

短短三年时间,新开办企业就有一万多家,而工业增加资本翻了一番。犹如普法战争后的德国,经济如同嗑了猛‘药’一般,以一种野蛮的劲头在增长。

任由这种势头增长十年,大明工业就将轻松超过法国,仅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并列第三。而这只是说工业,就像历史上大多数时间一样,中国的经济总量根本不敢算,真要算的话,恐怕现在已经跟美国差不多,甚至比美国都高了。

但这种平静总是那么的宝贵,1897年年底,法俄两国公开了双方早在1891年时候就签订的密约,这几年一直在大家猜测中的法俄同盟暴‘露’在了世界面前,法俄通过此举向世界表明,法俄两国已经做好了应对一切公开挑战的可能。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国崛起1857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