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我家直播间通古今 > 第三百一十七章

我家直播间通古今 第三百一十七章

作者:YTT桃桃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6:20 来源:书海阁

率先回应贾莱的是拐杖倒下的声音。

可给于芹娘的大伯吓得不轻。

因为许田芯展示完能当凳子的拐杖,看到田女婿好奇就随手交给田女婿,让他坐坐试试。

当大官进来,田女婿看所有人都站起来了,他也急忙跟着站起身,然后又被大官那句“田芯”叫的,田清瘟都惊呆了,就忘了要扶住拐杖。

乖乖,听说过是一码事,亲眼见又是别样刺激,这趟回家可是有太多话题和爹娘说了。

于大伯老脸涨红,弯腰帮女婿捡拐杖不是,好像噗通一下跪下说草民有罪也不对,就挺破坏气氛的,好些人在看他们。

许田芯上前两步,遮挡住捡拐杖二人组,向贾莱行礼道:“贾老将军。”

贾莱指着许田芯,好笑道:

“信里还知道叫我一声贾爷爷,见面还不如见字了?好好说话。”

“贾爷爷,我这不是想着这是正式场合。”

“就是正式场合,才更应该叫声贾爷爷。你还贾老将军。贾将军就算了,你个小丫头,老字算怎么回事儿。”

贾莱随着吐槽许田芯,几大步就走到许老太面前,笑着摆手不让行礼。正是怕百姓见他们这些将领不停行礼,他才这会儿下来,要不然早就露面了。

打招呼道:

“上次一别,细算算还真是有日子没见了,大妹子,眼下家里可好?”

许老太满面笑容心想:

可不是,上一次见贾将军还是在山洞,再之后见过吕岩,见了单绍,甚至都见过微服私访的霍大将军,就是没再看到过贾莱。

但是家里买卖,家里吃的羊肉,今年过年吃的海产品和带鱼,包括现在穿的野猪皮和羊皮靴,处处都有贾老将军的影子。

听她孙女说,那次被带到山坳坳里做炮弹,敢于放开手脚去做,还有那几天从吃到穿,没少受吕岩和贾莱的各方面关照。

“贾将军,托您的福,眼下家里特别好。来时还想着,不知道来到这里能不能见到您,孩子说写信试试,没想到真见到面了……”许老太又给贾莱介绍二儿子。

因为人家问了:“这不是上次见的那个吧?”

“这个是老二,老三在家这次没来。”

许田芯也在旁边介绍道:“贾爷爷,这位是我二叔。”

贾莱对许有仓印象深刻,有一把子力气,是个当兵拿长矛的好料子,好好练练或许能脱胎换骨耍的虎虎生风。

但是许家已经没了一个,人家不一定舍得。

此时,看到许有粮,虽说不如那个看起来高壮,但贾莱还是本能地见谁都先想想能不能当兵。

其实这个也行,这个沉稳适合做定点炮手。

由于贾莱进帐篷里,特意和许家人先聊两句。

亲卫们安排座位就示意许老太坐在贾将军的右手下方,许有粮坐在贾将军的左手下方。

许有粮坐下前,对亲卫弯下腰表示感谢。

因为将士们是特意给他拿的椅子,还给他挪开做了请的动作,他从前哪受到过这个待遇。坐下后又看眼对面的亲娘,才勉强镇定。

然后依次才是书院山长,先生,有功名的学子,钱员外,各位里正,上岁数的百姓们。

至于许姑娘……许姑娘自己主动表示,不够坐,她要站着。

许田芯正站在贾莱的身后,和两名亲卫站在一起。

外面在飘动毛毛雪,红灯笼被城关的北风吹的一晃一晃。

已经有兵士在给百姓车队的骡牛喂草料。

临时搭建的长长的油棚子里,此时所有人都在听贾莱讲话。

贾莱指了指站在他旁边的许田芯,先告诉大伙说,田芯给他的信里,为此次之行大伙是如何忙碌的,全都有写。

所以大将军特意命他,代表大将军,代表镇北军,务必向百姓们表示感谢。

大家随着贾莱讲话,看了眼许田芯,这是万万没想到的。

听见没有,连大将军都知道这事儿了,还对他们表示感谢,大伙有些激动怎么破。

而且还有好些人在琢磨:田芯儿这孩子值得深交啊,你看她有好事儿是真往上写,一点儿不带揽功劳的。

然而接下来贾莱的话,更是让大伙听傻了。

贾莱宣布两件喜事。

一件是对于将来参加科举的所有学子们来讲,会让他们喜极而泣的事儿。

那就是军政一体的镇北军,以后会提供给书院关于时政的经文集解。

书院山长先被这个喜信儿砸懵,接着就失态地非要站起身对贾莱长揖到地。

白慕言和其他学子也在一愣后,眼含热泪跟着山长一起对贾莱行礼。

因为北地童生还是很多的,可是之所以再无法向上科举,就是因为缺少这方面知识。

打个比方,白毛浮空水,红掌拨空波,凡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填满空格的基础题,他们都能写出来。所以他们能考中童生。

但是再往上考,就变成让以白毛浮绿水为题,论地方文化和培养人才的关系。考中秀才的白慕言,也算对付过关了。可再再往上考,举例还是让以白毛浮绿水为题,就该论区域经济和地方治理之间的关系。

再再再,依旧是这道题目,让写朝廷用人选材的标准。

还有执政中,官员哪些方面要有自主性和服从性。

可见,越往上考,越是要律法、公文、术数、时政,尤其是时政各方面全部跟上。

将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和会写一手好书法已经是最基础的。

而他们哪有公文可看,连抄报都没有,更不用说北地远离京城,一会儿一个政令,等传到北地黄花菜都凉了,去哪里搞得到文学大家对时政的集解。

但他们北地大将军霍允谦能。

所以贾莱就示意山长和学子们,不要感谢他,这是大将军接手北地,就发现了学子们的难处。

只有一点,万望书院山长不要只收北地学子,将来如有外地学子慕名而来,也要收下。

山长郑重应下。

至于第二件喜事,那就是关于补偿五亩荒地,补给牺牲在北地城关那些壮士们的家人。

连许老太听完都一愣,忍不住看向贾老将军。

何况别人,只会更加不可置信。

有好些老爷子本来蹲在旮旯里,他们寻思可别污了贵人的眼。

此刻情不自禁慢慢站起身,瞪着眼睛望向贾莱。

说实在的,见着过欺负老百姓欺负得要死的,但没听过隔了这么多年还能见到回头钱的。

就算知道镇北新军和以前和别处的驻兵不一样,那也不能好成这样啊?这都不符合现实了这都要。

然而这是真的,今日抵达边境的十二个村落,将成为第一批实施村落,因为贾莱会亲自督办。其余的村落,随着政令一出,如果快的话今年都能垦荒上。

贾莱不能直说,朝廷一直没个说法,那就由接手这个城关的镇北新军补给大家。按理这都已经晚了,或许这么多年过去,家里失去顶梁柱早就挺不住了,一家子都没了。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此时,贾莱随意点了一位里正,让回答当年服兵役有几人,回来有几人。

孙里正很紧张,为啥不点名刘老柱,他腿肚子都转筋:“回、回将军,俺们村当年共有九十二户,有七十四家被征走了小子,无一而归。”

孙里正相对年轻,征兵役那年,他家儿子不够岁数。

可是其他里正们却慌了,连刘老柱手心也在冒汗,刘靖栋脸通红。

这些人真怕贾将军再接着点名,那么他们的回复就会变成:“我们村有一百一十户,回来一人,那个人就是我儿子。”

咋这么巧,里正们的儿子全没死。全都和短命鬼王里正还有上一任镇亭沾点猫腻。

其实百姓们知不知道呢,慢慢地就看出来了,知道,谁都不是傻子。

有的村民是这样想的,那人家当回里正,大小是个官,换谁也会让自家人借点儿光,这叫生和死的事儿。谁让咱不是里正。还怨自己呢,不是个有本事的爹。

这不嘛,贾莱还没说别的,里正们就脸通红。

连刘靖栋都在想:自己真不该惦记吃饭。明明二哥(许有粮)和他一样,一路上也没吃什么,但是却说不饿。

好在贾莱问这个问题是为了说给兵士们听的,他没有再继续点名。

无一而归,还有那么多将士们的魂魄也葬送在北境城关。

贾莱来时看到学子们在刻冰雕,他说这是铁血冰雕,让改成:“天地英雄气,风雪迎归人。”

当年那些英魂冒雪迎敌,如今这个十五该团圆的日子,正好他们的家人也来到北境城关,就当作雪落归来。

所以贾莱宣布完这两件事后,就安排参观边防大营。

“我们能进去?”这次是轮到许田芯也不可置信了。

……

一群一脸懵的老百姓和学子被两排官兵们引领着,走进了大营大门。

他们看到左面是边城,右侧是茂密的森林北岭,听说山路非常崎岖,辎重车上不去,铁骑更加难。

正北高地是驻军官署,西北方向大大小小少说数十个校场。

而城关有三道大石墙,几十道小石墙。

许田芯将她走过的路,在心里倒推演示一番,那就是如果敌军攻进城门,进来就会是下坡,四面八方那些稍矮的几十个小城楼上就会放箭。

躲过这些密集的箭羽,就算是第二道城门也过了,又要走低洼区域,因为这里还有一道门。

许田芯结合现代见过那些古代城关,她猜测应该是大水库,到时放水淹死敌军。要么就是放炮,反正总是会有人坚守这里与敌军同归于尽放点儿啥。

百姓们终于来到最后一道门,上方书写北凝关。

今日,霍允谦特批,城门将为百姓而开。

吕岩正带队在这里看向许田芯,将士们会用灯笼给你们照亮。

吕岩心想:田芯儿,去吧,前方就是曾经的战场,你的父亲就是在这里……

听说当年向敌军求和的官员,让带来的手下一批批烧那些忠骨,漫天火光,足足烧了七天七夜还没有烧完。后来上一任大将军燕将军,下令让将最大的骨灰堆埋起来,就埋在城楼上换防兵将能了望到的地方,那里立了一座碑。

碑前,书院山长带着白慕言等众位学子进行跪拜。

没有你们,眼下哪里还能安稳读书。

古关北凝今犹在,不见当年守关人。

未见其面,深受其恩。

而百姓队伍,多少老头老太太看着墓碑一下子就佝偻了腰,尘埃落定了,知道是在哪块没的。

于大伯率先哭出了声:“二娃,这回爹知道你住在哪了,你放心,我为了让你消停在这里住,我也要往后多给大军交物什。”

田女婿一边扶着他老丈人,一边也哭着说:“春鸭哥,飞鸭哥,黑鸭哥,我是你们最小堂弟清瘟啊,我来看你们了……”

他没了好几位堂哥。

田女婿非常庆幸这一趟跟来了,他回家能对几位伯伯和伯母说,他帮他们看过几位哥哥。

许有粮是一边单手捂眼睛哭,这会不会是仅有一次能和大哥挨得这么近?一边扯住许田芯的胳膊,就好似想对许有田说,大哥,机会难得,你快看看你闺女。

许田芯吸着鼻子心想:事情是怎么变成了这样?瞧给她奶还有二叔哭的。

不是他们来给表演节目吗,怎么反过来还被赠送吃牛肉萝卜馅饺子,参观大营,到城关外,还给他们准备了纸钱。

而十二位里正就在给烧纸。

此刻里正甭管心里曾经有没有过猫腻,都觉得往后再过年过节,他们各村头香要先烧给那些没回来的小子。

应该的,应该做点儿啥了。

城楼上,还有城关那里站着好些守卫的将士们,这些人望着这一幕通通都在想:

听听百姓们的哭声,再踩踩由烈骨守护住的城关,怎敢遗忘,告慰英魂的,就该是一场撤头撤尾的翻身仗。

……

晚上九点,老百姓这支队伍启程离开边境。

别看之前哭过,但是精气神不一样。

黑乎乎的天,点着火把,也看不太清是哪位老爷子喊道:“将士们,你们回去吧,你们放心,这回不往县衙交税粮了。知道是交给你们的,今年秋收我挑好的米面交。”

对,大伙回去还要和亲属们宣传宣传:“种地打仗。种地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去打仗,打仗是为了有更多的地耕种,这个道理,俺们懂!”

喜欢我家直播间通古今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我家直播间通古今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