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 > 第167章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泾阳茶砖

仲春时节,便是最为忙碌的时刻。秦吏手握尺牍,按照仓律规定翻土播种。还得疏通河渠,用以后续灌溉。妇人在家沤麻织布,准备饭食。半大的稚童锄草背柴,同样是忙的团团转。

秦始皇放慢脚步,走的很慢。瞧见有庸耕者用上田牛和曲辕犁,也会上前询问。甚至会亲自下地试试手,发现深耕效果甚好。经过深耕细作,来年亩产定会更高。

“这曲辕犁确实好用。”蒙毅捋着山羊胡,赞叹道:“因为是曲辕短辕,所以更为省力。整体变小变轻,便于调头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犁地时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两侧,减少阻力。”

“然也。”

秦始皇边走边看。

架势好似是领导视察。

小弟都在左右两侧照拂。

扶苏捧着蝴蝶书,指向前方道:“前面便是官田。泾阳使黔首自实田,将匿田收为官田。再由县寺出资,使庸耕者耕。每年皆会评比,最者赏殿者罚。”

“善。”

秦始皇停下脚步,站在阡陌纵横的田野处。他伸出手来,蒙毅便识趣的将千里镜递上。这是少府数位玉匠手搓出来的,采用天然水晶。效果挺好,数百步外都能看清楚。

“扣除庸耕者的花销,每年县寺可白得两千石粟。”扶苏面露担忧,轻声道:“关中尚且如此,关外又将如何?闾右豪族实田粗耕,匿田细作。然庸耕者无地可种,郡县便收不上田赋,长此以往必成大患。”

“依你之见,当如何?”

“效仿黑夫,使黔首自实田!”

“可。”

秦始皇轻轻颔首。

这事老早就商议过,只是他没想到黑夫同样瞅准此事,并且是抢先一步推行。或许,这就是英雄惺惺相惜。既然泾阳这搞得还行,那就先于内史各县推行。再推行至关外,以点及面尽量掌控田地。

至于缺点……其实就与秦律相同。若真的遵守秦律,就不会有匿田这事。距离关内近些的还好,不敢太过分。距离较远的,那就得看郡官良心了。

秦国的郡也算是三权分立,互不隶属。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监御史负责监察。看似挺好,可天高皇帝远就容易被权力所腐蚀,忘记为吏初心。收受贿赂、兼并土地、鱼肉黔首、勾结反贼……这些都有。

就如黑夫先前所言,贪官污吏是杀不完的。纵然历经时代变迁,也是无用。只能尽所能去遏制,要说完全杜绝就是纯属扯淡。人性都是贪婪的,大权在握不受制约,自然就容易沉浸其中。像礼、喜这样刚正不阿的秦吏,终究还是少了些。

沿途而过,每隔数里便有茅房。还能瞧见有黔首拎着木桶,将秽物倒进去。还有城旦负责沤肥,草木灰兽骨菽叶……就连河道淤泥都能用上。

“可还记得他提过的溲种法?”

“记得。”

扶苏轻轻点头,这事后来他也问过。黑夫为方便解释,称其为种子包衣,就像是给粮种裹了层衣裳。特别是里面添加有附子,可以有效防虫壮苗抗旱。

“听内史说,频阳、栎阳、云阳等地皆有试田。只是此法太过费时费力,难以普及。想要推行,怕是还得由县寺负责。如此支出,对当地又是负担。内史的意思是看投入与收获,若增产大于支出自然能推行。”

秦始皇回过头看了眼扶苏。

未曾回应,径直向前而去。

挺好,扶苏也有了些长进。

治国可没那么容易,溲种法的确是好法子,却要立足于实际。直接大规模推行,对县寺乃至黔首都是负担。溲种法需要的附子兽骨兽粪这些都不算,所需的时间就起码要十日。

所以,叶腾想的就是找些田做试验。看看投入与产出是否成正比,若是增产颇丰自然能推行,并且还要撰于田律。

……

秦始皇继续向前而行,便发现部分庸耕者居住的窝棚草庐已被拆除。还有老者挑着扁担背着行囊,朝着乡邑而去。

“老丈,这草庐为何没了?”

“县君说影响县容,全拆咧。”

“那庸耕者住哪?”

“乡邑有安置房。”老者沧桑的脸上满是笑容,笑呵呵道:“吾等庸耕者乞活讨食,去哪都遭人嫌弃,只能居于窝棚草庐。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住进房宅。”

“安置……房?”

“县寺出钱,我们出力自己建。”

老者也是感慨。

他活这么多年,还是头回见到如此县令。当然也有人跳出来反对,说黑夫不公。庸耕者未曾立功,凭什么能得房宅?

原因也简单,泾阳发展需要。因为要用他们的地方,让他们搬走自然需要给点补偿。黑夫也没说谎,准备将这些地方开发建造为工坊。

流程上看似没问题,实则错漏百出。就以秦国来说,要真有需要会直接强行征用。若搬的慢了,还得挨笞刑。

还给补偿?

鞭子要不要?

秦始皇蹙眉目送老者离去。

能这么干的,估计也就黑夫。就现在来说,各郡县都缺钱。关外就不提了,关内各县都在哭穷卖惨。愁的叶腾数日未曾合眼,赵亥更是三天两头谏言要动咸阳仓的粮食。黑夫立功是爽了,可他搞出来的东西哪样不得花钱?

皇帝又是个基建狂魔,驰道直道甬道新道……修建离宫皇陵,南征百越开凿灵渠。北方则是要建造连接长城,抵御胡人。也就是寿宴回了点血,不然赵亥怕是得撂挑子告老归乡。

黑夫则不同,搞钱的鬼点子极多。就单单靠着颗坠星,捞了好几万。后续还搞出来个棋圣争霸赛,光报名费起码能得十万钱,这还没算借此带动当地经济的收益。他就把钱建设泾阳,愣是没找叶腾要一钱。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泾阳发展的真快……”

扶苏都忍不住出言赞赏。

“好像,有股茶香味?”

“应当是茶坊。”

秦始皇顺势看向远处。

庸耕者的窝棚草庐,已变成了处简陋的茶坊。还能瞧见有妇人背着竹篓走入其中,里面都是采摘的新鲜茶叶。按《茶经》所写,仲春时节最适合采摘茶叶。经过寒冬休养春雨滋润,使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

当然不同品种地区,皆有不同。像茶叶四季都可采摘,但口感相差就大了。需要因地制宜,自行发掘。就好比云梦茶叶,更适合夏秋两季采摘。若是喜好喝茶的,肯定知道后世关中也有些名茶。比如说泾阳茯砖茶,汉中仙毫,紫阳毛尖,商南泉茗……搞茶叶自然是大有可为。

“他下手倒挺快。”

蒙毅捋着山羊胡,也是苦笑。黑夫明摆着是想先下手为强,将野生山荼收归私有,借此谋利。茶叶毕竟是新鲜玩意,有关律法还未制定。主要还是这段时间事太多,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寿宴和南征上面。况且茶叶还未形成规模,也就云梦和泾阳有。所以,这就给了黑夫可乘之机。

秦始皇若有所思的看着。

不成,茶律还得早早定下来。

类似于盐铁官营,茶也得官营。

如此暴利,自然得收归国有。

他们刚进门,便闻到浓郁的茶香。别看外面不咋滴,里面却有不少人。不过几乎都是老弱妇孺,一个个全都在忙活着。黑夫坐于中间石台,面前放着不少陶碗。

“县君。”

“欸,秦公又来了?”黑夫也是笑着起身,目光自他们身上一一掠过,最后则是定格于头戴胡冠的络腮壮汉身上。

唔,散发着一股金钱的香味!

“这位必是倮君了,久仰大名啊!”

“县君有礼。”

乌倮笑着抱拳回礼,再取出帛书。

“泾阳县令黑夫听诏!”

“臣听诏!”

“唯二十九年端月,黑夫献鼎有功。赐金十镒,田牛百。铸鼎刻其名,录其功!”

“臣,拜谢皇恩!”

黑夫连忙面南恭敬叩拜,再以双手将诏书收下。现在,他云氏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钟鸣鼎食之家。能得皇帝赐鼎,也属不易。他献上雍州鼎,皇帝又还给他个,算起来其实还是赚了的。

虽然并未加官进爵,但也是理所当然。他是借寿礼的名义献上,此为官吏本分算不得有功。而且他所献的雍州鼎终究是假的,这可无法欺瞒皇帝,所以能得赏赐就可以偷着乐了。

黑夫看向身后的庸耕者,旋即拂袖挥手,“你们忙你们的。再磨磨唧唧的,今天饭都没得吃。”

“县君放心!”

“吾等保证完成任务!”

这些都是没人要的庸耕者,说白点就是老弱妇孺。他们就是自降身价,也没人会让他们帮着种地。黑夫正好缺人,便将他们更为工籍负责制茶。这回他要做的并非是茶叶,而是茶砖。

没别的原因,有狗大户啊!

乌倮一来,黑夫是神清气爽。

这家伙是富得流油!

寿礼戎马五千,牛羊万计!

黑夫这些年辛辛苦苦赚钱,还不如乌倮这投机倒把的二道贩子。半月前路过茶摊,把两钱一碗听成了两千一碗,结果这家伙愣是直接掏钱!

人性在哪里?

王法在哪里?

联系方式在哪里?!

这种财神爷,提着灯笼都难找啊!

听完鞠汇报后,他便知道机会来了。有乌倮这大畜长帮忙,那泾阳的茶砖就不愁卖不出去。不怕你价高就怕你没货,有多少就吃多少。拿出土财主的架势,直接用成山的黄金砸!

为了促成买卖,黑夫是相当贴心的准备茶砖。他依稀记得有这么句话: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泾阳是南茶北上必经之地,很多南方茶叶都会运至泾阳做成茶砖,毕竟是更方便运输还耐储存。所以,有丝绸之路上的黑黄金的美名。

黑夫当时感兴趣就查过,好像是泾阳当地的气候和水更适合做成茶砖。而且会催生出种独特的霉菌,叫什么金花菌,就是茶砖上遍布着的金丝。

当然,他也不是很懂。

要说怎么做,他也不知道。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

好不好喝是次要的,能喝就行!

“县君是在制茶?”

“对。”黑夫露出抹真诚的笑容,“不过此次的茶可有不同。”

“有何不同?”

秦始皇也是来了兴趣。

“首先用的是泾阳山荼,而非云梦。而后便是制作方式也有不同,现在这种更适合运输储存。”

“哦?”

“诸公请看。”

黑夫将已晒制好的黑色砖茶取下。

“欸,怎么又是黑的?”

“懂了,这就叫黑茶!”

黑夫则是老脸一黑。

不是,什么叫又是黑的?!

喜欢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