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 > 第181章 盐池,我一钱都没敢贪啊!

昔韩献子曰:山、泽、林、盐,国之宝也。齐鲁临海,所以是伐薪煮海得盐利。秦国则不同,主要靠着井盐与池盐。若要从齐地煮海运至咸阳,路途所耗便太多了。

关中所食盐,皆是出自河东安邑盐池。昔日有豪商猗顿,求教陶朱公,后者便告诉他:子欲速富,当畜五牸(zi)。于是猗顿迁至西河,在此放牛牧马。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猗顿的脑子很活络,他贩卖牲畜的时候注意到了池盐。彼时晋四卿分立,公室衰弱。猗顿便花钱疏通关系,顺利得到河东池盐的开采经营权,这就是所谓的非豪民不能通其利。

对别人而言,运盐或许是问题。但对猗顿而言,完全是举手之劳。他贩卖牲畜的时候,顺带拉上池盐贩卖。并且还有传闻,当初猗顿甚至还想开凿运河直通黄河,用以运盐。

昔日猗顿的财富,比现在的乌倮寡妇清都要恐怖。并且猗顿很擅长鉴玉,靠着这手段同样是谋利颇多。可惜自猗顿死后,安邑池盐重归魏国所有。再往后商君入秦,率领秦军欺骗公子卬然后破魏国大军。最终是夺取安邑,逼的魏国只能迁至大梁。

至此,安邑盐池是落在秦国手里。这些年来一直都是官营,靠着盐池每年得利不可量。管仲所提的【官山海】和商君所说的【壹山泽】,让秦国在盐铁官营这条路上是越走越远。靠着山海地泽的收入,秦国也是迅速富强远超各国。

手里没钱没粮,怎么打仗?

如何灭六国?

“泾阳盐商,卖的有三种盐。分别是塞外花马池的青盐,安邑的池盐,还有就是最为廉价的苦盐黑盐。”

黑夫来至盐铺前,并未入门。门口来往买盐的妇人可不少,大部分买的还是苦盐。他驻足停留,感慨道:“终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老弱食盐二升少半。泾阳苦盐石百钱,池盐石百二十钱,最贵的莫过于青盐石百五十钱。故借盐利,秦能富强。”

“然也。”

“安邑池盐东西七十里,南北十七里。紫色澄净,浑而不流,水出石盐,自然凝成,朝取夕复,终无减损。水卤经日光暴晒成盐,色白味正杂质少,堪称国之大宝。但味道上比青盐略逊一筹,价钱也低些。”

“你准备如何做?”

“精盐涨价,苦盐降价。”

“哦?你是要让利于黔首?”

“正是。”

类似的做法,其实后世也有。比如说抬高奢侈品的价钱收取重税,然后用来贴补民生用的必需品。一涨一降,便可巧妙的维持住平衡。

叶腾皱起眉头。

这类事并非黑夫首创,关中也会抬高精米的价钱,闾右豪户吃的都是精米,他们多出点也是理所应当。同时会降低粝米糙米的售价,以此活民。像咸阳仓每年都会出些陈米,然后降价出售。得钱后再买新米,继续储存。

黑夫是经过调查的,就以三口之家来算,每月食盐起码斗余。千万别觉得多,这年头的盐质量较差,没想象中那么咸。而且这时期都是苦力活,做饭烹煮就只有盐作为调味品,对盐的需求自然就高。每至孟冬时节,还需要腌菜用盐更多。

萧何帮着算过,三口之家的贫户每年买盐就得要二百钱。这就相当于是十石糙米,在饥荒年的时候足以活命。食盐作为生活必需品,若是价钱太高必会伤民。

“如此怕是不可。”赵亥轻轻摇头,“盐价几何,皆由盐官据盐而定。若无故涨价,必会令闾右不满。”

闾右豪族是有钱,但不蠢。

很多人越有钱,那就越抠。

黑夫如此举措,必受非议。

“所以,我是想着继续熬煮提纯。”黑夫讪讪一笑,低声道:“吾在云梦所食盐,皆出自巴蜀井盐。就味道而言,和池盐青盐根本没法比。拳头大的盐块,还有黄泥在其中。所以我便让韩终负责熬煮提纯,如此便可令井盐成精盐。”

“嘶……私……私盐?”

蒙毅是猛地回过神来。

他们先前在云梦时,每日早上洗漱刷牙用的便是精盐。就色泽口感而言,很像是花马池盐。当时他们认为黑夫财大气粗,所以愿意花高价买青盐。可现在看来,这小子搞私盐?

“说,捞了多少好处!”

“天地良心,我啥也没干!”

黑夫高举双手以示清白。

他是一钱都没贪啊!

叶腾狐疑的看着他。

怎么就不信呢?

扶苏则是再次摇头,叹息道:“黑子如此,只怕是会将价钱抬的极高。伐薪煮盐,并非易事。琅琊郡临近大海,自古伐薪煮海。这两年因为薪柴不足,致使海盐减少。有人算过,需三百斤薪方可得一石海盐。若黑子熬煮提纯,成本太高太高……”

“此事好办。”

黑夫是边走边说。

他们已出了关市,直奔城外而去。据章邯来报,现在水碓已正式投入运用。春天水流湍急水势猛,每日可用作舂纸浆舂米,能抵得上二十壮劳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吾尝闻盐冶之处,大校皆依山川,近铁炭。借山川之便,伐木取炭,作冶炼燃料。然巴蜀井盐,取卤水经日晒便可得盐。如此虽说慢了些,却能省去伐薪煮盐。我仔细想过此法,泾阳亦可效仿。只需挖坑结瓮,用以晒盐便可。另外便是效仿燕地炼铁,可尝试用煤炭。”

“煤炭不行。”

叶腾忍不住出言否定。

煤炭早早就有,其中燕地是最早运用于铸铁的。燕地铁器也是一绝,还有用纯铁打造的甲胄。并且熟练掌握块炼铁、生铁冶铸、铸铁脱碳钢、退火柔化、淬火……就说蓟城,现在还以煤铸铁。

不过,此事依旧不够普及。首先是受开采条件限制,所以煤炭的产量跟不上。其次是煤炭炼铁会有刺鼻的气味,并且出的铁质量较差和木炭没法比。

“内史可还记得马蹄铁?”

“自是记得。”

“敢问内史,马蹄铁可坏了?”

“倒是没有,嘶……”

叶腾顿时回过神来,面露诧异。马蹄铁现在算不上是什么稀罕物,咸阳城家家户户几乎都有。大部分都是以铁制成,但因为工艺不足经常导致崩裂。但是,他的马蹄铁却一直没事……

他记得很清楚,当时工匠铁便是以煤冶铁。彼时他还有些奇怪,为何没有刺鼻的味道。只不过那时叶腾的心思都在马蹄铁上,对铸造过程并未在意。

黑夫笑了笑,也没说透。其实就是煤炭脱硫,用石灰石和草木灰做成的碱性溶液洗煤,再经过干馏法就能得到粗制的焦炭。要说完全不含硫是纯属扯淡,这事就是搁两千年后都是个难题。

秦始皇眯着双眼,缓缓走着。这两年齐地海盐数量越来越少,经过千余年的伐薪煮海导致山林锐减。再想煮海,就得运柴至海岸处。他东巡琅琊时,琅琊郡守便是卖惨。还说若无人手运柴,后续海盐价钱还得涨。他视察过周遭情况后,徙三万户黔首于琅琊台下,复十二岁。

“那么,海水能否晒制成盐呢?”

扶苏在后面忍不住开口询问。

秦始皇看了眼他,只是颔首。

扶苏这些年来也涉足政务,所以同样知晓海盐这些年面临的困境。听到黑夫这么说后,也是相当好奇。

“欸,子都对这事也感兴趣?”

“好奇,纯属好奇。”

黑夫停下脚步,已至造纸坊前。他扬起抹微笑,轻声道:“海水与卤水不同,说白点就是不够浓。同时海边天气变化无常,想晒制海盐无比困难。前脚风和日丽,后脚便是狂风骤雨。盐田好不容易晒好,一场大雨袭来便是前功尽弃。若非如此,为何非要伐薪煮海呢?”

“原来如此……”

扶苏恍然大悟。

他对这方面还真没了解过。

叶腾则诧异的望着黑夫。

“你去过海滨郡县?”

“从未去过……”

“那为何如此了解?”

“我有个朋友,他说的。”

“……”

“……”

“那是否能以煤炭煮海?”

“运煤和运柴……有区别吗?”

黑夫没好气的瞪了眼扶苏。

怎么能问出来的?

“那该如何是好?”

“你问我?”

“黑子足智多谋,擅出奇策。昔日更是得神女受书,至今为止就没有能难倒黑子的事。若是黑子都无办法,那这世间也就没人能想出来了。”

“你这马屁拍的不够圆滑。”黑夫面露无奈,叹息道:“很可惜,这事我是真的不知道。我连海边都未去过,自然没办法。”

其实这法子他知道,只是他不想太过离谱。关于海盐,他记得后世有个淋卤法,据说是清朝开始的。至民国时期,依旧有很多盐场会用。具体操作他大概知晓,但他这回却没说。

正所谓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秦之欲无厌。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他现在就有这种感觉……

他自个有多少斤两,心里都清楚。刚开始可能还行,可越往后他就越虚。所以他是苦读各家书籍,就为了充实自己。他不希望这些人觉得他是全能的,遇到问题就来找他。等有朝一日他真不会了,那他的人设就真的崩了。与其如此,倒不如他主动戳破这层滤镜。

“倒也正常。”叶腾若有所思的点头,看向造纸坊道:“据说,你们这的水碓已正式投入使用。以泾水带动木碓,现在每日出纸两千张。大大减缓人力,可为诸县典范。”

“是的。”

黑夫也是笑了起来。

“来,诸公里面请。”

“先买票,后参观。”

“吾等还要钱?”

“不能公器私用啊!”

黑夫很是认真的狡辩着。

他让章邯玩了老命的将造纸坊建好,主要目的就是诓怨种来参观学习的。叶腾前不久才下令,达不到日产千张的都得去泾阳学习。

瞧瞧人家,日产两千张!

你们呢?

日产三百都费劲!

什么,黑夫是后辈?

后辈又如何?

黑夫说的好,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就造纸这方面,就连本君都得听他的。你们这些人固执己见抹不开面子,便莫要怪本君公事公办!

所以,他们都来了。

黑夫赚麻了!

【关于盐价查了比较久,还望见谅】

喜欢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