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 > 第207章 海陆空封锁,东瓯

东海海滨。

上百艘楼船扬帆起航。

楼船高十余丈,楼分三层,分别为庐、飞庐、雀室。其中雀室最高,为了望指挥平台,方便观察水上敌情。另外各层还以硬木板筑墙为掩体,同时开设有箭孔,方便射箭进攻。

咸湿的海风吹来,秦国黑色旗帜随风狂舞。船首处站着位披甲佩剑的中年武吏,头戴黄玉冠,留有美须髯。他们并非是出海,而是沿着海滨一路南下。而后抵达东瓯区域,封锁海岸线。

“郡尉,海风合适。”

“三日内,必至东瓯!”

吴县县令郑昌恭敬作揖。

他的兄长便是大名鼎鼎的郑国,靠着这层关系,郑昌顺利出任侍郎。只是才能有限,便被派至吴县担任县尉。

殷通捋着美须,轻轻颔首。他们得到调令后,不敢怠慢。临时征调数千人为徭,沿着海滨开拔至东瓯。为的就是海陆空彻底封锁,逼迫东瓯跪地请降。

海陆好理解,空是何意?

此为天机!

会稽郡临近东海,也有港口。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所以有不少渔夫出海打鱼。他们精通水性,也懂些水文风向。根据他们经验推测,这几日出发是最合适的。因为顺风,很快便能抵达东瓯。

“传令,备战。”

“吾等不是只需威慑便可?”

“愚蠢。”殷通冷冷训斥,“若东瓯请降,自不必吾等出手。可若不降,那吾等便要强攻东瓯。”

“下吏明白。”

郑昌惶恐作揖。

看来,李信是急于要打开局面。他此次出征数月,仅灭蟒部。急性子的皇帝允许他采取怀柔之策,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让他带着十万大军毫无作为。东瓯闽越,已为鱼肉。若是不降,朕便赐他们场战争!

十万人不可,那就三十万!

三十万不可,那就六十万!

正旦前,必须得纳地置郡!

秦国南征,民间多有非议。有人言穷兵黩武,不论胜负皆损国力。有人言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也。还有人各种唱衰,说秦国此次南征必会损失惨重。秦攻百越为不义之战,士伍远行千里本就心有不满。大规模征调徭役民夫,则令农事衰败,如此于秦不利。

胜,百姓苦!

败,百姓苦!

所以,这事关系到秦国的颜面。他需要李信用场大胜,给秦国打上针强心剂,让这些虫豸闭嘴。打仗不仅仅只凭刀剑,还有【势】!

李信也是深谙其术,令陈婴出使东瓯。同时命赵佗佯攻蜂部,施加压力。再让会稽郡尉殷通率八千楼船之士,沿着海滨南下封锁东瓯。若东瓯请降为臣,一切都好说。若不归顺,那便灭之!

……

……

欧余山。

时不时能瞧见有蜂飞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赵佗骑马而行,走的不快。身后跟着数千兵马,皆是略显疲惫。赵佗很年轻,只有二十出头。留有矢状短须,腰间佩剑头戴鹖冠。他是建成侯赵亥的宗亲,自幼喜好兵法。担任中郎数年,宿卫宫中表现出众。

此次南征,他是数次主动请战。在赵亥帮助下,顺利担任李信帐下都尉。李信对其也是委以重任,此次派给他近万人,让他佯攻蜂部。

什么佯攻不佯攻?

干就完了!

当然,赵佗也就心里想想。

他若是违背军令,那他这都尉也就当到头了。就算他真的打下蜂部,李信都能以他违抗军令为由直接诛杀。

“东瓯者,好糖。”

“其先为欧阳蹄,越王苗裔。”

“王为姒姓驺氏,名安朱。”

“依山傍水,修有水关土城。”

“长于水战,精通剑舞。”

赵佗捧着资料,也在研究。他的目标虽然是蜂部,可说不准就从佯攻变成强攻了。若东瓯不肯降秦,他们就得攻下蜂部,抢占欧余山。再扼制江河水关,防止东瓯溃逃。自然得抽空研究,知晓他们的能耐。

“传令下去。佯攻蜂部,适可而止。勿要毁伤他们的图腾,更加不可当着他们的面杀蜂。”

“唯!”

传令吏当即勒马动身通传。

这事是李信三令五申强调的,不论有任何怨念,绝不能毁坏他们的祭祀。越人虽是盘散沙有着各自的图腾,可他们的始祖公都是布洛陀。他们很在乎图腾信仰,甚过自身性命。

就比如说蜂部,便以蜂为图腾。他们将蜂视作保护神,将蜂蜜视作恩赐。族中若有人违背规矩,便会接受蜂神的惩罚。据说他们的巫祝还能控制蜂群,甚至与蜂群沟通,所以享受着最美味的蜂蜜。

赵佗缓缓放慢速度。

所以,跟着蜂群走准没错!

看着前方土城,赵佗抬手轻呵。

“准备动手!”

……

……

宽阔雄伟的楼船,缓缓行于大江。为首者便是东阳令史陈婴,除了他外还有位壮年。留着长长的胡须,头戴木冠。宽衣博袖,明显是无爵之人。

“先生此次可有把握?”“东瓯闽越,必降于秦!”

男子捋着胡须,自信满满。

陈婴则是若有所思的点头,并未多言。这人是军需司马章邯带来的,说是在路上偶然遇到的谋士。见其谈吐不凡,便顺势收下。

章邯来至东瓯后,李信也见到这位谋士。此人自称为鬼谷门人,精于纵横之术。并且是能言善辩巧舌如簧,堪称游说之士。他还撰录各国游士之言,着书为《隽永》。本来李信是让陈婴担任使节,劝降东瓯。但见其有此本事,便令其帮助陈婴。若能令东瓯不战而降,必为他们请功!

自秦灭诸侯后,对游说之士都是无比嫌弃。特别是纵横家,更是岌岌可危。韩非将纵横家归类于游士,认为他们夸夸其谈便可享受富贵。挑动各国战火,是天下不稳定的因素。一味听信纵横家们的学说,只会让国家核心利益受到侵犯。

秦国主流观点也认为纵横家为实现自身抱负,各种合纵连横。不顾国家君主利益,是不稳定的因素。所以昔日强盛的鬼谷纵横,现在是人才凋零。

但李信却认可了青年的本事,愿意给他个机会。若是他真能劝降东瓯,后续闽越也能让他试试。还有南越、西瓯、骆越……以及各个小部落,都能尝试。

“说起这东瓯,他们其实是越王苗裔。”陈婴做足了功课,侃侃而谈道:“昔日越王无疆伐楚,却被楚威王击败而死。越王子弟竞争权位,有的称王,有的称君。有位被誉为蹄祖,名蹄。他在欧余山以南建立土城,山南为阳,遂为欧阳氏,令东瓯土蛮归顺。”

“闽越则为驺氏,同样是越王无疆后裔。他们都与楚有仇,所以能利用这点劝降,让他们归顺。”

青年谋士微笑摇头。

“陈君此言谬矣。楚灭越已过多年,重提旧事毫无意义。当如何劝降,彻已有计划。只需按计划而行,东瓯闽越必跪地请降。至此便可置郡,为秦地!”

“那都靠先生了。”

“陈君放心。”

沿着江水一路而行,强横的楼船在宽阔的江水中犹如巨无霸。沿路也遇到些东瓯水关,但他们都早早得到消息,自觉放行。还能瞧见有稻田,只是亩产并不高。还有田牛耕犁,与秦无二。

穿过瓯江后,很快便抵达这片海岛地区。没错,这时候的东瓯王城位居海上,是谓:瓯居海中。若非如此,李信也不会调动会稽郡舟师,直接沿着海滨抵达东瓯。

有精通瓯语的秦商望着海岛,笑着介绍道:“瓯居海中,王城名为瓯蒲。他们喜食蒲蠃(luo,蚌蛤),相传以蒲蠃筑起土城。”

说是秦商,实际上就是行人,效力于九卿典客。典客说白点就是负责外交工作,行人作为属吏得经常出使远方,有点大使的意思。他们只是以秦商的身份行走各地,方便做事而已。就如乌倮,他其实便是行人丞。

“的确独特。”

陈婴微笑开口。

恰好行人便是东海人,他们俩交流起来并不费力。行人擅长瓯语,就靠他帮忙翻译。青年谋士虽然精通纵横之术,但却不懂东海方言,所以只能用雅言交流。偏偏这行人还有很重的口音,青年谋士压根听不明白。

他也不在意,只是来至船首处。双手握紧栏杆,眼神笃定。他自认为精通相面星象之说,看出秦国虽灭六国却是空中楼阁。秦崛起于军功制,也将亡于军功制。始皇帝无视天下渴望太平,仅仅消停两年便发起了南征。数十万青壮大军南下,边郡各县又充民为徭运输粮秣。

越地山高水远,犹如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耗费国力南征,毫无意义。除了能满足始皇帝的野心抱负外,再无实际作用。就算勉强打下来,还需大军戍守,并且往越地继续迁民填人。

如此,必苦秦而叛秦!

他本以为能等到天下大乱的那日,届时他这身纵横之术便有了用武之地。却没想到半路杀出来个南郡乌鸟,硬是凭一己之力给秦国续命。就连日益骄固的始皇帝,都愿为他多次改变注意。

本来他都以为这辈子都将籍籍无名,庸碌无为。幸运的是,他在会稽郡拜访老友时遇到了歇息落脚的章邯。所以他就冒着危险,上前游说自荐。

他只望施展才能,触及权柄。

顺秦还是反秦,并无区别。

还好,章邯愿意为其引荐。靠着这张三寸不烂之舌,硬是让李信信服。并且让他代表秦国出使东瓯,劝降东瓯王安朱。所以,他定要抓住此次机会!

“蒯先生,到了!”

“好!”

蒯彻注视前方,双手握拳!

【第1更送到,这里提一嘴。我前文说东瓯王是摇,这是错的。这时候的东瓯王应该是安朱,摇应该是他的侄子。前文已修改,望周知】

喜欢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