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 第1230章 老天开眼

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第1230章 老天开眼

作者:咖啡就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18:52:58 来源:书海阁

荆明当然知道李乐的意思,单一角度看乡村,得出来的,只能是偏颇到极点的东西。

瞧见李乐笑而不语,荆明脱掉手套,揣兜里,“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长期共存,互为消长。小农经济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对立。自耕农经济与租佃经济对立。”

“纵观我们几千年的历史的长度,小农经济一直是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而家庭稳定是小农经济稳定的基础。”

“给你举个我当时在韩漱石先生的古代经济史讲座上听来的例子,你知道什么是最理想状态下的小农经济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乐回道。

“那是地主阶级。”

“呵呵呵。”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你,还有你老婆,从你爹那里继承了几亩薄田瓦房三间,但是依旧只能糊口度日,和衣食无忧的日子相去甚远。这时候,你就想我要怎么过上好日子?”

“邻居屯粮我藏枪?到时候抢他个狗日的。”

“你是土匪咩?”荆明白了李乐一眼,“你还听不听?”

“啊,听,听!想要富,那种封建时代,想跨越阶级,无非文武商三条路,要么读书科举,要么当兵入伍挣军功,再要不,就做生意。就像我家祖上走的就是军功路线。”

“你家现在不也是?创业股东。”

“那不一样,出发点不一样。”

两人的随口一说,让一旁的洪运又看了李乐一眼。

“回到刚才的。”荆明摆摆手,“怎么过好日子?就像你说的,读书科举?即便在科举制度最巅峰的前清,270多年,县府院乡会殿,六级考试,县府一年一考,院试三年两考,其他三年一考,就算再加上恩科,童生总数大约300万,秀才46万,举人15万,进士,你算算这比例,你一个农户出身的,有多大可能?要不是你爹有点远见,有点儿家底儿,让你上了两年私塾,你连字都不会认识。”

“再有你说的,练武走军功。封建时代,你家要不是开国打天下的那帮人,治世你就是大头兵,乱世大概率就是炮灰。做生意,更扯淡,你连本钱都没有,你做什么?”

“于是,作为一个普通农民,你唯一能过上好日子的希望就是,生,生孩子。生他五个八个的。那年头,又不用考大学上补习班学奥数学美术学舞蹈,五六岁就能下地帮家里干活。”

“饲养成本不过就是多只碗多双筷子,饭多加点菜叶子多加碗水。忍一忍,等孩子大了你就牛逼了。家里妥妥的几个壮劳力。能干活能开荒,就是村里打架也不怕。等女儿嫁出去又多了几个亲家,人多势也众。儿子都是给你干活的,只用管饭,工钱都不用给,比雇人划算多了。等儿子再生儿子,一大家几十口人,你就是家里的天王老子,都得听你的。”

“在古代农业社会,孩子就相当于一个大牲口,制造成本无非就是几下活塞运动,饲养成本也低,属于低投入高回报的投资。儿子长成了壮劳力,就有了剩余价值,你再拿剩余价值去换更多的地。你活的时间越长,你掌握的财富就越多,你的日子就越好。为什么国人都会认为子孙满堂,健康长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就是。”

“等你挂了,你的儿子们分家,一人再分亩地,再来下一个轮回。在小农经济社会中,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多生孩子,通过人力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财富积累,是唯一可行的上升通道。”

李乐琢磨琢磨,“可这里面有人少地多的宏观前置条件和各种变数啊,人有自我意识,有思考能力,有感情,有个人追求。还有社会动荡,天灾**,疾病,土地兼并,低生产力条件下的产出限制等等因素。”

荆明手一摊,“所以喽,韩漱石先生说的前提,是理想状况下,在这种近乎严苛的条件里,古代社会,有多少人家有概率循环几次完成这个闭环的?”

“这个,又回到刚才说的稳定,在古代社会,因为有着靠天吃饭的生产力的制约,以及封建制度的自有的周期性、规律性的双重作用下,才会不断出现盛世乱世的交替循环。”

“现在,我们虽说完成了土地的三大改造,从根本上瓦解了土地兼并的根基,但是因为自然等客观原因的限制,我们依旧处在大国小农的这种状态。乡村小农经济的稳定,依旧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洪运这时候说道,“这点,我是学地质的,我有发言权。”

“我们,山地占33%,丘陵占10%,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只占12%。在这种硬性的客观条件和农地资源禀赋下,想要推进农业现代化,众多农户耕种小块土地的状态,是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改变的。这个,也决定了我们的农业不可能全面实行规模化经营,小农生产、小农经济仍有其合理存在的空间。”

“再一个,改开后,现代化进程,使得农村普遍存在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的模式,也就是父母留村务农、年轻子女进城务工的模式。但农业现代化不是进城农民不能返乡的现代化,经营土地依然是农民主要的谋生手段。”“其实,如果在农村待的时间长了,就会明白土地规模小并不是造成生产收益下降的根本原因,而是由于家庭交易地位低下,科技应用能力、信息能力差,以及农村商品经济的纵深发展与科技进步的不适应,造成的实现农业生产由传统到现代的自主接轨的困难。”

李乐看着眼前成片的农田和一道道的田垄,寻思着两人的话,半天没言语,好一会儿,才说道,“这就引出来一个问题,自然客观和历史原因形成的小农经济状态下的乡村,如何用渐进的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式,达到发展和社会基础稳定的协调。”

洪运耳朵一动,“适度规模经营?”

“对啊,生产力状况、社会组织状况、家庭观念等等,都有小农经济存在的基础与理由,像丑国或者其他国家的那种大规模农业不适合我们。走一条农业上适度规模化,多种经营,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经济形态,才是推动向前发展的通路。。”

“而且小农生产与规模经营之间,并不是一个完全零和博弈、此消彼长的过程,而是融合补充、协调发展的过程。”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小农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拓展增收空间,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并不是单纯的变回那种集体合作社,这是一种包含传统农业和多种新型产业的.....”

“诶诶诶,李总,您说慢点儿。”

“呵呵呵。洪县,别打扰荆师兄他们了,咱们回去聊,顺便说说乡居酒店的合作。”

“好。”

以莉秀的汉语水平还不足以听明白李乐和这位洪副县长聊的话题,或许,即便听懂了,也无法理解这里面包含的意义。

她现在只觉得,这位大姑爷,上到政府的官员,下到村里的小屁孩儿,好像和谁都能聊到一起去。

“去去去,回家玩儿去,别在这儿耽误我们开会。这么烦人呢。”

鲁达做出一副凶巴巴的样子,冲会议室里,几个瞧着四五六,扒着李乐小孩儿嚷道。

“行了,我这都没了,过几天我再来给你们带,行不行?”李乐打开书包给几个娃看了眼。

“呀,真没了。”

“那你下回还带这种水果软糖?”

“行。”

“我要辣条。”

“没问题。”

“辣条不好吃,我要吃卤蛋,就牛肉味儿的。”

“可以。”

“叔,我想吃那个小饼干有没有?巧克力味儿的。”

“下回来,我给你们一样带一箱,成不成?”

“好啊。”

“去吧,赶紧回家,路上别磕着。”

“诶,知道了!”

几个娃,每人衣兜鼓鼓囊囊,手里抓着,嘴里吃着,呼呼啦啦的跑出了村委会的会议室。

鲁达冲李乐笑道,“干外甥,你给这些孩子带这些吃的干嘛?”

“嗨,小孩么,不就嘴馋点儿,再说,这都自家的东西,不花钱。”

“那也不行,都成小要饭的了,以后外人来有样学样的,村里脸都丢光了。”

“那好,下回来我给带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幼升小、小升初,学习辅导口算题,村里孩子一人一套,量大管饱,咋样?”

“哈哈哈哈!李总,你要真给了,大人不知道,以后这孩子可就烦死你了。”洪运大笑。

“洪县长,这人都来了,咱们说说这个北峪村乡居酒店项目?”

“好,那就开始吧。”

一方投资,一方项目引进,程序不能少,该说的该谈的,总要落实到白纸黑字上。

前面李乐给村民们放的效果图什么的,大部分还只是构想,现在有了文保的介入,所有的概念上的东西,大部分都得推倒重来。

“咱们先从投资方式开始吧。”

“好。”

“这次新罗酒店运营管理公司的合作主体是北峪村旅游合作社,并不是北峪村的村委会,形式上我和鲁主任已经聊了不少,关键是旅游合作社的组成......”

“我们这次希望和北峪村旅游合作社,合作成立一家公司,注册资金为一百万元,北峪村旅游合作社,不用出资,以村集体土地资源和村民自有古民居作为股份.....”

“一期计划整修改造三十套民居,每套民居预计投入硬件改造资金为四十万元。改造项目在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古建筑保护修缮规定的同时,增加五星级酒店标准的现代化服务设施......”

当上了桌,开始说起合作项目的细节的时候,在座的洪运,鲁达,村委会代表,县里过来的几人,忽然感觉,刚才那个哄着几个娃娃,开着玩笑,有些懒洋洋的李乐,忽然变了一副模样,精明,细致,严肃,斤斤计较,颇有些不适应。

莉秀则是瞥着李乐,心里嘀咕,阿一古,天塌了,地陷了,汉拿山变成珠峰了。老天爷,您总算开眼了,大小姐,看看吧,这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甩手掌柜,终于能干回正事了,真特么不容易啊!我很欣慰啊!

喜欢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