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家产(求双倍月票)

我的公公叫康熙 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家产(求双倍月票)

作者:雁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09:33:36 来源:23小说

富明就说了小米面面茶的配方,若是不粘稠,还可以将大米粉掺里面。张六爷听了很是心动。说着闲话,大家略熟悉些,话题就转回到顺天府乡试。富明就将自己晓得的说了,八旗科举解额若干。张六爷听了,感叹道:“参加的人少,解额还多,真好。”应考的人数,与录取的比例是十比一左右。要知道江南乡试下场的考生竞争最是激烈,录取的比例达到五十比一,顺天府乡试也要三十几比一。富明看了眼坐在上首的张英道:“张相乡居,亲自教导世兄,桂榜有名就是早晚之事。”张六爷却有自知之明,摇头道:“我资质有限,功课比不过前头的几位哥哥,就是比弟弟还差着,眼下还在垒实根基,离下场的时候还早的,还不知以后会如何。”早年听着父兄应试的消息长大,他并不觉得科举有什么难的,可是回桐城读书后,才晓得科举不是那样容易的。有的人,一辈子是老童生,或是一辈子的老秀才。富明听了这话,对他印象颇佳。这个年岁,最是要脸面的时候,能够承认不足很难得。富明也就多说了两句,道:“八旗科举看着容易,可眼下国朝无战事,八旗读书的人家多了,也不如早年那样好考了,就比如我,报名了今年的乡试,不过就是走个过场,历练一番罢了,想要榜上有名,还要再学习几年,再看运气。”两人对视一眼,生出几分知己之感。都不是天资卓越的人,即便勤快读书,可成绩也只是中平。跟那些读书好的比起来,真是让人无力。好像是用尽了力气,也没有半点儿底气,可上可下的,盼着好运气。福松坐在张英下首,跟张英提及了去年京畿水患之事。当时张廷玉狼狈搬家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如今张廷璐进京备考,正赶上六月到京,又是雨季,南城并不宜居。“大哥如今在小九卿任上,再上一步,就是京堂,住在内城方便些,等到升了京堂,估摸着御前也会赐宅邸居皇城,倒是二哥那边,如今还在南城赁居,多有不便之处,三哥又要上京备考,依附兄嫂而居怕是多有不便处,侄儿在国子监有一私宅,是姐姐前年赠予,距离皇子府也近,不到一里地,去年叫人修葺出来,倒是可以让三哥住那里备考,胜在清净,去大哥那边也方便……”福松就说了自己为张家舅兄预备的院子。他无法理解张家为什么不在京城置宅。内城的宅子不能买,南城的宅子还不能买么?结果腾出了赐宅后,就只能让儿子们去租宅子住。只看张家这些儿孙,往后进京应考的不是一个两个,也该置办一个落脚之处。张英听了沉吟,没有直接回绝,而是望向三子。他晓得福松是好心,张廷瓒是长子长兄,照顾弟弟是应该的,可是长媳是继室,跟小叔子年岁相差不大,就有些不方便了。至于张廷玉那边,不肯续弦,更不合适,没有正经女眷,无人照顾张廷璐起居。张廷璐道:“二哥来信提及在莲花池订了个院子,不少在京求学的生员都住那边,距离会馆也不远,更方便些。”住在内城的话,清净是清净了,可是也有不方便之处。张英点头,就对福松道:“既是你二哥都预备下了,那这一回就不麻烦你了,往后日子还长着。”福松好心帮忙,并不勉强。虽说才接触半天,可是他瞧出来了,张三爷的品格跟张廷玉相似,略有些拘谨迂腐,不如张廷瓒豁达有趣。福松无所谓,本就是亲戚,脾气不相投就远些是了。他更喜欢张若霖。除了爱屋及乌的缘故,还因为张若霖性子肖父,看人少挑剔,为人更厚道。珠亮话少,不过也在留心席上的人。张三爷、张四爷跟三姑爷都比较沉默,对福松也少几分亲近。张六爷跟还没有成丁的张七,行事更自在些。福松三兄弟都已经成丁,席上也上了黄酒。只是不管是客人,还是主人,都没有善饮的,大家点到为止。外头传来梆子声,入更了,大家就散了……*福松三兄弟回到客房,富明道:“只看张六爷的性子,就晓得姚夫人真宽厚,张家的家风不错……”虽说子不教父之过,可是真要说起来,打小还是母亲先教导的。不出大褶子,往后也不会麻烦到福松这个妹婿与姐夫身上。福松将接触的这些张家人想了一下,道:“张三爷跟张二爷性子相似,都是读书人的老毛病,想的多,不如张大爷为人质朴;张四爷许是身体不好的缘故,带了几分怨愤,不过应该跟咱们不相干,瞧着也没有失礼之处;张若霖肖父,这样人口繁茂的人家,这样性情宽厚的性子做当家人正好……”珠亮则道:“那位姚姑爷,年岁不大,却带了暮气,精神头不足。”福松道:“他十四岁过了童子试,就被张家选为女婿,本想要一鼓作气考中举人后再迎娶,结果两科不第,等到成亲后又下场三、四次,可是连副榜都没有中过,短了心气儿。”如今姚姑爷父母早亡,家道中落,携妻儿依附岳家而居,对男人来说,也不是什么开怀之事……*正房里,张英跟姚夫人也歇下了。老夫老妻也在提及小女婿。“福松阿哥恢复宗籍,子孙后代也断了科举之路,那之前给四姐儿预备的嫁妆,就有些不足了……”姚夫人说道。自打两家定亲,姚夫人就给儿孙来信,让他们学习之余抄书,用来给四姑娘做嫁妆。他们这样的人家,书香之族,家族居桐城三百年,晋身士绅也一百五十余年,家中藏书不说破万卷,也差不多了。尤其是从五世祖开始,换了门楣,成为书香门第,这应试的书籍也是一代代传下来。将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