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灾荒年,我在深山老林里重建家园 > 第570章 掀起了滔天巨浪

京城不少曾经受过那个公子迫害的百姓,都对福德郡主的大义之举,高声叫好。

陆元元可不管这些,仗势欺人的狗东西,就应该受到惩罚。

城西那边的民居通风之后,东城区的居民都搬了过去。

把家里原有的家具摆放整齐,一个全新的家就好了。

真正住进去,大家伙儿的心才落到了实处。

众人齐齐对陆元元跪下,感谢福德郡主的大恩。

陆元元笑着摇摇头,让他们都起来。

“乡亲们,我说话算数,大家都看到了吧,宅子给你们修好了,那边的老房子,我就要派人推倒,规划重建,大家有没有意见?”

“没有,郡主大人,尽管开工吧!”

“我们没意见,郡主大人……”

居民们现在高兴都来不及呢,谁还留恋那又破又烂的老宅子,都大声说道。

“好,那我就开工了,大家想要做工的,踊跃报名,工钱待遇还和之前一样,大家伙儿要是有亲朋好友想干活的,都可以来报名,两边的工程同时开工,需要大量人手,大家放心,只要来干活的,待遇同等!”

“真的?太好了,我岳家侄子老早就想来了,我现在就给他报名!”

“算我一个……”

“我,我……”

“……”

工程进展顺利,百姓安居乐业,京城风貌大变样,一切都往好的方面发展。

建安帝更是龙颜大悦,赏赐了陆元元不少金银玉器。

陆元元总算见到了一些实惠东西,乐得笑眯了眼睛。

一高兴,给工地上所有干活的工人加餐。

工地上的厨子,早早预订了京城几个菜市口的猪肉,害的京城权贵一天饭桌上没有了猪肉。

陆元元还鼓励干活的工人,让家里人多养猪,多养鸡,多养羊,等开发区建好,大量需要这些东西。

工人们得了实信,自然跃跃欲试。

现在天气暖和了,到处草长莺飞,谁家没有几个娃子,正好出去拔草,喂养这些家畜。

以前是穷的连饭都吃不上,如今手头稍微宽松些了,买些小鸡仔,小猪仔养着,还是没问题的。

没听郡主大人说,以后需要大量的肉,只要养好了,不愁卖不出去。

更有聪明人,已经托人从更远的县城和州府,往京城这边倒卖小鸡仔,还有小猪仔和羊。

城东和城西的工程同时开工后,进城做工的人更多了,连附近州府的手艺人,都得到消息赶来了京城。

大量的务工人员入京,京城这边街上日日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建安帝和百官也是从震惊到淡定,都拭目以待。

一个小小的农家丫头,竟然真的在京城,掀起了滔天巨浪。

*

顾铮到了蒲城之后,也被蒲城的萧条震惊了。

一场罕见的雪灾,还有地龙翻身,让蒲城百姓死伤无数。

后来又有不少百姓逃荒去了京城,不少人又死在路上,再后来被韩文昭的部下煽动围城,又死了不少人,活下来的都被发配边疆充军。

可以说,蒲城县现在人口锐减。

幸亏朝廷赈灾及时,送来物资,让重灾后坚持守家在地的百姓,勉强活了下来。

顾铮接掌县令一职之后,快速组建起衙门班子,派人下乡,一一落实人口数量,并查看土地情况。

马上就要开春了,春耕工作也要抓起来了。

蒲城山地较多,浇灌困难,所种粮食,百姓勉强能糊口,饿不死算是好事,想吃饱是问问不能的。

这次遭了灾,朝廷赈灾及时,每家都领到不少粮食,过惯了苦日子的百姓,更是节俭,为了能维持到开春,都用一口粮食吊着。

主要是雪灾加地龙翻身,房屋倒塌,好些东西都埋在大雪下面了,根本挖不出来了。

一年省吃俭用积攒下的菜干,干菌子啥的,这些本来都是留着冬日里救命的,好歹能添补一点。

如今啥都没有了,就官府救济的粮食,放开肚子吃 ,能吃几天?

顾铮走访了几个村子,发现这些村民无不是瘦骨嶙峋,毛发枯黄,看人的时候,都是两眼无神。

顾铮看的心酸,这些都是大越的子民,却生活的如此艰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蒲城山多水多,老百姓却饿得半死,这说不过去啊!

趁着泥土刚刚化冻,顾铮勘察地势之后,下了一个决定。

这几年他在枫林村生活,从陆元元那里学到的东西有很多。

虽然杂乱,却都是有用的东西。

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蒲城山多,耕地不丰,很多地都在半山腰,东一块西一块,都是靠天吃饭。

顾铮勘察地势之后,以官府名义做保,让全县百姓搬迁。

就是把分散在各处的老百姓,全部搬迁到县城附近,以原先的村落为基础,重新选址,建设村子。

当然,这些村子也不是随便建的,都是濯水而建。

所有搬迁的百姓,土地也是重新分配。

平原上的土地,每家按人口分配。这样一来,本来不多的土地,分配到百姓手中,就没有多少,人均不到一亩。

老百姓手里有了田,都有了希望,积极响应官府号召,搬迁。

也有故土难离的,死赖着不走的。

也好,不搬迁的,就不能享受以后朝廷的一系列惠民补贴。

补贴包括但不限于粮食,食盐,种子,农具等等。

那些不愿意搬迁的百姓一听,这还了得,现在最缺的东西是什么?

这些可都是农民的根本,救命的东西。

朝廷免费发放,不就是搬迁吗?

搬!

不是还能分到田地吗?

以后去县城也近了,不用翻山越岭,走老半天了。

就是地有点少!

老百姓有的含泪搬迁,有的兴高采烈的搬迁,搬过去了,还是同村人,不过是换了个地方生活罢了,时间长了,就习惯了。

重点是搬过去能领取到救济粮,还有物资补贴。

全县百姓大搬迁,可不是随随便便说一句话就行的。

顾铮经过视察,又结合当地的与图,做了详细的规划。

从选址到搬迁,都一步一步计划好了。

现在搬迁还是比较容易的。

重灾之后,很多老百姓的房子都倒塌了,没有倒塌的也成了危房,不能住人了。

后来朝廷来赈灾,每家都分到了帐篷。

现在搬迁,只需收起帐篷,背起大锅,全家老小就能出发了。

老百姓怀着忐忑不安,陆续搬迁到了衙门指定的地方。

举村搬迁的村子,村长还是由原来村子里的村长继续担任。

有些村子实在没剩下几个人的,就组成杂姓村,大家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来担任村长。

登记造册之后,每家都分到了一定数量的田地,还有宅基地。

老百姓暂时先把帐篷搭建在自家的宅基地上。

然后就开始了整理土地,为春耕做准备。

有人欢喜有人愁,以前家里有不少土地的人家,如今这样一分地,家里地少了,就有些抱怨。

那些没有地的百姓,一下子每人有了一亩地,都高兴坏了。

尤其那些家里有壮劳力的人家,很快就整理好了土地。

家里孩子多,就两个大人的,就有些费劲了。

不过有了田地,就是全家的希望,起早贪黑也要争取把活干完。

本来一片死气的蒲城,如今终于有了一些人气。

喜欢灾荒年,我在深山老林里重建家园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灾荒年,我在深山老林里重建家园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