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627崛起南海 > 第237章 胜利港造船厂(二)

1627崛起南海 第237章 胜利港造船厂(二)

作者:零点浪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19:18:20 来源:23小说

如果单以生产制造部门的技术储备水平而言,造船厂就算不是目前最强,至少也能排到前三了。既有越之云、孙长弥这样正儿八经海事大学科班出身的船舶建造专业人士、王汤姆等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航海专家,也有穿越之后通过各种途径网络到的一批本土造船匠人,加上资料库里的大量近现代船舶资料,以及穿越集团内部为数众多的键盘专家,可以说纯粹的技术实力已经非常强,要远远高于同时代的其他竞争者。

执委会对于新式帆船的研制也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和支持,凡是造船厂需要的原材料,一律优先供应,没有的就买,外面买不到的就自己造,自己都造不出来的……那还是考虑修改方案吧。总之只要是执委会能弄到的东西,造船厂需要什么就能有什么。

但或许正是因为技术理念相比同时代的水平已经太过领先,反倒是让一号试验船的研制过程中充满了各种争议。不光是执委会,几乎所有有份参与船型研制的人,都希望能够从一开始就把试验船做到尽善尽美,功能完备,从造船技术上一举压倒同时代的海上对手。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尽管大家都很清楚船舶建造技术在未来几百年的发展方向,但可惜的是受制于目前的制造水平和材料限制,想要一举造出叱咤四方的铁甲巨舰是根本不可能的,海运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木结构和风帆动力的基础之上,尽可能根据从后世带来的造船知识来建造一艘功能强大又便于操作的木制帆船。而分属不同群体的参与者对于这艘船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或是建议,结果反而使得海运部的建造方案从穿越之前就开始筹备,到了最近都还在一改再改,迟迟确定不下最后的方案。

在造船厂刚建成不久的时候,海运部就已经打过报告申请同时开工另一条试验船,因为目前的技术方案太多,有些方案不可能放到同一条船上实施建造,仅靠一条船无法对方案一一进行尝试。而执委会认为同时开工两艘大船的耗费太大,因此后来才有了为数不少的众多小型试验船。当然这些船造出来之后也不会浪费,验证完方案之后就改成渔船下拨给了农业部,又或是改造成训练船提供给军营训练未来的海军船员。

为了帆船研制方案的事情,海运部内部已经开过无数次技术研讨会,就连执委会也搞过几次专项讨论会,但每次讨论到最后的结果还是谁都不能说服谁,而舆论意见也逐渐形成了几个大的派别。

呼声最高的还是中式帆船派,这个派别的意见是新式帆船的船体仍然应该采用中式帆船传统的尖底形状,并保留水密隔舱之类的船体构造,只对船艏、船艉及帆索系统根据后世的经验作出技术改进。持这类看法的人占据了新式帆船研制的大多数,他们认为中式帆船的船身形状和船体结构已经代表了船舶建造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且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不采用这些业已成熟的建造方案,那无疑是在造船技术上开倒车。

而另一派人则认为要正视这个历史时期的现实,西洋帆船能够通行全球,其技术上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长处,新式帆船应该对其有所借鉴。光是那一船肚子的火炮就是中式帆船永远无法实现的,因为西洋帆船是圆底上窄下宽,船体中有足够的空间装下那么多的火炮,并且这种重量还能起到稳定船身的作用。而中式帆船想要在船上大量布置火炮,就只能集中在船身上部,这样不但重心过高而且火炮的装载量会十分有限,而且船舷某一边集中开火的时候因为后坐力作用而让船失去平衡,就算不至于侧倾翻覆也会大大影响船只的适航性和炮火的精准度。

不过持有这种看法的人一般都属于键盘专家,虽然声音大,但其实提不出太多的理论依据,多数人都是为了实现他们心目中的大炮舰主义而已——这个时代的海战,可不就应该是像加勒比海盗那样,互相抵近以船舷炮对轰吗?既然在自家火炮技术上有优势,那就应该在船上摆满密密麻麻的火炮,管他们什么东印度西印度还是海盗的船队,遇上了就一通集火打沉对方才是王道。

随着各种试验方案的逐步实施,中式帆船派还是逐渐开始占据了上风,技术之争也由造船技术流派的争论慢慢转向了各种技术细节的争论,如该采用横帆还是纵帆,软帆还是硬帆,需不需要采用方形船尾,船身肋骨要不要上钢结构,船底需不需要包铜皮,今后上蒸汽动力应该如何布置推进装置等等。

这种技术细节的争论一旦起来,比起流派的争论更加难以统一意见,关于一个小小的技术细节往往会有许多种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