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627崛起南海 > 第499章 军队的发展

1627崛起南海 第499章 军队的发展

作者:零点浪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19:18:20 来源:23小说

李清扬看着这两个面相还未完全脱去稚气的年轻人,老毛病一下又犯了,忍不住问道:“在下看两位小哥也是青年才俊,为何之前没去考个功名,报效朝廷?”

“考功名?”符力愕然应了一声,转头看看于小宝,然后两人相视而笑。

“考功名就算了,我们没那么好的命。”于小宝摆摆手道:“我们开始识字也就是近两三年的事,哪写得出文章去考功名!要不是首长们来了这地方,我大概还在海边当渔民,这家伙多半是在深山里做猎户……”

“我可是峒主继承人,当峒主不用自己去干这些粗活!”符力笑着纠正道。

“啊,原来符小哥是黎人!”李清扬下意识地感叹了一句。

大明一向也会对黎人山寨的首领进行分封,当然都是些不要钱的空头职位而已,并不会真的给这些黎人在地方上安排官位。李清扬在三亚倒是见到不少的黎人在为海汉人做事,几乎各行各业都有,看起来海汉的确比大明更好地解决了汉黎之间的民族问题。不过像符力这样的峒主继承人,李清扬还是第一次在本地遇到,他知道这个身份在黎人当中已经算是贵族,而看符力表现出的态度,显然更喜欢在海汉社会中的身份,大概已经不会回到黎峒去做峒主了。

李清扬能够感受到两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但一个是渔民后代,一个是黎人少峒主,他真的很难想象这样身份背景差异极大的两个少年,怎么会一起成为了海汉人手底下的得力干将。但从这里他也能感受到海汉在用人方面的标准差异极大,这渔民和黎人的后代都能在海汉人手下当官,而自己却只能作为安全部的编外人员听候调配。

尽管李清扬认为自己并没有真正投靠海汉的打算,但在这一刻他还是明确地感受到了心里的不甘——自己好歹也是锦衣卫正统百户,朝廷命官,为了大明也出过力卖过命立过功,说起来也是有本事的人,到了海汉这边居然就给个编制然后扔到药铺里当帐房?

仿佛是听出了李清扬这声叹息中的复杂情绪,符力应道:“我们符山峒是第一家和海汉合作的黎峒,我们峒里出来的年轻人,有很多都和我们一样,现在在民团和警察司里做事。海汉首长们给我们黎人的机会,和汉人是一样的,对首长们来说,只要忠于海汉,忠于执委会,那就是可用之人,不需有民族之分。”

李清扬现在已经习惯了不去和人争辩到底是应该忠于海汉还是忠于大明——这地方有相当多的人从来就没有真正接受过大明朝廷的统治,对他们来说这件事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但当李清扬亲耳听到符力这么一个年轻黎人口中说出“忠于海汉”这样的说法,也仍然感觉到了不小的冲击。

大明统治海南已经有二百多年历史,期间甚至还从大陆大规模调集苗兵到海南平定黎人的叛乱,但到如今也只能做到分封土地任其自治的程度,想获得黎人乃至苗人的效忠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海汉来了三年,这里的黎人苗人就争相投靠,为其效忠。这些一向桀骜不驯的山民都被训得如此服帖,就更别说汉人了,李清扬不禁又想起了郝万清那句“大明要完”的评价——海汉人要真向大陆伸手,到时候会不会出现大明的子民也争相投奔的状况?

不过李清扬转念一想,哪有什么以后,现在每个月从两广地区渡海而来投奔海汉的大明子民难道还少了吗?根据李清扬在这段时间内的估算,平均每个月从广东方向运送过来的移民应该有两千上下,这个数字看似不大,但经年累月计算下来,那基本每年就为海汉人至少提供了一县的人口,而海汉对劳动力的利用效率又高得惊人,这一县的人口到了海汉,只怕比大明治下三个县能做的事情还多。

况且海汉在大陆所招揽的移民也并非全都运到三亚,他听说除了之前自己曾经到过的番禺、万山港两处据点之外,海汉在新会县又新辟了一处港口,不但其规模远胜前两处地方,而且执委会打算要将当地逐步据为己有,建成和三亚一样的海汉统治区。等这个地区占下来之后,李清扬估计两广沿海就再无可以阻止海汉扩张的天然障碍了。

于小宝开口道:“李先生,小弟近几年一直在广州,大明官府如何治理地方,任用人才,小弟也是见识过了。若论知人善用,大明那些官员如何能与英明的海汉首长相比?”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