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627崛起南海 > 第540章 继续南下

1627崛起南海 第540章 继续南下

作者:零点浪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19:18:20 来源:23小说

阮经贵回到住处也没立刻回屋休息,去书房拿着穆夏柏交给他的物资补给清单又反反复复地看了七八遍,确认其中的内容。第二天一大早,阮经贵便出了门,开始替这支船队张罗清单上所列的各种补给品。

这张清单上并没有多少稀罕或者特别贵重的物品,绝大多数还是普通的补给品,如食物、药物、绳索、帆、备用船料以及其他出海可能用到的物品,要求的数量也不算太多。阮经贵认为军方开出的物资清单并不是真的打算在这里补给多少东西,而是要借着这次机会验证一下岘港这地方的补给能力,看看有哪些物资可能会出现短缺状况。

阮经贵的所料已经很接近事实,为了预防途中补给不便的情况,这支船队在从三亚出发的时候就已经带足了较为充足的补给,途中顶多再找地方补充食物和淡水就可以了。不过考虑到之后要调动安南民团军南下,岘港这地方大概就是南下航程中最后的一个大型补给点了,对于这地方的补给能力,军方势必要先予以验证才行。

当然了,在三亚准备这些物资,跟在岘港筹集这些物资的难度是完全不同的。特别是船用物资,三亚那边可以提供原厂出品的各种零备件,而在岘港就得照着图纸现做了,一件两件还好,但还是有很多东西以本地的条件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大量制作出来的。

而在准备物资之余,阮经贵倒也没有忘记昨天安全部给他单独下达的命令,在本地征集信得过又熟悉南海海况的水手船员,这件事如果不是熟悉本地民情的人根本无法完成。去年开发岘港之前,安南朝廷强行从附近征发了三千人口,塞给海汉作为战争报酬,这其中的确也有不少水手,不过去过南洋的却并不算多。前年会安城破之后,大量的水手船员都逃离了这个地区,留下来继续在附近生活的人并不多,只有十之二三的人曾经有过下南洋的经历,而其中熟悉南洋海况的老海狗就更少了。

昨天阮经贵咬着牙说能找到几十人,其实都有点夸大了,再加上安全部又要求信得过还能举家搬迁,那就又将可选的范围缩小了不少。阮经贵跑上跑下忙了一天,面见了不下百人,最终也就只确定了七名人选。

到12月18日船队离港之前,各项物资筹备工作总算是在阮经贵的督促之下勉强完成了,但这合格的水手,却只找来了十三人。不过王汤姆倒也没有因此而斥责他,只是临走时又交了一份新的补给清单给他,让他在岘港用心筹备。待王汤姆等人登船之后,阮经贵才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份清单看了一下内容,基本与他这两天所准备的物资一致,只是数量明显增加了许多。阮经贵不敢怠慢,赶紧捧着这份清单,去岘港各处的工坊农场催命去了。

船队离开岘港之后,便沿着海岸线南下,花了三天时间走了大约300海里路程,抵达了此行的第二站金兰湾。

金兰湾位于中南半岛东南部,港湾由冲空山和凤凰山两个半岛合抱,形成了葫芦形的内外两个海湾,深入内陆达十几公里。这里正好位于从南洋北上前往远东地区的重要航路上,在后世也是公认的中南半岛战略要地。

“闪电号”的甲板上,王汤姆正向这次行动的各部门代表介绍金兰湾的情况:“……金兰湾外港海湾湾口宽度约在4000米,水深在30米左右,内港海湾湾口宽度约1300米,平均水深都在10米以上。另外内港的港湾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以我们现有的海军舰队规模,就算驻扎十支舰队在这里也不会觉得拥挤。”

王汤姆说得兴起,抬手指向前方的海岸道:“当然了,这个海湾的面积很大,仅仅只是用来作为军事基地使用,也难免有些浪费。这里港湾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一部分用作商港,而且内港的南部地区也有很好的开发条件,可以用来修建大型盐场,充分开发的话,规模也不会比莺歌海盐场小多少了。”

金兰湾的地理条件和位置虽然都非常优越,但当初南越小朝廷一直陷在争江横山一线的战争泥潭当中,没有足够的能力对这地方进行充分的开发,仅有的一点水师都全部填到了北边,根本无暇顾及到南边的这处海湾。直到安南内战结束之后,安南朝廷应海汉执委会的要求,将金兰湾的使用权交到了海汉手上,这里才正式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

不过由于前一年海汉的工程营建人员几乎都集中到了昌化石碌的轨道交通工程上,导致安南南方四个港口的开发进程停滞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