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第一氏族 > 第332章 三三一 中流砥柱(8)

第一氏族 第332章 三三一 中流砥柱(8)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5-12 23:01:30 来源:书海阁

说是改弦易辙也好,叛友投敌也罢,钱元佑阵营的改换,在云州掀起了轩然大波。

云家这些年能够稳稳占据郓州第一豪强的地位,除了家族势力逐渐壮大,就是始终跟平民百姓站在一起。

他们本着正道之义、良善原则,不断为底层百姓遭遇的不公之事出头,无论压迫百姓的是官吏,还是富人大户,都不曾有半分退缩。

云家在郓州的声望,是他们屹立不倒,无惧刺史府的忌惮与敌视,家族越来越坚挺的最大依仗。

拥有百姓的支持,对正处于上升时期的大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根基,得人心这三字,在平时看起来好似是一句虚言,但真正到了需要用到它的时候,它就能发挥出非同寻常的威能。

就如现在,云家在得了钱元佑的账本后,没有立马冲到刺史府去,当面向刺史大人发难,而是将陈景河滥用郓州百姓捐献,将百姓供给战争的财富,据为己有的事情,首先在市井中传播开。

换作以往,云家不必如此大费周章,但眼下是国战时期,官府权力被大大加强,很多“事急从权”“便宜行事”“为了国战大局”的名分,让他们可以轻易的扯虎皮做大旗、拿鸡毛当令箭,挟私报复。

几乎是一夜之间,陈景河的种种作为,在市井间传开。

云家还找到了那些想要去府库领取物资、春衣,结果被陈景河斥退的义军将士,让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

所以旬日之内,郓州百姓的怒火就被点燃,在口诛笔伐的同时,于云家的引导下,聚集到刺史府门前,大喊着要官府给一个说法。

上午的时候,大门前还只有数百人,到了正午前后,就有数千人聚集。

等到午后,整个郓州城都被惊动,万人空巷之下,黑压压的人头海洋,将刺史府周围的街道围得水泄不通,看着都让人胆战心惊。

这是一股洪流。

在乾符七年之前,郓州就算出现陈景河这样的事,百姓们顶多就是议论纷纷,骂几句狗官,并不会跑到刺史府面前,想要撼动官府的权威。

这不仅是因为司空见惯,还因为他们知道,最先出现在官府面前的人,一定会被捉拿下狱。

“聚集闹事”的为首者必然遭受无妄之灾,其他人也会被官吏衙役殴打,事情基本在声势还未壮大的时候,就会被官府扑灭火焰。

可乾符七年之后,一切都有了不同。

但凡遇到事情,云家总会冲在前面。

他们的修行者实力不弱,还常常得到江湖侠客、正义之士,例如长河船行的支持,后者往往也会在第一时间,派出自己的修行者跟云家的人站在一起。

有云家等地方大族,以及长河船行等江湖势力,挡在平民百姓的前面,为百姓主持公义对抗官府,刺史府的捕快衙役无法越过他们,就不能对百姓动手。

而因为云家等势力,想要的只是一个公道,是为百姓做主,并不是单纯跟官府过不去,所以刺史府是既没能力处置他们,也没理由欧杀他们。

多年以来,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郓州百姓知道自己有冤屈都可以得到伸展,所以就不再惧怕官府、权贵、恶霸。

也由于感激云家等势力,一次次无偿顶住官府压力甘愿为他们出头,所以大家的良善之心、侠义之念,也都被激发出来,并且得到极大壮大。

在这种情况下,经过这么多年,郓州之地,已然成为公理道义为第一言行法则的地方。

但凡有人被官府祸害、压迫,眨眼间就会有无数正义之士,带着他们到官府来讨取公道,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也是因为郓州人的团结,这些年来平民百信的处境越来越好,已经没有人再畏惧官府如虎,大家普遍都能够做到平视对方。

于是,上到白发老人下到少年男女,都在称赞世道的公正,都在歌颂朝廷的严明——只要日子过得不错,没有来自上层的压迫压榨,百姓总会习惯性的感谢朝廷公正、赞颂皇帝英明,也正因如此,云家等势力并没有受到朝廷的打压。

与其说仓禀实而知礼节,不如说无欺良压善而人心自正。

郓州百姓都以作为一个齐人、郓州人而自豪。

是以国战一爆发,官府跟云家等势力,一号召郓州百姓为国战出力,郓州百姓人人踊跃捐献捐物。

青壮男子都自发帮助城防军修缮工事,每天提着篮子,往城墙内外给不相识的将士、青壮送饭送菜送水的老妪、小孩,多不胜数。

上下齐心、几十万军民同心同德的郓州,本该稳如泰山。

却不料出了陈景河这事。

因是之故,这回一听说这茬,郓州百姓的正义感与怒火立即被点燃,无数百姓这才相继冲向刺史府,想要刺史府给大家伙儿一个交代。

郓州刺史李儒,背着手在厅堂里来回踱步,门外百姓热烈如潮的讨伐声,他每听到一点,心中的憋闷与怒火就更甚一分。

“反了,反了,真是反了!这帮暴民,这是想干什么,明目张胆造反不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大战在即,胡人近在眼前,这帮人不想着为国出力,竟然都来冲击刺史府,这是想要亲者痛、仇者快?

“这个时候内斗,是想要把郓州之地拱手让人?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本官出仕这么多年,就没见过这样愚蠢无知、不知大义的百姓!”

被嚷嚷得实在是忍无可忍,李儒指着大门的方向破口大骂,面容扭曲,唾沫四溅。

他出任郓州刺史一年有余,还是第一次碰到郓州百姓这么大规模来找官府的麻烦。

之前这一年,郓州虽然也出了几件事,但一来因为近年郓州的世道已经很是清平,没什么大的祸害百姓的事,说不上什么影响力,给他造成的妨碍有限;

二来李儒一直认为这些事都是云家在跟官府争权,仇视的对象是云家,没想到市井百姓会突然这么大阵仗的来声讨官府,站在他跟官府的对立面。

发自心底的说,李儒对眼下形势是感到棘手的,也深为恐惧。

民情民愤,向来是官府很是忌惮的东西。

平日里官府可以控制舆论,甚至打压一些妄图对官府不利的群体,但当民怨沸腾,千千万万百姓都开始发声,事情闹大之后,官府一方面要考虑事态不受控制,百姓淹没官府的危险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官声。

若是不能迅速控制事态,被朝廷注意到,他们的乌纱帽就相当危险,故而就不得不出面立刻解决问题。

几十几百个百姓,是官府砧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几千几万个百姓,就足以跟官府正面对话,数十万百姓的意志,则是能够让地方官府胆战心惊的存在。

弱肉强食,基本法则。

李儒是郓州刺史,明面上的郓州最强权力拥有者,身为为天子牧民的封疆大吏,麾下百姓在他看来,都只是被“放牧”的存在,跟草原牧人的牛羊无异。

双方之间有本质区别,他的权威不容置疑、颠覆。

他本应把对方治理得服服帖帖的。

可是现在,牛羊竟然起来闹事了,这岂不是说明他这个牧人做得非常失败?如果他乖乖就范,答应外面那些人的所有要求,那岂不是被治下牛羊给主宰了?

到底谁才是郓州之主?

这事要是传出去,他得了一个懦弱的官声,让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与皇帝怎么看他,还怎么相信他的能力,往后他还怎么升官?

李儒越是恐惧外面那些百姓,就越是感到愤怒,就越是不想低头认输。

“大人,外面的人越来越多了,若是我们再不处理陈仓曹,只怕局势会不可收拾。”一旁的刺史府长史好言劝说。

“处理?怎么处理?陈景河做的事,我们都有份,整个刺史府,谁没从府库中获益?现在依照他们的意思,处置了陈景河,来日他们要处置本官,本官是不是也要就范?”李儒怒不可遏。

长史苦口婆心道:“可事已至此,云家证据确凿,要是我们不让陈景河担下责任,只怕会让郓州百姓的怒火无处平息。

“那些市井平民也就罢了,可郓州城外还有许多义军,他们要是闹起事来,刺史府的修行者只怕挡不住。”

李儒脸黑得像是锅底。

挡不住的人,才是能够影响,甚至左右他言行的人。

“大人,高大人回来了。”

“让他近来。”

进门的是个年富力强的中年男子,李儒看到他,神色缓和了几分,“情况如何?”

“禀大人,下官已经查清楚了,郓州对岸并无胡人大军集结的迹象!胡人主攻的方向,绝对不会是我们郓州!”别驾高福瑞信心十足道。

一品楼查明胡人要主攻郓州后,在把消息送到朝廷时,也通过云家传递给了刺史府,希望刺史府能够重视军情,认真备战。

比起云家这个外人、地方上的势力,李儒当然更相信自己人,所以他立即派了高福瑞带着一些精锐行者,潜行渡过黄河去查探情况。

现在高福瑞说北岸没有军情,李儒当然没有理由不相信。

要知道,高福瑞是元神境后期大圆满境界的修行者,而且出身庶族地主中的大户,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熟读经书,尤擅兵事,本身更是着有军事书籍,被很多寒门将领封为经典。

不仅如此,高福瑞还跟朝中某位大人物关系匪浅,被寄予厚望,前途不可限量。

这样一个既有大才又有修为的人杰,冒险亲自到河对岸确认过的军情,李儒有什么理由不信任?

既然胡人不会兵临城下,郓州没有大碍,不需要过分依仗地方豪强、百姓乃至义军,李儒对如何处理陈景河之事,也就有了主意。

“告诉外面那些百姓,陈仓曹处置府库不当,即日起会交卸一切职掌,回府静候官府查明此事!”

长史得了吩咐,躬身领命。

须臾后,他来到刺史府大门处,对着外面群情激奋的百姓,义正言辞的公布了李儒的处置方案,而后大义凛然道:

“刺史大人公正严明,必然会查清案件所有细节,给所有人一个交代,不辜负大伙儿的期待与付出。

“大伙儿也当相信官府,理智对待这件事,不要借机生乱,给官府添麻烦,妨碍官府办差,延误案情查明的时间,更不能让心怀叵测者有机可趁!

“好了,大伙儿都快些回去吧。大战在即,我等各司其职,郓州才能秩序井然应对一切来犯之敌,保证郓州不失,保障每个人的身家性命!”

喜欢第一氏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第一氏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