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第一氏族 > 第527章 五二五 怎么可能

第一氏族 第527章 五二五 怎么可能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5-12 23:01:30 来源:书海阁

燕平,皇城含元殿。

又是大朝会之日,赵宁这个在大都督府当闲差的副大都督,依然是坐在左侧百官的首位,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好似一尊没有感情的泥雕。

皇位上的大齐皇帝宋治,气度威严睥睨八方,这本该是整个天下最让人不敢忤逆的存在,但此时此刻,他却脸色阴沉怒气勃发。

早早起身离座来到殿中的宰相陈询,正在跟宋治奏对,从他嘴里说出来的皇朝大事,一件比一件让皇帝生气。

首先当然是陇右战事。

在皇帝与群臣们之前的判断中,只要王师大举杀到,倒行逆施违背人心的凤翔军,必然是顷刻间树倒弥孙散,决定大势的战事绝对不会超过两个月。

倒是王师占领各个州县,行军要多花费些时间。

具备速战速决的信心,是宋治敢于在国战方休,河北与中原部分州县民生凋敝的情况下,发动这场战争的底气。

然而事实却狠狠打了宋治的脸,让他面子上很是挂不住。

至今日为止,这场仗已是打了三个月,王师却连陇山都没能越过!

一开始的时候,战事就不怎么顺利,邠宁、泾原两镇首先失陷,被魏氏的人马进驻了两镇的绝大部分城池,牢牢把控住了陇山防线。

虽说赵玉洁初到关西的时候,只用半月就拿下了凤翔,逼得魏氏不得不退守陇山,进展很不错,但就是在陇山,魏氏稳住了阵脚。

根据前方战报,凤翔军撤离凤翔的时候,本来士气低迷,军中第一强者魏无羡挡不住赵玉洁,按说退据陇山也难以坚守太久,可后来事情发生了变化。

陇山东麓地形复杂,多有险塞军寨,凤翔军试图据险而守,王师进入邠宁、泾原地界后,一路攻城拔寨,算得上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就扫清了外围障碍。

随后,王师直逼陇山诸关。

到了这时,战争形势已经十分明朗,如果王师能够攻进陇山,那么就算魏氏占着陇右十一州之地,其势也会在顷刻间土崩瓦解。

魏氏就算祖业在陇右,毕竟经历了国战打击,且是新叛,对抗皇朝正统的根基不稳固,一旦没守住门户关塞,军心民心会瞬间溃散。

后续王师根本不需要一城一地的攻打,州县传檄可定。

魏氏正是在这时候,稳住了阵脚,重新凝聚了三军士气。

这当然不是靠空口白牙的许诺演说,也不是靠真金白银的赏赐——魏氏现在没什么家底,而是因为魏无羡让大军看到了获胜的曙光。

早在大战开始之前,魏无羡准备战事的时候,就在关中隐蔽布置了不少高手。

在战事进行一段时间后,这些修行者抓了不少给王师运送物资的将校,刑讯逼问出了王师不少情况。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王师缺粮。

魏氏的这些修行者,把抓到的将校,按照事先安排的渠道,快速送到了魏无羡面前,给了魏无羡借题发挥,在三军将士面前,拆穿王师底细的机会。

王师缺粮的现状,被魏无羡借被俘将校的口,夸大了不少,说只要凤翔军能坚守陇山三个月,则王师必会因为缺粮而退兵。

届时,凤翔军不仅可以守住陇山,还能趁机反攻,夺回凤翔不在话下,进取关中也是轻而易举——那就是富贵发财之时。

三个月怎么都不算久,尤其是对挡了蒙哥好几年的凤翔军而言。王师战力不能跟蒙哥的部曲相比,所以坚守三个月对凤翔军来说委实不难。

三军士气因此而重振。

加之赵玉洁虽然实力胜过魏无羡,但在后者不硬拼只纠缠的情况下,也拿他没什么办法。

事情做成不算难,而收获足够大,且失败的后果很严重,故而陇山暂时被凤翔军守了下来。

“魏氏狼子野心,抛弃礼义廉耻,不顾忠君大义,倒行逆施神人共愤,凤翔军中的绝大部分将士,却不是魏氏族人,他们是大齐的军队,是朕的将士!

“他们为何就愿跟着魏氏反叛皇朝?王师已经到了城前,他们为何不肯弃暗投明,为何定要跟魏氏一条路走到黑?

“战事已经进行这么久,他们也死了不少人,是什么让他们不顾生死,也要为虎作伥,自甘堕落?谁来告诉朕,这些人到底是什么心什么肺?!”

宋治愤怒的质问声回响在大殿中。

看了一眼不无委屈的宋治,赵宁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是哂笑不已。

国战期间,高福瑞等人纠集寒门势力,扶持泾原、邠宁等军而打压凤翔军,对他们而言,这是在对付世家,是皇朝大计,没有过错。

但他们短缺凤翔军的粮饷军械时,饿肚子的是凤翔军全体,枉死的也是全军将士,凤翔军感受到的,只会是皇朝对他们的不公!

这场战争对凤翔军将士而言,是在反抗昏庸无道的朝廷,是在为自己争公平!

所以他们斗志尚算坚定。

这些话,赵宁懒得跟宋治说,屁股决定思想,对方根本不会听。在满殿大臣,都因为宋治的悲愤低头不言时,高福瑞站了出来,大声道:

“回禀陛下,凤翔军这些人都是狼心狗肺,这是显而易见的!若非如此,他们就不至于不忠不义,就不至于割据叛乱,不至于贻害江山社稷!”

看了高福瑞一阵,宋治接受了这个解释。

对他而言,也不会有更好更能接受的解释了。

就陇右战事,宋治有了最终计议:“之前北胡大军刚退,北境边关还需要大量王极境高手坐镇,以防对方突杀回马枪、入境袭扰劫掠。

“眼下边关要塞都已修复得差不多,边军可以自行戍守关塞了,北胡也没有回头的迹象,所以那些王极境也可以撤回来,去陇右襄助贵妃剿灭叛贼。”

说到这,他深吸一口气,勉强按捺住怒火:“传令给贵妃,诸王极境高手到了之后,一个月之内,必须将魏崇山、魏无羡这对贼父子生擒活捉!”

宰相陈询、参知政事高福瑞一起领命。

赵宁扫了一眼高福瑞的面色,推算出了对方的打算。

经过五年磨练激励,国战结束时,大齐明面上的王极境高手,加在一起已有三十多人,跟北胡大致持平——北胡虽然战死了很多王极境,但并没有后继无人。

孝文山之役后,赵宁未能再大规模屠戮北胡高手,对方的王极境数量又逐渐提了上来。

皇朝这么多王极境高手,魏氏一族凤翔军一军又能有多少?

双方之间的差距有若云泥。

战事不如宋治预料的顺利,他不得不加派力量,但只要从北境长城返回的王极境们赶过去,优势就会是压倒性的。

事情议到这里的时候,已经过了午时,宋治心情不太好,便趁机让大臣们下去用饭,申时过了再回来继续,他也好缓缓心境。

每每这种情况,皇宫就会赐下饭食,大臣们不必回家来回折腾。

但一些修为高绝、地位不俗的大臣,也可以选择回府用饭,反正来回迅捷,而且皇宫里的饭食,并不是每个人都吃得惯。

赵宁回了郡王府。

他在朝堂上都是个摆设,宋治巴不得他做个孤臣,不跟任何大臣来往,当然没道理吃饭还在皇宫,跟百官们混在一起。

回了府,简单吃了饭,赵宁尚在喝茶漱口,黄远岱跟周鞅便进了门。

听赵宁大致讲完陇右之事,黄远岱呵呵笑了两声:“这下魏氏可麻烦了,他们拢共就那么几个王极境,一旦面对数倍高手,这仗可没法再打下去。”

赵宁不置可否:“我看高福瑞的意思,是不会派世家高手参战的。”

黄远岱长长的哦了一声:“那还可以打一打。”

大齐明面上的三十多个王极境高手,听起来很多,其实几个大世家就占了小半壁江山:赵氏、魏氏、杨氏。

乍看这很不可思议,但只要想想国战的情况,就知道这并没什么不合理之处。

赵氏、魏氏是排名前三的将门,本就高手多、底蕴足。

国战时期,三大将们各自参与的战场大势不失,没经受太大损失不说,还给了族中子弟成长机会。

像孙氏这种国战前势力不俗,有望取代赵氏的将门,国战兀一开始,就在山海关之战中损失惨重,连麾下部曲都折得差不多了,哪里有强盛可能?

其余世家,无论将门勋贵还是士人门第,经历的战事都很惨烈,死伤无数,很多英才没成长起来,便已饮恨疆场。

反观赵氏、杨氏子弟所在的河东战场,从始至终就没经历过惨败,魏氏虽然在陇右节节败退,但也不是一溃千里,最后还稳住了阵脚。

且三家还有赵宁、魏无羡、杨佳妮这种天才,自己境界提升起来后,指点族中子弟很方便,家族受益不小。

一场国战,绝大部分世家都惨遭削弱,唯独这三家不弱反强。

其它世家的王极境高手,加在一起也没这三家多。

“即便朝廷不用世家高手,帝室加上寒门,也有二十来个王极境,其中不乏王极境中期的强者,他们要是一股脑都去陇右,这一仗魏氏能怎么打?”

周鞅不认为魏氏还能继续奋战。

黄远岱瞥了周鞅一眼:

“要是魏氏被迅速镇压,世家们都会畏惧失声,这天下又会被陛下牢牢掌控。而陛下下一个要对付的对象,必定会是赵氏。

“届时咱们连自保都不可能,还怎么带着平民百姓反抗不公反抗压迫?”

周鞅闻声一怔,愕然的看向赵宁:“殿下准备暗中襄助魏氏?!”

这是最大的可能!

若有赵氏相助,魏氏就有机会守住陇山。

两家患难与共,赵宁有这个选择顺理成章!

面对周鞅如火的目光,赵宁摆了摆手,正色回应:

“天下谁人不知,我赵氏一族家风刚正、满门忠烈,是社稷柱石?赵氏怎么可能跟割据造反、祸乱一方的魏氏搅在一起?”

喜欢第一氏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第一氏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