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第一氏族 > 第536章 五三四 风暴前夕(1)

第一氏族 第536章 五三四 风暴前夕(1)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5-12 23:01:30 来源:书海阁

唐郡王府。

但凡是王府,就有自己的文武属官,即便大齐的异姓王不能拥有自己的文臣武将班底,该体现地位身份的东西,还是必不可少。

这些属官,有的是朝廷委派,作为监视赵宁的眼线存在,有的赵宁自己就能做主任命,譬如黄远岱、周鞅就有各自的官职。

宋治急吼吼的给赵宁建王府,让他搬进王府居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方便监控,只不过随着赵宁修为恢复,这些人都形同虚设,聊胜于无罢了。

宋治总不能派个王极境过来。

而修为不到王极境,就算他站在赵宁面前,后者不想让他看见听见的东西,即便是就在他眼前发生,他也只能毫无知觉。

监视虽然没起到什么作用,但这并不是说王府就白建了,它总能在相当程度上,减弱赵宁跟外界尤其是朝臣的来往,让它成为一定程度上的孤岛。

东书房内,赵宁看罢扈红练刚送上来的各地情报汇总,将文书递给黄远岱与周鞅,自己揉了揉眉心,借着这个动作平复心中情绪。

跟内书房这种纯粹供私人读书写字、陶冶情操的地方不同,东书房处理事务的意味更加浓厚一些。

关系亲近的人相对隐秘重要的事,赵宁都是在这里接见、处置。

看罢手中文书,周鞅面色凝重:“大齐三百余州一千多县,除了河北各州尽是朝廷直属州,其它地方的州县,多半属于藩镇统辖,亦或有防御使、团练使。

“如今连朝廷直接治理的州县,吏治都乱成这个样子,有这么多令人发指的事,可以想象经受朝廷、藩镇双重压迫的州县,已经是何种境地。

“殿下,比之国战之前,眼下大齐百姓更显艰难,很多地方平民的处境都能用水深火热来形容。看来我们不能再等了,应该立即扩大举事规模!

“若不如此,百姓的苦难何时能够结束?若是迁延日久,坐视百姓受苦受难,我等大业大计的意义又何在?”

黄远岱微微点头,虽然没有言语,但表达了自己认同周鞅意见的态度。

赵宁略作沉吟。

之前十几件冲击县衙乡里、放粮赈济百姓的行动,更多的是投石问路,试探各地百姓的态度,看看宋治会如何应对,算是预热。

而若是扩大举事规模,则意味着事情立马进入下一个阶段。他跟宋治,亦或者说跟大齐朝廷正面对决的期限,随之大步逼近!

这绝不只是带领生活艰难、公平尊严无存的百姓,去跟朝廷大军对抗——若是如此,大计有败无胜——而是牵涉方方面面,要引爆各种布局,更需借助时势。

简而言之,一旦决定大举行动,则天下风云必有巨变!

这既是大举行动要达成的效果,也是大举行动该有的前提。

二者听起来似乎矛盾,但这就是借势而动,进一步推动时势的应有之意。

赵宁没有着急给出答案,而是问坐在一旁的扈红练:“陈安之等人在陇山的战况如何?”

扈红练拢了拢鬓角发丝,笑意浅露:“陈公子等人趁夜抵达陇山,次日天明时分跟赵玉洁等人战了一场,算是勉强平分秋色。”

除开赵氏、杨氏,能支援魏氏的世家王极境,数量本就不太多,为了确保力量足够用,连陈安之这种在朝中任职的王极境,都找了回乡祭祖的借口离京。

扈红练继续道:“战后赵玉洁恼怒异常,已是派人回燕平禀报异变,想来不用太久,陛下就能发现支援魏氏的,是大齐各个世家的王极境。”

这种事根本瞒不住,王极境修行者拢共就那么多,除开帝室、寒门,数量更是稀少。

虽然魏氏也有可能是借助了天元王庭之力,但宋治只需要确认各个世家的王极境不见了踪迹,就能立即发现真相。

问题只在于,宋治要如何应对这个局面,各个世家又有什么后续计划。

可以说,世家王极境修行者们只要出现在凤翔军中,就意味着朝局已经失控!就说明大齐天下的风云已经开始变化!

接下来只有刀光血影。

——当然,这些都是赵宁的理解,至于其他人是否也是这般理解,有没有另外的心思意图,他就不知道了。

毕竟事件牵涉的人太多,大家阅历见识不同,思想性格有差。

“狄柬之、张仁杰到哪里了?”赵宁问出第二个问题。

“今日已经进入易州,明日会到易县。”扈红练对答如流。

赵宁再度沉吟下来。易州就在京畿之外,有去雁门关的官道,狄柬之、张仁杰等人刚刚离京,有这么快的速度很是难得。

到了这里,众人本以为赵宁不会再有问题,都等着他拿主意。没想到赵宁略作沉吟后,有了第三个略显突兀的发问:“杨氏最近有什么举动?”

去年国战打完,杨佳妮被封为淮南节度使,坐镇金陵,至今赵宁都没再见过她。

魏氏在陇右举事,又在最为艰险的时间,若是有杨氏相助,大部分世家就不必冒风险过去,而且要渡过难关不太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眼下这种情况,只能说明杨氏没有襄助魏氏的意思。

“除了帮助朝廷转运粮食,没什么异动,很安分。”

扈红练说到这顿了顿,而后说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消息:“杨氏刚刚放出风声,杨帅已是王极境后期!”

闻听此言,周鞅神情一变,有震动之色,黄远岱没有意外,而是陷入沉思。

杨佳妮成就王极境后期,赵宁并不感到意外,她现在就该是这个境界,只是不知道已经突破多久。杨氏此时放出这个消息,用意值得揣摩。

末了,赵宁有了决议,看着众人道:“黑云压城城欲摧,既然风暴已经临近,那便让它来得更猛烈些,早晚是要痛,长痛不如短痛!”

黄远岱、周鞅、扈红练已然明白赵宁的意思,无不拱手称诺。

巨舰就要扬帆起航!

......

巡查诸州,狄柬之是巡查使,张仁杰是副使。

他俩从出京开始,就没有摆开依仗招摇过市,而是选择常服出行,带的人也不多,速度还很快,为的就是不给诸州掌握他们行踪的机会。

这回的差事没有秘密可言,诸州肯定会听到风声,若是他们大摇大摆赶路,州县知道他们临近,必然先做准备,到时候便很难看到什么。

易县是易州州治所在,狄柬之、张仁杰进入易县地界后,随着临近州城,道路上行人多了起来,不时还能看到商贾旅人、贩夫走卒。

各自只带了一个随从的狄柬之跟张仁杰,放缓速度牵马步行,打算有机会跟寻常百姓交流一二,了解一番地方情况。

——他们身边虽然只有两名护卫,队伍离得颇远,但两人都是元神境后期的修行者,在地方上还真不怕有人敢对他们不利。

“狄兄,咱们这趟巡视州县,你可得有个心理准备。”眼看着靠近州城,张仁杰忽然没头脑的提醒了一句。

狄柬之不解地转头:“张兄此言何意?”

张仁杰呵呵笑了两声:“毫无疑问,如今皇朝吏治有些问题,从朝中到地方肯定都不清平。

“但狄兄要明白,陛下是一代明君,终归能廓清宇内,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只是眼下乃多事之秋,这才有些许乱象。”

说到这,他看狄柬之的目光凝重两分,“此外,如今是寒门士子从未有过的大好时代,但也是最危险的时代,只能进不能退!”

狄柬之皱了皱眉:“张兄的意思是,在处理渎职官员时,我们得注意亲疏之别,对世家官员可以下重手,但对寒门官员得留些情面?”

张仁杰哈哈大笑,指指狄柬之又指指自己:“狄兄小看张某了,不顾黑白党同伐异,这非是张某的作风,咱们犯不着枉做小人,玷污自身清白。”

旋即他压低了声音:

“不过,州县的寒门官吏不能处置太多,免得天下人皆以为我寒门官员不堪。对于不那么严重的罪行,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的,就不要太过较真。

“陛下派你我来,是为了稳定秩序、维护大局的,可不是要闹得州县沸腾。狄兄应该明白,身为人臣,体察圣意、为君分忧,在任何时候都是头等大事。”

狄柬之低头默然,没有接话。

恰在这时,前方城门处入城的人群中,乍然传来一阵喧嚣,“死人了”的高喊声里,人群炸开了锅,有人不断往里挤有人试图往外走,夹杂着官吏的喝骂。

狄柬之、张仁杰连忙上前查看。

随从给他们从人群中拨开一条通道。

场中停着两辆载满货物的骡车,骡车前倒着一个头破血流的中年民夫,城墙转角处有血迹,另有一个青年民夫冲向把守城门的军卒差役,却被打翻在地。

“请问老丈,这是怎么回事?”狄柬之先是让随从查看倒在血泊中的人,而后拱手问身边的一名围观老者。

老者情绪激动,连连顿足:“还能是怎么回事?官府逼死人了!这群人一点良心都没有,这是不给我们平头百姓活路!苍天呐,这是什么世道......”

经过一番询问,狄柬之终于弄明白了事态。

倒在地上的人是个赶骡车运货的,进城门的时候,军卒差役检查之下,发现骡车上的官府认牌坏了,便要罚车夫十两银子。

车夫百般解释,差役非但不听,反而更显不耐,要把骡车扣走,车夫央求无果,悲愤之下撞墙自杀。

所谓的“官府认牌”,是一种类似于法器的小玩意,进城出城的时候,军校官吏只要以真气激发,就能知道骡车来自何处、走过哪些路线。

方便收税。

“咱们平头百姓,又不是修行者,体内没有真气,哪里知道官府认牌坏了,又是什么时候坏的?

“可车夫怎么解释都没用,差役一口咬定他们是故意损坏认牌,居心不良有意偷税漏税,按照律法当罚,而车夫稍有阻拦,差役便要扣押骡车!

“扣了骡车,车夫再要去官府要回,就不是十两银子那么简单了!

“可怜这些后生,不舍昼夜辛苦赶车,一个月又能得多少银钱?这一下就要十两银子,还是无端的理由,何异于杀人?

“车夫苦求无用,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惨呐!”

老者说到这里,已是气得捶胸顿足。

喜欢第一氏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第一氏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