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第一氏族 > 章七五八 联手(1)

第一氏族 章七五八 联手(1)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5-12 23:01:30 来源:书海阁

在此之前,王师厚也好,耿安国也罢,名义上都是大晋之臣,就连即将跟赵氏作战的魏氏与杨氏,都没有打出反抗朝廷的旗帜。

当初赵氏代齐布告天下时,一方面分封魏崇山、杨延广,一方面承认各节度使的权位,可是收获了他们的谢恩上表,确立过君臣名分的。

这天下姓赵。

虽说赵氏在河北河东进行革新战争后,俨然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地方诸侯都不再跟朝廷一条心,但没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声讨朝廷。

如今,无论是耿安国宣誓效忠于朝廷,还是王师厚表忠于赵宁面前,某种程度上都是理所应当、顺理成章的事。

赵宁没道理不接受,也乐得接受。

王师厚的来见,让赵宁确定了一件事。

魏氏没有派遣高手支持王师厚。

此前杨氏高手接触耿安国时,也不见魏氏修行者的身影。

从三家逐鹿中原的层面说,能阻扰赵氏进入中原,让自己少一个对手,魏氏肯定乐见其成,就算只能拖延赵氏进入中原的步伐,也能有利于自己抢先攻占更多地盘,占据上风。

这是基本考量。

也只是最基本的考量。

当前的形势是,张京已经跟杨氏联手——这个消息赵氏知道得很早,魏氏的探子、眼线没道理不知道——这就产生了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出现了打破中原战局僵局的机会。

问题是,魏氏没那么容易攻进中原了。

机会是,魏氏可以选择跟赵氏联手,先击败杨氏与张京。这样大家都少了一个半强劲对手。

这个时候,魏氏不派人阻扰大晋王师渡过黄河,也不派人联络王师厚与兖州防御使给赵氏使绊子,就符合秦王国的现实需要。

当然,这是赵宁的分析,虽说立足于现实,合情合理,但魏氏的人一日不来见面,提出联手的请求,赵宁就一日不能真正确定。

任何事情都可能会有意外。

“王将军的忠勇,我在乾符年间国战时就已知晓。当初你我并肩浴血力克强敌,今日又能携手共进讨伐不臣,实是人生一大快事。”

赵宁露出淡淡的笑容,接受了王师厚的忠心,也应许了平卢军参战的请求,算是给了王师厚一份前程。

“大帅仁厚,多谢大帅!刀山火海,末将万死不辞!”王师厚俯身再拜,激动得声音发颤。

声音发颤自然是表演,他虽然的确激动,但还不至于失态。只不过,除了激动,他心中还有一份惊悸在。

刚刚赵宁特意提及了他国战时的忠勇,这就是在敲打、警告他。

毕竟,当初王师厚可是差些被天元劝降,若不是赵宁及时出现制止,他早就成了绿营军的一份子,实在谈不上什么忠勇。

赵宁是必然要平卢军参战的,把他们带在身边比把他们摆在身后,要让人放心得多。

等到革新队伍、革新人员进驻平卢军,对他们进行思想认识上的改造,一切都会平顺下来。

徐州。

吴军正在大举渡过淮河北上,对杨氏而言,进入中原的目标已经达成,接下来该考虑的问题是中原战局。

议事堂中,杨延广摸着胡须沉吟道:“赵氏大军渡河南下,进占郓州,兵进兖州,接下来就会西下;

“魏氏大军正从关中东进,先锋日夜攻打函谷关,大将军已经赶过去帮助张京所部守关。

“诸位,我们获得张京投靠,虽然实力大增,在中原之战中也占据了主动,大军可以纵横驰骋,但也在事实上陷入了被两面夹击的困境,接下来的局面只会更加艰险。

“如之奈何?”

众人开始苦思对策,胸有丘壑的王载率先出声,并且语出惊人:“王上,大军想要破解困局,为今之计,只有主动联合魏氏!”

吴国官将都向他看过来,有人愤怒有人疑惑,有人欣赏有人不屑,杨延广不动声色的哦了一声:“太傅可否详说?”

王载沉稳道:“若是我们不联合魏氏,那么照眼下的形势而言,魏氏跟杨氏就极有可能联手,图谋先行击败我们。

“中原之争,我们得了张京为羽翼,已是抢占先机,成为了目前而言最强大的存在。

“赵氏不击败我们,就不可能取代我们在中原的大势;魏氏不击败我们,连进入中原都做不到,谈何争夺中原?

“故而老臣认为,赵氏与魏氏必然联手,我们唯有率先联合其中一方,才能击败另一方,立于不败之地!”

杨延广点头认可王载的道理。

吴国官将中有人赞同王载的意见,有人不赞同,有人部分赞同,建武军节度使吴俊冷声道:“联合魏氏,说得轻巧。

“要魏氏大军成为助力,我们就得打开函谷关,放对方进入张京的地盘,届时王大人拿什么保证,魏氏大军会本本分分的横穿张京的地盘,到东面与我们一起对战赵氏,而不是假道灭虢?

“若是魏氏大军在半路突然调转兵锋,四下攻掠张京的藩镇,我们岂不是引狼入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届时魏氏如若再跟赵氏联手,对我们两面夹击,那我们岂不是立马被架在了火上烤?”

这的确是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形,众人相继陷入沉思,有人看王载的目光颇为不善,有人期待他的解答。

杨延广未作置评,只是好整以暇等待王载的后文。

王载一副八风不动、老奸巨猾的样子,面不改色地道:

“凡事都有利弊,想要得到就必须付出,若是我们不能承担风险,便也不能收获成果——大军出征中原难道是必胜之战?

“我们从一开始就在冒险。关键只在于风险大小,收获多少。况且麻烦并非不能解决,风险并非不能一定程度上规避。

“魏氏进入张京地盘,四面都是我们与张京的大军,他们如果想要假道灭虢,立时就会被我们围攻,凭什么觉得自己必胜?

“而一旦魏氏率先挑起与我们的争斗,双方兵马陷入混战,那不过是便宜了赵氏,平白让赵氏轻松攻城掠地,甚至是在我们两败俱伤之时坐收渔利,对我们各个击破!

“这种损人不利己,给旁人做嫁衣裳的事,魏氏为何要做?”

说到这,王载有意顿了顿,留给众人思考的时间。

吴俊脸色微变,察觉到了自己的思虑不周、不长远,但他并没有立马改变主意,因为道理只是道理,万一魏氏就是不长脑子呢?

王载向杨延广拱了拱手:

“王上,我们除了跟魏氏签订盟约,让他们不能中途叛变、失信于人、背负骂名、丢失人心、无法立足外,还可以跟魏氏相互质子,来确保双方的联合稳固。”

有现实利益的约束,还有质子这个环节,风险可谓是降到能降到的最低了,杨延广陷入沉吟。

说到底,这不是杨氏逼迫魏氏,也不是杨氏一厢情愿,而是双方联合符合彼此的需要。

吴俊又提出了质疑:“就算我们想要联合,魏氏便一定会同意?

“魏氏大军进入中原,周围都是我们的城池、军队,相当于孤军深入,置身于群狼环伺之境。他们凭什么相信我们,确定我们不会在他们行军途中,忽然对他们动手?”

这个问题,王载没有接茬。

他眼观鼻鼻观心,只是看着杨延广,等对方拿主意,根本懒得理会吴俊,好似对方是空气。

他将文官在面对武将时,自认为具备的智商上的优越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问题的答案,他刚刚其实说过了。

魏氏不应该假道灭虢,杨氏当然也不应该半道设伏,两者都会让魏氏与杨氏陷入混战,使赵氏渔翁得利。

吴俊察觉到王载对自己的轻蔑,恼羞成怒,有心发作,却忽然反应过来问题所在,发现在道理上说不过对方,只能强行将到了嘴边的话咽回去,勉强忍耐,憋得脸红脖子粗。

“太傅果然大才,孤这就遣使去联络魏氏。”最终,杨延广拿定主意,决定试一试跟魏氏结盟。

......

潼关。

天明时分,魏无羡正在吃早饭,忽然有人来禀报:杨佳妮喊他出去有话要说。

“打都打了几天了,这家伙有什么话非得这个时候说?”魏无羡看了看刚端起来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嘀咕一句,念念不舍地放下。

来到城头,魏无羡发现半空中只有杨佳妮一人,他呵地轻笑一声,对对方的来意已是有所预料,便也只身升入半空。

“杨大将军有何指教?”魏无羡装模作样抱了抱拳,闲散的意态中带着几分慵懒与漫不经心,就差捂着嘴打个哈欠。

杨佳妮乜斜他一眼,不想跟这厮废话,直接进入主题:“王上派了使者来,打算跟你们结盟,一起对付赵氏。你有什么话说?”

自从秦军开始攻打函谷关,杨佳妮便带着杨氏高手过来救火,两军浴血拼杀之际,她跟魏无羡也没闲着,好生切磋了几场。

最终的结果不好不坏,两人半斤八两,谁也奈何不得谁,故而这一场战对两人来说打得索然无味。

魏无羡哈哈一笑,不甚在乎地调侃道:

“这该不会是你们的诱敌之计吧?假意跟我们结盟,放开函谷关让我们进入中原,等我秦国大军深入张京地盘之际,你们再四面出击,把我们围杀于半途?”

杨佳妮耷拉下眼帘,“你觉得我们有这么无聊?”

给赵氏作嫁衣裳的事,在杨佳妮嘴里只有无聊这个评价。

魏无羡摸了摸鼻子,“那倒也是。”

见魏无羡拿捏姿态,不表明态度,杨佳妮颇有些不耐烦,“别婆婆妈妈,你是不是还要回去询问秦王?”

魏无羡摇头叹息,“这事儿根本不用问,问题是明摆着的。

“对你们而言,不怕秦军进入中原后,假道灭虢去攻伐张京的城池,那是因为张京的地盘相当于你们的主场,且你们有足够军力确保自己的周全。

“但对我们而言,孤军深入,四面都是你们的人,稍有不慎出现什么意外,就会万劫不复,风险实在太大;

“就算我们最终成功击败赵氏,有张京的地盘挡在函谷关前,掐着我们的粮道、后路,也随时都能切断大军跟关中的联系。

“届时赵氏退出中原,你我两家相争,我们可能讨不到半分战果不说,还可能被你们反戈一击,全军覆没。

“这已经不是收获太小的事,而是生死存亡。

“真到了那种局面,这就不是在给你们做嫁衣裳了,而是被你们卖了还给你们挣钱,那是真正的舍己为人。

“所以魏氏与杨氏联合这事,就算我同意,也说服不了秦国上下。”

喜欢第一氏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第一氏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