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第一氏族 > 章七七二 攻防取舍

第一氏族 章七七二 攻防取舍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5-12 23:01:30 来源:书海阁

“邹县虽然初战告捷,但咱们跟杨氏东路军的交锋,眼下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战事关乎东线大局,将决定双方谁在这里手握大势,至关重要。”

赵宁抚着女墙望着城外,“既然昨夜我们伤亡不大,那便不作休整,明日即向下一个目标地进军。”

范子清、常怀远皆无不可,抱拳应诺。

之所以是明日出动,而不是今日就出击,固然是因为昨夜一场大战,将士们怎么都需要睡个觉吃个饭休息一下,另外则是这里的三四万武宁叛军需要人来看管。

兖州距离邹县八十里,步军倍道兼行一日可走六十里,从兖州出动的反抗军主力明日才能抵达,所以范子清、常怀远最早得等到明日方可继续出发。

“大帅,吴廷弼撤退的方向是藤县,末将与反抗军是不是可以往藤县追击,进入徐州?”

范子清稍作寻思,提出了这个试探性的建议。

赵宁看了范子清一眼,等待对方的后文。

藤县隶属徐州,是徐州最北的县邑,毗邻兖、沂二州。沂州处在兖州与密州之间,密州则东临大海、北靠青州。

王师往沂、密二州进军,是在离开兖州时定下的策略。现在范子清提出新的方案,必然要有理由。

范子清见赵宁没有立即反对,便接着道:

“徐州既是淮南吴军北上中原的桥头堡,也是中原吴军的后背腹心,连接着中原吴军与淮南,近乎所有粮秣军械都要从这里转运,关系吴军命脉。

“若是大军向南进攻藤县,威逼徐州,就能迫使刚刚进入沂、觅二州的吴军不得不及时应对、回援;

“若是我军攻势有力,在短时间内能够攻占数座城池,那么就能迫使吴军大规模收缩兵力回救,届时曹州方向的压力就会减轻很多。”

说到这里,范子清双眼亮得厉害,“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打乱杨氏征战中原的战略部署!

“大帅,于从徐州进入中原的吴军而言,徐州之北是右翼所在,他们往沂、密二州进军,是为了在保障右翼周全的前提下,配合从左翼宋州、汴梁的大军,形成双手合抱兖州、郓州之势。

“大军直进藤县,只要战事顺利,就能斩断吴军的右臂,让他们失去对徐州的侧翼保护,陷入一定程度的恐慌,将许多兵力转为防御。

“而我们在争夺曹州、防守郓州之外,就能有一片手握进攻主权东的战场,一攻一守相互呼应,立于不败之地!”

范子清铿锵有力的话说完,目光灼灼地看着赵宁,迫切希望赵宁能够同意他的这个方案。

昨夜一战,他击败吴军可称毫不费力,战果丰厚而付出极小,这比事先预计的结果好很多,范子清信心大增。

现在他认为大军进攻沂、密二州显得太过保守,不如兵锋直进,只要能够再败吴军几场,就能一举撬动中原战场的大势。

——跟吴军交过手了,范子清觉得继续击败吴军实在是不难。

常怀远听罢范子清的论述,禁不住精神一振,作为沙场宿将,他当然能够理解范子清这番话的精髓,不由得也紧紧看向赵宁。

对常怀远而言,可以早日进攻徐州打回“老家”去,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范子清的建议他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大帅,范将军所言很有道理!”常怀远帮腔道。

赵宁看看范子清,又看看常怀远,轻笑一声,“两位将军斗志昂扬,精神着实可嘉。只不过,进攻藤县并不可取。”

一句话,让范子清与常怀远都有些泄气。

赵宁继续道:“范将军说得那些,虽然道理都没有错,但对战局的发展未免想当然了些,或者说,把吴军看得太简单了。

“要实现范将军那些的战略,需要大军南下之后连战连捷,攻下数座城池形成碾压之势,让吴军防线出现莫大危机才成。

“如若大军进了徐州北部,攻势受阻于坚城,不能尽快打开局面,那就是自陷于泥潭之中,进入沂、密二州的吴军一旦回返,就是两面夹击之势。

“若是徐州地界内的吴军能够守住城池,阻挡你们南下,那么沂、密二州的吴军,甚至可能直取兖州,断我们的后路,届时前方大军如何区处?”

范子清与常怀远面面相觑,一方面觉得赵宁说得在理,另一方面又不想放过之前的谋划。

范子清道:“大帅,昨夜一战,吴军败得毫无反抗之力,可见吴军战力着实寻常,末将若是火速出战藤县,出其不意之下,有把握半旬内攻占丰县、沛县、承县等地!”

赵宁摆摆手,示意此事不必再多作讨论,身为大军主帅,他可以听取部将意见,却不一定什么都得跟部将商量,直接下令即可:

“此事无需再提,按照既定计划行军,兵发沂州。”

范子清、常怀远无奈,只得抱拳应诺,军令到了,身为将军必须服从。

赵宁让他俩下去处理军务,自己站在城墙上继续思考战局。昨夜一战胜得干脆利落,看似是八千余将士击败了五万敌军,乃战功卓着的大捷,但在赵宁看来,账根本不能这么算。

昨夜之战的核心,是范子清率部击溃了吴廷弼本部。

这是五千反抗军重骑,对一万吴军轻骑的胜利。

在范子清出其不意夜袭,吴廷弼不知反抗军虚实,双方战阵对冲、没有任何花哨较量的情况下,重骑对轻骑的碾压不可能不出现。

更何况,反抗军将士对吴军将士还有普遍的境界优势。

现在吴军知道了反抗军的部分虚实,后续吴军对反抗军的战斗,就不可能再出现轻骑跟重骑对冲的情况。

据赵宁所知,吴军不是没有重骑,相反,他们重骑不少。

再者,反抗军后续征战需要攻城拔寨,吴军若是踞城而守,重骑就没多少用了。

东南繁华,金银财货无数,富庶远不是河北河东可以比拟,财力充沛的吴国,军备绝不可能落后于大晋——军备占优才算正常。

吴军征战江南这些年,赵宁虽然忙于革新战争,无暇抽身去看,但也没少让一品楼、长河船行密切注意相关。

吴军军备如何,有多少实力,赵宁很清楚。

昨夜大捷让范子清认为吴军实力寻常,赵宁却明白以吴军的综合战力,绝对是晋军的劲敌。

因是之故,在跟吴军交手,尤其是跟吴军、秦军一起交战的情况下,赵宁跟黄远岱选择的战法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赵宁看向沂州方向,轻轻吐出一口气。

趁吴军刚进沂、密,立足未稳,反抗军必须尽快夺下二州,斩掉吴军右翼。

......

藤县。

吴国建武军节度使吴俊还未离开城池去沂州,就碰到了仓惶逃回的吴廷弼,听对方说完邹县战报,他气得很想让人把对方拖出去砍了。

吴廷弼并非吴氏嫡系子弟,这是他修为够高,却只能屈居吴俊之下的原因之一。

平日里,吴俊对待这位族兄还算客气,但这回对方吃了这样大的败仗,折损近万精骑,不仅让吴氏丢了大脸,也折损了家族精锐力量,令吴俊不能不怒火中烧。

在他要把吴廷弼轰出大堂的时候,坐在旁边一位矮小将领开口道:

“吴帅不必如此愤怒,晋军虽然占了邹县,终究只是因为吴将军疏于防备,一时侥幸罢了,只要我大军出击,邹县必能夺回。”

这人虽然生了个五短身材,却是吴国禁军将领,职司龙武军上将军,乃禁军有数的高阶将军,名叫陈雪陇。

吴俊的建武军虽然有八万之众,是吴国人数最多的藩镇军之一,但他在面对陈雪陇时,却不能不以礼相待。

吴国禁军二十多万,统称侍卫亲军,共有六位上将军,全都归大将军杨佳妮统辖。

吴国藩镇军合在一起六十多万,总数接近禁军三倍,但地位却不如禁军。别的不说,禁军的军备、俸禄就远超藩镇军,是吴国的核心军事力量。

这回出征中原,因为杨延广亲征,吴国出动了八成侍卫亲军,兵力二十万;藩镇军则只调集了三十万左右。

陈雪陇所部与建武军、宁**两个藩镇军合力,组成东路军;另有三位上将军去了宋州、汴梁一线,与其它藩镇军组成西路军。

最后一位上将军率部留守徐州,既是稳定后方腹心,也方便支援各处。

吴俊瞅了陈雪陇一眼:“陈将军愿意出征邹县,为大军夺回城池?”

“若是吴帅愿意下令,本将自当前往。”陈雪陇拱了拱手,笑呵呵地道。

吴俊眼神微沉,他不仅不愿意下这个命令,而且对陈雪陇自称本将很是不满。

陈雪陇作为禁军将领,当然是寒门出身,吴俊有世家子弟的天生优越感,向来自觉高寒门官将一等。

这回东路大军又是以他为主,陈雪陇跟宁国节度使不过是副手,对方竟然敢在他面前自称本将,吴俊如何不恼?

恼归恼,吴俊却不能发作。

一方面对方是禁军上将,两人不是一个系统,对方不归他管,且官品不比他低;二来吴国是寒门的天下,吴氏仰人鼻息而已,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邹县是我建武军丢的,自当由我建武军去夺回。”吴俊拒绝了陈雪陇,打算亲自走一趟邹县。

听吴俊这么说,陈雪陇没有多言,只在心中暗暗冷笑。

吴国虽然有世家有寒门,却没有世家寒门之争,因为世家力量太小,在陈雪陇眼里,世家不过是明日黄花,注定要过时的存在罢了。

再者,他是吴王最为倚重的禁军的上将,对上藩镇军岂会没有优越感?在他看来,藩镇军就算不是土鸡瓦狗,也比土鸡瓦狗好不了多少。

吴俊轻易不肯让他出战立功,陈雪陇也不急,只要建武军再度兵败,他就不愁不能上场。届时只要击败晋军,取代吴俊的东路军主帅之位都不是不可能。

吴俊最终没能兵发邹县一雪前耻。

杨延广亲自下了令,让东路军各部踞城而守,以逸待劳,务必在沂、密二州站稳脚跟的同时,严防晋军袭击藤县、进入徐州地界。

喜欢第一氏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第一氏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