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 第676章 上岛(七)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第676章 上岛(七)

作者:倦鸟落旧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09:10:27 来源:书海阁

天寒雪落。

潮湿的东瀛群岛,下起雪来,还是让不少上了年纪的商人不停捶着老寒腿。

“遭罪咯!这倭国建筑低矮,实在是难以令人居住。”

“是啊!陛下也是,明明国内已经不缺少水泥了,却还是不肯往外卖。”

“可不是嘛!这倭国地震频发,正合适推销水泥。”

几个老商人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他们看到的商机。

当然,倭国适不适合水泥没人清楚,只是大家都很清楚,倭国地狭人稠,现在又是东西对峙的时候,再加上大顺修黄河需要足够的奴工,劳力的买卖可是很值钱的。

他们的想法就是,建造小高楼,然后将倭人家庭全部搬上去。

直接将倭国充作人口滋生的温床,用最少土地养活最多人口。

也不用担心他们没有工作,可以将倭人充作人矿,卖劳力去大顺,赚来了钱可以就地在大顺换成物资运过来。

这样一来,既方便编户齐民,征收上税,也不用担心大顺的金管。

所谓金管,就是大顺虽然允许现钱流出,然需要缴纳出入境管理税、金银饰品离境税,铸币税等,按照重量收,分为九档次,最高征收百分之九十的税。

可以说相当的狠辣。尤其是金银铜三种货币金属,那是真的恨不得一点都不流出去。

总之现在大顺是只进不出的貔貅,以致于现在各地金银铜价居高不下,通货紧缩了都。

海外很多大商行都开始以物易物了。

虽然可以拿着大顺发行的钞票使用,大顺的钞票也很漂亮,但轻飘飘一张纸,着实让人很担心其中风险。

大明可是有前车之鉴的。

宝钞滥发,令人看得头疼。

所以,聪明的商人,在日本这里,已经开始试验起最新的贸易手段。

就是将人力送进大顺的黄河工地,然后换来的工钱集中起来,在大顺购买商品,比如粮米酒布瓷等东西。

然后他们承担运费和风险运到东西倭国,跟两倭贵族拿走七成去五五开,剩下三成就地换成米粮给倭人家属,保证他们饿不死,又能继续生育繁衍,如此周而复始。

贵族们赚钱了,养得起精锐,还可以继续骄奢淫逸。

大顺有了劳力,修的起水利,顺道出口贸易额连年上涨。

商人们起飞了,金银不再困宥发展,甚至还能控制一地经济,为家族未来铺就新路。

一箭三雕,可喜可贺。

“对了,我们还得针对倭国进行一些制度的修改,比如倭国这边的人口,多重视嫡长。次子、庶出与奴隶无异。

那么我们想要倭人不造反,最好就是继续加强这种概念。并且朝廷需要解决未来封建的人才缺口,这些嫡子之中筛选一下,哪怕只有万分之一,都是顶好的幕僚。

我们开办学校,从绍兴请来师爷,为天下诸藩培养人才,到时候这些人才只要有一人能为我们提供帮助,我们家族的商贸,也能走得更远!”

“妙哉!”

“好计!”

众人纷纷夸奖起来,那个说话的商人只是摇着扇子,继续说道:“倭国,顶好的试验场不是?而且,陛下还能安心,毕竟只要封锁了港口和大海,就算是有人造反,也只能待在岛上,难以走出去。不过,这些幕僚,四书五经必须优先通行。还有就是强化他们汉裔的身份,让他们对倭国不齿。”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敲定了方案。

冬月降临时,倭国各地,就有学院落地。

大明逃亡至此的一些士绅家族子弟,被就地招安为老师,开始教导出卖劳动力之后,养在身边的倭人嫡子们。

当然,这些嫡子,纷纷改了汉姓,在四书五经、之乎者也之中,幻想自己能在中国或者天下闯出一片天地来。

当然也有一些前明子弟想要搞事,他们想方设法的想要促进倭人的民族觉醒,但很可惜,没有成功。

因为这种苗头不仅商人们不愿意看到,就是东西倭国的贵族也不想看到。

他们好不容易能依靠跟大顺的贸易,赚得盆满钵满,你要让他们觉醒了民族意识,那他们会为了谁奋斗?

不知道谁才是大名老爷吗?

于是倭国进入了大规模的儒化。

……

倭国事按部就班往下走,十一月初一,大顺颁布了《天下藩属诸夷落户中国管理条例》。

其中有一条先决条件,那就是必须六代内,必须有三代父方是汉人或者入赘,才能获得初步的落户审核。

之所以会出来这一条,是因为靠近大顺四周的一些土司在改土归流的过程中,在内迁的过程中,因为贿赂等各种因素,导致了他们在一些人口相对少的县城内形成聚落,影响了本地的治安。

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毕竟王三改土归流中的一环,就是内迁之后拆分。

但没想到有地方官图省事,将他们集中管理。

同时,还有一些本来不该内迁,但因为战乱逃来大明的缅甸土人,纷纷改头换面充作土司奴兵跑来投效大顺。然后他们也不愿意充当边疆前锋,而是选择跑来关内生活。

结果因为风俗、语言等问题,已经闹出了几百起乱子,不管是被欺压、还是欺压别人,总之乱起来了,就得想办法解决问题。

于是,王三开始划分缓冲地带,将内迁的户籍和年限进行调整。

之前是想要跨省迁徙,就只需要在省界换个户口,两三年就能换到另一个省内迁徙。

现在要开始倒查祖上六世和三代。

西南各地的土司,只能落户在滇黔桂三省城市,如果没有通过上学调动,或者工作调动,以及朝廷各部门主导的人才迁徙,就只能待在本省内。

然后还要六世需要有三世父系汉人或者入赘,也可以干脆三代父系汉人。

如此,一世汉人只能居于滇西、滇南、黔西南、桂西。

二世可迁居三省省府。

三世的话,云南的可以迁往毕节、昭通等地;黔宁的可以迁往遵义、铜仁等地、广西的可以迁往桂林、柳州、梧州等地。

这么一来,西南边区的人口就可以管束起来。

其他边区省份也差不多,比如西番、西域、大漠、东北、倭国、台湾等地。

如此做可以延缓大规模外族内迁,一边掐尖弥补关内人才缺口,同时加强边区建设与汉化进度。

做完这些,顺天府城内,已然开始张灯结彩,家家户户等待过年了。

新顺八年,悄然到来。

喜欢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