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在大明的那些年 > 第111章 举荐郁新

在大明的那些年 第111章 举荐郁新

作者:间隔中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3:43:19 来源:书海阁

除夕通宵不眠,谓之守岁

汤府,也是格外热闹。汤圆和两个弟弟在院里玩耍。王氏和汤显德在大厅里闲聊

汤和等人回来后,也陪着家人守岁。勋贵人家的节日气氛还是很浓郁的

大厅里,准备了许多零嘴,各有寓意。枣,意味着春来早。柿饼,代表着事事顺。杏仁,就是幸福来的意思。花生表示长寿。豆腐寓意是全家福。年糕也是必吃的。祝福着年年高……

民间都会互送节物祝福。家中长辈也会给压岁钱。压岁钱起初称压胜钱。源自汉代。并不是钱财。而是形似钱币的辟邪品。给小孩佩戴的。

在唐朝,则是变成了护身符一类的。也有了散钱的风俗。明清时,大多就是用红绳串着铜钱送给小孩。

直到民国时期,才演变成用红纸包裹百文钱。寓意长命百岁。有条件的,包一枚银大洋。代表着一本万利,财源茂盛。

明己给自己的弟弟妹妹送的是,朱雄英同款无事牌。他自己的礼物也不少。

汤和给他的铜钱串像是念珠一般。直接就能挂脖子上了。汤继祖也是如此。便宜二叔虽然土地上交了。毕竟是汤府的人。家财还是有的。送的比汤和还多一些。

一串怕是得有好几罐吧。明己心里嘀咕着,还不如直接给银子呢。汤圆等人的就正常了。几十文串起来的小串。

大家并不在意钱财多少,代表着一个美好寓意罢了。毕竟他们不缺钱财。汤圆看着哥哥的几串念珠。

“爷爷,二叔。汤圆也要长的!”

“好,等汤圆长大了。爷爷给你更长的。”

明己把念珠般大小的铜钱串,挂在了汤圆脖子上。

“哥哥的都给你了。新年快乐。汤圆”

“谢谢哥哥。”

汤圆没高兴多久。脖子就受不了了。摘了下来又递给了明己

“哥哥,太重了。你帮汤圆收着。”

大家也是被她逗笑了。一家人和和气气的。

“大孙,今日喝了不少酒。先去休息吧”

“哦,好。爷爷,你们也早点休息吧。明早还得去给老朱拜年呢!真是麻烦”

明己也是真的有些困了。守岁有个形式就好了。总不能真的通宵吧。这不是反人类嘛!

古代当大官也是麻烦。过年都的去陪皇帝。偏偏大家还上赶着往朝堂挤。乐此不疲的

汤和也没斥责明己的言语不敬。无他。习惯了。等明己走后

“宗儿,你今日第一次进宫。给爷爷说说”

汤和还是很谨慎的。这也是自己的孙子。在皇宫时不便细问。他可不是明己。汤和自然要了解一下。

“是,爷爷。堂哥带我见了皇上皇后娘娘,太子殿下。还有亲王殿下他们。我们乘坐马车。去了坤宁宫……”

汤承宗讲起了自己的皇宫历险记。所见所闻。事无巨细的给汤和汇报了一遍。汤和的反应倒是不大。在思索着什么

汤显德也是被震的不行!不比汤承宗好。打死他也不可能想到,自己的大侄恩宠竟然达到这般地步。皇子都没这待遇吧。

随随便便带人入后宫,也不解释缘由。玩笑间便将自己儿子的差事搞定了。完美搞定!他也有些宕机!作为一个本地人,他觉得太不可思议!

“嗯,大孙做事咱还是放心的!秦晋燕三王不为难你。你在宫中也不会受委屈。皇上也不会为难你。只是你莫要骄横。宫中贵人多,行事小心一些。

年后大孙不在京中,爷爷忙于军中之事。顾及不到你。遇事多与你大伯商议。宫中不比家里。行事定要万分小心”

“宗儿记住了”

“呵呵,倒也不用过于小心。爷爷还在呢!认真办差就是。皇上恩赐千户。这恩典可不小!莫要让皇上难做便是。闲暇时可去书房翻阅。不懂之处可寻爷爷。莫要学你大哥!学不会的……”

武将家的孩子唯唯诺诺可不行。在宫中也容易吃亏。汤和又给自己孙子打打气。只要他不干出格的事,自己和大孙保他还是问题的

“谢谢爷爷,宗儿记住了”

“去休息吧。明日一同入宫。让大孙带着你走动走动。”

汤承宗点头下去了。汤和让明己带他走动。能免不少麻烦。皇上和皇后爱屋及乌之下也会对他照顾一些。庶出的王爷也不会为难他。毕竟自己的这个大孙是真的无法无天,啥人都敢揍

汤承宗走了以后,汤和看着汤继祖说道

“宗儿年纪小,你看着点。用心些”

“爹,放心。孩儿会照顾好大侄的”

汤和虽然觉得自己这个大儿子啥也不是。比不上自己大孙。不过在朝堂混迹多年。能力还是有的。算是翘楚了。有他照看,也能安心不少

“老二,如今宗儿入宫了。你也回京吧!那点地没必要守着了。大孙弄的那个商会还不错。你去帮帮忙”

明己的事情,汤和还是很上心的。而且他也能看出一些商会的前景。沈秀不都弄了一个侯爷嘛!

“是,爹!孩儿会帮大侄照看好的!”“照看?大孙用得着你照看?你别添乱就行了!”

汤显德打理家业倒是有一手。经商也有些经验。不过想和沈秀比,那就差远了。汤和是想着给大孙安排一个自己人。自己人也安心一些。

“哦,是……。爹”

几人在大厅又聊了一会儿。老家土地没了。家族去向不得不考虑。汤家倒是也不怎么忧心。

汤和能在老朱手里善终,对身外之物并不是很看重。土地也是自己大孙提出来的。汤和至少能护着明己成长起来。汤家也就无忧了。且大孙已经成长起来了

汤府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以明己为主了。二代家主怕是与汤继祖无缘了。只是明己没有察觉罢了。并未刻意做一些事情。环境却因他改变了。

世事不由人,明己入了大明。想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抽身而去也做不到了。

身边人也越来越多,一个老头一个小孩。慢慢的,皇后,虎子,老朱,朱?,太子,常氏,韩清等等。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保留自己的心境。不让自己被时代同化。

这一夜,很短。王小婉甚至都没解衣。休息了一两个时辰便起来张罗早饭。

汤圆几个小孩子也是被叫了起来。大年初一不让睡懒觉的习俗。明己觉得应该改改了。特别是未来的快节奏生活。休息日可不多啊

汤和等人起床后。明己还在睡觉。汤圆带着弟弟在敲门

“哥哥,起床了!”

“汤圆,别敲了。起来了”

没过多久,敲门声又响起了。

“汤圆!再哥哥不带你去镇江了”

“爷爷可不去镇江啊!大孙快起来,去宫里了”

“老头,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

……

一番拉扯后,明己还是被叫了起来!七不服八不愤的。昨天喝点酒,又睡得很晚。冬日的被窝格外温暖。明己很是郁闷

早饭是已经错过了。明己拿着一个馒头上了马车。汤承宗可就没这待遇了。被他爹一早就叫了起来。收拾的人五人六的!

汤和看着明己气氛的样子觉得有些好笑!只有这时候才觉得明己还是个孩子!平日里明己都是很自律的。

汤和入了宫,徐达等人早到了。和明己第一次入宫拜年一样。老朱和他们在商谈着什么。只是今年少了陶安的身影。

马皇后在逗弄小孙子。估计常氏应该在花园照看一众小孩吧。

汤和带着家人走完流程,就被老朱叫了过去。明己也被老朱留下了。汤继祖也是和自己的同事围在一起讨论着什么。汤承宗只能自己呆在原地。手足无措。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也没人招呼他去花园玩

明己也听清楚了。老朱和几个重臣商量的是边塞防御体系。

大明武德充沛。并未把北元放在眼里。如今重视发展民生。边境呈防御态势。仍由徐达负责。老朱的九王戍边也渐露苗头。

谈及大明计划,就绕不开陶安。老朱没有合适的人选,把汪广洋等人召回来了。想以量取质。治国之才的确难得。为大明规划方向的人才更难得。

这些人远不及李善长和刘基。要不就是资历不足,要么就是眼界才学跟不上。老朱看着明己。便想着试试

“明己,你觉得谁可以出任国策府?”

明己认真的回想了下。明初武将太过耀眼。开国功臣太多。他还真想不到能治国的人才。仔细回想着

倒是有一个大才子解晋。不过这时候应该才七岁吧!听说六岁就能作诗。

不过有才不一定就是治国的能手。写诗可治不好国。文学和政治不同。李白写诗称仙。当官怕是差上一些。甚至比不上和珅。

明己想了许久都没找到合适的人。制定国策的人的确不好找。李善长刘基这样的高配人才。出一个都是老朱的福气了。

洪武也不可能没有奇人。只是老朱开国天团的光辉太盛。笼罩了其他人。要是永乐时期

明己想到永乐,还真想起一个人。且还是老朱的人

“老朱,我觉得郁新可以试试!黄河之事他应该也能行”

郁新在洪武中期就做上尚书。朱棣上位,他依旧掌管户部。任职期间提了许多国策。

治理财政的好手。在户部从未出现过差错。救灾治理地方都是很有能力的。

老朱军饷不够,也是他施行招商开中法。黄淮转运也是出席他手。

主持永乐时期官员俸禄,地方减税。的确是一个内政好手。他去世后,朱棣找不到人接替他。停了一天朝政。

“郁新?”

老朱对这人也有些印象。郁新是凤阳府的人。是老朱的小兵。转头对着不远处的人群喊道

“郁新来了没有?”

郁新立马跑了出来行礼。他在户部做一个主事。平时是没机会入老朱法眼的。有些惶恐

“微臣郁新叩见皇上”

“起来吧,近前答话!”

郁新连忙跑了过来。他现在在户部做事。老朱便问了天下户数,田赋,以及民生治理。洪涝灾害。土地新政的看法等问题。郁新皆是对答如流。没一点差错。老朱惊讶不已。连声夸赞大才。示意李善长和刘基考校一番。

李善长也是内政人才。老朱问的和他想的一致。也很欣赏郁新。刘基便问了黄河改道之事。

郁新跟着老朱闯天下,山川地理了然于心。对漕运也十分了解。对答如流。甚至提出改道后,山东漕运如何建设。

老朱也是大喜。当即便下旨让他入了国策府!这才是他想要的人才。

郁新因为拜年,山鸡变凤凰。入了大明顶流圈。

这样的才子就在自己眼皮底下。险些被埋没。老朱想了一会儿。对朱标说道

“标儿,实习考核制度,不能只在地方施行。朝臣也须照此施行!此事你来负责!咱大明是有人才的!哈哈哈。”

“是,儿臣遵旨。”

老朱收获郁新高兴不已。朱标就不那么开心了。老朱使唤他顺手了。社学的事还没办呢。

众人看着明己。很是奇怪,他是如何得知郁新有才的?老朱也察觉了大家的眼神

“小兔崽子,没你事了。滚吧”

明己白了老朱一眼。朝着汤承宗走去。带他去花园玩了。

“百室,咱给你找的人满意不?”

老朱唤醒众人,明己的神奇之处还是不便透露。李善长当然满意了。笑着吹捧了老朱一番

“天德,蒙元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以防御为主。咱有更好的办法收拾他们!如今第一个五年进入尾声。大明国力强盛。咱有意对南方用兵。大家都说说”

土地新政稳固一年有余。大明境内已经平缓下来了。北元势大,不能一口吃下。老朱也是闲不住的人。准备拿下云南了。

洪武十四年至十五年,老朱对云南用兵。云南之地,土司众多。老朱三征云南。以武力平定云南。

至二十一年。彻底收服云南。兴汉化,移汉民,恢复经济。由沐英坐镇。安抚土司。稳固云南。云南在老朱手里,才算的上真正归于中原。

北元不着急了。云南就提上日程了。大明现在兵多将广。粮饷充沛。更有火炮开路。老朱可谓是信心十足。

治理地方徐达插不上话,要说打仗他就有发言权了

“上位,北疆无战事。大明可全力攻取云南。云南地势险要。可出分兵三路。

一路由蜀地入滇直取楚雄。一路出贵阳毕节,收曲靖,取昆明。一路出广西百色。取文山,红河之地。

会师昆明,进军保山!战事顺利。可分兵取迪庆!半年可尽全功!老臣愿带兵收复云南!”

三路大军,倾全国之力。徐达的计策真就可行。彼此遥相呼应。总比蓝玉和傅友德一路猛打强。

“上位,蜀地老臣熟悉!老臣愿带兵出川!”

“汤帅!你在家好好养老得了!我才是西南道总管!上位,末将愿领兵入滇”

冯胜节制西南道大军。蜀地也受他节制。也立马请命

老朱提了一个想法。众人三言两语就定好了计策。争抢起来了。他还是很高兴的

“行了!都别争了!一个小小的云南。让你们去,不是大材小用吗!北域虽是防守,北元不可不防!徐达坐镇,咱才能放心

还有你冯胜!甘肃之地尤其重要!你给咱看好了!西域也给咱盯着点!汤和,你就别添乱了!把家给咱看住就行!

至于云南,咱自有打算!你们办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老朱豪取天下。自然不会把云南放在眼里。当然不会轻易动用徐达等人!也给年轻将领一些机会。蓝玉,傅友德等人也是该放出去了。

老朱治国还是很有一套的。断然不会让大明文武断层,青黄不接。若是朱标雄英没有早逝。他做的准备至少保大明五代无忧。

老朱和大家吹着牛逼,明己也带着汤承宗来到了花园

“嫂子,你能吹风吗?”

看着常氏招呼着孩子们。这才生产一个多月。不由出声关心

“呵呵,姐姐又不是花瓶!怎么不能吹风了?”

常氏自幼习武,身体素质还是挺好的。招呼着明己过来坐下

“这些日子倒是辛苦你了。冬日水果不好找吧?”

“嗯,是啊!沈先生可是走私回来的!嫂子。回头记得让太子哥给我报销!”

“呵呵,一万两够不?”

“倒也用不了那么多。随便给给九千……”

明己说不下去了。看来常家送给自己的钱。常氏知道了啊

“嫂子!你不会想要回去吧?”

“什么要回去?你要是缺钱了。便去常家。说是我答应的。”

“哦,不用不用。我不缺钱。”

明己心里想着,常家土财主啊。姐弟都是万两起步!看来以后得和常家兄弟多亲近亲近了

“这是我弟弟,你们昨天见过”

“汤承宗拜见太子妃”

“随意一些。你和明己一样。称呼姐姐便是”

“草民不敢”

明己看着拘束的汤承宗,出声说道

“老弟,嫂子人很好!你就听她的。老朱不是让你当官了嘛!别草民草民的了!要说末将,小将,微臣,重臣!而且叫声姐姐你也不亏。有嫂子和标哥罩着你!皇宫你都能横着走”“呵呵,哪有自称重臣的?承宗,日后称呼姐姐便是了”

汤承宗也不是笨蛋,在谦让就是傻了。

“末将见过姐姐。”

“起来吧,这块玉算是姐姐送你的见面礼”

常氏随手取下一块古玉送给汤承宗。后者双手接过,连声道谢。

明己也没兴趣和一群小朋友玩。坐在常氏旁边闲聊。朱?过来找明己打羽毛球。明己也拒绝了。

让朱?带着汤承宗去玩去了,顺便介绍一下。这些皇子和勋贵子弟给汤承宗认识。

这时候就是皇子们组建自己班底的时候了。朱标偶尔也会过来和大家玩一会儿。

大明战神李景隆,围着朱?朱棣瞎转悠。明己第一次来这时候,常氏给他介绍。他也没放在心上。

现在这些小朋友都七八岁了。模样已经能分辨出来了。明己倒是觉得李景隆是个人才。八面玲珑,精通四书。只是不适合带兵而已。

在皇宫用过午膳后,明己便跟着汤和回去了。朝堂修朝三天。方便大家串门。

汤和本想带着明己去走访一些大臣。明己不愿意。成日待在汤府。等着上元节过去。便去镇江准备出海事宜

汤和带着汤承宗四处溜达。给他增加人脉。

朝廷开朝,汤承宗也开启了上班生活。老朱给他一个千户职位。他倒是不用在殿门口当柱子。可以来回走动巡视。

亲卫营对这个空降来的领导。也不敢轻易得罪。勋贵子弟都是来镀金的。大家也是心知肚明。

对他还是不错的。亲军指挥同知也是用心教他巡视事宜和工作内容。并告诫他

“汤大人,皇宫规矩繁杂!你负责好自己区域就是!在皇宫当值,有一个人是万万不能得罪的!与你也是本家。便是汤小王爷。”

汤承宗呆呆的看着自己领导。你说的不是我堂哥嘛?

亲军自然知道汤府人员。明己的两个弟弟还小。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这个汤大人是明己的堂弟。汤和也不可能带着汤承宗去亲军司认人。

“记住了,他见皇上。你莫要阻拦便是了。谨身殿听到什么也莫要传出去。”

“哦,多谢胡大人提点”

“不敢,咱们是亲卫军。宫中贵人也不会轻易为难我等。小王爷也是很随和的。你我小心一些便是”

胡同知知道汤承宗是皇命派遣的。出手就是一个千户。便有了交好的心思。也没有托大。只是好奇他的出身,也不好直接询问

汤承宗上任还是很顺利的。汤和也没让他回府住。他现在也算是带兵的人了。吃住都应该在京营。混够了资历在回府不迟

朝廷开朝,大明动了起来。大家都开始上班了。只有明己依旧悠闲的躺在家里。

朱?也顺利的接任了水师指挥官。这几日总想着催促着明己动身。他也是闲不住的人。

不过他也知道上元节的重要性。在这之前跑了。老朱估计得把他抓回来揍个半死。

朱棣这几日有些着急了。北边没有战事。老朱有意用兵南方。他也是没机会领兵作战的。

朱?再次拿到水师让他羡慕的紧。看朱?兴奋的劲。就能猜到肯定是要搞事情。一母同胞。他对朱?还是比较了解的。水师断然不会让他如此兴奋。

而且水师受明己节制。明己可是有过远征南掌的先例。这几日也是在苦思下镇江的理由。

喜欢在大明的那些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在大明的那些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