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在大明的那些年 > 第211章 胡惟庸倒台

在大明的那些年 第211章 胡惟庸倒台

作者:间隔中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20 11:43:01 来源:书海阁

明己在坤宁宫用过午膳,便回了汤府。下午王德送来了统兵的印信虎符。

正月初二,汤和去军中,亲自挑选两万军卒。御史中丞涂节入了皇宫,迫于压力,准备告发胡惟庸及陈宁谋逆。

老朱没有见他,涂节是胡惟庸同党,也是谋逆的主谋之一,上了老朱的死亡名单,想回头已经晚了。

明己去了晋王府拜年,朱?未归,明己不便久留。又去了曹国公府,李景隆叫了这么久的大哥,理应上门拜访。

李文忠不在京城,毕氏热情的接待了明己。在曹国公府吃过午饭,明己便回了汤府。

夜色降临,王德再次来到汤府,老朱知道胡惟庸这几日,要动手了。明己与胡惟庸有隙,提醒他这几日不要瞎溜达。

正月初三,明己隐秘调动麒麟军,分批入驻晋王府和汤府。派人通知了李景隆加强护卫。虎子只身前往镇江接郭英入京。

正月初四,明己带着郭英入京营点兵,住进了军营。

正月初五,无事。京中平静。

正月初六,胡惟庸上书老朱,称府中的井中冒出了甘泉,这是瑞象,请老朱光临参观指导工作。

谨身殿,老朱看着请柬出声说道

“来了!这封请柬可是让咱久等了啊!”

朱标在一旁劝阻:

“爹,你不能去!爹乃万金之躯,犯不着以身犯险!儿子知晓你想坐实谋逆,儿子愿代爹而行!”

朱标在老朱心里胜过自己,怎么可能让他去。老朱白了朱标一眼,觉得他不聪明了,太死板。出声说道

“去什么去?用那小王八蛋的话说,你是不是傻,明知是坑还去跳?”

朱标一愣,心里暗道:果然和小弟待久了容易无耻啊。爹的性子怎么可能会不去?欣喜的说道

“爹,你不去了?”

“咱知道他想杀了咱!咱就是好奇他能调动多少人罢了。”

老朱疑惑的说道,对大明的掌控力,他有着绝对的自信,

因此才会撤下胡惟庸周边的锦衣卫,想看看谁会和他同流合污。京城各处兵马均未调动。

皇帝随行的亲军护卫人数不少,胡惟庸想在府中诱杀老朱,得有足够的人马!老朱好奇他的人马从哪来的。

为了不让胡惟庸生疑,更多的是满足那颗傲气的好奇心,老朱大张旗鼓的出发了。

御驾刚出西华门,有一个叫云奇的内使,不知如何就知道了胡惟庸谋反的事情。骑马冲道拦驾。

事关老朱的安全,跑的是上气不接下气,见到老朱半天说不出话。老朱认为他冲撞圣驾,君前无礼,于是将其打的半死。

但云奇还是用手指着胡惟庸宅邸的方向,一直不肯收回来。老朱本就心有疑虑,随即登上城墙看向胡惟庸的宅邸。

发现在他的府中院里藏着很多带刀枪的武士。立刻摆驾回宫,派羽林卫逮捕胡惟庸。

羽林卫动作极快,胡惟庸被捕没掀起丝毫波澜。

正月初七,群臣上奏,群情激奋,积极发言,并且告发涂节。认为他是胡惟庸的主谋,眼见造反的事情不能成功,就告发了胡惟庸。

这个人必须杀掉,不杀无法惩戒那些奸猾小人。老朱下令处死胡惟庸、陈宁、涂节三人,立即执行。

整个胡惟庸案件,可谓相当迅速。胡惟庸所有的准备都在老朱的意料之中。

临死之前,老朱见了胡惟庸一面。两人均没多言,胡惟庸也没叫冤,只是说了一句:陛下,臣输了。

老朱给了他一个痛快。他心里一直知晓胡惟庸是一个有能力的权臣,对大明有功。

只是大明容不下丞相!胡惟庸的今天只能怪他贪慕权势。当然也离不开老朱在背后的推动。

正月初八,朝廷召开大朝会。明己也从军营被提了出来。他这几天一直在军中熟悉军事,连胡惟庸被捕也是汤和告诉他的。

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在奉天门前的广场站着。大朝会也称御门听政。

朝堂仪式走完,老朱霸气登场,明己还是第一次见帝王范十足的老朱。

回头看了看惶恐的百官,心里嘀咕:领导气场全靠员工多寡啊!我也是领上万兵马的人,怎么就没这逼格呢?

明己发牢骚时,老朱中气十足的开始了正式讲话,威严的声音笼罩着所有人。

“朕自登基以来,已有十三年,在此期间任用大臣,期望能够主明臣贤,治理天下。

因此立中书省用于文治,都督府用以武功。御史台负责朝廷纲纪。

可是,奸臣借着操持国家大权的机会,欺压群臣,罔顾法纪,持谋反之心,大肆朋党为奸,危害国家。

而且到了气焰熏天的地步。幸亏发现的早,将他们的阴谋扼杀。

因此,朕准备革除中书省,建六部,遵循古时六部之制……”

这结果在明己的意料之中。老朱对胡惟庸的沉默放纵,就是为了裁撤中书省。使得皇权和国家职能权利高度统一。

胡惟庸尸骨未寒,血迹未干。百官自然不敢反对。生怕步了胡惟庸的后尘。老朱挥刀可从来不会犹豫。素来爱好清名,崇尚古制的御史言官也只能沉默接受,不敢出言反对。

老朱的目的达成,朝会也匆匆散去。留下了六部重臣和一品国公商议改制事宜。

明己下了朝便回了军营,老朱这会儿可没空搭理他。

胡惟庸倒下产生的连锁反应,老朱忙着善后。明己虽然不知道胡惟庸的后手是什么。但老朱提及过江浙与倭寇,他不是无的放矢的人。回了大营便开始准备了。

大明军队采用卫所制度。京师四十八卫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也叫五军,与神机营,三千营合称京军三大营。

兵员是由各部抽调的精锐,全职军人,战力强悍。外可御敌,内则威慑地方。地方上的府兵没事还得去耕作,战时才会集结。

除此之外,还有保护老朱的上直十二卫。金吾,羽林,府军,锦衣等。

每卫五千六百人,老朱让明己领兵两万,实则拨付了四卫人马。

其中三卫是汤和从中军挑选的精锐之师。加上老朱派的羽林右卫组成。

羽林卫对皇帝有着绝对的忠心,同时也是老朱对明己的重视。京营战力强悍,羽林代表皇权,对地方府兵有着不小的压制力。

明己入营后,便召集各部将领议事。四卫指挥使,同知和参将,以及户部管粮郎中很快便来到了大营。

老朱对明己异常信任,并未让兵部派遣监军。让明己独掌大权,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人齐以后,明己也不啰嗦,开口直言

“各位,估计就这几天,皇上就会下旨出兵。我们得提前做好出兵准备。

传令江浙福建两道都指挥使,让军户归营,镇守地方!若生动乱,从速剿灭。不可让其势大!同时严防海患!

郭英,命你为北路总兵,辖制奋勇营,果武卫。领兵一万进驻宁波。遇事伺机而决!”

“末将领命!”

郭英出列,拱手接令。明己继续说道

“徐辉祖,命你为南路总兵!节制振威卫,羽林卫,统兵一万,屯兵建宁。见机行事。”

“末将领命!”

徐辉祖出列接令,丝毫没有小公爷的傲气,也没因明己年轻而轻视。

“王大人,粮草军械运输发放就拜托你了。和户部接洽协商好,务必保证军需充足”

“王爷放心,下官必定用命!”

王朗中出列行礼,钱粮官虽不起眼,却是军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嗯,各位,咱们这次的对手有倭寇!对付他们,我只有一个要求,也是军令。不接受俘虏!

各自准备吧,皇上出兵的旨意到了,以最快的速度出兵!”

明己出声说道,并未认为此次行动会有什么难处,郭英和徐辉祖都是名将。震慑地方,行军打仗比他专业。

有老朱还在,明己知道地方不会生乱。他感兴趣的是倭寇。若不是怕打草惊蛇,明己怕是早已领兵出发了。

众人退出大帐,各自准备去了。明己让人将王威找来。

不到半个时辰,王威便来到了京营。躬身行礼

“见过少将军!”

“起来吧,你立马赶回镇江,将侦查营放出去,注意沿海动静。有倭寇来犯,立马来报!

通知沈旺一下,让他旗下的海船留意下可疑船只。再派人去一趟全州和九州,让德庆侯盯着高丽,倭寇若是大规模进犯,能避开我们的人,就只能联系高丽!

让沈秀注意安全,有什么消息及时送回来。若是有危险,就回来!”

王威来的快去的也快,出了京营就着手安排明己吩咐的事了。

“他们哪来的船呢?攻打大明,南北朝一块儿上也不够格啊。不管了,先砍了爪子,再找他们算账!”

明己自言自语,想不通倭寇是哪来的资格?哪来的勇气?

京营整装待发,老朱的出兵圣旨迟迟不发,王威也没传来消息。

在军营待了几天后,明己便回王府去了。心里嘀咕着:我就说怎么不记得有倭寇进犯这事,还以为是我这只蝴蝶翅膀又煽动了。

“大哥,你回来了啊?这几天你去哪了啊?”

李景隆见明己回来了,惊喜的问道,明己看见李景隆也很意外。出声问道

“你怎么在我家?入室盗窃啊?”

“大哥,我可什么都没拿啊!我都来好几天了,你不在我不得帮你看着嘛。对了,大哥,你这几天去哪了?我去汤府也没人告诉我!”

李景隆出声问道,他的确来好几天了。准备给明己拜年。却始终没打听到消息,便每天来王府死等了。

明己领兵是老朱越过朝堂下的令。没几人知晓,知道的人也不会说出去,他自然打听不到。

“你还真不见外啊!真拿这当家了啊?”

明己没好气的说道,李景隆赔笑着也不反驳。

看着李景隆的模样,明己想到他的成就,笑着说道

“小公爷,读过兵书吗?”

“大哥,你这就是看不起人了!我爹可是曹国公!兵书都是看着我长大的!什么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六韬三略。不说倒背如流,那也是了然于胸,尽在掌握好吗?”看着李景隆嘚瑟模样,明己感慨他被汤媛带坏了。坏笑着说道

“是嘛,你是不是就会一计,三十六计跑为上计?”

李景隆可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成就,认真的说道

“大哥,那是走为上计,败战计。不是跑!”

“哟,你还知道败战计啊,不错!以后用的着。”

“那是当然,我爹说了三十六计各有妙用,因时因地而异。”

听了李景隆的话,明己也来了兴趣。反正也是闲着,出声说道

“小公爷,你给讲讲呗。”

李景隆瞬间起范儿,挺直了腰杆出声说道

“好,大哥。我就给你讲讲,这三十六计啊,可分为六类,分别是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和败战计。

先从胜战计说起,瞒天过海,所谓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明己饶有兴致的听着李景隆讲解,逐渐收起了调笑之意,认真了起来。

李景隆讲完后,明己出声问道

“你爹怎么不让你去军中历练?”

“我在宫中领了武职,明年就会去宫中当值了。军中哪有皇宫好啊。”

李景隆笑着说道,明己点点头。他这身世,自然是去老朱身边镀金了,毕业外放出去,至少都是三品起步。

明己又和他聊起了兵法,李景隆肚子里的确有货。至少是理论知识满分选手。

谨身殿,老朱拿着锦衣卫提供的供词看了起来。毛骧低头汇报

“皇爷,查到了,年前丞相府送出了两封信。一封去了北边,送到了暴元余孽封绩手中,一封去了叛逆林贤手中。

残元幽王亦怜真率部南下,意图犯境。海丰府军同知王原传来消息,近千余倭寇浪人袭扰沿海地带。”

“嗯,下去吧!”

老朱头也没抬,出声说道。毛骧躬身退了出去。

北元和倭寇,老朱没放在眼里。他在考虑胡惟庸的案子该有哪些同党,看完供词后,递给了朱标

“标儿,你看看,咱觉得胡惟庸当丞相这多年,党羽是不是少了一些?”

“爹,牵连太大,怕是朝政不稳啊。谋逆案已经让朝廷蒙羞,理应从速处理,范围不宜涉及过广。

挑些违法乱纪,祸乱百姓的就行,一是彰显爹的大度,二能给百官一个警示。”

朱标还是善良的,知道挑选一下。老朱倒是想趁机给朝堂换换血。

也知道朱标说道对,大肆株连只会让朝政瘫痪。官总得有人坐才行。

“咱是真想砍了这群王八蛋。这事你去办吧!挑能用的。早点结案也好,不过,结案和追究不能混为一谈!”

老朱出声说道,朱标想留下的人,他得给面子,还得让对方承朱标的情。

“是,谢谢爹”

朱标出声说道,知道老朱是让他去收人心。朱标也逐渐发现老朱没有以前那么冰冷了。这种变化好像是从和某人打过一架开始的。

朱标的道谢,老朱心里是美的。脸上却是没什么变化。出声说道

“行了,给保儿传旨。亦怜真若是犯境,打退即可,给咱留着!让那小王八蛋也动身吧!”

“爹,两万大军是不是有些多了?”

让两万精锐去打一千贼寇,这事怎么看都觉得荒唐,朱标忍不住问道。

“多?咱还觉得少了呢!你真当这两万人都是去打仗的?看看名单上的人,有几人在京?”

老朱解释了一句,朱标这才想起,吉安侯陆仲亨等人。在地方上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小弟怕是不知道,要不儿子给他说说?”

“说什么?咱也没想让他知道。咱不出兵,这些人也不敢造次!

那小王八蛋,咱替他想好了。他以后是要掌兵的。这两万人是咱给他练手的,行军打仗可不是书上就能学来的!”

提及兵事,老朱就想到明己从倭岛回来在自己面前嘚瑟的模样,语气有些不屑的说道

“打过一些蛮夷,倒是让这兔崽子尾巴翘天上去了!

统兵是咱儿子,先锋是郭英。粮草是咱封的侯爵!就没他啥事,还大言不惭在咱面前谈兵。

这次咱让他知道统领大军是不是那么容易!”

朱标看着老朱跑偏。刚刚还生气,这会儿又开始置气了,努力的憋笑。

老朱见朱标的样子,恢复了神色继续说道

“行军打仗,打仗咱倒是不担心,他有些小聪明。行军倒是欠缺,数万乃至数十万大军行军绝非易事。

让他带人去江浙转上一圈,就该送北边去了。免得这王八蛋成日在家睡觉!”

“爹,小弟惫懒的性子,多半是会让人代劳了。”

朱标出声拱火,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开始喜欢上了看明己和老朱斗气。可能就是自己敢想不敢干的事就希望别人去干吧。

老朱看傻子一般看了朱标一眼,淡淡的说道

“行了,传旨吧!让他赶紧滚出京城。咱去看看大孙拼了几面了。”

老朱说完就走了出去,他当然知道明己会让人代劳了,会用人的才是帅。他只需要明己知道行军不易就行。大明不缺带兵冲锋的将军。

明王府,明己发现了李景隆的闪光点,这货做主将或许不行,历练一番,做个参谋还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他这身世,就决定了他不可能是参谋。明己倒是想那么多,出声问道

“小公爷,有没有兴趣跟我去战场上溜达一圈?”

“好啊,大哥!我这满腹才学正愁没地施展呢。”

李景隆激动的说道,他爹一直培养他,也一直否定他。明己看着骚包的李景隆,开口说道

“就怕你是半肚子墨水响叮当。纸上谈兵啊!”

“大哥,放心!满的!”

李景隆笑着说道。明己和他接触久了,这个自来熟一口一个大哥,明己就想给他把战神的帽子摘了。

看着冒傻气的李景隆,心里不由得质疑:战神,带不带得动啊?

这时,王德带着圣旨进来了。见到明己,坏笑的说道

“小王爷,接旨吧”

明己看着他坏笑,第一次坏笑就笑出了一个府尹之位。谨慎说道

“王哥,你直接念呗!”

“小王爷,你还是自己看吧!”

王德笑着说道,明己直接坐了下来没有要接旨的意思,

“少来,王哥,你拿回去吧。”

王德知道明己误会了,笑着说道

“王爷,老奴这次不骗你!你还是自己看比较好!”

明己半信半疑的拿过圣旨,上书:赶紧滚出京城,免得惹朕心烦!

明己愣了一会儿,随即笑了起来,说道

“朱标出息了啊,都敢假传圣旨了!王哥,我举报,太子可能是胡惟庸同党!”

朱标的字,明己自然认识。这种白话圣旨只有老朱会写。比较官方的圣旨是由翰林院编修书写,也称庶吉士。

朱标代笔,用老朱的话写圣旨。倒是忽略了明己认得他字迹。

“王爷切莫胡言,是皇爷的意思。”

王德出声说道,若是别人。此刻他早命左右以构陷太子的名义抓捕了。

“末将接旨,明天一早就滚。”

明己随意的说道,心里嘀咕:朱标现在学坏了啊,老朱动手他也不拉架了,现在还学会拱火了。

王德走后,明己对着李景隆说道

“小公爷,想去的话,明天一早来京营汇合。”

“好,大哥,我这就回家准备东西!”

李景隆说完转身跑出了王府,明己带着虎子朝京营走去……

喜欢在大明的那些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在大明的那些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