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在大明的那些年 > 第276章 王府小会

在大明的那些年 第276章 王府小会

作者:间隔中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20 11:43:01 来源:书海阁

“猪哥,湖广都指挥使谁啊?”

南征京师精锐不会尽出,还需抽调地方府兵,湖广都司便是首选。

“江夏侯周德兴。”

朱?脱口而出,对各省都司的都指挥使了如指掌。

“嗯?这名怎么有点耳熟……哦,是他啊!”

明己耳熟是因为周德兴的儿子比较有名。一个为爱赌上全家的勇士,最终赔的精光。

“小弟,你知道他?”

明己的反应让朱?疑惑。明己笑着解释道:

“嗯,我知道他有一个孝顺儿子。喜欢点全家捅。好了,不说这个,猪哥,湖广都司比起边军如何?”

“小弟,你要那些垛集军干嘛?不耽误功夫嘛!你要用兵,当然是用三哥的亲卫军啊!都是见过血的好儿郎!保证好使!

要是嫌少,让我老丈人也出把力。你放心,都是和鞑子交过手的厮杀汉!谁要是拖了后腿,本王先砍了他……”

大明军队的兵员构成主要分两种,一是跟老朱打天下的从征军,也是战力最强悍的。其中精锐留守京师,余者分配边军和藩王卫队。

第二种是投降的归附军、发配从军的犯人和垛集军。战斗力远不及开国之兵,多是镇守地方和补充边军缺额。

垛集军是军伍缺额时,民户补充军伍的一种办法。朝廷颁行《垛集令》,也是兵员的主要征集方式。

垛集令的规定,民三户为一单位,其中一户称正户,出兵丁,其余为贴户。正军死,贴户丁补。

军民严格分籍。当兵入军籍,称军户,不受地方行政官吏管束,优免一丁差徭,身份和经济地位都与民户不同。

军户固定承担兵役,父死子继,世代为兵,并随军屯戍,住在指定卫所。

朱?是戍边藩王,他的亲军是京师拨付的从征军,骁勇善战,都是见过血的。

他老丈人是太原都指挥使谢成,太原都司镇守边塞,自然也是常年厮杀的好手。

“行了,你就别指望了,这次不会带你的,你踏实修你的铁路得了。你的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铁路银行知道不?”

明己打断了朱?自吹自擂。他不会抽调北方兵马,避免出现水土不服出现非战斗减员。

“小弟,咱们可是…”

“滚,那是高原不是草原!你别想了。最多让你出出主意,过过瘾得了。好了,你也回去吧!”

明己将话口咬死,绝了朱?的心思。在他眼里,朱?负责的事远比战事重要。

他也不会拿士兵犯险。历来中原对南诏地区掌控薄弱,离不开高原反应和瘴气这两个帮凶从中作梗。

随着中南两地人民不断交融,不断开发使得瘴气消散。元朝便打下了云南,虽没有实际掌控,却为大明探清了道路。

时代和明己都选择了大明,合该大明一统!

“高原怎么了?是原就归本王管!是原就是本王的牧马之地!本王的青骢正想换换口味呢……”

在朱?眼里,草原,高原,太原都一样。明己见朱?吹牛逼,没好气的说道。

“中原也该归你管吗?华北平原也是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也是原,你去谨身殿放个马试试?”

朱?闻言,豪气顿消。扫了一眼王佐、李云舟以及沈家父子。才小声的说道。

“那是父皇和大哥的!不也是我家的嘛!一家人分什么彼此啊。”

“呵呵,你倒是挺会想!好了,这事没得商量。没事你就回去吧。王哥,你什么时候走啊?”

明己笑了笑,不再搭理朱?,转头问起了王佐。朱?老实的坐在旁边,想着等人都走了,再给明己洗脑。

“回王爷,正月十七。”

“挺好,还能吃碗元宵。去了北地好好表现。吴大人在北地呆不久,他的位置迟早是你的,封疆大吏指日可待。

王哥,你可是前途无量啊!说不准还能留名青史呢!你可得上点心。”

明己真心称赞,也非虚言。他能预见东北的前景和潜力。

如今的大明,开发东北并非是倾全国之力输血供养,而是取四海之财。

老朱吞下了明己画的大饼,对东北也是十分重视。朝廷给予政策支持,免税三年。赋予开海通商的权利。

没有百姓的东北,便如无根之水,长久不了的。因此,老朱下令迁北平百姓出关,促进民间交流融合。只要在黑土地上种下了种子,那收获必然满满!

皇家商会也会竭力帮扶,给予最大的支持,保障民生需求。商贸通了,那东北繁华也就不远了。

若进展顺利,不需五年,东北农耕商贸并举,必能焕然一新。下一个五年打通辽西走廊铁路。又该是何种光景?

朝廷治理地方,恢复民生,除了拨款就是拨物。属于授人鱼,远不如商会授人以渔。

开发东北,朝廷只需投入人力和政策,维持一个稳定的环境。不损国力便会得到一块富饶之地。

商会也不会输血供养,这是一笔长远的投资,见效快慢而已。商会的宗旨便是为大明服务,为国获利即使亏损也是值得的。且有明己和沈秀在的商会,亏损是不可能的。最多垫资一年,便可获利。

朝堂智慧明己可能玩不过百官。玩商业,在这个商业不兴的时代,明己能玩哭他们,沈秀都得靠边站。

如今商会的生意顶着皇家的名头,性质更倾向于垄断资本。内掌大明,外通四海。以商会的财力,砸也能砸出一个富饶的东北。至于亏损,自有海外诸国承担。

王佐的前途可以预见,五年换一个三省封疆大吏!不说是祖坟冒青烟,那也是青烟冒祖坟啊。

“多谢王爷吉言,下官深知此次赴任责任重大。定当竭尽全力,治理好一方水土,为百姓谋福祉,为朝廷尽忠。不负王爷信任。”

王佐拱手一礼,他其实是不愿意去的,跟在明己身边,才是前途无量。

“王哥,套词就别来了。谋福尽忠都是扯淡。你不是治理好一方,而是要致富一方!

常言道先做人再做官,我倒认为做官与做人不同。做人讲操守气节。做官应讲变通。

野有饿殍,你纵然餐餐菜汤,也算不得一个好官。你即使顿顿鱼肉,只要民间丰衣足食,你便是一个值得拥戴的好官能官!

东北新归,应先为民做官,次为社稷做官,后为君做官,而非为己做官!”

东北刚刚收复,且民族众多。若是强行推行大明法令,反而容易激化矛盾。

明己不懂官之道,他的想法很简单,让你富起来,你听我的。好比大明给你发工资,你给大明干活。先入职再讲制度,公司文化什么的。

“王爷教诲,下官谨记!下官定全心全力致富东北!为民做官!不负王爷所托!”

王佐郑重的俯身一拜,将明己的话记在了心里。

“呵呵,我就随口一说,真做起来还是挺难的。你少贪点就是了,一文钱其实离六十两也挺近的!”

明己随口打趣了一句。王佐却是理解成了是在提醒自己把握尺度,又是起身弯腰。

“下官不敢!下官绝不行……”

“敢不敢的以后再说。好了,你和沈先生拉拉关系吧!李哥,该你了。说吧,啥事?”

明己直接打断了王佐,看向了李云舟。

“王爷,下官无事。”

明己颇为无奈的口吻,李云舟赔笑着说道。今日明己的工作量算是超额了,他决定不再给明己添乱了,反正王佐走了,他有的是时间。

“嗯,那就好。王哥走了,看看谁适合接任王哥的位置,你安排一下。

若是没有合适的,你就做副尹吧!把王哥的工作也先担着。扶正只是早晚的事。好好干!”

明己随手画了张饼,李云舟看了王佐一眼,心道:【这话怎么这么耳熟呢?】

“是,王爷。下官定当尽心尽力,不让王爷忧心衙署!”

“好了,衙署有你在,我放心。对了,道衍的通缉令可以公布了。你留意下各道州府,别让他钻空子了。”

藩国使臣已经陆陆续续开始离京,道衍的事情便可以提上日程了。

“是,王爷!下官会竭力督促此事。请王爷放心。”

李云舟拱手领命。明己摆摆手,若不是高丽和倭岛需要一个使者,他怕是都忘了道衍了。

“沈先生,旺仔,久等了。新年快乐啊!你们找我也有事吗?”

明己对沈家父子倒是十分客气。因为沈家父子没有政事,且他对商贸还是很上心的,毕竟专业对口。

“不敢有事啊!王爷公务繁忙,小人可不敢劳烦王爷啊!”

不等沈秀开口,沈旺便抢先一步出声揶揄。他对明己意见可大了,商会海外对接,皇家分红都是由他负责。

明己在镇江折腾的工厂、学院、书院、研究院、医学院等机构运作也都是由他保障。明己啥事不管,也不给工资,沈旺的感受很不好,役役为人劳,衣食还自空。

“呵呵,为报社稷黎庶,本王辛苦点也是应该。虽还是有吃饭的时间的,说吧。啥事,本王抽个吃饭的时间给你办了。”

明己呵呵一笑,对沈旺的态度一点也不在意。明己长居高位,常人多恭敬有加。他却偏偏不习惯,反而喜欢沈阳的率性。

“……,小人可不敢耽误王爷吃饭。王爷这般辛劳,小人可否分担一二啊?”

沈旺有些无语,明己的清闲日子就是他梦寐以求的生活。

“没事,本王还能坚持,行了。你没事就回去吧。”

明己敷衍了一句,转头对着沈秀说道

“沈先生,东北你帮帮王哥。让沈荣上点心。对了,高丽可能要起风了,咱们的二手兵器市场可以打开了……”

李慕明的到来,明己猜到李成桂应该是要动手了。便和沈秀商议起了走私兵器的事宜。

日头渐西,众人离去,王府重回宁静。明己倒在了吊床上,看着天边夕阳,感叹道:

“俗务相仍何日了?纷纷百绪千……”

明己刚躺下一句话还未说完,朱?便凑了过来。

“小弟,我……”“闭嘴,赶紧滚!虎哥,把他扔出去。”

朱?热衷战事,向道之心弥坚。明己忽悠不了他,也懒得忽悠他。直接让虎子赶人。

朱?看着虎子向自己靠近,知道虎子是个愣货,是真会动手的,连忙说道。

“虎哥,且慢!小弟,三哥是想问银行的事。我也不懂啊!”

“和钱庄一样,有没什么不懂的?印钞你上点心就好了。行了,你自己看着办吧。虎哥,送客。”

明己随口解释一句,便让虎子赶人了。并不是他对银行不在意。而是大明的银行和钱庄没什么区别,仅支持兑换而已。离履行银行的职能还有很长的路。

朱?的作用也不是运转银行,而是让老朱安心。同时震慑百官,断绝某些势力想据为己有的想法。

货币是由国家信用支撑,也是朝廷信用的象征,重要性不言而喻。握在老朱手里,明己并不反对。皇帝直属,朝廷监管,也算是当前较为稳妥的方式。

朱?被虎子赶走后,明己躺在吊床上开始琢磨南征的事情。对他而言,南征这个项目,只需敲定负责人就行。

明己回忆了一遍自己有印象的将领。他对自己统率数十万大军的能力有所怀疑。

既然能力不够,那就人数来凑。三个臭皮匠,抡废诸葛亮。

首先想到的便是郭英,郭英稳重骁勇,文武皆备。但谨慎有余,机变不足,领一支偏师尚可。协调全军,谋划全局就差点意思了。

想到蓝玉,明己暗道一声可惜,直接放弃了让他挂帅的想法。

史上捕鱼儿海一战,谋略虽然出于王弼,但蓝玉能从善如流,足以证明他是有帅才的。

不过眼下离挂帅还差得远。因明己的到来,他缺少了巴蜀洗礼。北元提前覆灭,也不能再跟着徐达刷经验了。

提前获封国公对他而言,反而是件坏事,属于名不副实!这也是他迫切想要积累军功的原因。

比起魏国公徐达、信国公汤和、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曹国公李文忠这些人,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这些人都是有真材实料的,能独当一面的帅才!挂帅对他们而言就是吃饭喝水一般简单。

史上蓝玉挂帅,都算是老朱给硬推上去的。老帅凋零,老朱得给朱标找个信得过的人。

蓝玉便是老朱的选择。不管谁领兵打作战,老朱都会把蓝玉扔过去蹭经验。再加上老朱和朱标经常敲打,蓝玉想不成长都难。

蓝玉挺争气,可惜朱标不给力,选择了英年早逝。朱标一走,他第二年就跟着下去了。

想必老朱也很无奈,毕竟蓝玉是常氏家族势力。不收拾他,新皇坐不稳。蓝玉的性子也不会和朱允炆低头。低头老朱也不会安心。

如今老朱选择了明己,蓝玉以后只能老老实实当个先锋大将了。且明己也觉得他是南征先锋将领的不二人选。

至于王弼、耿斌文、费聚等人,都只能算是将才,任一军主将绰绰有余,挂帅还远远不足……

日头落下是黄昏,嘴角上扬是得意。明己想到了一个堪比徐达的人……

喜欢在大明的那些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在大明的那些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