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 第四百零五章 平定漠北,噶尔丹受缚!

各国代表在京城盘桓了半月有余后离京,搭乘楚军海军战舰从海路返回了濠镜。

一来是封了伯爵的施琅在参加完典礼后要返回福建基地,顺路将这些人带上。

二来这也是沈墨的意思,顺便给这些列强代表们秀秀肌肉,让他们感受一些大楚海军的强大,回头给国内写报告的时候可以更直观一些,以方便西方各国的决策者们制定与东方的外交政策的时候能够更加懂事一些。

顺便一提,

楚国水师现在已经正式升级成为了大楚皇家海军。

郑云龙担任皇家海军元帅,下辖东海舰队以及南海舰队还有内河舰队三大舰队。

三大舰队的最高指挥官为海军都督,其中东海舰队作为海军最强大的一支舰队,由海军元帅郑云龙兼任最高指挥官,南海舰队都督则为施琅。

内河舰队都督则是大楚唯一的女将,也就是郑云龙的妻子周芬芳。

两人在开国典礼之后也正式成亲,

而且还是楚皇沈墨亲自证婚的。

至于高丽送来的两百名美女,

沈墨虽然全部留了下来,

但是并没有据为己有,而是将他们分配给了麾下那些依然没有成亲的臣子将领们。

至于为妻为妾,要看他们个人意思。而且虽然是分配,但是也要双方彼此同意。

毕竟在大楚已经废除了奴隶制度,所以这些美女虽然是高丽送来的礼物,但是在楚国依然是拥有着自由选择权的活生生的个体。

虽然沈墨并没有废除纳妾的制度,但是同样跟历朝历代的皇帝一样制定了严格的纳妾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伯爵以上勋贵可以纳最多三房妾氏;伯爵以下已经所有官员最多只能纳两房妾氏。

平民百姓包括士绅在内,最多只能一妻一妾。

妾氏的地位虽然没有正妻高,但是也是受到律法和官府保护的,不得随意欺凌。纳妾同样要举办仪式,虽然不用比照娶妻的规格,但是却也不是以前那种一顶青呢小轿抬进门就行的。

而且纳妾也必须在官府报备,要双方签订嫁娶文书。要想休妾,也需要办理正式的和离文书,男方还必须给与一定的补偿。

如果妾氏诞下子嗣,同样享有继承家产的权利。

以前的妾跟奴婢没有多大区别,

男主人宠爱的话,妾氏日子就好过一些。如果男主人态度一般,那么这妾氏过的跟普通奴婢没什么两样。

甚至还有可能会被正妻随意欺凌甚至活活打死,就算妾氏的家人告到官府,最多也是赔钱了事。

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蓄奴制度的存在。

楚国严禁蓄奴,所以以上这些行为存在的法理基础就丧失了。谁要是敢再这么做,轻则牢狱之灾,重则砍头丧命。

如果违反了纳妾制度,那必将受到律法的严惩。

尤其是官员权贵,如果违背律法,私下纳妾或者有其他违反的行为,轻则罢官下狱,重则抄家砍头。

要想律法能够真正执行下去,就必须要从这些肉食者开始执行。

沈墨不是没考虑过推行一夫一妻严禁纳妾的制度,但是在这个时代并不现实。

不考虑生产力以及人民受教育水平等其他因素,就说一点。

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之后,男性数量急剧减少,女性数量远远多于男性。如果实行一夫一妻不许纳妾的制度,那势必会有大量的女子失去嫁人的机会。

这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

必然会导致许多问题的滋生,

首当其冲的就是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减少等问题。

让那些有能力供养多名女性男子纳妾,既可以解决这些女性孤独终老的问题,又能增加人口,增加赋税,增加劳动力兵员,对于国家来说自然是好事。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要严格限制纳妾的数量。否则的话就会形成权贵富人妻妾成群,而平民男子则却是光棍扎堆的问题。

那样同样会衍生出许多问题来。

没有完美的政策,更没有一成不变的政策。

随着社会环境日益稳定,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大量增长,男女比例趋于接近,纳妾制度势必是要废止的,否则的话普通的男性娶妻的难度就更大了。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是要继续坚持执行的,那就是严惩溺毙女婴等恶习陋习,否则的话男性光棍会越来越多的。

当然了,这还需要其他的社会配套服务跟得上,比如说女性也能参与到社会分工中来,可以做工赚钱甚至考取功名参军经商为官等等。

女性的价值增加了,社会地位自然也就水涨船高,溺毙遗弃女婴这种陋习自然也会随之减少。

人的行为选择往往受两种因素支配,一个是传统观念,另一个就是现实利益了。

看到生育女孩也能同样获得利益,那么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也会逐渐瓦解崩溃。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水师升级成了海军,陆军的编制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陆军也升级成了大楚皇家陆军。

从职责上分成了两个层级,第一层是负有守土卫国的野战部队,由原来的楚军正兵转化而成。

第二层则是由原来的守备军和护村队整合而成的地方警备部队。

在指挥体系上,原来的大都督府升级成了大元帅府,皇帝亲领大元帅一职,节制天下兵马。

地方上则设五大元帅府,分别为西北元帅府,西南都督府以及辽东元帅府,中原元帅府还有东南元帅府。

海军同样设立元帅府,直接受大元帅节制。

五大元帅分别是铁牛、程凯、李彪以及樊鹏飞还有孙翔五人,全部都是沈墨的嫡系大将。

地方上的警备部队平日里可以配合地方官府维持当地治安,但是一旦有大的战事发生,其隶属元帅府拥有动员调动的权力。

这种设置类似于原本时空的战区配置,元帅府拥有极大的权力,遇到紧急事态不需要不需要请示朝廷和皇帝,可以直接作出决定。

天下刚刚平定,不稳定的因素还非常多,远远不到需要捆住统兵大将手脚的时候,沈墨自然不会作出这种自毁长城的事情来。

等到日后天下承平的时候,这些制度必然要作出调整。

没有完美的制度和体系,只有最合适的制度和体系,改革永远都是在路上的。

在开国大典三个月后,罗刹沙皇派来使臣,要求大楚无条件释放在北疆俘虏的罗刹士兵,否则就要发起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

楚皇沈墨只是说了六个字:“你要战,那就战!”

让人割掉了沙皇使臣的两只耳朵,然后驱逐了出去。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罗刹沙皇,在远东地区集结了三万人马,由雅库次克督军葛罗文率领,大举进犯大楚北疆。

辽东元帅李彪早有准备,率部与罗刹兵三战三捷,几乎全歼罗刹兵,并且追击到了罗刹境内,占领了数座罗刹城池,俘虏了葛罗文,缴获了无数物资和大量武器,并且带回来了上万名俘虏。

这一次,彻底打疼了罗刹人,也打醒了傲慢自大的罗刹沙皇,让他知道现在的华夏已经不是之前的华夏了。

遭受了巨大损失之后,罗刹国在远东的实力遭到了极大的削弱,再也没有能力进行扩张了。

无奈之下,沙皇再次派出了使臣,携带着沙皇的亲笔求和信,以及大量的礼物再次来到北京求见楚皇。

沈墨以国事繁忙为理由,整整将白沙皇使臣晾了一个月后才予以接见。

沙皇使臣这一次表现的分外谦卑低调,小心翼翼地表达了沙皇愿意跟大楚交好的心愿,然后询问该如何才能释放那些罗刹俘虏。

沈墨轻描淡写地说这些人都是杀害华夏百姓的凶手,所以打算全部处死以安慰那些被他们祸害的华夏百姓。

沙皇使臣大惊,急忙表示沙皇愿意花钱赎回这些俘虏。

在西方,交战双方可以花钱或者用物质来赎回己方被俘虏的士兵,这也是一种惯例。

楚皇表示大楚不缺钱,如果缺的话会自己动手去取,不太需要罗刹的赎金。

沙皇使臣惊恐不已,苦苦哀求,最终楚皇才勉强同意让殿前司都督戴文胜跟他们商议赎金的事情。

沙皇使臣大喜,但是他却根本不知道戴文胜的厉害之处。

在半个月后,沙皇使臣面色木然地踏上了返回罗刹的路。

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被楚军俘虏的那些罗刹战俘分三批被赎了回去,花费的价钱以及付出的代价让沙皇想起来都心疼不已。

这还不是最让他心疼的,最心疼的是他们在远东的三座城池也被割让给了大楚,城中的罗刹人全部被迁走,大楚派军队入驻。

这代表着大楚从此以后将钉子就扎进了罗刹境内,以后罗刹国在远东的势力扩张将会被死死地遏制。

对此,沙皇虽然极为不甘和愤怒,但是在军事上完全不是大楚的对手,只能从其他方向想办法。

他们想的办法自然是勾连怂恿一心想要搞事情的喀尔喀蒙古,也就是漠北蒙古的准噶尔部的噶尔丹。

沙皇通过承诺支持噶尔丹统一漠北,给他提供大量的武器和金钱,甚至派来军事教官等条件怂恿噶尔丹南下进攻其他已经臣服了大楚的蒙古部落,从而将大楚卷入新一轮的战争当中。

噶尔丹本就是野心勃勃之辈,也担心大楚过几年之后国势更加强盛,更加难以对付,所以跟罗刹国一拍即合,双方很快勾结在一起,屡屡进攻袭扰那些漠南的蒙古部落,烧杀抢掠,整个草原上再次兴起了连绵战火。

草原各部难以抵挡,苦不堪言,纷纷向着大楚求援。

对于此种形势,楚皇早就有所准备,下旨让早就做好了准备的西北元帅铁牛和辽东元帅李彪两人分别统领本部人马分别从南面和东面向草原进军。

同时,将楚军淘汰下来的大量武器火炮支援给蒙古各部,让他们武装起来抵挡噶尔丹。

并且,楚皇亲自写信给藏王,警告他切勿参与进去,以免自误。得到楚国支援的蒙古各部实力大涨,面对噶尔丹咄咄逼人的进攻势头,逐渐稳住了形势,噶尔丹前进的脚步顿时慢了下来。

楚国两路大军又兵分两路杀入草原,在楚军的火炮机枪之下,噶尔丹连战连败,难以为敌,只能舍弃掉到手的地盘,退回了漠北。

蒙古各部士气大振,对于楚皇的拥护之心更加坚决。

楚国此时又对漠北蒙古进行了经济封锁,草原上紧缺的盐巴布匹茶叶精铁粮食等物都被列入了禁运的名单内,漠北蒙古各部的日子开始变得艰难起来。

他们开始对噶尔丹生出不服之心来,彼此之间因此生出嫌隙,开始发生各种小摩擦。

之前臣服噶尔丹一是因为噶尔丹实力强大,二来也是因为他承诺让各部日子过得比以前更滋润。

但是现在噶尔丹在楚军面前屡战屡败,日子也因为楚国的封锁而过的更艰难了,人心自然就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楚国殿前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变化,派出探子潜入漠北各部,跟这些部落的首领秘密联络,允诺他们只要不跟随噶尔丹,楚皇可以既往不咎,而且还可以恢复正常贸易。

各部纷纷动心,漠北各部的裂痕更加扩大。

噶尔丹也察觉到了形势不好,决定带着主力返回西域,重新积蓄实力,日后再卷土重来。

但是铁牛对此早有准备,集结了楚军一万精锐骑兵,以及漠南蒙古各部集结起来的骑兵共两万五千骑兵,在噶尔丹返回西域的路上进行了伏击。

双方大战了一天一夜,噶尔丹大败,所部除了小部分人马逃走之外,大部分都被楚军歼灭或者俘虏。

噶尔丹本人受伤落马被俘,于他一起被俘的还有罗刹国派来的代表以及军官甚至间谍等数百名罗刹人。

铁牛派人将噶尔丹等一干俘虏押往京城,自己则亲率骑兵赶赴西域,用半年时间将噶尔丹残余的势力一扫而空。

而另一路,李彪带领的楚军也在漠北准噶尔部经过数次大小战役之后将准噶尔部连根拔起,犁庭扫穴,彻底让准噶尔部这个名字从世上消失了。

至此,前后历经大约一年时间,噶尔丹的叛乱被彻底平定,罗刹沙皇的阴谋也正式宣告破产。

借着这个机会,楚皇下令让漠北各部纷纷潜入漠南,又单独在漠北设置了一支军队驻守,由铁牛的西北元帅府派兵驻防。

喜欢帝国时代造反实录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