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 第92章 藤甲兵和女刺客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第92章 藤甲兵和女刺客

作者:猫爵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0:10:20 来源:书海阁

总镇署,沈墨正在和铁牛等军中主要将领在商议成立守备军的事情。

守备军的名额暂定为三千人,按照如今每个村护村队抽取一百人来筹备,三十多个村很容易就能凑够人数。

不过这是平均算法,有些村子大,人多,自然多抽取一些;

有些村子小,人少,就少抽取一下。

基本原则是按照人口比例来抽取。

兵源有了,那接下来第二个问题就是军官的问题了。

众人商议之后,最后决定采用从正兵营抽取部分士兵去守备军担任各级军官,另外还有如焦桐鹤、马冬等各村护村队里面表现突出的村兵也可以提拔为守备军基层军官。

让原本杨村护村队总队长樊鹏飞担任守备军统领。

樊鹏飞也是民兵出身,胖乎乎的,外号樊胖子。

这样一来,守备军的架子就能快速搭建起来。

这个问题解决以后,铁牛又提出另一个问题:“主公,装备的缺口比较大。虽然咱们之前两次胜仗缴获了清兵不少武器装备,还有一些从地主乡绅家里缴获的他们私藏的武器装备,但是依然远远不够。武器倒是好说,凑一凑最起码能给一半的人配上铁制武器,但是盔甲的数量却远远不够,把咱们手头现有的存货都拿出来着甲率最多也就达到十分之一。”

“除了盔甲,还有衣帽鞋袜绑腿水壶背包等各种随身装备都要置办,后勤的压力非常的大。”

之前虽然荡寇军两次击败了的清军数量加起来超过了三千五,但是一来逃走的以及落水失踪的不少,二来永州绿营在清军的战斗序列中本身就属于娘不亲,舅舅不爱的那种角色,披甲率自然也是最低的,三千人的绿营兵能披甲的估计也不会超过十分之一。

也只有满清的嫡系部队,也就是满洲八旗的一些精锐部队披甲率会超过五成,甚至更多。

至于其中最精锐的白甲兵那着甲率不仅百分之百,而且每个人都是身着三层甲。

据说他们内穿锁子甲,外再披铁甲,中再夹棉甲,层层裹裹,每人都是千里挑一的精锐,战斗力十分惊人。

据不知道靠不靠谱的史料记载:松锦大战中,六个白甲兵冲上山顶,与明军大战,全歼二百四十余名明军,而己方无一伤亡。

沈墨觉得白甲兵虽然战斗力很强,但是多少有些吹嘘的过头了。

无非就是一群重甲步兵而已,说的一个个跟天兵下凡似得不可战胜。

而且这些白甲兵数量很少,一个旗最多也不会超百人,甚至更少。

满八旗加起来撑死也就数百人不到千人,还都在京城里给他们的主子看门呢。

这样的兵再牛逼,能起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

也许集中起来的话在局部战场上还是能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但是放在整个天下的格局中能起到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这就跟现代的特种兵一样,再精锐也无法取代普通步兵在战场上的作用。

正面大军团作战中,精锐的特种兵用来打阵地战伤亡率也不会比普通步兵低到哪里去。

任何一种兵种都有其特殊的战场环境,如果换个环境,可能就拉垮了。

对于缺少装备的问题,沈墨也早有预案,环视众人后道:

“盔甲的问题,分三步走。第一步先把现有的库存甲胄给所有的守备军军官和骨干配备。

第二步,招募皮匠以及会编藤具的百姓,建立盔甲作坊,挂在军务处下面,来制作盔甲。

铁甲没必要,只做皮甲和藤甲藤盾。

第三步,等到打下零陵县城之用缴获的清军甲胄来补齐了。”

皮甲就不用说了,藤甲的话其实三国的时候就有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的传说。

藤甲是砍来青藤编制而成,然后用桐油浸泡两天拿出来后晒上两个月,再用柚油浸泡。

如此反复五次之后拿出来晾干就是一套合格的藤甲了。

防护部位以头部和上身为主,多和藤盾一起使用。

优点是重量轻,不怕水,透气性强,对于冷兵器有较好的防护性,穿着过河的话还可以客串一把救生圈,比较适合在水网密集的南方地区使用。

缺点是制作的时间比较长,而且穿起来行动不便,所以一般只穿上半身。

前明的时候广西贵州许多土司麾下就有藤甲兵,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很是精悍骁勇,是很好的山地步兵。

沈墨就是打算让人大量制作藤甲藤盾用来解决盔甲缺少的问题。

虽然按照严格的制作流程,一套藤甲制作完成大概需要两年时间。

但是沈墨肯定等不了两年的。

复杂有复杂的办法,简单也有简单的法子。

最快的办法就是把青藤入水浸泡半月,取出晾晒三日晾干,然后油浸一周再取出来晒干,最后涂以桐油编制而成。

这样算下来时间就能缩短到不到一个月了。

一个月的时间沈墨还是等得起的。

就算防护力不如两年制成的,那也好歹能起到一定作用。等到以后有条件了再更换也不迟。

听了沈墨的法子,众将都觉得的确是个好办法。

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沈墨又道:“至于其他的随身装备,我会让县衙协调各村的农会来组织妇女们制作,咱们直接收购成品。既能给百姓们创收,还能节约人力物力。”

至于钱,在抄了二十几个地主家之后,沈墨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

众人都没有异议,会议继续。

负责筹备守备军的孙翔提出来道:“主公,守备军编练完成以后,驻地如何分配?还有这些士兵一旦被抽调出来,各村的壮劳力就会减少许多,明年的春耕以及夏收秋收等农忙季节就会受到影响。”

沈墨笑道:“你一个军官竟然还知道考虑民生问题,心思很细腻啊。看来这段时间让你下乡还是成长很大啊,以后要是想转到民政方面,我一定批准。”

众人都笑了起来,孙翔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

沈墨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道:“这个问题很好,以后你们其他人也要学会孙翔这样全面考虑问题。战争不是单纯的打仗,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是政治的延伸,也是民生的反映。”

众人都神情严肃起来,齐声道:“是,主公!”

沈墨继续道:“等到所有人口统计和分田工作彻底收尾之后,全县将会被分成五个镇。到时候三千守备军分别驻守五个镇。

具体如何分配以后再公布。

至于抽取兵丁会影响农忙,这个问题也好解决。

守备军虽然属于正规军序列,但属于半脱产性质。

农忙时节可以放假回家帮忙。农闲时节再来集合训练。

若是有战事,随时集合即可。

况且,咱们还有农会,就算农忙时节正好遇上打仗,百姓们可以在农会的组织协调下集体劳动,互帮互助。”

对于诸位将领提出的问题,沈墨都一一给出了解决方案,众人都没有异议,表示接下来会尊令而行。

沈墨也没再多废话,直接宣布散会。

任务安排下去,干就完了。

铁牛等人离开后,沈墨单独一人又在地图前面看了半天,然后秘书柳斌走进来面色有点古怪道:“主公,李知县派人送来三位女子,说是看了求才令找到县衙的。他那边没办法安排,然后就派人送到总镇署来,问问看咱们这边有没有合适的岗位。”

沈墨听着新鲜,笑道:“求才令发布了这么些天,来应征的男子寥寥无几,没想到却一下子来了三位女子,还真是稀奇。走,咱们出去看看。”

柳斌急忙追了两步,道:“李知县说这三个女子可能是刺客,让主公小心一些。”

沈墨一愣:“刺客?还是三女的?那更得见见了,我还没见过活的刺客呢,而且一来还是三个,有意思有意思!”

说着脚下步子更快了。

柳斌急忙追了上去。

来的人自然就是姜寒酥主仆三人。

她们一路跟着焦桐鹤和马冬两人来到县城附近,然后打听着进了县城,看到县城一派祥和安定的场景,街上的百姓笑容欢快轻松,心中一下子就踏实放松了下来。

唯一古怪的是县城里的人穿的都是前朝的衣服,而且男人们脑后都没了辫子,光溜溜的一片,看着跟进了和尚国一样,惹的青竹和紫竹两个小丫头笑个不停。

进城也没有人收城门税,城门口站岗的士兵也丝毫没有扰民的举动,挺立在那里跟一棵松树似得笔直。

看到了城门口贴得求才令,三个人决定去县衙问问。

在姜寒酥想来,沈墨既然占了东安县,那肯定在县衙住着。

结果去了县衙之后,说自己看了求才令,听说了沈先生求才若渴,所以前来投效。

守门的人也是警卫队的士兵,也没为难她们,问清楚之后就进去禀报了。

李志远正好得闲,听说有女子来投,也是好奇不已。

让人请进来,问她们能做什么,一下子把姜寒酥给问住了。

青竹看着自己小姐窘迫的样子,脱口道自家小姐能文能武,射的一手好箭,而且还能操舟练兵云云。

听的李志远一愣一愣的,心道这是来了一个女将军啊,难道又是什么秦良玉之类的巾帼英雄?

他想了想,自己这边还真的安排不了,只能让人送她们去总镇署。

姜寒酥一听总镇署,耳朵就竖起了,小心翼翼问总镇署是什么地方。

李志远觉得眼前这个高挑清秀的少女反应有点奇怪,心道莫非是清廷派来的女刺客来刺杀主公的不成?

但是仔细打量又看着不像,但是又不能因为自己没有证据的怀疑把人家拉下去直接审问,想了想决定还是让沈墨去鉴定。

他了解自家主公的本事,但是还是偷偷叮嘱了送人过去的士兵让给沈墨提个醒,万一呢。

喜欢帝国时代造反实录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