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家父隋炀帝 > 五九三章 你比我会说话

家父隋炀帝 五九三章 你比我会说话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4:28:16 来源:9书院

徐世绩给杨瑞做了侍卫,基本上杨瑞走到哪,他就得跟到哪,完全就是一个伺候人的。

但是他非常非常乐意,因为他伺候的,极大可能就是将来的储君,别说只是当个侍卫了,端尿盆都可以。

伺候人,本来就是无所不用其极,不要嘲笑人家端尿盆的,人家是给领导端尿盆,等到面对你的时候,就是往你头顶上撒尿了。

人这辈子想要有出息,卑躬屈膝是必备技能,舔对了人,舔好了人,你就可以获得被别人舔的机会。

还是那句话,不当孙子当不了爷爷。

李世民就要走了,所以杨瑞和长孙无忌这些天,一直在往唐国公府跑,就连杨瑾也闻讯赶来了,毕竟他和世民的关系也不错。

现在是八月份,去江都最快也得两个月,然后在江都过了年,差不多就可以尚公主了。

实际上杨广之所以同意的这么干脆,是因为他问过女儿了,杨奇确实对世民有意思,那么这就好说了,朕的闺女,天下儿郎还不是任你挑选吗?

至于李世民乐意不乐意,几乎没有人在乎,他要敢说不乐意,李渊能打断他的腿。

“这么说,元吉和智云,也要跟着去喽?”杨瑾吃着新鲜的李子,朝世民问道。

在大隋,贵族最喜欢的水果有五种,以绿李为首,楞梨为副,樱桃为三,甘子为四,蒲桃为五,李子在隋唐被奉为百果之王,七八月份成熟,眼下正是吃李子的季节。

其中甘子就是柑子,蒲桃是葡萄。

而杨瑞吃的这个李子,可不是一般的李子,是产自东都嘉庆坊,号称李中之王的嘉庆绿李。

这玩意因为产量十分稀少,所以一般人吃不着。

杨铭是不喜欢吃李子的,因为不是有句俗语吗:桃饱,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桃子营养丰富可以吃饱,杏性热,容易上火,李子性凉,凉性食物吃多了伤脾,所以会有这么个说法。

杨瑾打小就喜欢吃李子,是当饭吃那种,杨铭教训过很多次了,所以他现在只敢背着他爹吃。

“少吃点吧,父王教训你多少次了,还是改不了,”杨瑞说了弟弟一句。

杨瑾呵呵一笑:“你不说,我不说,大家都不说,父王怎么会知道呢?”

“对对对,我们不会说的,殿下尽管吃,”窦氏笑道:“我们家这一次啊,都要去江都,府上只留下偏房看门即可,唐公和建成暂时不走,得等到过了年。”

杨瑾叹息道:“那我们再见世民,不知道要等到何时了。”

李世民也是一阵伤感,他就这几个朋友,肯定舍不得举家往江都去,要是在京师成婚该多好啊?朋友多也热闹。

韦珪今天也在,在一旁笑道:“常听家里人说,江南山水温润雅致,小桥流水烟雨蒙蒙,我也想去,就是没有机会。”

她们家很多都是走南闯北的牛人,对江南还是非常了解的。

杨瑞一听这话,顿时皱眉道:“我如果请求父王母妃,让我去一趟的江都的话,你说他们会不会同意?”

“不会,”所有人同时摇头。

长孙无忌道:“您是嫡长,京师至江都,何止千里之遥,太子绝对不会同意的。”

“能让你出京都不错了,你还想出关中?”杨瑾在一旁狡黠笑道。

韦珪心知杨瑞这话,是因自己而起,心中欣喜之外,赶忙道:

“咱们还小,以后有的是机会,去江都要乘船,我现在可是受不了舟船的颠簸,会呕的。”

杨瑞听到这里,点了点头:“以后咱们再大些,我带你去。”

两天后,杨瑞他们一直将世民送至长安驿,才恋恋不舍的挥手道别。

“没了世民的日子,我该怎么过啊?”杨瑞仰天长叹。

一旁的长孙无忌一愣,心道:你不是还有我呢吗?

李秀宁带着儿子杨琮与众人告别之后,返回了宫里,杨琮今天才五岁,跟他们玩不到一块去。

“走吧,去无忌的新家瞧一瞧去,”杨瑾拉着两人开始往回返,建成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等将人送至高士廉府上后,他便回礼部去了。

长孙无忌他们,现在已经住进了舅舅高士廉家里,不得不说,人家这个舅舅当的,是真到位。

无忌兄妹俩在府上完全是想干嘛就干嘛,就跟在自己家里一样,无拘无束。

一般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妹妹过的不好,做为哥哥的能帮就帮,但像高士廉这样,直接养活的,毕竟是少数。

当然了,还有一层原因,是高士廉的妈,还活着。

杨瑞他们的到来,自然让高府蓬荜生辉,高士廉携家眷尽心招待。

他的媳妇,是鲜于氏,北魏时期迁入中原河北定县一带的铁勒人,匈奴族的一个分支,基本上已经融入汉族了。

高士廉本为旧齐皇族,没办法,国破家亡了,所以娶不到豪门家族的千金,不过他这媳妇可真是好媳妇,老母亲全靠人家奉养,节俭持家,相夫教子,没得挑。

也就是这样的好媳妇,才会容忍丈夫的妹妹一家住进来,而且完全当一家人看待。

长孙无忌见了他那个舅母,比见了亲舅舅还亲。

“有李子没?”杨瑾望着长几上的吃食,直接开口道。

高士廉一愣,不好意思道:“府上没有,殿下稍待,臣这就去给您买点回来。”

然后,高士廉叫来长子高履行,令他去库中取些钱,出门买李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家父隋炀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家父隋炀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要嘉庆绿李,东市有卖,”杨瑾提醒了一句。

不要觉得杨瑾不客气,实际上他的性格是随了他妈,有什么说什么,不会来虚的,我想吃李子就直说,不会跟你拐弯抹角。

杨瑞自打进了府,就一直在打量府内的光景,此刻皱眉道:

“我看你府上颇为拮据,鸿胪寺治理郎算是从六品吧?俸禄很少吗?”

高士廉笑道:“其实不少,月俸两千钱,食料三百石,杂用四百钱,岁末还有禄米一百石。”

岁末的禄米,差不多就是年终奖的意思。

华夏古代的官员,俸禄一直都不高,所以贪污**是家常便饭,宋朝时候还可以,有过一段时间的高薪养廉,效果不理想,明朝最惨,官员的俸禄都发不下来。

大隋嘛,算是高的了,但是高士廉这个月俸,肯定是不够的,毕竟家里养了那么多人呢,那么肯定要想办法搞钱了。

其实很简单,鸿胪寺管什么?接待外宾,全国的道观寺庙,宾客、吉凶仪礼之事,这三大块,都是油水非常丰厚的。

打个比方,陈叔明是鸿胪寺少卿,今年主持了梁毗和长孙炽两场高级别葬礼,朝廷是给拨丧葬费的,其中一部分是鸿胪寺花,负责丧事筹备,只要让你花钱,那就能捞。

高士廉跟着工部侍郎柳肃去了一趟巴蜀,修建寺庙,买卖僧籍,钱捞了不少,但是不敢花,因为这钱见不得光。

谁都知道他很穷,要是一下子翻修府邸,御史台的人就要问了,你钱从哪来的呢?回答不上来?走,刑部去一趟。

所以眼下的高士廉有钱,但家里哪哪都看着寒酸。

杨瑞看向杨瑾,问道:“咱俩有没有月俸?”

“没有吧?咱俩的用度,不都是父王的吗?”杨瑾道。

高士廉一愣,这话我可不敢接,你二位是亲王,亲王是正一品,怎么可能没有俸禄?

但是韦珪没想那么多,直接道:“你们俩有食邑,根本都不用在乎那点俸禄了。”

“这么说,我应该也有俸禄?”杨瑞问道。

韦珪点了点头:“我阿爷是勋国公,这是从一品,月俸八千,食料一千八百石,杂用一千二百钱,禄米六百石,您二位虽然是正一品,但按照我大隋制,月俸与从一品是一样的。”

“这么一听,确实没多少啊?”杨瑾大致算了算道。

他们俩要是郡王,是有实际封地的,但是成了亲王,反而没有了,但是食邑很多。

亲王的食邑是一万户,是以户计算,不是以丁,而大隋纳税,是以丁算的,所以他们俩每年食邑缴纳的赋税,是一直在变换的。

就按丁计算,一丁一年缴纳五百斤粮食,一万丁,这就是五百万斤,按照当下的度量衡,约等于十四万石粮食,论户算的话大约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

他们的俸禄跟食邑比,确实不值一提了。

不过大隋至今,有两种度量衡,杨坚那个大制度量衡,几乎沿用至清朝,但是杨广改革后,复依古制,又成了小制度量衡,这个小制度量衡到了唐朝,就不用了,又用了杨坚那个。

大制度量衡,就是由杨坚开启的,明末清初顾炎武称此为:三代以来,权量之制自隋文帝一变。

三代,就是夏、商、周。

所以真要按照华夏主流度量衡标准来说,杨瑞每年食邑的粮食总量,在七八万至十万石之间,这样听起来,就没有那么夸张了。

毕竟杨坚时期的一石,是120斤,现在才35斤。

“咱俩食邑纳的赋税,你见过没有?”杨瑞问道。

杨瑾反问道:“你见过没有?”

杨瑞摇头,杨瑾也跟着摇头。

韦珪眉角一动,心知自己说错话了,赶忙弥补道:

“因为你们俩还没有成年啊。”

杨瑞皱眉道:“不一定吧,我还是河东王的时候,我知道河东郡那边是给我缴纳赋税的,虽然我没见过,成了亲王反倒没有了?”

“别想了,”杨瑾直接道:“被咱阿爷给花了呗。”

杨瑞一愣,赶忙道:“话不能这么说,没有阿爷,咱俩哪来的爵位呢?所以那个钱啊,本来就是阿爷的。”

“嗯,”杨瑾点了点头:“你比我会说话,是这个理儿。”

喜欢家父隋炀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家父隋炀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