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苟在边疆当藩王 > 第50章 司法改革

苟在边疆当藩王 第50章 司法改革

作者:梦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0:39:55 来源:书海阁

料峭的春风在松花江以东的平原上,呼呼的吹。这里的春天来的晚一些,也急一些。自从杨静下令40万流民安置到这里以后,千里沃野,有了很多人的气息。杨竞准备在这片大地上设置5个郡,连名字都起好了。只待人口足够的多,就开始划分郡县。

赵石在杨竞同意拨付3000万斤粮食后,立即安排人手将粮食运往松花江以东,发放在灾民手中。政保司也派出了大量的探子,混在流民中,避免地方官吏克扣流民的口粮。即使这样,还是发生了多起基层官吏欺压流民的情况。

“赵二是吧?你家几口人?”一个粮食发放点,有书吏拿着名册,看着前来前来领粮食的中年流民说。

“回大人的话,是小人。小人家里4口人,小人妻子、儿子和老母,领取这个月的60斤的口粮”赵二点头哈腰的说。

赵二本是晋阳郡人,家乡大旱两年了,几亩薄田早就贱卖了糊口了,没办法,一家人当了流民。后来听官府的人说,到襄平去,辽王殿下每人分5亩地,一家人就随着流民大队过了山海关,到了辽藩。没想到辽王殿下真的每人分5亩土地,不论老幼,虽然是没开垦的荒地,但是三年不纳税啊。自己一家4口,就是20亩地啊,这在老家,妥妥的一个小地主啊。

“行了,知道了,啰嗦,这40斤粮食拿去吧,在这里签字”那书吏不耐烦的说

“大人,小人家里4口人,每人每月15斤,应该是60斤啊,怎么是40斤呢?”那赵二一下急了,每个月60斤粮食,一个月过得都紧紧巴巴,要是40斤,肯定不够啊。

“要不要?不要滚蛋”那书吏蛮横的说

“辽王千岁金口玉言,每个人每月15斤粮食,您怎么可以克扣5斤呢?”赵二犟劲也上来了。

“哈,还殿下说了?你听见了?”

“宣传司的人都说了,原来是每人每月10斤,赵尚书向殿下提议12.5斤,结果殿下直接加到15斤,这是宣传司的大人们说的”赵二梗着脖子说

这就是杨竞现代人思维的作用了,杨竞知道很多基层的宥吏欺上瞒下的盘剥百姓,靠的就是信息差。上头就10斤,他就敢和百姓说1斤,所以发救济粮这么大的事情,杨竞直接安排宣传司去进行巡回宣讲政策,把救济标准、救济时间、甚至杨竞做决策的过程,都全部讲给百姓。这样一来,那些基层的宥吏想欺骗百姓也不行了。

“哎,你懂的还不少,想造反不成?”那宥吏见欺骗不成,直接玩横的了,“来人,把这赵二轰出去”

“住手,我看谁敢?我看你是想造反”这时,流民群中有政保司的吏员出来,脱掉身上破烂的外衣,露出里面的斗牛服。

“某乃政保司百户李友忠,将此宥吏拿了”那李百户断喝,旁边执勤的士兵看了看身穿斗牛服的李友忠,立即上前拿下了那个发粮食的宥吏。

“押回去,好好审,看看他后台是谁”李友忠说了一句,然后又看向赵二、看向等待领取救济粮的流民,“辽王千岁命令我等政保司人员,到各地查访不法,保护黎庶,尔等若发现有作奸犯科的官吏,即可高声大喊,政保司无处不在”

这话多少有些吹牛逼了,政保司虽然势力强大,但也不可能无处不在,不过这么说,对官吏的震撼是真的大。政保司、秋华的名声,已经深入辽藩官僚的心中,都说秋华不仅心狠手辣,而且手段多样,犯在政保司的手里,断然没有好果子吃。

“辽王千岁千岁千千岁”流民们都朝襄平城的方向跪下了,高声齐呼。通过分地、发放救济粮、打击流民身边的贪官污吏,短短两个月,杨竞在这40万流民的心中,威望简直如日中天。流民在辽藩感受到和大梁不一样的气氛。

辽王府、养心殿,杨竞看着政保司报上来的奏折,叹了一口气,这短短半个月,涉及流民的官吏违法案件就高达45起,有克扣粮食的、有强抢民女的、有随意殴打人的、甚至有抢夺财物逼死人的,杨竞知道,在这个时代,百姓的命,根本就不在那些官吏的眼里。看来改革司法体系的事情必须提上日程了。

现在辽藩只有一个刑部,负责缉拿、审判和定罪,杨竞用屁股想都知道,这三项权力集中在一起,是多么的可怕。所以杨竞盯着刑部盯的死死的,刑部尚书王显也算是清廉,刑部目前问题不大。中枢杨竞能盯着,可是地方怎么办呢?杨竞不可能盯住辽藩所有的司法衙门,所以只能靠制度治理。

杨竞拿过一张空白的纸,开始写了起来:设置御史台,正二品建制,设置都御史1名,正二品;左都御史1名,从二品;右都御史1名,正三品;下设若干监察御史,负责辽藩官员的监察工作,各郡设巡察御史,巡察御史由御史台委派,一年一轮换。

由于巡察御史一年一轮换,这就大大增大了地方官僚收买巡察御史的难度,毕竟流动性太快了,你不可能每年都收买一遍新任的御史吧?或许也可以,但是就大大增加了收买的成本和难度。设置藩大理寺,负责审判工作,正二品建制;设大理寺卿1名,正二品;大理寺少卿1名,从二品,负责辽藩的审判工作,所有辽藩子民,不经大理寺审判,即是无罪;各郡、各县设置大理寺分寺,寺正及其他官吏由大理寺委派,一年一轮换。

这个也是一样的道理,杨竞让司法官员流动起来,核心就是一个,避免司法官员和地方官员结成相对牢固的联盟,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冤案错案的发生。至少是主观层面的冤案错案发生。

改组刑部职能,刑部只负责侦查、逮捕和起诉,大理寺负责审判,遇见重大案件,需要由御史台、大理寺和刑部三法司会审,报杨竞审批。

杨竞所谓的改革,就是把审判权和侦查权、逮捕权分开,现在辽藩,或者说大梁,都是地方方既负责查案、又负责审案,这样下来运动员和裁判员都是一个人,能公正才怪呢。所以杨竞才设置了大理寺和在地方设置分大理寺,设置御史台和在地方设置巡察御史,尽可能的剥夺地方官的司法权力。

这里有个例外,政保司不受这个制度约束,政保司是杨竞亲军,单独具备侦查权、起诉权和审判权。杨竞还没有糊涂,不会自废武功,更不会在这个时代倡导什么法治精神,他只是利用他现代的管理经验,对一些制度性东西进行改良而已。至于说情报机关,这么好用的手段,杨竞又怎么会轻易放弃?

杨竞洋洋洒洒的写了好几篇,对御史人选啊、晋升流程啊、培养手段啊都进行了规定,反正都是照抄现代的管理制度,主要的还是施行,这才是重中之重。

“李德全,让政保司把这个誊抄几份,分别送各位尚书手中征求一下意见,在关内的长平、山海关的曾大人、在松江郡的王显都要送到,特别是王显”曾泰是枢密院枢密使,也是尚书一级的官员。杨竞把写好的辽藩司法改革方案,递给了李德全,李德全立即接过来,用特制的纸袋密封好,盖好印戳,安排小太监送到通政司。

这也是杨竞主张建立的保密制度,大梁根本没有保密制度可言,甚至很多官员以炫耀自己知道的秘密为荣,上午在朝堂上研究的机密事项,下午就传的市井人尽皆知。杨竞就藩以后,立即加强的保密工作,这个文件袋,就是其中的改进措施之一。

文件放入文件袋,密封盖好印戳,接收的人确认印戳无误后再签收,这就避免了文件传递过程中的泄密,很多看起来很小,但却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了辽藩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杨竞这个穿越者可能工业技术不行,但是在人文、管理技术上却是在线,凭借着领先这个时代的管理技术,杨竞才保持住了辽藩在某种程度上的对大梁的领先地位。

“走,去看看海兰珠和海兰察”忙活完司法改革方案起草这个大活,杨竞忽然来了兴致,想去看看那对姑姑侄女。

“是”秋华立即答应下来。

来到海兰珠和海兰察住的小院,这对姑姑侄女见礼后,杨竞啥话没说,先是发泄了一通,然后在躺在这对姑姑侄女之间,一边搂着一个,和她俩说话。

“你俩是怎么打算的?想要离开孤立即放你们走,想要留下也可以”杨竞这倒是真心实意的说。海兰珠的儿子已经被政保司暗杀在战场了,其余的奴真残部也全部被打散,开始梁化。按照杨竞的说法,辽藩没有梁族、高句丽族、奴真族和突厥族之分,全都是梁族。

“殿下,我们想留下”海兰珠和海兰察的话有点出乎杨竞的意料。

喜欢苟在边疆当藩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苟在边疆当藩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