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苟在边疆当藩王 > 第28章 再起波澜

苟在边疆当藩王 第28章 再起波澜

作者:梦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0:39:55 来源:书海阁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春天总是给人无限的希望,特别是北方的春天,经历的一冬天风霜,经历几个月的蛰伏,终于又展现出无限的勃勃生机。

春耕在襄平大地火热的展开了,更火热的是,新分到土地的佃农和被收回多占土地地主之间打的火热,短短3天,就有60名农民被打死,几百人被打残。杨竞大怒,直接让刑厅派员把打人的地主全部抓了起来。又派出3000神策军巡视9县,发现敢打农民的地主就地处决,这才堪堪制止住这个风气。

由于宣传司关于减免人头税的宣传,加上分地、限租的政策,杨竞在襄平县几十万农民心中的地位堪比神明,很多农民家里都供奉了杨竞的长生牌位。连带着神策军也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由于神策军的披风上有一条象征着亲王的黄色丝带,百姓看见巡视的神策军,就知道是辽王杨竞的亲军,甚至都跪在路边下拜,这一幕让很多神策军心生震撼。

就在半年前,这神策军还是关内的一群流民,杨竞收留了他们,给了他们身份地位、给了他们每年6两的军饷,有些人还升为小队长,个别的还升任边军的百户,仅仅半边的光景,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人对杨竞的忠心也达到了新高度。这些人也是杨竞敢于推行土地改革的最重要依靠。

在杨竞的铁血政策下,春耕得以顺利开展,杨竞微服私访到襄平郡城周边看了看,到处都是火热的春耕景象,杨竞心情大好。襄平的气候一年只能耕种一季,到了冬天千里冰封的,没有粮食过冬,说不上要饿死多少百姓。

襄平本地地主联名状告杨竞的告状信也像雪片一样的飞到长安,也有襄平籍的官僚,准备上折子参杨竞。

距离朝廷派30万大军北上已经一个月了,梁帝也几乎天天守在枢密院,调度前方及后勤事务。大部分行政上的事务都由内阁处置,大朝会都很少开了,朝廷的中枢机构都在为对突厥的战争服务。这天,梁帝终于召开了大朝会,六部九卿,在长安的从三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出席。

大朝会的核心议题就是一个,如何保证朝廷30万大军的后勤,任何一个朝代,支撑朝廷30万大军作战都是一个严重的负担。

“陛下,国库存粮及存银在不考虑其他开支的情况下,可支撑一年。臣担心,与突厥的战争持续日久,还是要把明年的军费考虑进去”户部尚书、赵国公萧炎首先出班说

战争一旦开打,如何结束就不是单独某一方说的算的了。30万大军作战,打的是后勤,打的是粮饷,一旦后勤不济,那纯纯的灾难。

“陛下,可否加征剿饷?”萧炎又开口说道

“陛下,现在农民的赋税太高了,田赋已经到了收入的五成,这还算好的。很多耕种地主土地的农民赋税甚至到了收入的七成,再加上人头税,农民一年收入的**成都得交税,果腹都困难,再加征剿饷,恐激起民变啊”翰林院掌院学士张元立刻出班奏道。

“不加征剿饷,这30万大军的后勤你负责?”萧炎不阴不阳的说了一句。

眼看气氛越来越紧张,这时,大理寺少卿王越出列了,“陛下,臣有本奏”

“奏来”

“臣弹劾辽王在封地内横征暴敛、强征土地,这时襄平郡72大户联名的控告信,臣代为转交”这王越是襄平郡的天才,从小读书就好,中进士后累迁至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由于出生襄平郡,所以襄平郡的大户就拜请王越代奏。

“细细奏来”

“是,陛下。辽王竞在封国,以清查土地为名,没收大户土地,经粗略统计,竟达60万亩之多,还强制规定,大户地租不能超过农民收成的6成,并且免去襄平郡百姓的人头税。如此暴行,臣恳请陛下严处”王越一一把杨竞的所作所为说了出来。

“王大人言过其实了吧?户部黄册所载,襄平郡全部耕地不过28万亩,辽王殿下怎么能强征60万亩?就是辽王殿下把襄平郡全部土地都占了,也不够60万亩啊?”户部侍郎赵石站出来提出疑问了

赵石从州县属官出身,当过县令、郡同知、太守,一路升至户部侍郎,对大地主隐匿土地的事情太清楚。这事谁都心知肚明,但是这事不能拿到台面上去说,不然赵石首当其冲的会被问责,毕竟他是分管全国的土地的户部左侍郎。

“这...”王越说不出话来了,王越也反应过来问题的关键了,“即使辽王殿下没有强征土地,那么限制赋税上限也不是很合理,藩王不得干政。”

“王大人真得觉得农民把收入的八成以上交税很合理?况且辽王殿下就藩前,朝廷已有明令,襄平郡税收抵王俸,这相当于辽王殿下拿自己的钱补贴百姓,此举并无不妥”刑部侍郎温任出班说了一句。这个刑部侍郎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出发,这时候站出来替杨竞说句话。

“陛下,臣弹劾辽王竞收买人心、意图不轨。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辽王擅自减免百姓赋税,已有收买人心之嫌疑,此非藩王应为之事”靖远侯冯异在太子的示意下,出班弹劾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何知远,锦衣卫在襄平有千户所,你怎么说?”梁帝没理下面的人争吵,反而问向锦衣卫指挥使何知远。锦衣卫在全国81个郡城都设有千户所,负责掌握当地的民情,这是公开的制度。

“陛下,辽王殿下就藩半年来,襄平郡政通人和”何知远恭敬的说

“哼,政通人和?难道减轻赋税就是政通人和?”太子这时出声了

众臣听了太子的话,都有些惊讶:减轻赋税难道不是政通人和的一种体现?哪怕心里不这么想,嘴上也不能这么说啊?你可是储君啊,必须仁爱、爱民。

何知远心里暗骂了一句白痴,并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的向太子行了一礼,就退回班列。

作为正一品的锦衣卫指挥使,何知远也很超然。

“依太子之见,此事该何如处置?”梁帝问道

“依儿臣之见,九弟也是年轻。父皇下诏申斥一番也就是了,取消赋税上限,赔偿大户损失即可。实在不行,把九弟召回长安,罚他在太庙闭门思过一个月也就是了”太子情真意切的说

梁帝也有些惊讶,太子手段提升了,这招以退为进不错,既让杨竞颜面尽失,又让杨竞出钱赔偿,杨竞里子面子都失去了。

“太子所言甚是,臣等附议”赵国公萧炎自不必说,萧炎一系的,也就是太子一系的官员立即附议。而难得的是,王素的一众前朝官员也附议太子的意见。这帮前朝官员平时是最支持杨竞的,此时也支持对杨竞的处置。理由很简单:杨竞的做法严重伤害了大地主的利益,而这些前朝官员,恰恰就是大地主的代表。

梁帝制止住想要说话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张元,“就按太子的意见拟诏吧”

张元寒门出身,对底层百姓的疾苦很是关心,他并不觉得杨竞的做法有问题。

现在新的问题出现了,谁去襄平郡宣诏成了新的问题,吴晋杀掉传旨的锦衣卫的事情,朝中大员隐隐约约知道一些。去边疆一位手握兵权的藩王封地,把藩王召回长安,这个活不好干。

梁帝看了一周,并没有人自告奋勇的去宣诏。连何知远都把头低下了,他心里明镜似的,杨竞不可能回长安,谁去宣旨谁就是死。

“陛下,老臣去吧”这时,翰林院掌院学士张元出列了。

梁帝和众大臣眼前一亮,这张元是翰林院从一品的掌院学士,天下读书人的领袖,资历足够老,他去宣旨最为合适。

“好”梁帝赞赏的点头

“陛下,臣还有一请,老臣老了,臣请去襄平郡宣完旨意之后,申请致仕了,臣回家乡养老了”张元突然语出惊人的说

“准。翰林院掌院学士张元宣旨后,以原品致仕”梁帝不悦的声音传来。

一般高级官员致仕,都会在原品级上官升一品。像张元已经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了,从一品,致仕的时候一般都会给挂个太傅、太师或太尉的正一品虚衔。而梁帝并没有给张元这个待遇,说明梁帝对张元不满了。

“臣谢陛下,万岁万万岁”张元行礼。

“何知远,安排100名锦衣卫随张元去襄平宣旨,兵部派1000禁军随行”

众大臣都明白了,锦衣卫是监视张元的,禁军是准备在杨竞不奉诏的情况下,强行带杨竞走的。

“张元明日出发,现在退下吧。我们接着议事”梁帝又恢复了不喜不怒的语气

喜欢苟在边疆当藩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苟在边疆当藩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