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苟在边疆当藩王 > 第34章 教育改革

苟在边疆当藩王 第34章 教育改革

作者:梦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0:39:55 来源:书海阁

襄平郡也是沿用这套制度。在这个时代,供一名学生脱产学习很难的,读书的基本上都是富裕地主家庭,所以考中的进士都是地主阶层的精英分子。像吴晋这种出身寒门的书生中举,十分的少。

次日,杨竞召开大朝会,吴晋上本,提出了教育改革方案。

“在各乡设置一所小学,学期3年,儿童6岁入学;各县设置1所中学,学习3年。小学和中学没有限制,适龄孩童都得读。郡设一所郡学,学制3年,中学毕业可以考郡学,录取率为五分之一,郡学毕业授秀才。郡学毕业后,可通过考试升入千山书院,录取率为五分之一,在千山书院学习满3年后,授举人,可以参加省考”吴晋一一把方案说来。

杨竞想了想,儿童6岁入学,15岁毕业;如果考不上郡学,那就是12岁开始劳动。如果上了郡学,不读千山书院的话,15岁就可以参加劳动了。如果就读千山书院的话,18岁可以参加省考,可以出来做官了,这个设计总体合理。

“完善几点,第一,各村设私塾,方便孩子读书,算是乡小学的分支。第二,从小学开始,上学免费,另每月额外给予学生30斤大米补贴。第三,男童女童同样入学,如有父母不准孩子入学的,坐牢3年,罚款100两”

杨竞这三条措施提出以后,承运殿里一阵沉默

“殿下,从来没有女童读书的先例啊”礼部郎中周明实在忍不住开口了

“现在有了,不管男童、女童,只要是我辽藩的子民,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上学就给补贴”杨竞坚决的说。

女童上学,意味着劳动力的解放。杨竞现在十分缺少人力,如果把妇女也动员起来,接受教育,那么平均的社会生产力也会提高的。

“殿下,臣粗略的估计了一下,襄平郡6-12岁的孩童大概5万,如果男童女童都上学给补贴的话,一个月耗粮150万斤,一年耗粮食1800万斤,相当于襄平郡103万亩土地田税的九分之一了”钱峰叹了口气,说到。

“补贴还是要给的,就当是减少田赋了吧。不给粮食补贴的话,很多家庭根本不会让孩子读书”杨竞略带无奈的说

很多家庭为了多一个劳动力,根本不会让孩子读书的。如果每月补贴30斤大米,一年360斤大米,相当于1亩地的纯收入了,很多家庭为了补贴,也会让孩子上学的。

“要是百姓为了补贴,不断生孩子怎么办?”周明又问道

“周大人,那不是好事吗?每年补贴360斤粮食,就可以换得一个丁口,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吴晋笑着说。

“殿下,按照钱峰大人的数据,6-12岁的儿童为5万,那么每年中学毕业可以报考郡学的学生是8000,按照五分之一的录取率,郡学学生是1600人,按照千山书院五分之一的录取率,每年千山书院招生仅为300人,是否少了些?”曾泰提出的疑问

“不少了,千山书院作为辽藩最高学府,必需严进严出,每年300人,是可以的”杨竞觉得这个人数比较合理。

“殿下,老臣有个疑问”张元也说话了

“老大人但说无妨”杨竞和煦的说

“殿下仁慈,允许女童读书,可若有女童考上郡学,乃至千山书院,是否授予女童秀才。举人功名?是否允许女童参加省考做官呢?”

按照梁国规制,女童是不可以考取功名的。读书行,就当你自娱自乐了,但是要是想考取功名,那是门都没有。

“孤觉得,还是允许女童考取功名的好”杨竞沉默了许久,才开口

“殿下,老臣觉得不妥,这样会影响天下士族对殿下的看法的”张元劝道

张元的意思很明白,本来100个功名1000男人争夺,现在变成100个功名1000个男人加1000个女人争夺了,录取率下降了一半,在这个以男性为尊的社会里,肯定会遭到抵制的。

看杨竞就要乾纲独断想要拍板了,吴晋赶紧开口,“其实女童考取功名未尝不可,不过岗位可以限制为王府女官”

王府女官,就是王府内部很多机构的负责人都是有品级的宫女,这种宫女就是女官,像秋华,就是正五品的掌事宫女,同时还是政保司正五品的主事。

吴晋这个方案,很好的统一了各方诉求:杨竞想给女童一个读书做官的机会,张元为代表的传统士子也能接受女性去王府当女官,反正女官的那些职位他们也当不了,王府内部不可能有杨竞以外的男人的。

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

“也好,就按长平说的办”杨竞同意了。

“殿下圣明”张元、周明这些老派人也用称颂杨竞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个方案的支持。

“下面说说课程”吴晋笑着说,“小学和中学的课程是上午学习经义,下午学习诗词。到了郡学和千山书院,在开设诗书礼乐书数六门课程”

“臣等附议”张元、曾泰、钱峰和周明等人都表示同意。“孤有些想法,诸位参详。孤以为,6岁的孩子,学习经义有些早了,小学课程上午学算术、识字,下午学诗歌。小学毕业,会写300个常用字,会100以内加减法,会被30首诗歌即可;中学课程,会写2000常用字,会基本的算术,会背100首诗歌即可。郡学以上再开经义,诸位以为何如?”杨竞慢慢的说。6岁的孩子,学四书五经太早了,还不如以识字为主。

“殿下所言极是,臣等附议”张元、吴晋等人纷纷赞同。

就当这条也要通过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声音传出,“臣反对”

众人都很惊讶,杨竞也诧异的看向出声的人,原来是宣传司正五品主事余成。

“余主事有何高见?”杨竞问道

按理说,杨竞都拍板了,吴晋、张元、曾泰、钱峰等一众大佬都同意了,他这正五品的主事很少有直接反对的。

“臣并不是反对殿下关于课程设置的方案”余成先解释一句,“臣只是觉得应该加一门课程”

“你认为应该加什么课程?”

“臣认为应该加一门经义,不过这门经义不是四书五经,而是大王关于教育的王令、还有大王的诗词”余成语出惊人的说,随即余成举起一个题本,“这是臣刚刚写的经义讲义纲领”

“李德全”杨竞叫了一下李德全

李德全走下台来,接过余成的题本,在杨竞的示意下,直接读了起来。

“不管男童、女童,只要是我辽藩的子民,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只要儿童上学,就给补贴,减轻家庭负担”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这是辽王殿下就藩时所作之诗,殿下吟诵此诗,歼灭突厥骑兵5000”

随着李德全的读题本的声音,大家都惊呆了,关于教育的那些话,大王不是才刚刚说吗?你余成竟然写进题本里了?

“殿下,臣以为,在每天课程的开始,都应该学这样的经义,必须让辽藩的儿童知道,是大王力排众议让他们读书;是大王给他们补贴,是大王文采斐然的写下千古名篇;是大王舍身忘死的保护他们。”余成斩钉截铁的说,“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学习知识,更是让孩子们忠心于辽藩、忠心于大王”

众人听完余成的话,都在心里感叹:这厮太会了。

杨竞刚听李德全念的时候,就想明白余成的意思了。不过这话从余成嘴里说出来,怎么听怎么顺耳。

“准余成所奏,课程前加上经义一门”杨竞笑着说

众臣看杨竞的表情,心里都暗道:余成这厮太会拍了,恐怕又得升官了。

果不其然,杨竞说话了,“长平,按所议条款,把新的教育政策形成法律,以王令公布”

“周郎中,做好学校建设、教师选用等工作,现在是7月初,新学期就定在9月1日开学”

“臣等领命”

“钱大人,做好补贴粮的准备工作,田税得11月才能征收完毕,你得提前准备好两个月300万斤补贴粮的准备”

钱峰啜着牙花子,答应了下来。看得出来,钱峰压力不小。

“另外,全部教材,刊印前,交由宣传司审核”这余成是个搞意识形态的高手,让他审教材,杨竞非常放心。“另,宣传司正五品主事余成官升一品,挂从四品翰林院承旨衔”

众人纷纷向余成投去羡慕的目光,这厮升官也太快了。

喜欢苟在边疆当藩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苟在边疆当藩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