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苟在边疆当藩王 > 第12章 人心惟危

苟在边疆当藩王 第12章 人心惟危

作者:梦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31:59 来源:书海阁

杨竞本来是想借着这次机会,把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来的。其实说是养老保险,杨竞也没打算收钱,就是准备利用财政资金,直接给辽藩6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发些禄米,现在辽藩的财政由于战争的原因,大大的发了一笔财,初步具备了实施的条件。

由于这件事情牵连实在是太广了,杨竞也不好乾纲独断。就把内阁的三位大学士召来商量,李德全去给内阁传旨前,杨竞仿佛想到了什么,又吩咐道,“把余成也叫来”

内阁的三位大学士和礼部尚书余成来了以后,杨竞开口了,“本王有个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你们议一议”

“臣等静候旨意”吴晋连忙开口。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本王总想着,孤之所以能后王辽藩,除了有诸位爱卿的鼎力支持以外,辽藩百姓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啊”杨竞开口,先是说了一段客气话。

“大王如辽藩父母,臣等和500万辽藩百姓得遇大王,实乃三生有幸”几个大臣对视一眼,知道大王这是有话要说啊,所以吴晋赶紧代表内阁客气一番。

“哈哈”杨竞先是笑了笑,“幼有所教,咱们辽藩基本实现了,前阵敬中和我说,现在咱们辽藩儿童的毛入学率达到了70%,这个比例不低了”

“都是大王重视,大梁投入的结果”余成恭敬的说,“男童入学每个月补贴30斤粮食,女童入学每个人补贴50斤粮食,这极大的调动了儿童入学的积极性”

其实这很好理解,一个男童读书,一年有360斤的粮食,这相当于一亩半地的存收入(每亩按400斤收成,刨除40%的税,一亩地存收入240斤),至于女童,更是不得了,一个女童读书,一年有600斤粮食的补助,这相当于2亩半的纯收入,家长为了钱,都会送孩子去读书。

“礼部在教育方面,做的不错”杨竞满意的向余成点点头,“至于说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本王也屡次下旨,吩咐各地各级官府在救助百姓方面不要吝啬,目前来看各地做的还不错”

闻弦歌而知雅意,众人听明白了,原来大王是想说老有所养的问题,钱峰立即笑道,“大王所言极是,老有所养的确应该提上日程了,这是内阁的失误,咱们应该想到前头才是”

杨竞满意的点点头,“所以本王想着,是否可以实行一个制度,就是辽藩的百姓,只要年满60岁,就有当地的官府,每个月发10斤大米,虽然不多,也足够这些老年人颐养天年了”

“大王,按照臣的估算,辽藩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60万人左右,每个月30斤大米,一个月就是1800万斤,这么着,一年下来,大数2亿斤也够了,折银50万银元。以户部现在的财力,还是能承受的起的”

一年50万银元真不多,但是却可以建立起覆盖辽藩的养老救助金网络,内阁的三个大学士都非常的兴奋,一致认为此举可行。杨竞也认为此举可行,就要拍板决策的时候,余成说话了。

“大王,臣有话说”余成起身,跪地行礼道。

“哎,敬中你有话就说,你别总跪着”杨竞心情不错,说了一句。

余成没有起身,只是把头埋的更低了,“大王,臣以为,养老救助断不可信”

余成的话一说完,乾清宫冬暖阁里气氛一下就冷了下来,内阁三位大学士立即看向余成,只有杨竞还是那副笑脸,笑呵呵问,“说说你的想法,敬中”

“大王,臣想的没有那么深,也知道以现在我大辽的财政实力,每年50万银元也能承担的起,臣只是觉得人心是不容易满足的,大王对待百姓似乎有些太好了,这样下来,百姓就会不再畏惧大王,甚至..”余成悄悄的抬了一下头

“甚至真的有朝一日,我大辽因为因为战争等原因,财政稍微吃紧,养老金发放不及时的话,百姓会对大王心生怨怼,这样反而不美”一向口齿伶俐的余成,今天说这些话的时候,也是冷汗直流。

在这个以孝治天下的时代,余成公开反对给老年人福利,着实需要一番勇气的,特别是在杨竞和内阁诸位大臣都同意的情况下。

“况且这里还涉及社会伦理问题,发放养老救济,似乎会影响现在辽藩的人心伦理的结构,总之,臣虽然说不上来具体的,但总是觉得不妥”余成最后艰难的把话说完。

杨竞当然明白余成想说什么了,余成不就是想说,某些群体是养不熟的,你得循序渐进的给他们好处,一下子给的太多了,他们反而觉得理所应当。只有在他们真正困难的时候,给他们适当的救助,他们才会感恩戴德。

杨竞真的挺感慨,余成在这个时代,能看出这一点来,殊为不易。即使在杨竞的那个时代,这种事情也时有发生,就比如说,某个三年,一些人不会记得活命的后果,只会记得几个月的不自由。挥手制止住了想要反驳余成的吴晋、钱峰和赵石杨竞,感慨的说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本王今天才算是真正明白啊”

“这件事就此作罢,待时机成熟以后再提上日程”杨竞不容分说的作了决定,他已经明白了余成的意思,自然不会一意孤行。

“长平,你的书法在辽藩应该是最好的,你执笔,书写允执厥中四个字,制作成匾额,挂在承运殿上”杨竞吩咐道。

“臣领旨”吴晋立即答应下来。

还没有出台的养老救助政策,被余成的一番话就胎死腹中中。其实余成的话,核心就是一个意思:白给的东西,没有人会珍惜。杨竞作为穿越者,余成说完,又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内阁三个大学士这下对余成的成见就更深了,吴晋、钱峰和赵石骨子里都是传统的士大夫,对待余成这种重视实际的人,总是瞧不起的。加上余成还不是科甲出身,自然就不得吴晋。钱峰和赵石的待见了。杨竞就压根没想让吴晋等人和余成辩论,在揣摩人心这方面,内阁三个大学士,还真不如余成。

五月中旬的天气已经热了起来,辽藩民间的情绪比五月的天气还热,大王对外战争获胜,辽藩百姓是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红利的了。官员、事业编制和企业编制的人员,都拿到了三个俸禄的额外奖金,普通百姓也获得了辽王府每人1枚银元的赏赐。杨竞的王令说的很直接,这笔奖金就是战争红利费。

就这这么简单粗暴,就叫战争红利费,杨竞连掩饰都懒得掩饰。宣传司按照杨竞的旨意,更是敞开了宣传:打赢了就有银元拿、就有肉吃。打输了不仅死人,还得挨饿。而且宣传司还说了,现在你们百姓耕种的土地,也都是辽王千岁一刀一枪的从奴真、高句丽和突厥手中抢来的,要不然凭什么每户百姓只能有一亩三分地,而辽藩的百姓却是每人五亩土地?

辽藩百姓很是愉快的接受了这个思想,并非常支持杨竞对外发动战争,因为打赢了是真有钱。杨竞是舍得给百姓发钱,几百万银元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发了出去。由于对外战争的不断胜利,加之辽藩内部的不断建设,辽藩百姓现在对杨竞的支持和崇拜已经到了新的高度,杨竞在辽藩的统治非常的稳定。

现在整个辽藩都处于一种欣欣向荣的状态,由于拥有大量可以用来开垦的土地,还有开挖运河等大量的公共工程建设,辽藩既不缺地、也不缺就业岗位,只要你肯干活,就肯定不能挨饿。

辽藩几乎所有的百姓都是从大梁关内、高句丽、突厥移民过来的,对以前的困难生活是印象深刻、记忆尤新。所以哪怕是高句丽族的移民,对杨竞的统治也很是支持,人永远无法背叛利益,当然了,辽藩现在也没有什么奴真、突厥、高句丽人,都只有一个族,就是秦族,或者说是梁族。

杨竞估算,这次关内的战争红利,至少够辽藩肆无忌惮的吃三年,三年之后,大辽纺织公司、大辽工业公司、大辽建筑公司、大辽运河公司和大辽农业公司这六大国有公司肯定会稳定盈利了,大辽的耕地也会达到1500万亩,如此一来,真正可以说得上是高枕无忧了。

把所有的工作都扔给内阁以后,杨竞又看望了王后吴青阳,和两个王妃徐云、徐锦,分别在几个人那里住了两天,然后杨竞就自己启程去柳河行宫了。杨竞准备在那里思考对高句丽作战的情况。杨竞隐约觉得对高句丽作战的时机到了。

喜欢苟在边疆当藩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苟在边疆当藩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