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苟在边疆当藩王 > 第28章 制度管人

苟在边疆当藩王 第28章 制度管人

作者:梦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31:59 来源:书海阁

看着标注清晰,制图精美的《辽藩水陆规划图》,徐文沉默了良久,这是他从业这么多年来,见过的最为精确的图纸。徐文定了定神,才拱手说道,“大王真乃神人也”。

徐文当了八年的大梁工部右侍郎,参与过大梁长城的维护修建、漕运运河的拓宽、官道的延长等工程,对组织实施工程难度太有概念了,所以对杨竞规划的水陆交通通道的魄力十分的感慨。

在徐文看来,就现在杨竞规划的工程量,大梁没有50年就别想完成。抛开简易水泥这一利器,单就说组织那么多民夫,大梁的官员就得祸害死一批。

其实古代修建大型工程,对普通百姓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古代的百姓需要服徭役,就是自带粮食和工具为官府服务,而且是无偿的。这就很可怕了,比如你在家待的好好的,官府就通知你去1000里外的地方修建长城,你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像秦代为了修建始皇帝陵,就动用了几十万的人力,在工程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很多工程就得靠大量人力为推进。

当然了,你要是有钱,可以雇人替你去,或者贿赂官员减去服徭役。问题是那个时代,果腹都难,又哪有闲钱可以用来雇人或者贿赂呢?或者你考取了秀才以上的功名,也可以免除徭役,问题是,科举三年一次,考上秀才的难度不比现在考上清华北大的难度小多少。

所以古代的百姓特别害怕君主大兴土木,古代评价一个君主贤明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标准也是君主喜不喜欢大兴土木。

杨竞统治的辽藩则是不同,因为杨竞取消了徭役和人头税。辽藩的税收就是4种:农业税、工商业税、关税和盐铁税,除了这四样税,辽藩官员敢向百姓多收一文钱,那就是个死。

杨竞的措施极大的减轻了辽藩百姓的负担,百姓再也不用担心无缘无故的被抓走服徭役,也不用担心繁重的人头税而不敢生孩子,辽藩的百姓有了大量的时间用来进行农业生产和繁育人口,这样反而壮大了辽藩的实力。

特别是杨竞修工程,还有一个碾压这个时代的措施:就是管饭加发工钱。我的天,别说还发工钱了,你就是一天给顿饱饭,那些穷苦的百姓都会拼了命的给你干活,更何况还给工钱。

大梁的百姓,辛苦劳动一年,交完各种苛捐杂税,剩下的几百斤粮食,一家人连吃个半饱都费劲。现在出去给辽王千岁修工程,每天供三顿饱饭,每天还有10文钱的工钱,这个待遇,如果不卖力干活,这些朴实的百姓都担心老天爷给他们收了去。

自己带了一张嘴出来,家里就多了一份粮食,年迈的父母,辛苦的妻子和幼小的孩子就会多一口吃食。每天10文钱的俸禄,3个月就是一块白花花的银元啊,那都是可以传家的。

所以杨竞修建运河啊,长城啊,官道啊,就不愁招募不到人手。特别是这回还抢回来170多万百姓,辽藩的人力就更充足了。

“别拍马屁,说说看,还有什么地方需要完善的?”杨竞对呆呆的徐文说道,“你管工程多年,肯定比本王熟悉其间的诸多事宜,你说说”

这也是杨竞和这个时代其他君主不同的地方,杨竞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决策者,各方面专家把各项信息提供给自己,各部门官员再把实际情况报给自己,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和技术水平,来做出最优的决策。

也就是说,杨竞不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他只是觉得自己擅长决策,所以需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官员的主观能动性,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一件事。

而这个时代的其他君主则不同,他们一直被神话为无所不能的存在,是老天在人间的代言人,所以其他君主的话,就是金口玉言,臣子就得无条件执行。如此一来,就压制了官员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这么做也有好处,就是君主有了一定的神秘性,方便统治臣民。这也就是君权神授的核心内核。

杨竞之所以不需要神秘感,是因为杨竞强大的实力和绝对的威望。可以说,辽藩这么大的地盘,都是杨竞带着亲军和边军一刀一枪打下来的,要说功臣,杨竞自己本身就是大辽的第一功臣。

再加上杨竞一直奉行用制度管人的理念,就是制度完善性的重要性要远大于君权神授的神秘性。在杨竞的规划中,以后他还会培育一些利益集团,然后把皇室作为利益集团的代表。那样一来,反对皇室就是反对利益集团,反对利益集团的下场就会是死的很惨了。

要玩就玩高端局,弄些神神鬼鬼的有什么意思?杨竞一直就是这个想法。所以哪怕朝堂中有些人暗中支持发动政潮,杨竞也基本没有采取暴力手段,还是在制度的框架内,去进行辗转腾挪。

在杨竞看来,他作为穿越者,最大的优势是两条:一是由于这个时空的地理和他穿越过来的那个时空一致,所以他知道一些矿产的位置和一些地区的地质条件。二是他比这个时代的人,更加精通政治管理制度,毕竟他穿越前的那个时代,有5000年的文明史。几乎所有的政治得失,都在史册上记得明明白白。“大王,臣以为,您的设计规划已经很完善了,只是在修建顺序上,臣有些想法”徐文听见杨竞这么说,也不再矫情,恭恭敬敬的说。

“说来听听”杨竞笑道,他也想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

“大王,臣以为提升官道的等级,十分的有必要。但是现在从襄平城到山海关的官道还能够使用,铁山县到安北县的官道距离长,涉及的方方面面也多,臣以为,还是集中精力修建襄平城到安东县的官道为好”

徐文说话很有条理,“大王,这么做的好处主要三个。一是大王早就决心对高句丽用兵,拓宽襄平城到安东县的官道,方便咱们快速向前线调兵和运输粮草。同时也方便转运伤员和缴获的物资”

这个理由很充分,毕竟杨竞对高句丽用兵的决心还是很坚定的,安东县通往襄平城的官道修好以后,的确可以快速的向辽藩与高句丽边境调兵和运送物资,这绝对会对战争胜负起到促进作用。

“二是可以积累经验。大王,说实话,水泥路面的官道从来没有修建过,还需要时间的检验。通过修建襄平城到安东县的500里官道,可以积累技术经验,甚至建造完成以后,可以观察一年,看看成效。避免可能的大量无效投资”

徐文的这个思想,在这个时代是很先进的。就是干什么大的工程前,先搞一个试点。如果不搞试点,有隐藏的风险看不见,一旦大规模施工以后,就积重难返了。

“三是可以缓解财政压力”徐文说到这里,也叹了口气,“虽然这次从关内掠夺了大量的人口物资,但扣除预留的2000银元的战争经费,内阁还剩1700万银元左右”

“这笔钱听着挺多,但实际上各项开支更多。特别是今年又扩军10万,军费支出又多出了一大块。所以能分到交通建设上的资金不会太多”

杨竞几个月前下令将20个简编旅全部扩军,扩军10万,辽藩五大边军各分得2万人,辽藩边军总人数达到了25万人。这25万人,一年的军费就是375万银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1700万军费看着多,坐吃山空的话,也就是五年的军费。而且这五年内还得有别的支出呢,总不能只养兵吧?所以辽藩财政吃紧的情况,没有明显的改善。这也是为什么杨竞开设六大国有公司的原因之一。

想到这,杨竞就有些生气,自己在绞尽脑汁的帮内阁赚钱,内阁现在还和自己玩小把戏?杨竞那是生气内阁纵容弹劾余成吗?杨竞那是生气内阁的不争气。

“允衡,你估计,修建这样的官道,一里需要多少钱?”杨竞听完徐文的话,也陷入的沉思,他也明白,这玩意的成本不会太低啊。

“大王,臣估算了一下,一里这样的官道,怎么的成本也得要300块银元的,主要是水泥的成本,而且这是需要水泥全覆盖的。500里的官道,至少需要15万银元”

杨竞设计的官道宽9米,9米宽的官道全部铺上水泥路面,这样的道路,造价惊人,一里长的造价达到了300块银元,从襄平到安东县,大概500里,建造成本就在15万银元左右。

“这个钱还行啊允衡,即使是安东县到铁山县3500里的官道,按照这个成本核算的话,也不过100余万银元,这个钱,本王自己都能出”杨竞有些奇怪的问,这个价钱看起来还可以接受啊,不算太贵。

“大王,这个建造成本可能不太贵,但是维护成本高啊”徐文有些无奈的说,“现在的水泥技术不算太成熟,至少每两年就得补充铺设一下,臣估计了,平均下来每年的维护成本是造价成本的十分之一”

“什么?每年的维护成本是造价的十分之一?”杨竞有些吃惊的问,“也就是说,相当于十年就得重复投入一次建造的成本?”

“是的大王,就是这个意思”徐文一副大王你终于明白了的表情,“当然了,如果以后水泥技术成熟以后,这个成本可能会降低一些”

“日哦,这怕不是有些贵啊”杨竞啜着牙花子说道。

喜欢苟在边疆当藩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苟在边疆当藩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