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万界征战之召唤猛将 > 第1194章 救时宰相 姚崇宋璟

万界征战之召唤猛将 第1194章 救时宰相 姚崇宋璟

作者:黄金老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0:58:32 来源:书海阁

第1194章 救时宰相 姚崇宋璟

至于姚崇为什么被称为“救时宰相”,里面也是有故事的。

姚崇曾问紫微舍人齐浣:“我为宰相,可以和什么人相比?能比得上管仲、晏婴吗?”

齐浣道:“管仲晏婴所行政策虽不能传诸后世,但在他们执政时期却能一直保持。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从这一点来看,您似乎比不上他们。”

姚崇又问:“那我是个怎么样的宰相?”

齐浣道:“您是个救时之相。”

齐浣说姚崇只是拯救时弊的宰相。

姚崇大喜,拍腿而言道:“救时之相,也是不容易得到的。”

······

司马光曾经说道:元之吏事明敏,三为宰相,皆兼兵部尚书,缘边屯戍斥候,士马储械,无不默记。

上初即位,励精为治,每事访于元之。元之应答如响,同僚皆唯诺而已,故上专委任之。

姚、宋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遮。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

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

毛爷爷也曾经夸张道: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崇,如此简单明了的十条政治纲领,古今少见。

······

扶苏想要将姚崇宋璟全部召唤出来。

接下来的几年是治天下的几年,对于扶苏来说,文臣比猛将的重要的多一些。

打天下,扶苏需要一些猛将,开疆扩土。

治天下,扶苏需要一些文臣,国富民强。

随着扶苏的命令,一张召唤卡出现在扶苏的面前。

扶苏直接将其捏碎,然后将姚崇给召唤出来。

接着,扶苏使用了“春秋四大美女”组合,将宋璟再一次召唤了出来。

宋璟是和姚崇同一时期的人,后人更多喜欢把他们两个放到一起。

称作为姚崇宋璟”。

宋璟是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也算是出身名门。

宋璟可以说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弱冠中进士,历任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开元十七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

开元二十五年,卒于洛阳。追赠太尉,谥号“文贞”。

宋璟历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殇帝、唐玄宗五朝,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

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宋璟同姚崇一样,是唐代历史上着名政治重臣。

唐朝三百年间,素有“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之说。史书上一向姚宋并提,并有“崇善应变以成务,璟善守文以持正”的赞词。

玄宗和宋璟等重臣连续保持了稳定的关系,这不仅使得寒门士子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也使得整个社会表现出积极乐观,刚健进取的人文氛围。

朝野赞誉宋璟为“有脚阳春”。

意言宋璟如一缕春风,趟到哪里哪里似春风煦物,倍感温暖,不为自己争名谋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均体现了他爱民恤物的高尚品德。

······

和姚崇不一样,宋璟也拥有着很多传奇的故事。

神龙二年,京兆人韦月将上书唐中宗,告发武三思“潜通宫掖,必为逆乱”,武三思闻知后,暗使手下诬陷韦月将大逆不道。

唐中宗听信谗言,特令处斩韦月将。宋璟以为案情不实,请求查实验证。中宗大怒,他说:“朕已决定斩首,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宋璟说:“人家告韦后与三思有私情,陛下不加过问就问斩,臣恐天下会议论,请查实后用刑。”中宗愈加发怒。宋璟面无惧色,说:“请陛下先将臣斩首,不然不能奉诏。

中宗无奈,才免韦月将极刑,发配岭南。秋分之后才被处死。

《开元天宝遗事》云:“宋璟为宰相,朝野人心归美焉,时春御宴,帝以所用金箸令内臣赐璟。”

当年黄金餐具器皿为皇宫所垄断,北魏时,曾规定上自王公下至百姓,不许私养厂“金银工巧之人”,私造金器者是犯法的。

所以当宋璟听说皇上赐他金箸,这位宰相十分惶恐,愣在恫陛前不知所措。

唐玄宗见状说:“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当宋璟知道是表彰他如同筷箸一样耿直刚正时,这才受宠若惊地接过金箸。

但是这位“守法持正”的老臣,并不敢以金箸进餐,仅仅是把金箸供在相府而已。

喜欢万界征战之召唤猛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万界征战之召唤猛将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