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万界征战之召唤猛将 > 第1303章 御驾亲征 檀渊之盟

万界征战之召唤猛将 第1303章 御驾亲征 檀渊之盟

作者:黄金老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0:58:32 来源:书海阁

第1303章 御驾亲征 檀渊之盟

后来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宋太宗召集近臣询问时政得失。群臣多认为是天数所致,寇准则说:“《洪范》里说,天和人的关系,相互应和就像影子和回声,大旱是因为刑罚有不公平的地方。”

宋太宗很生气,起身回到宫中。过了一会儿,召寇准询问刑罚不公平的情况,寇准说:“希望把二府的官员召来,我就说。”

皇上下令召二府的官员来,寇准就说:“不久前祖吉和王淮都触犯法律接受贿赂,祖吉受贿较少却被杀头,王淮因为是参政王沔的弟弟,收受钱财千万,只受杖刑,仍官复原职,这不是不公平是什么?”

宋太宗把这件事问王沔,王沔叩头谢罪,于是宋太宗严厉批评了王沔,并且知道寇准可用。当即任命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开始直接参预北宋朝廷的军国大事。

······

对于寇准来说,他最大的成就就是让宋真宗御驾亲征,而且还取得了胜利,宣扬了国威。

至道三年,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继位,寇准任尚书工部侍郎,宋真宗很早就想让寇准做宰相,但是担心他性格刚直,难于独自担任。

辽国乘宋主新立,更加频繁地骚扰边境。

咸平二年,辽军大败宋军于高阳关,俘宋并代都部署康保裔,大掠而还。

咸平六年,辽军再侵高阳关,宋军副都部署王继忠又被俘降辽。

两次战争极大地震惊了北宋朝廷。景德元年,边境告急文书频传,说辽军又要大规模入侵了。

六月,参知政事毕士安向宋真宗推荐寇准为相。毕士安说:“寇准天资忠义,能断大事;志身殉国,秉道嫉邪。眼下北强入侵,只有寇准可以御敌保国。”八月,寇准与毕士安同日拜相。

景德元年,寇准以集贤殿大学士的官职排在毕士安之下。九月,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率二十万大军,从幽州出发,浩浩荡荡,向南推进。辽军由威虏军攻定州,被宋兵阻击,便把兵锋转向东南。当辽军南下。“急书一夕五至”的时候,北宋统治集团的上层人物大多惊惶恐惧。

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

枢密副使陈尧叟是四川人,提议迁都成都。他们主张用躲避辽国的办法,应付辽国的入侵。

宋真宗本来就无心抗敌,更表现得惶恐不安。只有寇准与毕士安坚决主张抵抗,当宋真宗问他们的意见时,王钦若、陈尧叟二人正好在场。

寇准心里明白,迁都之议就是他们提出的,但他却假装不知,对宋真宗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寇准的意见阻止了妥协派逃跑避敌的主张。为了消除王钦若对宋真宗的影响,寇准把他从宋真宗身边调到天雄军前线去防辽兵。

十月,辽兵攻下祁州,向东南推进,经贝州,直扑澶州城下。这样一来,不仅河北大片领土陷入敌手,而且仅隔一河的都城汴京也暴露在辽国骑兵的威胁之下。事实摆在面前,只有坚决抗敌才是惟一的出路。怯弱的宋真宗在寇准的督促下终于决定亲征。

但统治集团内部仍然有不少人对抗敌没有信心,甚至当时的宰相毕士安也以自己抱病在身,以及太白星白天出现对大臣不祥为借口,不愿随驾北征,并对寇准促使宋真宗亲征说三道四。

在寇准的督促下,宋真宗让雍王留守京师,自己起驾北上。

辽军已抵北城附近,宋真宗不敢过河,只愿驻扎在南城。寇准力请渡河,真宗犹豫不决。

当真的金龙旗在澶州北城楼上一出现,城下北宋的兵民立即欢声雷动,气势百倍。真宗到澶州北城象征性地巡视后,仍回南城行宫,把寇准留在北城,负责指挥作战。宋真宗几次派人探视寇准的举动。寇准与知制诰杨亿在城楼上喝酒下棋,十分镇定。寇准胸有成竹,使宋真宗不再恐慌。

自从辽国大举入侵之后,各地军民英勇抗敌。辽军虽然号称二十万,却是孤军进入,供给线长,粮草不继。十月以后,辽**队在战场上节节失利。尤其是真宗亲临北城时,辽军先锋萧挞览在澶州城下被宋将李继隆部将张环用精锐的床子弩射杀,极大地动摇了契丹军心。因此辽国太后萧绰及大丞相耶律隆运估计在战场上捞不到什么便宜,便转而向北宋议和,企图从谈判桌上获得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好处。

于是,在妥协派的策划下,于同年十二月,宋辽双方订立了和约。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澶渊之盟”。

喜欢万界征战之召唤猛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万界征战之召唤猛将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