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的帝国列强竟是我自己 > 第218章 魂兮归来兮~

我的帝国列强竟是我自己 第218章 魂兮归来兮~

作者:小奋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1:10:53 来源:书海阁

当然,朝廷不可能不知道李朝要进京的消息。

不等勇烈王请示,锦衣卫那边就先行一步把消息传给了德康皇帝。

德康皇帝也是觉得好笑,历朝历代的封疆大吏,一生都在避免进入京城枢纽。

就怕皇帝来一个“杯酒释兵权”,这算好的了,多数情况下要么刀斧手伺候,要么就是一个“莫须有”。

李朝倒好,巴巴的自己要求进京!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这忠义公一脉确实是帝国的死忠铁杆。

“好啦,忠义公在缅甸宣抚司对抗法夷,维持帝国的威严。”

“朕怎么可能怪罪于你呢?”

几人寒暄一阵后,皇帝带头整理衣冠。

勇烈王也一脸严肃的转向车厢。

立正站好的他,抽出指挥刀立于胸前大喊道:

“魂兮归来~ 回家咯!”

早在一旁准备的士兵慢慢的拉开车厢门,动作轻缓且庄重。

随着车厢门拉开,车厢内早已站好了一排排军官。

这些人都是千户长,他们胸前用白布绑着一个牌位,千户长双手郑重的托起底座。

哗啦啦,千户长们走着正步从早已准备好的临时台阶上走下车厢,人人都是昂首挺胸,步履坚定。

只见牌位上用金漆写着:

第贰军第壹卫叁旗肆千户阵亡将士之灵位。

每个牌位详细写上了部队编号。

这些都是此次出征缅甸宣抚司而为国捐躯的士兵灵位。

按帝国传统,每次战争结束后,各个部队按千户编制雕刻自己阵亡战友的总灵位。

这些灵位,会被抬进英灵殿,并放置在祭祀殿享受帝国的供奉。

而详细到个人的灵位,则由自己的战友随身携带,之后会放置于英灵殿后面的墓葬区。

这个传统,从兴武开国伊始,中途哪怕任何一任皇帝都不敢改变,就算你是草包皇帝,也要参与每一次阵亡灵位的迎接祭祀工作。

所以,英灵殿的规模一直在扩大,安放灵位的祭祀殿已经建立了几十个。

这里也成为了帝国最大的祭祀墓葬群,比皇陵区还要大!

“天子躬身~众人跪迎!”

等到身背灵位的几千名千户官在站台列队后,勇烈王举着军刀继续大喊。

话音一落,除了皇帝微微躬身后,后面站立的大臣呼啦啦跪倒一片。

而负责警戒站岗的帝国士兵,则是双手握枪,并举在胸前行注目礼。

皇帝三鞠躬,而跪迎的众臣则是三叩九拜。

接下来,勇烈王要带着众人把将士灵位抬入英灵殿。

刷~刷~刷~

勇烈王斜放军刀走在第一位,而身后则是齐刷刷走着正步的千户长们。

最后才是皇帝和众位大臣。

他们要走出车站,穿过帝都来到位于九里山的英灵殿。

这个过程全程都要走着去,不准借助任何交通工具。

当然了,为了皇帝的安全,这个环节并不需要皇帝出面。

他只要提前去英灵殿等着就行了。

德康皇帝也不矫情,由龙卫护着进了小汽车先行一步。

不是皇帝不尊重为国牺牲的将士,真要皇帝一同走在帝国的大街上,那还不乱了套。

车站外的百姓早已自觉让出了一条道路,沿路都有士兵站岗维持秩序。

看着庄重的队伍,和那一排排灵位。

百姓们纷纷跪倒在地低头表示尊敬。

直到面前的队列远去,百姓才又重新站起来。

人群中的前排,多数都是阵亡将士的家属。

一名被搀扶着,坚持跪迎起身的老者看向送灵队伍。

“好好好!我家小三子没有辱没李家门风。”

一旁搀扶的年轻人也是一脸的骄傲。

可在这骄傲的面容下却难掩悲伤。

自家的儿子、孙子或者丈夫为国出征战死疆场,就算帝国事后再怎么优待也无法抹去逝去亲人的悲伤。

“孩他爹,你就放心去吧,我一定把雄秉和雄祁抚养长大的。”

一名妇人身后背着一个大一点奶娃,胸前抱着一个更小的孩子一脸悲痛。

这些亲属遍布帝国,都是朝廷提前接来帝都的。

关于烈士遗孤的抚养工作,朝廷也会大包大揽,直到18岁成年。

这期间所有的生活、学习的费用都由兵部伤殁司出。

九里山隔着帝都火车站不算远,步行3个多小时,勇烈王的送灵队伍来到了英灵殿外。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勇烈王扯着嗓子喊道。

早已在英灵殿恭候的礼部大奉常带着一众工作人员,开始指引千户长们把灵位安放在94号祭祀殿。

大奉常是负责祭祀的官职,帝国大奉常可以说是最忙的。

之前历朝历代的大奉常,只需负责皇家祭祀或者偶尔应皇帝要求,向神灵求福消灾。

可明秦的大奉常除了上述所说,还要负责英灵殿的管理和日常维护。

每逢节日,还要在英灵殿举行简单祭礼,365天还要保证祭祀殿中的香火不断。有专人看着这些燃香,保证能第一时间续上。

这也让九里山终日弥漫着香灰的味道。

能用在英灵殿的香烛,当然不是啥普通的,都是上供皇室,加了各种香料的那种。

所以味道反而不呛人,还有些好闻。

这里不属于帝国任何一家宗教,帝国也没有国教一说。

帝国不反对民间的宗教信仰,但国之礼祭从来不给这些人插手,就连本土道教都不能。

按兴武帝当年的说法,战死的英灵都是享凡俗香火,立神明之位!

英灵殿里的已故将士,那都是帝国的神明,不是哪家哪教可以供奉的。

当然你也可以来祭祀,但只能像普通百姓一样,而不可以主持祭礼。

灵位放好以后,英灵殿还要敲响位于陵园中央的大钟,样子就是放大几十倍的编钟。

咚~咚~咚~

钟声有指引和安抚亡魂的意思。

迎灵完毕,接下来就是伤殁司的工作了。

首先要给每位家属发放“丹心报国”的牌匾。

然后就是抚恤和统计工作,还有需要伤殁司抚育后代的工作。

在发放牌匾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

太原府一户人家,已经得到了5块“丹心报国”的牌匾。

按家里人述说,他家太爷爷的太爷爷的太爷爷,跟随兴武帝北伐战死沙场。

之后就是隆昌帝时期的老祖宗,在开阔吕宋宣抚司的时候战死。

接着是七年战争时期的太爷爷牺牲在了东南亚。

这户人家唯一男丁的父亲则是在三省之战中牺牲。

这次是他的哥哥,而他自己也考入了帝国陆军大学,正准备追寻先辈的道路参军。

兴武帝时期的“丹心报国”牌匾,早已腐化的字迹都有些模糊。

听闻此事的德康皇帝,专门手书一张“传世忠烈”的书法裱起来,由伤殁司的人送给了这户人家。

百姓是值得敬仰的,虽然他们普通,却不平凡....

喜欢我的帝国列强竟是我自己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我的帝国列强竟是我自己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