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武侠 > 仙朝纪元 > 第471章 武德殿

仙朝纪元 第471章 武德殿

作者:西城冷月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5-13 01:39:46 来源:书海阁

待靳才带着赵戬书就的奏表离去,军帐之中,就剩下了左将军魏符和几个亲信将领以及随军书记佐吏。

赵戬长叹一声,面色郑重,对着帐中众人,拱手道:“诸位,拜托了。”

“不敢。”众人面色动容,连忙齐声说道。

“赵公,营中军粮不足三日了。”这时,一个粮曹官吏模样的中年人,犹豫了下,开口道。

因为苏军骑卒的袭扰,晋国河朔边郡的军粮,已不再转运前线,这几日,赵戬营中军粮业已告匮。

如非卫磐扣扣搜搜地支应了一些,晋军就要喝西北风了。

赵戬问道:“还可支应几天?”

那粮曹官,迟疑了下,开口道:“最多三天。”

赵戬眉头紧皱,沉吟道:“卫军大营,这二日,可再派人支应粮草?”

粮曹官摇了摇头,道:“赵公,据卫君所军,卫军营中粮秣自给尚且不足,实无余粮援应,而且,固安郡逆贼华良,派兵劫杀运粮军卒。”

“这卫磐,当真是愚夫!”魏符面色冷厉,怒骂了一声,沉声道:“如我军崩溃,他卫卒岂能独善其身?赵公,本将这去见见那卫磐,倒要问问他意欲何为?”

此刻,魏符显然还未从赵戬方才国事为先的“感动”中回转过神,闻听卫磐不顾大局,只觉义愤填膺。

“魏将军,且慢。”赵戬目光微动,唤住了魏符,叹了一口气,道:“并非卫君悭吝,去也没用的。”

“还是向翼都求援吧。”赵戬想了想,抬起一双坚毅的目光,拱手道:“魏将军,可否代老夫回一趟翼都,向晋君陈说利害,老夫以为以谏议大夫靳才一人之力,难以劝动君上。”

魏符迟疑了下,道:“末将倒是能跑一趟,只怕这一来一回,耽搁了大事。”

事实上,他刚刚兵败,原不想回去,直面千夫所指。

赵戬沉声道:“请严仙师随行,预计最快明天就可回来。”

却是刚刚想到的一节,如果能让魏符一同回程翼都,向晋君陈明他的一番“良苦用心”。

有魏氏一族的声援,也可稍稍抵消他违抗王命的后遗症。

魏符不疑有他,面上显出一股郑重之色,拱手道:“既然赵公信任末将,末将这就回一趟翼都。”

“将军高义!”赵戬赞了一声,令亲兵请来了心魔宗的严云,简单叙说了下事情经过,然后,目送魏符随着严云离了晋军大营。

重回中军大营,迎着粮曹官的再次问询,赵戬沉吟了下,道:“若以小槲供应军粮,可能支应几天?”

那粮曹官眉头皱紧,思索了下,道:“可多支应个三五天,只是……军中士卒恐有怨言啊。”

赵戬目中冷色一闪而过,正要开口,说“只管以小斗支应,本帅自有主张。”

就在这时,一旁恭谨侍立的掌军书记,毕皓,连忙截住了话头,道:“赵公,我军原就思乡情切,士气低迷,眼下又经数日苦战,伤亡惨重,已是怨气郁心,如再行此险恶之策,恐怕有哗变之祸啊。”

显然,这位赵戬军中的智囊,一眼就看出了赵戬“借汝人头一用”的手段。

这却是在提醒赵戬,这种把戏一旦没有玩好,恐怕会引火烧身。

赵戬面色变幻,终究叹了口气,道:“罢了,左右明天,翼都就有消息传来……心魔宗的常仙师呢?本帅去见见。”

口粮只余三天,唯今之计,只有借助仙道力量,多多转运粮草,渡过匮粮窘境。

晋国·翼都

宫苑之内,虽已入夜,然晋君议事的武德殿内,灯火通明,人头攒动,晋国文武公卿济济一堂,议论纷纷。

“简直是胆大包天!”这时,一个白发苍苍,身着锦袍华服的大臣,狠狠砸了砸手中的拐杖,怒道。

此人是晋国宗伯——姬元恺,虽年过古稀,但老当益壮,见识过晋国宫廷不知多少大风大浪。

这时,一个中年胖官吏,讥笑道:“他赵大司马专横跋扈,威福自用,非止一日,如今却是连君上之命,都敢不放在眼中了。”

此人是智氏一族族长,晋国太宰智卓的族弟——智达,官居晋国小司徒。

然而,如出身魏氏、韩氏二族的公卿大臣,都是出奇的沉默。

位居首位的太宰智卓,偷偷看了一眼,上首老神在在,脸色看出不出喜怒的晋君,拱手道:“君上,赵公所请不无道理,苏国崛起之势已显,一旦撤军还都,中州局势定然大变。”

晋君面色淡淡,不置可否,而是将一双冷漠的目光,投向魏氏一族老族长,晋国前将军——魏无咎,问道:“魏卿以为呢?”

魏无咎原为晋国前大司马,侍奉过前任晋君,对此代晋君也有扶立之功。

只是,后来自觉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再加上也要为后起之秀让路,故而向晋君告老荣养。

而后,晋国大司马职位就由晋君潜邸之中——在晋国颇具贤名的赵戬接任,这种高风亮节的退位让贤行为,当时,还为晋国上下传为一段佳话。但三年前,在家含饴弄孙的魏无咎,却被晋君再次请出山,担任前将军一职,咨以军政大事。

有人推测,这是晋君借助魏氏一族在影响力,平衡争斗日益激烈的赵、智两家。

魏无咎拱手道:“君上,中州之事,已然势不可为,除非君上即刻增兵,倾国之力,孤注一掷,才可挽中州之危局。”

晋君,此刻当然不可能倾国之力进兵中州。

得了秦王声援的曲沃小宗,最近可没少使小动作。

这时,智卓族弟——晋国小司徒智达,讥笑一声,高声道:“老将军何改口之快也?前番朝议上,那一番不可半途而废的老成谋国之言,如黄钟大吕,言犹在耳,如何又势不可为,孤注一掷云云?”

此言一出,殿中一众出身智氏的文武公卿,也是纷纷附和。

忆昔当日,韩、赵二部兵败,朝议意见,一致要求赵戬退兵,晋君犹豫不决,就是魏无咎一锤定音。

然后……

就在除夕夜等来了,魏符一路五万大军全军覆没的败报!

智卓老神在在,对于族弟对魏无咎的发难,既不帮腔,也不劝阻。

只是在心中……暗挑大拇指。

智达冷笑一声,质问道:“莫非是因为,魏符五万大军新败,老将军自此畏惧了那苏侯?”

魏无咎冷冷看了一眼智达,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原本我尚有十余万大军,加之卫军,尚可有一拼之力,倒是智达,听赵大司马说,前线军粮转运不上,军中匮粮已达半月之久,缘由是河朔边郡四郡之官长,竟不向前线转运粮秣,老夫倒要问一句,你智达欲置前线十余万大军于死地耶?”

晋君面色阴沉,喝问道:“竟有此事?为何不向前线大军供应军需?”

太宰智卓拱手,接过话头,道:“君上,此事容禀。”

晋君面色冷沉,顿声道:“讲。”

尽管知道朝中四氏争斗,但他一直以为,都在有限的范围内,并无上升到耽搁军国大事的程度。

智卓面色沉凝,禀告道:“君上,河朔边郡转运的粮草,沿途粮道驿所,皆为苏卫联军骑卒袭扰,送往前线的军粮,十成还去不了三成,臣闻知后,一方面令河朔诸郡加派兵丁沿路看护,一方面行公函于赵司马处,让其多派骑卒接应,然而赵司马并未有任何动作,而严重之时,军粮、兵丁被沿途袭杀之事,愈演愈烈,输送前线之粮秣尚不足一成!”

晋君眉头紧皱,道:“此事为何不报?”

智卓嘴唇翕动了下,终究没有开口。

盖因,这些时日,晋君都在忙碌一件事——修法!

晋君得了幽罗神教一位大能的指点,炼化庞大的晋国人道气运,通法筑基。

至于前线粮道之事,原就尽委之于智卓。

智卓一直负责此事,从无差错,晋君自然也就没有过问。

晋君面色讪讪了下,不再深问,转而,询问着魏无咎,忧心忡忡道:“魏卿,前线现在,如何供应军需?”

魏无咎道:“军中随行之心魔宗,以仙舟、法器转运,但一次转运不多。”

晋君默然许久,道:“不意赵卿处境竟如此艰难。”

心头对于赵戬违逆君命的怒气,倒也稍稍消减了一些。

魏无咎道:“君上,中州之事,已势不可为。”

“孤又如何不知。”晋君沉声道。

自韩、赵、魏三部十五万大军先后折损,他只觉愤怒,难以置信,而后已意识到,略卫大计已经彻底失败!

这才着急忙慌地召赵戬班师归都。

而就在殿中陷入令人压抑的安静之中,宦者的尖锐声音从殿外传来,“魏符将军求见君上。”

“宣!”晋君先是一愣,继而急命魏符觐见。

不多时,魏符在一个宦者的引领下,进入殿中,推金山,倒玉柱一般,跪地道:“罪将魏符,见过君上!”

不等晋君开口,魏无咎就冷笑一声,道:“我们的左将军回来了?不知带回了几兵几卒啊?”

魏符面现惭色,跪地拜道:“罪将昏聩无能,中得敌人奸计,累大军中得埋伏,还请君上治罪!”

晋君看着下方的魏符,面色变幻。

对于魏符的兵败,如果说没有愤怒,几乎不可能。

甚至,比起赵去疾、韩仁彦的战死疆场,还能评价一句殁于王事,朝中公卿不忍苛责一个死人。

而魏符的只以身免,更是让人恼火。

但魏符的情况还有些特殊,其人用兵,勇猛精进,但也鲁莽冒进,军旅生涯,同样是有败有胜。

每次削去爵位之后,这魏符又能再次冒头。

果然,宗伯姬元恺,沉声道:“君上,老臣请治魏符败兵之罪!”

而后,殿中就有公卿,出班附和。

晋君沉声道:“魏符急躁冒进,致兵败,削去左将军之官职,贬为城门校尉,其中卿之爵降为下大夫之爵。”

“罪将遵命。”魏符顿首再拜,心下稍稍松一口气。虽然为城门校尉,这职务也不是第一次作了,相信用不了太久,他就会重新起复。“赵卿那里局势如何?为何抗命不退?”晋君问道。

魏符连忙道:“正要和君上言明。”

说着,就将赵戬所言之退兵利害道出。

智达冷声道:“再不退兵,他赵戬是想让我三晋儿郎,尽数折在卫土吗?”

智卓瞪了一眼智达,道:“赵大司马为国家战略之计,岂是你不通军务的人,可以置喙?”

晋君目光淡漠地看着殿中这一幕,正如方才见魏无咎训斥自家侄子一般,冷眼旁观。

“魏卿,即刻返回军中,与赵卿言明,迅速退兵,不得有误!”晋君看向魏无咎,淡淡说道。

“臣遵命。”魏无咎心头暗叹一口气,拱手应诺。

……

……

晋军大营之中——

夜色已深,万籁俱寂,油灯还亮着,将一道挺拔的身影投落在军帐之上。

一架山河屏风之前,赵戬负手而立,面上忧色密布,他已将奏表借助谏议大夫靳才,呈送于晋君。

“河朔边郡的粮秣转运,也未重新供应,这几日军中粮秣,皆由卫磐所部接应,再如此下去,大军恐有覆灭之危。”赵戬此刻心急如焚,尤为令他胆寒的是,他此刻进退不得,如果再提退兵之议,恐怕会成为晋国公卿的笑柄。

“赵公。”就在这时,一个头戴黑帽的中年文士,神色匆匆,挑开帐帘,进入中军大营。

赵戬回头看向来人,诧异道:“毕参军,还未睡?”

来人,正是记室参军毕皓,一张儒雅的中年面容上,带着苦笑:“各营伤兵喧闹,将校聚集于军帐议论,卑职如何睡的下?”

赵戬眉头紧皱,思索了下,叹道:“这几天,将校兵卒伤亡严重,怨言播散,倒也不足为奇。”

除夕当天的那一场喧闹,在他强行压制下,再加之随后苏卫联军大举进攻,原本吵闹着要回师的将校,迫于局势,才暂且平息下来。

但,这三天的厮杀,已让晋军积压的怨气更甚。

“赵公,有军卒说赵公为着自己的功业,置士卒安危于不顾,”毕皓沉吟了下,凝声道:“如再这般下去,恐有不测之祸。”

喜欢仙朝纪元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仙朝纪元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