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汉末之并州匪政 > 第670章 西域各国、周围胡酋的爸爸

汉末之并州匪政 第670章 西域各国、周围胡酋的爸爸

作者:杨氏良家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3 04:03:35 来源:书海阁

这场历经各种波折意外,规划了大半年的长安学宫之行终于达成,张瑞的车驾顺利抵达了学宫门前。

长安学宫作为当今天下最恢弘庞大的第一学府,建筑风格却并不威严压抑,而是用的惬意舒适风格,宫殿楼宇之间距离颇广,建筑一旁还有绿水流过,岸堤上绿柳点缀,风帘翠幕。

看过这个风景,张瑞压抑的心情都放松了许多。

感觉在这里没有世俗生活的压力,没有皇图霸业的冰冷,有的只是恬静闲适,是无忧无虑。

或许正是在这种环境里,士子、教习才能心无旁骛,无拘无束的从事学术研究。

走下车架,张瑞笑着对迎接的司马徽说道:“大祭酒,若是有余力,请务必给孤亦留一套房间,孤年老之后便将政务全转交给佑安,专心来这里安享晚年。”

司马徽拱手,说道:“得丞相如此青睐,实乃长安学宫之幸。”

“哈哈,善。”

然后张瑞又走到长安学宫监丞陈凡面前,用力的拍了拍陈凡得肩膀,感慨不已,说道:“赖汝多年如一日,默默耕耘,鞠躬尽瘁,方有今日之长安学宫。数千载之后,天下文明可能不记得骁烈一时,震怖诸侯之名将,不记得运筹帷幄,算无遗策之谋士。却必然会记得汝长安学宫监丞陈凡,从无到有建下一所恢弘学府,使文明璀璨辉煌,一日千里。”

陈凡拱手,说道:“某不敢居功,此全赖丞相德化,方有学宫从无到有起于渭水之畔。”

张瑞一笑,说道:“有功必赏,乃关西之善政。稍后便与亲朋好友,门生故旧聚一聚,过几日返回长安,赴任鸿胪寺卿。”

鸿胪寺卿,又是一位九卿,主管外交事宜。

但这个外交事宜,可是同后世的外交事宜截然不同。

作为当今独一无二的天朝上国,没有任何国家、民族能够与诸夏平等相处。

所以鸿胪寺卿的主要责任是:凡四夷君长、使价朝见,辨其等位,外吏朝觐,诸蕃入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思,若见若辞者,并鸿胪引奏。

简而言之,在张瑞手下担任鸿胪寺卿,主要负责的就是诸蕃封册,兴灭国,继绝世。

各国国王生死存亡,进贡礼仪、藩王等级,全由陈凡掌控。

西域各国、周围胡酋,可以不知道当朝内阁首辅是谁,但绝不能不认识陈凡,这就是他们的太上皇!

走进长安学宫,张瑞必然要去看一看那个藏书三百万册的雍台阁。

雍台阁占地数百亩,数百亩是何概念,站在中央,四方平坦,亦要极目远望。

而雍台阁一座座高大的建筑坐落在园林山水之间,与绿柳红棠错落相映,完全看不到尽头。

张瑞随便走进了一座建筑,屋内宽敞明亮,高大整齐的书架紧贴着墙壁,在高大书架前还有带木轮的移动云梯,一名少年站在云梯顶端,认真翻找着书架上浩瀚的书籍。

在房间的桌案上,摆有水晶花瓶,透明的花瓶里插着生机勃勃的绿植与洁白的花朵。

而最令人惊艳的则是在房间靠窗处竟然有一株灿烂绚丽的海棠树,围着海棠树精致的设置出一块园林区,有绿草清渠,有碎石桩篱。

张瑞感慨道:“长安学宫竟然如此精致,这番装饰恐怕花费不少吧?”

司马徽笑着回道:“此全赖陈监丞平恒贞干,这海棠本便生在这里,建阁之时,只稍加修剪,便将其围在房中,还省去不少挖掘力气。”

张瑞颇感兴致,问道:“那插花之水晶作何解?”

司马徽笑着摇头,说道:“此并非水晶,乃是科学院研究烧瓷工艺时偶然之所得,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科学院将其命名为水玉。”

张瑞走上前去用手指弹了一下,一脸古怪,这工艺如果不是水晶的话,那只有一种可能,这就是粗制玻璃!

水玉什么的应该说玻璃在古时的称呼。

玻璃的制造工艺要追溯到古埃及时代,但大规模的运用还是在公元四世纪,罗马人将其应用在门窗上。

张瑞并不清楚玻璃的历史,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玻璃应该用在哪方面。便对随行的荀彧说道:“从孤府库中划一笔拨款给科学院,让其继续研究这个水玉。孤感觉其将来或许会大有用处。”

“诺。”荀彧对此毫无波动,实在是张瑞的私人金库规模太宏大了。已经到了支出远远拉不平收入的程度。

但这一切并不是张瑞追求的本意。当初张瑞为了平均财富,极尽全力的投资。

为此张瑞与赵虞特意走了一趟太华山之旅,设立了十几座大型纺织工坊,雇佣女工上万人,并将所得利润三成直接发与女工。五成用于建设房屋,供给贫民之家。自己只留下两成,以为战略储备,防患可能的灾害。

孟县每年上交给张瑞的粮食上百万石,张瑞更是一口气建了三十多座慈善仓,逢灾年,无偿发放给百姓。

可是这些举措,非但没有让张瑞的财富有所减少,反倒让张瑞财富极速膨胀。

因为福利好,无数女工争抢着要进丞相府纺织工坊,赵虞不得不年年扩大纺织工坊规模,如今雇工已高达三万多人。

人数不是关键,关键是大量精英女工被吸收进来。而赵虞对女工们没有任何苛待,环境十分轻松,而且将所得利润三成归于女工。这种计件分配利润的模式,直接引爆了女工们的生产热情。

女工们在维持了一段时间的极限生产效率之后,很快便陆续有人发现维持当前的生产模式,拉不开与其他人的差距。

穷则思变,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于是女工们开始尝试改变纺织方式,毕竟失败了东家承担,会更换新机器,而成功了收益都是自己的。

这种好事,女工们没有任何负担。

很快纺织机器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改进,虽然还未大幅度更改纺织方式,但无疑已经开始陆续提升纺织生产力。

这导致工坊的纺织工艺提升的同时,产量也在上升。

然后纺织品沿着大河、沿着驰道、沿着丝绸之路销往四面八方,带来无比丰厚的财富。

喜欢汉末之并州匪政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汉末之并州匪政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