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汉末之并州匪政 > 第680章 追亡出塞北,大雪满弓刀

汉末之并州匪政 第680章 追亡出塞北,大雪满弓刀

作者:杨氏良家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3 04:03:35 来源:书海阁

诸夏选择春季出兵草原,有几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当然是因为此时匈奴马瘦。冬天的时候,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面临饥饿和严寒,中原王朝却可以在这个时候用存储的粮食养马练兵。

等到开春的时候,中原开春早,战马甚至可以吃上第一茬青草后,再带着一冬天养起来的膘肥体壮的身体就驮着骑兵北伐,而此时的草原,刚刚化冻,人马都挨冷受冻了一整个冬天,瘦弱疲乏。

秣马厉兵中的秣马就是指为战马养的膘肥体壮。

双方此时交战,骑兵的战斗力有天壤之别。中原骑兵能轻松实现战力上反超游牧骑兵。

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此时的草原部落都分散在各处。

游牧民族,之所以称为游牧,是因为他们平时并不是长期聚族而居,待在一块牧场。

寒冷的气流从西伯利亚冰原南下,经过塞外草原时,若这些牧民仍带着牛羊待在平原上,人与牲畜都会被大量冻死。

长期的游牧经验,让这些牧民知道在秋季时,一定要将畜群赶到距离山区较近的秋季牧场放牧,同时收割牧草晒干备用。

在冬季到来之前,牧民会将畜群赶到山区避风,山区没有什么草料,畜群就只能依靠秋季储备的干草和体内储存的脂肪熬过寒冷的冬季。

所以中原骑兵春季发起攻势,这些游牧民族都还带着瘦弱的牲畜在迁徙返回春季牧场的路上。

这时候哪怕匈奴单于也不知道各个部落究竟在什么位置。

在迁徙途中的游牧部落,遭遇神兵天降的中原骑兵会有什么结果,就可想而知。

当然,到了秋季,这些游牧民族也会一改受欺负的悲惨境遇,兵强马壮的游牧铁骑,会主动在秋季南下劫掠中原,比闹钟还要准时。

这时候中原如果不够强盛,就准备好“防秋”吧。

究竟是春季攻势还是防秋御敌,取决于中原王朝是否强盛。

毕竟组织大量铁骑远征,不论胜负都是一件亏本赔钱的事情。

游牧民族实在太穷了,中原出兵得不到什么经济利益。

但草原南下劫掠,只要不是败得太惨,主力尽殁,就是大赚。

而哪怕草原大军死伤十几万人,也不是什么坏事。除了当时的草原霸主会被其他部落取代。其他不会有任何变故。

对草原整体而言,还减轻了草场的负担,游牧民族又可以安心生活二十年,不用为食物发愁。

二十年后,草原人满为患,食物供给不足,则再次组织大军南下,试一试中原王朝是否依旧强盛。

打输了,再死十几万人,大家继续在草原上过没羞没臊的繁衍生活。

而一旦中原王朝陷入了虚弱,大军劫掠成功,那就彻底实现了一夜暴富。草原的整体财富会骤翻数十上百倍。一直持续到中原王朝崩溃,新朝建立。然后大家就等着年年被十几万中原铁骑拿着长刀大斧问候吧。你若安好,便一刀劈死!

而之所以新朝建立前后,会有这么大的反差。

最关键是因为新朝建立之初,朝廷能掌控的户籍远远超过王朝末年。

便比如关西,人口只有区区千万人,只有汉室的五分之一。

但张瑞能直接强力掌控这上千万人,税收征到每一个个体,兵役均摊到每一户家庭。

所以关西府库要比汉室还要富裕,军队规模比东汉还要庞大。

周围的胡虏在此时只能选择学习一项歌舞技艺,使自己变得能歌善舞起来。

有充沛的府库支撑,徐荣打败屠各部落,变得理所当然,不值一提。

至于用什么手段打败的屠各部落,是汉武帝那种泰山压顶似的庞大攻势,还是李靖那种三千铁骑突袭,以点破面。全看将领风格,自由发挥。

很显然,这方面,只要君主不过分干预,前线将领的指挥都比较专业。

当初张瑞将北庭镇抚使事务托付给了徐荣,首项考验就是让徐荣自己想办法收复五原郡。灭屠各一战,张瑞早就将作战自主权交给了徐荣。

王昶向张瑞介绍道:“灭屠各一战,徐将军变化若神,因敌制胜,实在是精彩非常。”

“屠各诸部分散,北庭将图进取,徐将军乃于雁门郡召集诸胡部落。骑兵数万,莅以威神,玄甲耀日,旌旗蔽天,声势浩大。”

“然屠各皆嘲笑徐将军迟钝,有此声势,屠各部落焉能不知?于是各部准备秣马厉兵,与北庭一战。”

“但徐将军却亲率骁骑三千,自朔方郡出其不意,直趋九原以逼之。”

“雁门郡在五原郡以东数百里,中间隔有云中郡。而徐将军却自五原郡西方之朔方郡杀出。屠各毫无防备,见朝廷大军突至,尽皆大惧。”

“屠各豪酋纷纷顾相谓曰:中(和谐)国若不倾国而来,徐荣岂敢孤军而至?”

“于是屠各部落一日数惊,皆以为西方有我关西二十万府兵,东方有数万胡骑。各部牧民惊惧溃逃,诸部叛离。”

“而后徐将军五战五胜,将屠各驱逐出塞北。“

“大军既胜,雁门郡胡骑再无远征怨言,争相追逐,以掠夺屠各财富。”

“胡骑未经战事,一直养精蓄锐。因而徐将军择其中精锐三千人,随其中军千人杀出塞外。”

张瑞满意的点头,这也应了自己所想。

只要自己不隔着数千里进行微操,给前线将领足够的作战指挥权,这些征战多年的沙场宿将通常都能奏以捷报。

以少胜多的战役之所以那么出名,就是因为以少胜多实在是太难了。

所有军事家与名将都推崇一句话,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孙子兵法·行篇》: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关西的整体军事实力超过胡虏太多,有充足的府库支撑,胜利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哪怕其中有挫折,比如徐荣偷袭失败,遭遇小搓。最终还能依靠数万胡骑碾压过去。

只是经过徐荣的指挥,大军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战果。

想到关西的整体军事实力,张瑞兴致被提起,对兵部中郎王凌说道:“似乎已有数月未关注关西军力,如今凉州、益州、徐州、幽州皆新设一批折冲府,关西大军达到何等规模?”

喜欢汉末之并州匪政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汉末之并州匪政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