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10章 大乱将临思存身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10章 大乱将临思存身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此战之后,李业部五队将士,伤亡数十人,李业组织人把阵亡遗体埋葬在石子岭,并举办军葬。而难以行动的伤员,则被安置在后方由驮马组装的板车上。

至于赏赐,李业和军士立法三章,此后无论有多少人,但凡发放赏赐财货,都必须在全都至少一半,数百人众目睽睽下,把其人功绩宣读,而后当场清点发放。若有异议,可以当场质询,队正、副将等军官但有贪墨,值一贯以上,枭首悬头于门!

但同样的,若是宣读公示,清点查收以后,就不得再无端生事,擅自鼓动闹饷,违者,和军官贪墨一样,枭首悬于军门。

事实上,李业为了坚持自己的诸多规矩和原则,也导致了很多反面后果。

比如从德静时,就有不止一个受不了管束的老兵,离队转投其他军头。

这也导致李业部在诸军当中,显得格格不入。之前诸葛爽在众将面前,赞赏李业,就引起了不少人嫉妒抨击。而李业本人,在夏绥军中,也的确比较孤立。

但李业并不后悔

一支军队的灵魂,在于纪律,法纪这种东西,如果一开始不严肃对待。那之后,再想树立起来,就难如登天了。

否则,就算自己有百万大军,能横行天下,一朝出事,马上有人“黄袍加身”,或者落个李存勖那般下场,再大的功业,又有何用?

处理完军中事务,李业并没有闲下来,而是立马去拜访之前分发各部赏赐的节度判官,郑洵。

郑洵是名门之后,荥阳郑氏,从几百年前就是世家豪族,五姓七望之一,当过宰相的族人,得上两位数。

纵然不是嫡系,但就这出身,就属于统治阶层上层行列。

虽然到了唐末,世家大族的地位今非昔比,地方军阀和朝中太监,早已越来不把他们当回事。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些人在本地和朝廷的影响力还是很强的。

尤其是关中,各个富庶州县的主官,都还是这些大家族掌控。

而李业拜访的目的,就是想要打听一下朝中消息。

不同于这时代大多数武夫,李业知道,还有不到一年,黄巢就会攻破长安,虽然由于不清楚历史细节,他无法获知黄巢是怎么打到长安的,毕竟直到现在,黄巢都还在江南活动,距离长安几千里呢。

但他清晰的明白,黄巢之乱,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机会。自己想要就此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未来可以和李克用、朱温、杨行密、耶律阿保机等乱世枭雄博弈的大佬的话,就必须尽可能利用这一时机,发展壮大自己。

“子烨多礼了!”

节帅大帐之侧,是诸多幕府属官和幕僚的驻地

郑洵见到李业拜访,还带着礼物,倒是没有太吃惊

这位年轻的将佐行事风格不同于一般军头,彬彬有礼,颇有读书人士风,他之前在夏州时就有见识。

若是寻常武夫,倒也惊奇,但考虑到听闻其人乃宗室之后,倒也理所应当。

郑洵今年已三十有六,四年前考中进士,在尚书省为郎一年后,分派到关中藩镇。

其实也是带着家族任务,希望和藩镇武夫打好关系,以备不时。毕竟世家大族们也知道,这时代有刀把子才是爷,故而唐末以来,他们也积极寻求和兵头军阀们合作。

“末将参见判官!”

节度判官理论上是藩镇三号人物,相当于朝廷里的宰相,只是不掌兵权,没人当回事罢了。

但李业还是一板一眼的表示尊重,执下官礼

郑洵十分满意,连忙扶起对方

“诶,子烨宗室之后,血脉尊崇,又是功臣,我焉能受礼啊?”

“子烨举止文雅,有士子之风,日后称一声表字便是”

从其人言语便能看出,在这些世家子眼里,评判人高低的首位因素,还是出身家族。

二人坐在马扎上寒暄几句,李业便切入主题

“美江兄,我开拔后,在银州那边同僚听闻,说黄逆已经攻破江南,可有其事?”

这些世家大族,子弟广布全国为官,消息要灵通得多

“确有其事。”

“上旬长安邸报,说是草贼已破扬州,恐怕江东诸道,未能幸免啊”

郑洵感叹到,夏绥镇距离关中不远,故而时时都能收到长安的消息。

“不过毕竟还是危及江南,草贼既已破了淮南镇,想必师老兵疲,难以再兴大军,一两载内,南图中原,离我关中西北还远呢。”

不仅是郑洵,事实上此时天下大多数人,虽然都能看出黄巢攻破江南,对唐廷是致命一击,直接断绝了朝廷小半财赋供应。

但却没有几人能够遇见到,现在还在江南的黄巢,居然会在未来短短半年内,就兵抵长安。

就连李业本人,只是知道后世历史,黄巢的的确确是在广明元年后杀进了长安,由于黄巢起义是中学历史必讲的,李业记忆尤深。可现在这个样子,都已经广明元年了,黄巢离关中还隔着好几个省呢!

李业有些疑惑但作为后世人,置身事外的看待历史,总是能比这时候大多数聪明人清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他似乎想到了一些可能

继续问道

“美江兄可知,如今在淮北主持大局,应对草贼的,是何人物?”

“乃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宰相卢携”

郑洵答道

“不知这位卢侍郎勋纪如何?”

勋纪就是战功,意思是卢携有过啥军事战绩,李业倒没有因为人家是文官而看轻,大唐能打的文官很多。

谁知郑洵答道

“卢相公四代名臣,士门之后,家风蔚然,气节骨梗。”

嗯,就是没打过仗的意思。

李业又问到

“那眼下江北还有哪些得力藩镇?”

“忠武、宣武、天平诸军尚在淮北,魏博、昭义、平卢亦是强藩,相必不至于让草贼流毒中原。”

听到这里,李业已经明白黄巢是怎么从江南一路杀到长安的了。

郑洵说的这些藩镇,不是没有强军,有些甚至是天下数一数二的精兵。

但,都是墙头草

以前唐廷有江南财赋在手,还能以财货诱其卖力。

现在全天下都知道江南已经完蛋

那问题来了,人家为啥帮你平叛呢?

这些人自己没变成叛军,就已经很对得起你老李家了!

淮北中原,真正能用的,其实就只剩下高骈剩下的三瓜两枣,和河南东都的神策守军罢了。

除非能有个张巡、郭子仪之类人物坐镇,或者把高骈提溜到北面来当主帅,或许还有一两分胜算,而目前主持局势的卢携又不通军事。

结局已然注定

对于李业的询问,郑洵倒是没有什么想法,宗室嘛,关心一下国家大事也正常。

接着就笑问李业

“子烨此番立下大功,既已经升了十将,按常例,就可以加授本官了,愚兄在尚书省有些门路,需不需要帮忙活动一番?”

李业知道对方在示好,只是他心中真的不把这些虚名当回事,不如几十柄陌刀、弓马管用。

但人家都主动到这个份上了,自然不能拒绝

“就有劳美江兄了,事后必有重谢!”

郑洵只觉得这位年轻的宗室小将真是上道,满意笑了笑

二人又闲谈几句,李业才告辞离去。

不同于郑洵的轻松,李业掀开帐幕之后,笑脸就收敛了起来。

果然,黄巢入长安的历史潮流必然发生。

而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现在已经是广明元年五月,最多只剩下大半年。

自己该如何应对?

一方面,要火中取栗,趁机捞足政治和军事资本。另一方面,又要保全自身,不至于变成藩镇和黄巢军倾轧时的牺牲品。

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距离关中、长安足够近,能随时动作,但又不被战火波及的地方落脚经营。

李业把目光投向了西面

三日后,大军与突围的经略军陈武韬会合,再次启程,往盐州方向而去,途经宥州

而在这里,李业第一次见到后世历史书上,与契丹、赵宋、完颜争衡,立国西北的西夏李氏

兴业之祖,拓跋思恭。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