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19章 故地重游(上)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19章 故地重游(上)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酒宴之后次日,王建向李业请辞

他此番前来拜谒,身侧不过百余亲卫而已

袁袭建议先将对方留在襄武,命人持王建信物,去原州带其部众过来归附,如此可保不出波折。

但李业还是选择信任了王建

王建辞去后,李业便留在襄武静待

果不其然,五日后,王建率两千五百人,从原州平高,抵达西瓦亭。

王建为表诚意,将百余将佐亲信聚集在身边,打马直接越过西瓦亭,在襄武和李业再次见面。

这就已经非常诚恳了,古代军队,将领控制军队,并非是喊一声就一呼百应的。往往都是培养几百到上千可以直接交流的亲信,然后再以此弹压约束上万部众。

这些人在唐代叫牙兵,在明代叫家丁,在清朝叫马弁。

王建带出来的这百余人,就是他得以控制整支军队的根本,也就是此前口中的“老弟兄”。

李业亲自出城相迎,便也不会亏待对方

当即授王建为效节军左厢兵马使,从此直接跟在了李业身侧

至于他带来的百余名军佐,李业也统统按照职务,从队副到副将,不一而足,安排进朔方、河西两军。

只是需要轮流进灵州的军政学堂,短修班,待上几个月。

虽说刚一归附,就立马擢升兵马使,在此时拆分后的效节军中,地位仅次于张归霸,有些突兀。

但众人大都还是服气的,毕竟人家可不是单枪匹马,而是带资入组。

如此一来,虽然王建名义上还是大唐原州刺史,但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李业的部将,原州也被这样和平吞并。

十日以后,陇州那边的刺史陈焘,过程稍稍曲折些,陇州毕竟是薛知筹的老地盘,凤翔镇又来了个新节度使,自然是不愿意就眼看着李业吞并。

但局势发展到了如此境地,不愿意又能如何呢?

李业让符存审、张归霸、王建三人,率陇右军和效节军,十都近万步骑,在华亭县外演兵,比武,并校阅优胜军士,赏赐器械、绢帛。

全军士气高昂,齐呼万胜

两千多名骑士,沿着临时围成的校武场奔驰,烟尘腾空。

距离陇州州城不过三十余里,把专门着甲从凤州跑来坐镇的凤翔节帅杨守立,脸都吓白了。

凤翔镇,先后在黄巢之乱、朱玫之乱间,被击溃乃至近乎歼灭了两次,实力早就大减,如今整个凤翔,唯有凤州刺史薛知筹那,三千兵马勉强能战,其中两千,干脆是李业之前挑剩下的俘虏,哪里敢和凉军一战?

杨守立识不识相不知道,但陇州刺史陈焘很快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杨守立前脚离开州城,后脚就把城门锁住

三日后,派亲信出城向李业通信

然后举州转投凉军

李业倒是不出意外,对陈焘的安置比王建稍低些,调往河西军为兵马副使,不过观察半年,便也能升上去了。

随后任命吏曹长史敬翔,推荐的两个,邠宁时期就跟随的士子,为陇州和原州刺史。

至于军务,则归属符存审指派将佐,李业治下,军政分离,刺史不再是军阀代名词,而是正儿八经的民政官。州中防务,一般是以都指挥使下属的兵马使负责。

不过因为不用管民政,只需专心负责防务,所以一个兵马使一般可以统辖两三个州的军务,这个概念类似于“军区”。

同样的,无论是都指挥使还是兵马使,都是不能直接从本地征收捐税,发放赏赐的。

每年各军常务开支,必须先向灵州报文,由帐内府汇总,得李业获准以后,再按例从当地布政使处支取。若有战事,事急从权,都司和布政使间倒可以临机决断,但也需事后报文。

当然,一般战争很少毫无预兆的发生,故而每当某地局势紧张,渐有用武之象,或者说这里本来就是战略要地,灵州便会提前给此地准备一笔特别经费的小金库。

不过这样的制度依然有很多问题,比如现在,李业虽然委派了大量民政官,但大多数情况下,刺史和布政使的财权都还是走样子而已,军头做主的习惯依旧很严重。

这样做,在军事上,避免了晚唐五代的一种尴尬现象,“富地多税多兵,穷地多税少兵”。毕竟对于军阀而言,将自己控制的地盘视为私产,自然是尽可能盘剥的,但在养兵方面,因为各自为政,导致贫穷州县兵员数量肯定不如富裕州县。

但许多战略要地,恰恰是穷地方,反而是腹心之地,其实养太多兵根本没必要。

结果必然会守内虚外,军队全部精华,俱在腹心一处。

越是军人专政,其实对于国家军备和战略越不利,军阀的本质是分封,军阀化越深,军队战斗力越差,因为人,大多是驱利的。能拿着刀直接抢老百姓,为啥要和外敌拼死活,换赏赐?打不过契丹还打不过你?

五代十国,可谓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了。

李业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就是在逐渐收紧集权,削弱军队的军阀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也知道,这个过程里,肯定不是所有人都满意的。

哪怕这支军队,是他一手带大,其间没有接受过其他任何藩镇军队的成建制并入。

但毕竟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很难制止麾下将士这样想“你看人家藩镇牙兵们多痛快?想抢就抢,想杀就杀。”

那些哪怕是从夏绥镇时,就跟着李业,现在身居高位的老弟兄们何尝又不会觉得,李业管得太多太紧,自己丝毫不像其他藩镇衙将那般威风?

李业只能小心翼翼的保持平衡,温水煮青蛙,既要稳住上下将士,用优厚的待遇赏赐安抚,用情谊恩威拉拢,又要缓慢的加深集权力度,不至于激起反抗。

好在这个过程中,符存审和杨师厚成为了他最得力的帮手。

几乎如左膀右臂,又似双眼,替他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掌握住局势。

可以说,有朝一日,若生变故,李业真要孤身败走,只能带上两个人的话,那一定是符杨。

这是必然的,除此之外,什么宰辅大臣、妻妾儿女,都要靠后。

因为只要有这两人,一切都可以夺回来!

-------------------------------------

兼并王建、陈焘之后,李业带着三千效节军步骑,数百帐内府亲卫,别过符存审,转头向北,如王建猜测的那般,径直朝盐州而去,寻党项人麻烦了。

途中,李业还专门抽空接见了此前袁袭提到的牛峤、王锴二人

果不其然,这二位劝说王建投靠李业的目的,还是想作为进身之阶,在李业麾下取得官职。

李业对此也不反感,人才投奔自然是越多越好,只要有本事,他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官职。

他这才从中知晓了牛峤二人劝说王建的言辞

“君辖地于凉王之侧,京师之旁,两处相夹,已无地可扩张,若一日凉王东进,则关西数千里俱改旗易帜,届时君以阶下囚之身面见凉王,岂不尴尬?今日若投,便连投降都算不上,想那李唐宾、张归霸、葛从周几人,不过俘虏,三载尚居此高位。”

“君若率部相投,凉王必然欣喜,何不比在这原州空待十年八载强?”

牛峤的理由,不难理解

晚唐时期,朝廷任命将领官位的逻辑并不是本领,而是你兼并了多少地盘,拥有多少人马。

而王建此时已经没有可以扩张的地盘了,自然也就不大可能,在刺史之上再进一步。

与其坐等李业东进吞并,变成俘虏,还不如主动相投,得一个李唐宾、张归霸的待遇。

李业闻言,知道这二人不是那种死读书,或者只会写诗填词的风流才子。

两人都不是寻常士子,牛峤是名相之后,自不必提,王锴倒是出身寒门,但四年前在王铎幕府中任过职。

对于这个层次的人才,自然不用考核,而是李业亲自面试了

李业直接问道

“二位先生以为,孤此番欲平盐州党项,该如何施为?”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