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26章 西域和马政(上)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26章 西域和马政(上)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这就是从西域带来的骏马?”

凉王府后苑,李业身后,跟着袁袭与前两日,刚刚到灵州述职的陇右布政使崔舣,和河西布政使韩群。

四人身前,几名侍从右司的将士,各自紧紧牵牢马缰

乃是四匹,颜色各异,但同样四肢修长矫捷,肩高至少要比寻常所见,涌来挽车的河曲马,高上半个头。

面对身高一米八的李业,亦能及肩,肩高恐怕得有一米五五以上。

头部挺直,胸腹健实。作为一个也有了好几年实战经验的优秀骑兵,李业一眼就能分辨出,这是一匹优良战马,如果放在中原或者淮南的市场上,身价卖出七八百,乃至上千贯,李业都不稀奇。

“花费不少吧?”

李业当即问道

这是袁袭前些日子,才让西行商队,想办法带来的马种,可花了不少功夫,当即向李业回报道

“下官去年六月,让他们一行两百人,还带着三百四十多匹挽马、骆驼,携了茶砖三千斤。”

“其中八百斤,便换了这四匹马。”

李业走近打量,非常老练的先检查一下战马四蹄有没有开裂,然后又询问饲养的军士,这马有没有训过。

待得到肯定答复后,才主动翻身上马试了试

片刻之后,意犹未尽的下马,抚摸鬃毛叹道

“好马,在哪都是稀罕事啊!”

战马这种东西,不仅是在中原,乃为第一要紧的战略资源,其实在西域、草原,同样珍贵,尤其是优良战马。

从袁袭口中,李业方才得知,为了搞到这四匹,商队里的侍从右司将佐,还专门贿赂了龟兹当地的城邦首领亲信,才偷偷带了出来。

回来的路上,还因此引来不少马匪窥伺。

“所以这是龟兹马?”

袁袭颔首解释道

“说是龟兹马也是无碍的,但其实,大概为安息马和龟兹马的混种,不过这两个马种,混交已有数十年,早已难分。”

李业对大唐流行的主要战马品类,都有些了解

唐初之时,在灭亡高昌,设立安西都护府后,从西域引进了不少优良马种,龟兹、安西、大宛马便是其中主要品类。

太宗李世民相当重视马政,所言“民不足以食,力不足以战,马不足以驰,则何以为国?”

故而有唐一代,官营战马巅峰之际,高达七十万匹,这个数字也就后来以草原立国的元朝,能够打破。

但安史以后,西域断绝,优良战马品种不能通过贸易和进贡,与内地马种交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军用战马都开始下滑。

如今的关内、中原诸侯,所用战马,大部分都还是河南、河曲、突厥、契丹马,而且数量也相当有限,像李业这种,能够养五千以上骑兵规模的藩镇,全天下一只手便能数过来。

就连本身便是草原部落出身的李克用,河东、代北汉蕃骑兵,也不过万余而已。

毕竟一般而言,一个骑兵不是只有一匹马的,至少要有一匹用于换乘和驮载器械的备用马。

所以李业才想通过河西走廊再次打通的机会,从西域搞来优良马种。

只是种马,对于这个世界无论东西的所有政权,都是核心资源,哪里能这么轻易弄到呢?

“龟兹那边不卖吗?”

说起来,龟兹本也是当初大唐安西都护府的驻地,如今居然也变成部落割据之地了。

袁袭叹息道

“若是购买阉割过的成马,肯定是愿意的,但若是种马嘛......去的官佐,开价一千斤茶砖,也不愿意。”

也能理解,人家又不是傻子,当然不会想不出,这些商人购买种马的目的。一顿饱,还是顿顿饱,涉及到切身利益,哪里会有人想不通?

李业轻抚眼前的矫健骏马,心中也不免遗憾

如果不能得到大批种马的话,那这些优良战马顶多只能装备少量精锐亲卫,或者在李业自己的马厩充门面罢了。

李业抚弄着马鬃,被饲养训教快半年的马儿,也颇通人性,相当安静,李业稍稍沉吟后道

“看来,很多事情,还是不能只靠贸易这种和平手段解决啊!”

随即便让袁袭把此行西域的近况介绍一二

同时也让崔舣、韩群二人在侧旁听,长长见识。

李业对自己这个大舅子,还是相当着力培养的。他并不担心什么“外戚专权”,毕竟崔氏虽然在文官系统名气大,但没法,也不敢染指军权。况且敬翔、李振等元老在,别说崔舣,就算老丈人崔安潜过来,大概率也就是给个位高权微的地方蹲着。

争权这种事情,文官比武将们在行多了,轮不到李业操心,敬翔等功臣集团就会自发警惕。

相较之下,因为对夫人的爱屋及乌,再加上崔舣本来也是个可造之材,李业便有意培养这位和自己年龄相仿的舅哥。

袁袭得命,让人取来一幅五尺见方简陋地图。

乃是侍从右司的将佐,跟随商队西行后,花了三四月,探听消息,勉强绘制出来。说是简陋,一点都不夸张,上面只大概标注了伊犁河、龟兹河(塔里木河)两条主要河流,以及十几座比较出名的城镇,和打听而来它们的现状归属。

其他地理信息和势力范围,都相当模糊

但对于断绝西域近二百年的中原而言,这种密度的信息,都显得难能可贵了。

袁袭一一介绍

此时的西域,在吐蕃势力衰落以后,就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大混乱中。

北面的回鹘、乌护等部落相继南下,但这些草原部落本身也相当零碎,故而又在西域北面形成了不少零散的割据政权。

按道理说,西域如此状况,理应是当初和大唐掐了不少年的,大食王朝的机会。

但非常不巧,九世纪到十世纪,不仅对于东亚,是一个洗牌的大混乱时代。

对于阿拉伯和西方而言,也没好到哪去

阿拉伯帝国,也在同时期陷入内战和分裂

在安息地区新崛起的萨曼王朝无暇东顾,于是乎,整个西域都没有被强有力的政权统一。

此时的西域大概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势力和派别

背面的西州回鹘与乌护部落,来自草原,控制了过去唐廷的北庭都护府地区,归义军在西面,主要就是和他们打交道。

西边的葛逻禄部落,是突厥铁勒部的后代,因为首领叫叶护,故又号三姓叶护,控制了怛罗斯和伊犁河以南的广阔草原,以及疏勒等西域重镇。

南面,大概是后世南疆地区,则是被于阗王国控制

于阗是几百年的西域古国,信仰佛教,是南疆地区的千年地头蛇,历史上国祚长达1238年。

他们当年是大唐的忠实小弟,贞观年间,给李世民上天可汗尊号的倡议者,便是于阗王。

作为安西四镇之一,国姓为尉迟,虽然是音译,但听起来就很有大唐风范,受汉文化影响很深,也控制着西域此时城镇较多的富庶地带。

李业听到这里,直接问道

“现任于阗国主为何人?可否能与之交流?”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