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44章 天变(下)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44章 天变(下)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光启三年十月十九日,天子李儇驾崩

有关圣人的病情,早在年初就已经为人所知,也已经立了皇太弟皇储,故而并没有出乎所有人意料。

只是不知道,会来得如此之快罢了

虽然,俱是发展到了现在,唐廷的政治威信,早已岌岌可危,但毕竟还不是春秋战国,大一统的历史惯性依旧还在。

天子依旧有着合法性上,无可置疑的地位。

故而,当这个消息,经由长安传及众藩镇后,依旧引发了轩然大波。

李儇自十二岁登基,至今已有十四载,虽然荒唐,没什么好名声,但毕竟深入人心。

皇位继承,尤其是这种兄终弟及的情况,长安还是相当小心。

好在李杰在此之前,已经监国了大半年,又派亲信张濬充任鄜坊节度使,高仁厚为节度副使,训练嫡系兵马。

张濬虽然喜欢好高骛远,不踏实,但高仁厚毕竟是有本领的。

李杰其人,虽说政治上比较幼稚,但性格正直主见,对下属臣僚还是不错的。

当高仁厚前来长安领命时,他主动亲自接见了高仁厚,赐予财帛,还把自己日常游猎所用的弓马,战袍赏赐,相送出城赴任,令对方极为感动。

这收买人心的手段,可能比起李业、李克用、朱温这些血火里锻炼出的枭雄人物,差许多,但谁叫人家是皇帝呢?以九五之尊,如此作为,的确很能令人心拜服。

原本被李业“挽救”出来,准备留到日后自己收服的高仁厚,居然就这般阴差阳错,变成了李杰手里的一张王牌。

当正在凉州巡察的李业,从侍从右司听到这个消息,还有些愣

他原本从来没把这个皇太弟,当成回事,如今看来,却要重新评估了。

果然,不能小觑天下英雄啊

得到高仁厚这个经验丰富的骁将帮助,张濬虽然本身没多大本事,但毕竟气势吓人,又重视门面,却是花大功夫,把保大军拉了起来。

张濬成功用疑兵之计,外加狐假虎威,威慑拉拢了鄜坊诸多小军头,收拢了两千多人马,加上高仁厚所带来的一千人。

他以此为根基,于鄜坊四州,招募青壮七千人,得一万军。

本来张濬只是想做出个架子,能跟李杰交差便是,但高仁厚的到来,却改变了事情走向。

也许是真的感激李杰知遇之恩,高仁厚尤为卖命,以自己的一千蜀兵为根基,充任基层军官,花了半年功夫,还真的将这支保大军练得有模有样起来。

而凉国那边也是实诚,约定好的三千匹战马,等张濬这边,把大半财货运过去以后,就已经送来了两千匹。

张濬又从鄜坊北面的党项部落手中,弄来了些驽马作为备用,硬是让高仁厚建了一支一千五百骑的骑兵都。

在这种情况下,光启三年十月中,李儇驾崩之际

按照大唐朝以往的政治惯例,这种皇位继承的阶段,最紧要的,便是掌握京畿近卫兵权的宦官集团。

可这回,事情却发生了变化。

十月十七,李儇病情恶化,神志已然不清,弥留之际,相招几个亲信宦官。

但此时,杨复恭出于能够完全掌握局势的目的,选择隐瞒李儇病情,做好了秘不发丧的准备。

虽然他已经确定了让李杰作为皇位继承人,但他需要的是一个傀儡,而不是一个主人。

尤其是这个即将登基的新皇帝,显现出异常的政治宏图,身边还聚集了孔纬、韦昭度、崔安潜等有识之士,甚至有自己掌握兵权的动作。

可在李儇弥留前召见的十多名宦官里,其中一人,因与杨复恭交恶,私自朝李杰这边透露了消息。

宦官势力复杂,杨复恭虽掌大权,却也没办法控制所有人。

李杰得知李儇已然弥留,立即寻借口,私下出宫,前往韦昭度府中,与韦昭度、孔纬、崔安潜三名宰相密谋。

四人都察觉出,这是一个镇压权宦,收回君权的大好机会!

韦昭度当机立断,建议道

“为今之计,重在兵权,还请立即派亲信与鄜坊,让张、高马上检点步骑,前来受阅!”

“另以暗旨一封,快马与凉王、虢王处,旨中无需多言,抚慰即可,只要二王领旨,事情便成了一半!”

至于为何没有代王,乃是因为此时李克用正引兵与朱全忠相争,距离太远。

孔纬补充,可以与几个和杨复恭互有龃龉的宦官联络一二,共同发力。

李杰年纪轻轻,却只觉等到了如此天赐良机,若能做成,在他看来,意义丝毫不下于当年玄宗皇帝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从外戚手中夺回皇权的功勋。

当天夜里,在孔纬的暗自准备下,数骑快马自长安城郊跑了出去。

紧接着,两日后,天子驾崩,杨复恭秘不发丧,过了一日,才召李杰入宫受位。

李杰也不害怕,壮着胆子入内宫,见了大行皇帝梓宫,杨复恭见状,以为皇储已然在自己掌握之中,就宣读了李儇遗旨。李杰在大行皇帝梓宫前继位,改名李晔

宫中宦官纷纷大礼参拜,随后在杨复恭的簇拥下,前往前殿

宫前击鼓大朝,这才派黄门出宫,将大行皇帝驾崩的消息传了出去。

一时间,长安城内,俱皆挂白披麻

只是,除了专门委派来冲门面的几个太监、宗室和后妃们,整个长安城,却是没有多少哭声,反而寂静得可怕。

次日黎明,在京数百朝臣,全部披麻戴白,到前殿参见新皇

按道理来说,这不过是继位的固定流程罢了。

正在这个时候,三位宰相,忽然同时出列,上奏言曰

“依礼制,新皇继位,理应祭天,如今海内多事,陛下承登大宝,何不出城祭祀天地,以求祖宗神灵庇佑?”

虽说这事情本就理所应当,但还是引起了杨复恭的注意,沉声出言

“今日大礼,不宜出城,不妨后日礼毕再行出城。”

李晔不置可否的答应了,似乎全然只是几个宰相,执着于礼制罢了。

于是乎,登基典礼照常进行,杨复恭也轻松了许多,李晔宛如提线木偶般,任凭宦官们摆弄,不发一言。

杨复恭甚至都计划好了,等登基完事后,提议给这新皇帝纳些妃嫔,令其知道当天子的乐趣所在,能沉迷享乐,不想其他有的没的,自然也就如以前一样了。

两日后,君臣、太监、外戚上千人,还有三千神策军,出长安城南二十里外的圜丘,准备祭天。

圜丘,便是祭天台,相当于后世北京的天坛、地坛。

李晔一身十二章冕服,登上黄土夯成的圜丘,与身后诸多宦官、神策军拉开了距离。

正在此时,忽然一声

“锃!”

利刃出鞘,甲胄碰撞

却是长安禁军当中,神策军左厢都指挥使西门重遂,忽然拔刀出声

“有人意欲刺害圣驾,随我护卫!”

遂而数百甲士纷纷围拢过来,将正在圜丘上的李晔保护起来。

杨复恭立马察觉到了不对,厉声叱骂道

“西门重遂,尔欲反乎!”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