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16章 中流砥柱郑相公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16章 中流砥柱郑相公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自夏州往西南行,一路上,可谓惊心骇目。

经由庆州、邠宁、肃州,至岐州(凤翔)

适逢紫盖去蒙尘,已见白旗来匝地

扶赢携幼竞相呼,上屋缘墙不知次!

西逃的士民家眷,堵塞道路,哭嚎震天。

天子南逃以后,整个关中顿时失去了主心骨。其实唐廷并非就毫无抵抗力量,比如邠宁镇、庆州、泾原镇,以及郑畋所在的凤翔镇,他们都属于传统听命于中央的核心藩镇,只是刚开始来不及支援罢了。

还有十多万崩溃四处的神策军士卒,以及其他禁军,虽然都不是正经军士,但毕竟已经算打过仗了,只要能收拢起来,给予足够补给,参与守城总是没问题的。

但领导核心的丧失,让原本可以合力的关中唐军各自为战,难以统一号令。

后面虽然有了郑畋这个行营都统,权威性比起皇帝毕竟差太多。

泾州,良原县以南

此处有河,名谓达溪河,往南便是凤翔镇

故而筑有军堡,唤作百里城,用以驻防。

原本百里城理当是郑洵、李业他们一千多人,中途补给所在,然后南下。

但就在数日前,李业他们刚到邠州之时,泾原节度使程宗楚,已经南下凤翔,泾州本地空虚,黄巢军林言部一支偏师,抓住机会,竟是沿着达溪河穿插,夺下了百里城!

此军主将战略眼光倒是不俗,截断达溪河,不仅能阻拦郑洵这一千多人马,更能切断泾州和凤翔联系,从北面孤立凤翔。

“哨骑可曾回报?”

郑洵坐在中军大帐,皱眉询问

他本是进士出身的文官,虽然当了几年节度使僚属,略懂一些军旅之事,但从来没有指挥过作战。

面临如此情况,自然有些失了分寸。

“草贼似是按捺不住,已经分兵去攻良原,但百里城依旧有贼兵把守。”

汇报的,是夏州一位骑兵队正,他们带着弓马,去百里城外试探了一番。

然后就发现,对方人马已然开始出城,往良原去了。

这也不难猜测,大概率是为了劫掠。百里城是军堡,没多少财货,也无人丁女子,几千草贼聚集于此,就算吃饭不成问题,但他们千里迢迢跟着黄巢打到这,哪是为了这个?留在三辅的同伴,都已经挣得盆满钵满了!

“哪还有草贼愿意留守百里城?”

郑洵有些惊奇

从这些草贼行事作风不难看出,纪律比藩镇武夫还差,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怎么还有人愿意留在军堡坐冷板凳?

那队正回言

“不止如此,我部持弓在外骚扰,意图试探,但那守堡贼人给,只是放箭回击,从不出城应战。”

“两日间,也不见其部出城劫掠周边,军纪颇为严整。”

李业按刀侍立在郑洵身侧,这些天郑洵但有疑问,都多询问他的意见,军中甚至给他取了个“李副帅”的别号,当然,其中也有其他几路十将不满、嫉妒之意在。

他听完队正的汇报后,稍稍思量,这样的军队,在黄巢军中少见啊,莫非是黄巢的冤句老兵?不可能,那些核心精锐此时大概都在长安。

于是他询问道

“军堡之上,可有旗号?”

那队正稍回忆后,拱手应到

“是有,乃是一面‘朱’字旗,大概是其部贼酋名号!”

李业心中一惊

黄巢先锋、统领千人的中层军官,治军严谨,还姓朱。

不会是那位吧......

两日后,南征的夏绥军,决定先攻取百里城,取道南下

郑洵虽然没有经验,但军中宿将却是不少,主要以李业和另外一位夏州宁朔都十将为主。

在河北砍伐树木,制作简易攻城器械,并不断让人骚扰放箭。

那城里巢军将领也不安分,竟然还敢趁夜,派遣精锐出城夜袭,毁坏攻城器械。

只是,还没等他们这边动手,一日傍晚,那城中巢军,居然就弃城东撤了!

郑洵还想派骑兵追击,但那巢军似乎早有准备,追击的三队骑兵并未成功,反而折损二十余骑。

待次日天明,打听消息后方知,原来是那支分出去良原劫掠的巢军,已经被泾原唐军全歼。

凤翔似乎意识到了这支巢军的意图,郑畋命两千唐军北上,兵临达溪河南岸,使百里城巢军陷入两面夹击境地,不得不东撤。

李业望着那东去烟尘,还有已不可见的“朱”字旗号,没想到第一次交手,来得这么早,却又如此草草结束。

是的,这两日,他已经探听清楚,城中巢军主将,确实唤作朱温!

……

郑畋,是李业来到这个世界后,目前见过官位最大的人物了。

就在十日前,逃难蜀中的圣人降旨加授郑畋为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

再加上京城四面都统,可谓文武一把抓,名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虽然其实就是推出来顶锅罢了。

眼前这位年近六十,须发斑白,身形已经略显佝偻的长者,便是大唐濒临亡国之际,最后的中流砥柱。情势发展到眼下,无论多少,每一支援军的到来,都足以让郑畋欢欣鼓舞。

郑洵与他是同族,论辈分算是自己族侄,更是亲自相迎。

此时在郑畋的号召下,凤翔已经汇集了不少人马

有泾原节度使程宗楚、邠宁节度使李重古、前朔方节度使,现任神策右军马将的唐弘之。

加上凤翔、陇右本部,合计近四万将士。

北面,还有已经响应出兵的朔方节度使李玄礼,夏绥节度使诸葛爽,河东方面,李克用也已经决定出兵。

只能说,进兵长安,是黄巢起义的顶峰,但也是其急转直下的开始。

因为当进入关中的那一刻开始,就等于是把整个农民军暴露为天下诸侯竞相逐鹿的对象和舞台。

“诸葛仆射到何处了?”

郑洵带来的这一千多人,更多只是表明一下夏绥镇的态度,所以郑畋更关心的,还是诸葛爽本人的动向。

郑洵回应到

“仆射已经率夏、银、绥三州主力南下延州,此时恐已与巢贼黄邺部接战。”

郑畋这才满意颔首

接着,郑洵就一一向自己族叔介绍麾下部将。

郑畋本人其实毫无军事经验,但他早年中了进士以后,就长期在地方藩镇担任幕僚,故而对藩镇军将行事作风很了解。

在凤翔节度使任上,凡军中十将以上军官,都必须一一召见过问,哪怕时隔良久见面,也能叫出对方姓名。

“这位乃是我部宥州怀德十将,名唤李业,年未及冠,颇具武略,在镇中很是闻名,且为皇室宗亲。”

郑洵这位老朋友还是很给李业面子的,虽然出于这年代普遍年龄次序,最后才介绍他。

但对其他人也就是提个姓名,对自己却是详加解释。

“皇室宗亲?”

郑畋闻言停住

李业心中不禁喟叹,别看这隔了不知多少代的祖宗,给他带不来半点钱粮,可却依旧有不小效用。

尤其是在这个年代的官宦人士眼中,一个宗室余脉的出身,就是要比泥腿子引人注目,虽然不比五姓七望那般,但当说出这四个字,人家就不会把你当做寻常武夫看待。当然,其实大唐宗室自己,也属于“五姓七望”,陇西李氏嘛。

李业连忙解释道

“家祖定居长安,玄祖讳诫满,父嗣濮王,末将为六世孙。”

郑畋学问深厚,对于宗室的主要支系都很清楚,顿时明悟

“哦,乃是濮恭王一系啊,那便是太宗九世孙了。”

“老夫见过不少宗室子弟,为官做宰的也不少,但却鲜有投身军旅之人。”

“如今天下板荡,国家危难,正是用武之时。昔日国初河间王(李孝恭)、江夏王(李道宗),天宝之乱后,如武威郡王(李载义),俱是宗室出身,有安定社稷之功,尔当勉之!”

李业自然是表现出感激涕零之状,单膝跪地拱手应是

只是心中另有想法

自己的野心,真的只是做一个宗室名将,而已吗?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