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19章 龙尾坡之战(上)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19章 龙尾坡之战(上)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龙尾坡,又名龙翼坡

位于渭南平原之上,为沋河、零河、赤水河中下游河水切割的黄土台塬,塬面东南高,西北低。东南方向呈梯田型,坡顶相对平坦,幅员辽阔。

其地形之险要,可以通过一个侧面例子印证

后世在这里修建盘山公路,有有渭南“东塬十八盘”之称。

传说西晋名臣周处,曾在此处斩蛟射虎。

而此时,中和元年三月初

一面上书“大唐中书门下平章事,凤翔节度使,中书令郑”的大旗,正在塬顶,高耸树立。

旗下,是两千衙军和三千凤翔镇军,紧密列为圆阵。

病情才稍好转不久的郑畋,亲自披甲,站立在高处,按刀观望战场。

李业擎陌刀,配弓侍立在侧

自从之前酒宴事后,郑畋就更加关注李业了,将他调到了身边。于此诸葛爽已然变节的情况下,大有把他培养成自己亲信的意思。

这也不难理解,郑畋德高望重,一生对唐室可谓忠心耿耿。见李业这种出身宗室,又有作为本领的年轻可造之才,哪里不会起爱才之心呢?

对于如此状况,高级将领们倒是没什么感觉,都是天下数得着的人物,不至于和小辈置气。甚至看在郑畋的面上,对李业还算友好,尤其如程宗楚,也颇欣赏李业。

但原先的凤翔镇中低层将佐们,就很不服气了。

他们几年前就归属郑畋部下了,突然多出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骑在了头上,哪里会甘心?对其不免有些酸言酸语,李业作为衙军副兵马使,对付那些原夏绥镇军将还行,毕竟都有香火情。可其他原凤翔镇将佐,就很是刺头了。

李业还好,符存审和杨师厚两兄弟却很不爽。

此战,龙尾坡塬上军阵,需要以数千人,先行承受住巢军数万之众第一波冲击,虽然有地利优势,但也很有挑战。

而且郑畋本人也在塬上,更是风险重重

李业主动请命,率部镇守塬上,并顶在外层。

他向来是个知恩图报的人,郑畋对他优渥有加,他自然也不愿辜负对方。

同时,也是想向所有人证明,他这个不满二十的副兵马使,到底合不合格。

日近正午,全军将士已经用过朝食,不过为了保存和补充体力,此时的士卒都会随身携带一些炒米或者干饼。

因为像眼前这种数万人的大战,绝非是一个时辰内能解决的,打到天黑才收兵都正常。

忽然,塬下几员哨骑马蹄纷飞,奔回阵中。

李业见状便知

尚让大军已至

紧接着,地面隐隐有震动声。

从塬上高处望去,那是一片黑压压的乌云

一眼望不到头

人上一万,无边无际,何况是数万之众。

但此时李业心中,却反而有些明悟。

他知道,历史上这一战,是以唐军胜利告终的。但却不知道具体细节

可从眼前形势而言,李业却懂一些了。

他在唐军之中,也有一年多了,许多此时代军事常识还是知道的。

最重要的就是,藩镇唐军作战,无论是三五千,还是三五万,都会尽可能避免万人以上的大阵。

如果兵马过万,就要分出好几个兵马使、指挥使。

因为人多,并不意味着能战,恰恰相反,冷兵器战争,人越多,指挥越困难。

李业自己本部不过三百人,就要有合格的队副以上军官十几人。

尚让号称十万大军(实际应有六七万),有多少合格的基层军官?又有多少可以上传下达的中层将佐?

凤翔唐军虽少,可论及军官和精锐军士数量,可都是好几个藩镇节度使压箱底的积累!

否则,就像之前他率军对付党项人一样,甚至对方的表现恐怕不如党项人。毕竟党项部落兵民合一,部落内部配合还是相当默契的。

而眼前的黄巢大军,大多数不过就是才放下锄头没几月的农民而已。

想到这里,李业心中不免又坚定了几分。

同时望向那猎猎旗帜下,长须斑白,头戴盔缨的老人

郑畋,真的不知兵吗?

-------------------------------------

“通通通通......”

龙尾坡上,鼓声响起

预告敌军将至

李业立即提刀上马,对着郑畋一拱手,随即带着两兄弟,策马离开中军,回到指挥岗位上。

随后郑畋身侧,作为塬上唐军总指挥的凤翔副节度使,宋文通,开始下令,命衙兵挥动令旗传命。

原本松散的,位于外围甲士内侧的弓弩手,随即起身集结,而后张弓搭箭。

李业看得清楚,尤其是蹶张弩,仅是这塬上五千唐军,至少就有一千具。

而且全军披甲率是百分百,甚至铁甲都超过了五成,精锐军士,全部身着明光铠。

陌刀手同样过千

其余皆人手步槊、横刀、步弓

只能说,自去年突破江淮,大破高骈后,黄巢屡战屡胜,实在是有些膨胀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万里大国?

此前黄巢军所取得的胜利,与其说是唐军不敌义军,不如说,是因为唐军真正的精干力量,由于各种原因,不愿,也没有和他交锋罢了。

而当郑畋站出来,依靠唐廷三百年余威,最后一次号召各地藩镇勤王时。

仅仅只是关中、西北这些亲近长安的藩镇,就够他喝一壶了。

何况即将到达的王重荣、李克用等河南、河东强军?

“射声军准备!”

“射声军准备!”

传令声经由无数基层军官,传达到每一个射手耳旁。

塬下,数以万计,黑压压的人影,宛如浪潮,不断往上侵蚀。

而塬顶圆阵内,上千具蹶张强弩,和同样上千强弓,纷纷瞄准,将箭头稍稍抬高,以便抛射。

而塬下的巢军中,由于队形杂乱,或者说根本就无所谓队形,只是各自围拢着军官,变成或大或小的“人团”。

其中也有数量不少的弓手,毕竟唐代民风尚武,寻常成年男子,不乏会用猎弓的。

但一则,数量繁杂,却毫无指挥,难以集中

二则型号杂乱,不成制式,弓箭射程大小不一

况且又是仰攻,高度差下,就算零星射来,也是软绵绵无法穿甲。

而塬上弓弩,做好准备后,却丝毫没有发射的意思。

全军两千弓弩,一时寂静无声

只等着对方杂乱的脚步不断逼近

八十步,六十步,四十步......

直等到居高临下都快看得清对方身形了

宋文通令旗忽地下挥

“放!”

“蓬......”

顷刻间,一片乌云升腾在塬顶之上,而后重重向那不断逼近的人群砸去!

“啊!”

锋利的倒刺箭头,宛如毒蛇般钻进人的要害。

一旦中箭,伤及四肢,扑地哀嚎,伤及心腹者,血流不止,即使眼下存活下来,也极可能因为伤口感染,在战后更加痛苦的死去。

黑压压人群,顿时稍稍滞缓,倒下一片,同时变得更加混乱

巢军披甲率十分低,这也要感谢田令孜做得“好事”。之前在潼关溃败的十万神策军,幸亏是临时凑出来的乌合之众。由于多年**,神策军军备早已废弛,这十万人根本没有多少正经军备。

这也让击溃唐军后的巢军,并没有缴获多少甲胄。

至于长安府库,在太监们几十年“精耕细作”下,黄巢二十万大军杀进去时,居然只搜到了不到两万副甲胄,其中大多数还是皮甲。

以至于此时的巢军,面对真正全副武装,横行地方的藩镇武夫们时,根本是以卵击石!

而屠戮并没有就此结束,弓弩手紧接着继续上弦,继续射击

巢军被居高临下输出,在龙尾坡上跋涉的每一步,都如此艰难。

看着不断靠近,已经可以看清楚面孔的人群

李业又翻身下马,这种坚守战,骑马反而不方便了,然后和符存审、杨师厚一同,手持陌刀,站在了军阵前排。

身侧,是同样身着明光铠,手持陌刀,身姿高大的三百名甲士。

每一个都是从衙军里挑选而来的健壮之士。

午后初春阳光,照射在明光铠的护心镜上,闪烁一片

“陌刀手何在!”

李业听到鼓声微变,身后令旗挥舞,迅速反应,大声高呼

“在!”

三百余人一同应声

塬上衙军一千陌刀,分为三部,李业主动请缨,以副兵马使,统率一部。

“举刃!”

三百雪白锋刃,忽地向上扬起

敌军距离已经不足十数步

“嗖嗖......”

零星箭矢飞来,砸落在坚实的明光铠上,发出清脆叮当声

只留下一个个细小凹痕

李业微微眯眼,看着对面敌军,空出左手,把铜制护面拉下

身后甲士,也纷纷效仿

那铜面狰狞,让人心寒

“杀!”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