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69章 雪中奔袭慑四夷(上)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69章 雪中奔袭慑四夷(上)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袁袭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建议李业组建特务机关。

他认为,李业在行政部门和军队上的建设和控制,已经相当完善。

但无论是藩镇之间的斗争,还是在各种势力错综复杂的陇右、西域。

一个强大的情报机关,都能让李业的扩张战略如虎添翼。

尤其是,李业主要注意力,转移到陇右,距离中原和关中等核心地区,本来就远,如果没有一个及时搜寻情报,并加以反馈的组织,很容易造成信息上的脱节。

决策这种事情,本来就需要足够的有效信息才能进行。

李业之前,一直都是作为流动的军阀势力存在,现在眼看就要有了自己家稳固的根据地,进行长久的经营。

就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李业听完后,对袁袭的意见相当认可。

而且他不难看出,其实这个工作本身,也就属于袁袭的强项。

袁袭性格本来就有些偏激、阴沉,不太适合那种联络众人,安抚军民的“宰相之才”,更适合这种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而现在也处于草创期,倒也不用大张旗鼓,先把基础工作干好,招募人手,建构组织。

既然决定了,自然就没必要拖泥带水

李业任命袁袭为幕府侍从右司,掌书记,负责这个工作。

侍从左司掌书记是韦庄,这个位置,本来是负责给李业拟定抄录文书,传达命令的,相当于文字秘书,或者说皇帝的中书舍人。因为韦庄文采最出众,所以由他担任。

而新设的侍从右司,明显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对外看起来,只是李业本人的机要秘书,实际嘛......

袁袭既然提出了意见,自然也就有具体方案。

他打算从正在军政学堂学习的文武学员中,各挑选十五人,拢共三十人,作为第一批骨干力量。

而接下来的发展,则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的各族商人,以及党项、回鹘部落。

李业当然不可能完全放心他一个人负责,于是便将以前担任过自己亲卫队长的亲信赵密,改任为侍从右司侍卫长,和袁袭平级。

至此,后来青史留名的巨大特务机关,开始铺下了自己的第一个节点。

当然,袁袭虽然负责侍卫右司,但平常还是作为李业的参谋之一,参与军政建议策划的。

李业也就此机会,召开全军文武官佐会议,重新分派划分了职务,让整个节度幕府,显得更加规范。

虽说大家伙身上,都有各种朝廷给的加衔,晚唐官制本来就乱得要命,什么本官、使官、差遣一大堆,李业又身兼三镇节度,手下挂在哪个幕府名下的都有。

所以李业干脆先撇开朝廷给的,那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官衔,按照实际差遣,给手下确定名分,分派任务。

文官系统,直接简单干脆的划分为四个司,左右侍从司、行军司、度支司。

侍从司的职责已经说过,长官为掌书记,韦庄任左司,袁袭任右司。行军司掌军律、策划,长官为参军,敬翔任之。度支司掌钱粮、后勤,长官为判官,李振任之。

四司直属于李业本人,理论上平级,但事实上,敬翔是实际的文官长。

军事方面,还是维持符杨二人,左右两厢兵马使不变。

但这种分派恐怕是暂时的,在可见的未来,随着地盘增多,肯定要考虑分派到其他州县的行政机关。

李业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在自己手下搞藩镇那一套的,这也是他为什么看重袁袭意见的原因。如何建立一套能保证对上忠诚,不让地方武将割据的行政机制,又是另一个课题了。

但最起码,李业通过军政学堂,已经把人手准备好了。

-------------------------------------

中和三年十一月,效节军开拔,经由宁州向北面,两千里外的朔方镇而去。

李业在此之前,正式将职权名义上交割给了崔彦冲。

当然,事实上留下担任都押衙的姚长奇,以一千效节军旧部为核心,重新征募两千丁壮,组成了新的邠宁衙军。

在冬季行军,也相当考验军队的执行力

但效节军显然不存在这个问题,直到十二月,在李业宣传“到灵州过年”的口号下,抵达朔方镇。

此前的朔方节度使,是李业的老相识,同为宗室将领李玄礼。

但此时的李玄礼已经被调任南方

朔方军又没有节度副使,故而李业甚至都找不到一个可以交接的人。

事实上,到了晚唐,朔方军早不复郭子仪时期,那种拥军近十万的强藩,相反,已经沦为了三流藩镇,恐怕连三五千人都未必凑得出。

至少,出现在李业眼前的,冬日白雪皑皑下的灵州城,已然萧条至极。

很难想象,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塞上江南

不过李业知道,其实灵州的潜力相当大,早在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就在这里大量兴修水利,再加上黄河上游的水源,已经广阔河岸平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缺乏的,只是农业人口而已。

李业先让大军驻扎城外,然后就带着亲兵往灵州城中而去

灵州刺史韩群,主动出城相迎,现在他算是朔方最大的官了。

不同于事前准备的,朔方本地藩镇力量的抵抗,事实上,朔方本地军士力量非常小,常年被周边党项部落压制。

只能谨守灵武、怀远四个县的地盘

满打满算,拢共不过三千军士,五都而已

李业入城后,当仁不让,带着崔瑛,入驻帅府。

然后,就让韩群把周边朔方军副将以上军官,全部召集过来。

立马就开始了兼并过程,李业只是出面,都不用开口

符存审就开始做主,轻车熟路地开始施展手段。

凡队正以上军官,必须互调,队副以上,轮流分批入学军政学堂,三个月的临时班,或者直接调入亲兵都。

不服?

帅府大厅两侧,各三十名披甲持刀的军士

从李业建军以来,从来不允许,在军事指挥权上讨价还价!

包括灵州刺史韩群本人,也被重新分派任务,调入行军司给敬翔打下手。

至于灵州事务,则交给张承业直接打理。

李业的军政班底中,事实上只在他本人以下的“宰相”,事实上就四个,符存审、杨师厚、敬翔、张承业。

符杨负责军事,敬翔负责幕僚,而张承业,便是地方行政总管

当然,积弊之下,朔方军中也不乏少量刺头,不愿交权的,甚至还有勾结周边党项部落,软硬不吃的。

那自然是没话说,直接动手,符存审带着踏白都骑兵,挨个点名。

然后李业就让掌书记韦庄,拟定了一封《告朔方诸蕃部书》,传抄百份,广告朔方境内各州、县、军、堡。

要求所有境内蕃部,在明年三月之前,前来灵州参见,并补清三年内税派,否则“勿谓言之不预也”。

一石激起千层浪,李业的名声,在关中早已传烂,朔方作为西北藩镇,当然不可能没听闻过。

朔方镇内,党项部落不下数十,纷纷动摇起来。

有的选择低头,有的则陷入恐惧,有的自诩无惧,联络党项大族,打算搞软对抗。

但无论那种,一时之间,都没有立马表态。

而在这种气氛中,李业却将目光从朔方移开,看向了南面

已经沦陷吐蕃百年的陇右故地,会州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