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72章 西北有孤忠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72章 西北有孤忠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在朔方以西的三千里外

沙州,敦煌

归义军节度使(自称),瓜州、沙州刺史,张淮深

正伏于案前,看着手中。来自瓜州、肃州的军报。

回鹘人和吐蕃人越来越嚣张了

距离敦煌腹地不过二百里的瓜州,已然沦为归义军和甘州回鹘相争的战场。

气急之下,已经四十的张淮深连声咳嗽,忙用茶压下。

说起来,自从张议潮在长安逝世后

(宣宗逝世后,朝廷猜忌归义军,趁着张议潮之兄、张淮深之父,在长安作为人质的张议谭死后,要求张议潮入长安为人质。张议潮最后死在长安,张淮深成为归义军实际掌舵人,但朝廷却不愿承认他节度地位,张淮深只能自称节度。)

张淮深一直如履薄冰,回鹘、吐蕃、吐谷浑、龙家等部落卷土重来。

他继位后,再次举起叔父留下的旗帜,向东“讨番开路”,亲自率军攻打瓜州、肃州回鹘。

张淮深本人亦是猛将,领陌刀甲士先登城楼,连克瓜、肃、甘、凉四州,一度和唐廷西北藩镇接壤。

但好景不长,一方面,此时王黄起义如火如荼,朝廷根本无暇西顾,策应支援。另一方面,唐廷也的确怕极了这些能打的藩镇,不仅没有加授张淮深为河西节度使。

反而派出了由文官担任的河西都防御使,跑来摘桃子。

结果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唐中央派出的虾兵蟹将,根本没办法在河陇站稳脚跟,到乾符六年时,就被吐蕃和回鹘人赶走。

反而连累归义军再一次陷入窘境当中

龙家(部族名)盘踞肃州,回鹘盘踞甘州,凉州被吐蕃反攻。

紧接着,黄巢入长安,泾原、凤翔等京西北藩镇全部东调

吐蕃军阀进一步席卷西部诸州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事也有李业的责任

他当初在咸阳接纳从长安逃出的士民,却没成想,其中有一个特殊的人。

张议潮之子,张淮鼎,原本是作为人质留在长安的,但因为黄巢入长安,张淮鼎趁乱逃出,改名易姓,居然逃回了西北。

这下,让张淮深的地位更加尴尬。

张淮鼎联合张家的“外戚”李氏,企图让张淮深交出权力,原本团结的归义军内部,却因为继承人争端,开始分裂。

夜色将近,张淮深看着幽幽灯火,暗自叹息

当初叔父离开敦煌时,对他再三嘱咐,要谨守河西六州之地。

如今,归义军却节节收缩,自己的身体也愈加不虞,若是就如此去见叔父,又该怎么交代呢?

就在此时,门外突然传来声音

“节帅,衙将康通义求见。”

康通义是昔日跟随张议潮东征的大将,康通信之弟。康通信在和吐蕃人的战斗中阵亡,其弟就成为了归义军中有数大将,替张淮深约束衙军。

听闻手下大将夜中参见,张淮深以为有大变故,连忙相招。

稍许,一名虎背熊腰的中年将佐入内,拱手禀报,面上却难掩喜色。

“节帅,官军西进了!”

“官军西进?”

张淮深先是一喜,随即又沉默下来,迟疑问道

“据我所知,巢贼之乱尚未平定,官军何来余力西进,再说......”

此时的归义军还不知道东边的情况,以为黄巢起义仍在持续。

而且,张淮深本人,是吃过长安中枢好几次亏的,就连现在,身上节度使都是自己宣称的,没有朝廷授予。

他还打算派使者入朝请节呢

就这样的朝廷,哪里会顾虑到什么河西六郡,什么安西旧民?

结果,康通义却是摇头,兴奋到

“末将原先也是不信,上月,末将部下在瓜州截到一支泾原来的商队,获知消息,现在巢贼已然伏诛,中原里,一个唤作李业的宗室功臣,受封天水郡王,主动向圣人请缨西征河陇,已经拿下会州,剑指兰州、凉州!”

“一开始末将还不相信,待从其他商队也是如此印证后,方才确定。”

“这天水郡王,原是勤王军中一等一的名将、强军,如今率兵西向,那些个河陇蕃贼必不能当,河陇光复在望啊!”

张淮深闻言,心中震惊之余,亦是波澜起伏,忽得站起身来,连呼吸都有些紊乱。

他明白对方话中之意

以前叔父和他,两次东征,讨番开路,都打到了凉州,但却都没有守住。

很大原因就是势单力孤,没有外援

宣宗朝时,有官军西进策应,还好,到了懿宗以后,朝廷事实上已经放弃了西北。

归义军只能依靠薄弱军力,同时对抗河西周边众多异族

而现在,李业的西征,一下子改变了河陇地区汉藩对峙的力量对比。

如果自己此时率军东征,和李业东西夹击

打通河西走廊,绝非难事!

不过,在此之前,也得先和对方取得联络吧?

张淮深平息心境,眼光重新看向同样激动的康通义

还是摇头叹道

“不行......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和这位天水郡王从来没打过交道,别人到底想干什么,是怎样人都不知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也怪不得张淮深谨慎,他是真的吃过不少亏了。

当初自己率军一路打到凉州,和朝廷接壤,结果呢?

人家直接派了个都防御使过来夺权,到时候归义军反而混得不如东征之前了。

谁知道李业是个什么态度呢?

万一对方只是想夺下会州以南的渭、秦两州,并不想继续往西,收复河陇呢?

最后,张淮深还是选择先让人去试探一下

嘱咐道

“这样吧,明日我去请城中明空大师,代为向东行,帮忙探探天水郡王口风,也是看看如今陇右那边,到底情势如何。”

唐代佛教繁荣,各地的僧人,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也会承担替政权刺探情报,以及联络外交的使命。

-------------------------------------

会宁城外,效节军将士已经开始整顿行装,检点辎重,准备出发。

会州一战,唐军缴获了大量牛羊、马匹。

虽说效节军骑兵数量并不多,但有了这么多马匹,还有牛也可以作为驮运以及拉车所用。

全军机动性立马提高了一大截

九千人,除了留在朔方看家的两千,剩下七千军士,装备了三百辆马车,一百辆牛车,外加一千匹驮马。

所有辎重和装备都能直接装在车上,甚至士兵行军途中,还能轮流上车休息。

事实上,鼎盛时的唐军,尤其是安西军,就有大量的“骑马步兵”,即行军时骑马,到达战场后再下马列阵。

倒不是因为他们骑术不精,而是这种大多是强弩或者陌刀手,作为步兵反而能发挥更大作用,压制地方的骑兵。

刚刚新婚数月的李业,也亲自披甲出征

现在可不是垂拱而治的时候

既然行军能力大大加强,李业也不想耽搁,全军只在会宁修整数日,连朔方方向的粮草补给都懒得等,直接带上数百名归附的部落汉民,然后让他们驱赶着羊群,跟在大军后面。

不过李业还是懂,让每火军士十人,携带一块劣质的茶砖,用来确保必要的维生素摄入。

当然,和以往最不同的,还是在于医疗手段。

李业吸取了之前,灞上之战伤亡惨重的教训。

专门以都为单位,每都挑选十名伶俐手巧的军士,集训教授简单的包扎和伤口处理方法。

到了他这个层次,许多事情都不用亲力亲为,把一些详细的操作解释后,自然有人执行。

而在其中,新任会州刺史李愚到让他高看一眼

李愚专门带着纸笔,找上门来,把李业所言一一认真记下,然后回去总结成文。

他从当地征发了上百汉民,与会宁城内修建了一个“休养院”,用于安置伤员,采用李业所言的方法,严格监督卫生条件,防范疫病传播。

这一日,万事俱备,李业率大军出城,准备继续沿黄河而上,兵发兰州。

可刚出城,就收到了禀报

来自敦煌的明空大师造访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