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84章 名震天下,露布报捷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84章 名震天下,露布报捷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关中,长安城

自从去年光复以后,原本逃难蜀中、凤翔的大量士民,终于在中和四年以后,逐渐回到关中。

无论如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竟是昔日的世界第一都市,如今依旧还是京师,长安还是逐渐开始恢复旧观,只是没有往日那般繁荣了。

许多逃难的大族再次搬了回来,尤其是朝廷许是为了安稳人心,同时也算弥补之前动乱间留下的空缺。

于中和三年、四年,先后连续举办了两次科举,取进士四十五人,让长安城比起去年刚收复的一片死寂,热闹了不少。

被焚烧坍塌的房屋,被修缮拆毁,许多大族旁支旁系,继承了遗留的府邸房产,天子和中枢的回归,带来了大量官吏家属,以及其经济需求,又养活了不少手工业者。

还有数万禁军,同样有家眷,亲族,整个长安,在短短一年间,人口又勉强恢复到二三十万的水准。

三辅之地毕竟还是天府之国,即使遭了三年拉锯的兵灾,或者说由于李业这只小蝴蝶的存在,所受的破坏没有历史上那么严重。

长安君臣回到关中后,竟是逐渐又回到了往日岁月间

而此时,地方军阀还忙于在黄巢遗留的地盘和利益间分赃,无暇冲突,也懒得和朝廷对着干,似乎天下无事,又恢复到了以往年岁。

直到中和三年十二月开始,长安西北面,开远门外,一骑骑快马络绎不绝。

带回了一条条惊人消息

“捷报!天水郡王率兵光复会州!”

“捷报!天水郡王大破蕃贼于兰州,兰州光复!”

“天水郡王大破吐蕃联军数万,斩首渝万,斩获酋王之子!”

“捷报!洮州、河州光复!”

“渭州、秦州光复”

“廓州光复”

“鄯州光复”

“天水郡王与检校尚书张节度,会师焉支山,凉州光复!”

快马递来的捷报,每隔三五日,便要递来一封。

虽说军事情报往往都要保密传播,但惟有一种情况是例外,那就是捷报。

汉代起,就有“露布报捷”的传统,也就是报捷文书不密封,而是直接用一匹长幅白布,大书文字,令行人可见,然后用木杆高高挑起,自城门而入,所到之处,呼喊报捷。

算是一种提振军心士气的方法

而唐代的露布报捷,向来是直接从朱雀大街外,一路奔驰,穿过大半个长安城,然后抵达宫门,中书门下衙署前。

况且李业既然是要得名,自然是没有藏着掖着的道理,每次报捷,都命数十名大嗓门的骑士沿街呼喊,让朱雀大街两侧,数万民众可见可闻。

故而,这几月间,长安士民,每隔几日,便能听到报捷之声。

关中、长安百姓,向来对于西北都不陌生,一方面隔得近,而且唐代本就是丝绸之路繁荣之时,以前盛唐乃至中唐,长安城中都不鲜见西北商人。

另一方面,西北是边防重镇,往日关中征发兵役,十之三四,都是要往西北去的。

正是因为了解,所以大家都知道,从宣宗以后,数十年间,自凤翔以西数千里,只有不知道隔多远的一个归义军勉强支撑,其余早非朝廷之地。

而每逢秋冬,西北的吐蕃、党项、回鹘部落,也会趁机抄掠凤翔、泾原、夏绥、朔方诸镇,有时兵锋鼎盛,甚至能威胁关中。

况且,吐蕃人又不是没打进过长安

对于吐蕃的强大和威胁,长安士民可谓是耳熟能详,祖辈相传

而这短短数月间,捷报频传,昔日不可一世的吐蕃强敌,西北虎狼,一下子就成了天兵之下的齑粉,被唐军横扫千里。

昔日凉州沦陷,河陇落入胡尘,白居易曾作诗道

“自从天宝兵戈起,犬戎日夜吞西鄙。

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

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天宝之后,本来自信于“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长安士民,已然发现,现在的长安,却居然要在不过数百里外的强敌威胁下,战战兢兢。

可现在,一切似乎又变回来了

仿佛大唐又回到了贞观、开元初年,那个隔三差五便要“献俘太庙”的时代,那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灵魂,似乎又回到了大唐军队的身上,并携带着无限荣耀,让所有唐民为之欢呼喝彩!

只是,伴随着这一回光返照般巨大荣耀,而传播天下间,一个名字,被反复不断的提及。

天水郡王,李业

李业此前当然不是籍籍无名之辈,至少在天下诸侯中,还是属于站在第一梯队那种。

但这次不同,如此巨大的声誉,不仅仅只存在于王侯将相的战略权谋之间,下至庶民百姓,俱皆耳闻。

效节军和李业,昔日在关中驻军时的种种事迹被挖掘出来,并且广泛传播,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总是无限的,许多人把效节军治军严谨,秋毫无犯的事迹,演变出种种传奇故事。

尤其是中晚唐,本就是中国民间戏剧、小说,一个从萌芽走向发展的重要时期,后世着名的《莺莺传》、《长恨歌传》都被改编成了戏剧。中国的传统戏曲也开始大步发展

于是乎,从长安到洛阳、江陵、蜀中

《天水王征西》、《效节定乱记》不少与李业和效节军有关的民间文艺作品传播开来。

尤其是在关中

这也不稀奇,长安士民对李业实在太亲切了。

因为李业自己,就是从曾祖父开始,便定居于此的老长安。

他自己的二进老宅,现在还在长安西南的平和坊里呢,也幸亏在战乱中没有被焚毁,后面自然也就没人敢动了。

而且李业虽为宗室,可却是从市井之间,自己打拼出来的。这种家道中落,出身贫寒草莽,最后一展雄才,得以显贵的故事桥段,加上李业本人向来礼贤下士,于诸多节帅中,是出了名的尊重读书人。

便更加得到贫寒士子的青睐和崇拜

也算是古往今来的常见桥段,大人物们尚未发迹之前,谁知道你是哪来的阿猫阿狗。

但发迹显赫以后,什么神奇宝贝都会找上门来

什么出生之时,满屋红光,晴天霹雳,云生七彩,门绕燕雀的

知道的说是瞎编,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霍格沃兹搁这招生呢

也不乏其中有野心之辈,意在摆弄舆论,好给自己未来寻进身之阶。毕竟眼下局势,但凡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朝廷已然是秋后蚂蚱,也不怪旁人想要做从龙功臣。

这是民间的影响

至于对朝廷而言,李业如此大功,未免惊世骇俗,一开始许多朝臣、宦官,乃至于天子都不大相信,但等这边刚刚派使者过去查实,新的捷报又抵达,如此反复数次,两三月后,长安君臣,方才完全消化这一事实。

于此,心系社稷之臣,自然是欢欣鼓舞,上书天子,要将俘虏押回长安,献俘太庙,以提振士气,并昭告宗庙、天地,向四海传旨,以示朝廷威德。

尤其是在眼下,中央权威日益颓废的情况下,李业这个宗室名将,取得如此战功,昭告天下,并大赏,就是告诉所有藩镇

“别以为没人能收拾的了你们!”

这些人,是真把李业当朝廷的救星了。

其实也不止他们,天子和几个宰相,何尝又不是这样想的呢?

之前面对黄巢入关中,已经将神策军的本质暴露无遗,根本无法以为屏障,眼下却有这么一个又能打,做事又守规矩,对朝廷也恭敬有礼,军纪还好,还出身宗室的天下名将。

不指望他,又能指望谁呢?若不是病急乱投医,当初也不至于连李国昌父子都要记入宗谱。

中和四年,二月

加授天水郡王李业为中书令

三月,加辅国将军

四月,太子太保、开府仪同三司

后面,因为实在无所可封,又不太可能直接把李业拔为亲王,那样实在是惊世骇俗,只能追封其父母,恩荫妻子。

追授父李颌为俞国公,母刘氏为国夫人

虽然李业还没有子嗣,但还是荫一子为侯

也不是没人提过,但很快就被否决掉,毕竟如果按照规矩,就以天水郡王加封为一字亲王,那天水郡属于哪个州呢?答:秦州

请问,李业王号为何?

所以根本不可能,直接否决,改为加封食邑两千户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