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5章 合会诸侯,一匡天下(上)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5章 合会诸侯,一匡天下(上)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无论如何,李业的到来,对于此时逃到了兴元的中枢,可谓雪中送炭。

地方藩镇中,大部分都陷入摇摆不定,甚至如淮南高骈,这种在朝廷内外都举足轻重的宿将,也选择观望,甚至承认了李煴的建贞政权,让宰相杜让能、枢密使杨复恭等人,都陷入恐慌。

而李业的出现,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第一个用实际行动,摆明支持李儇,并斥责长安伪政权的藩镇。

此时兴元府周边,还听调令的唐军,就只剩下宋文通、杨晟的神策军残部,拢共不到三千。

还有蜀中忠武都王建的一千人马

再往南,如陈敬瑄、高仁厚之类,虽然不少,却难以调动。

按理说,李业也不过带来了三千骑兵而已

但对于此时的兴元朝廷而言,重要的不是李业的兵马,而是他这个人。

因为此间虽然有几个宰相,还有些从长安逃出,跟上圣驾的大臣,确实没有一个能统帅大军的名将坐镇,唯一有点资格的,也就是神策军指挥使宋文通。

而李业,其他不说,打仗的本事,却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

渭水斩黄揆,灞上斩黄邺,首入长安,追击黄巢,破吐蕃、复河陇

当此之时,以军功而论,能盖过李业一头的,也只有灭国之功的高骈(唐朝灭亡前二十年都还能先把安南给灭了,也是武德充沛)。

有这样的天下名将坐镇,至少安全问题,大家都能得以放宽心。

打仗这种事情,还得交给专业人士

李儇当即就再次委托,把兴元军务,交予李业处置

这回就真不是客套,而是想让李业帮忙了。

李业这下也不推辞,他南下所求,按照敬翔事先安排,关键并不在于真要“挟天子以诸侯”,而是在于名望地位。

他想要提高自己,和其他诸侯之间的特殊性,简而言之就是强调自己的宗室身份,类似于春秋时期的“霸主”。

从而让日后某些“特殊情况”中,皇室有难,天下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他李业。

很快,第二日,李业便受命,为诸道行营都统制,节制诸藩镇兵马,以讨篡逆,这是当年郑畋和王铎的职务,李业受命之后,不免有些唏嘘。

当然,说是节制诸藩镇,可这时候有几个藩镇能让他节制啊?

绝大多数藩镇都还在骑墙观望

不过李业依旧信心满满,只要李克用、王重荣按兵不动,其余人等,其实不足为惧。

数日间,李业先是带着三千铁骑,入了兴元城,然后立马就以都统制之身,令兴元周边兵马集结校阅。

宋文通、杨晟、王建三将俱皆抵达,合计不到四千人马

说起来宋文通当年凤翔之战,还比李业高好几级呢,现在却反而成了下属,只能说造化弄人。

不过既然是让李业出山,替朝廷收拾局面,擦屁股,当然不可能没有条件。他又不是雷锋,这个诸道行营都统看似权力极大,但属于临时职务,战后是要免除的,相当于xx行动总指挥。

封赏之事可以后面再提,但李业有两个条件,却必须要朝廷认同

其一,蜀中、江陵、岭南贡赋,此战之间,除了供给行宫的外,其余都归李业调配。

这是理所当然之事,打仗就得花钱,就得把军士们喂饱,否则就算韩信再生,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业的要求不算过分,因为此时,由于蜀中部分军阀反对田令孜,不愿供给行宫,还有东西两川叛乱,其实行宫能收到的财帛本来也就没多少。

其二,更是简单,处理田令孜!

李业倒也不完全是出于私怨,才如此表态。

事实上,局势恶化到今天这一步,田令孜绝对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要不是他裹挟皇帝南逃,就以朱玫的实力,绝无入长安,擅言废立的事情。眼下天下藩镇的冷眼旁观和愤怒,大都是冲着田令孜来的。

只要处置了田令孜,就可以和之前的种种作为划清界限,朝廷才会有转圜余地。

届时,说不得如李克用、王重荣这些人,也愿意出兵讨伐朱玫了。

李业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知道,田令孜的日子到头了。

其实这些话,所有随行大臣、宦官心中都清楚,再正确不过

但为什么没有人提呢?

正是因为此前禁中兵权还掌握在田令孜手里,这些人担心对方狗急跳墙而已。

眼下李业大军一入城,直接掌控了兴元局势,在河西铁骑面前,剩下那两三千禁军屁都不敢放一个,田令孜的权位基础,也就随之土崩瓦解了。

于是乎,所有人马上落井下石,宰相杜让能、崔安潜,枢密使杨复恭,中书舍人孙揆、户部侍郎刘崇望等人,纷纷赞同李业。

就连田令孜之前的大部分走狗和亲信们,也连忙跳槽,划清界限,生怕被连带着清算了。

如此情况下,李儇也就只得罢免田令孜神策军中尉之职

又有人请杀田令孜,以谢天下,不过却被李业暂时阻止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倒不是可怜田令孜,而是还没到这厮死的时候,田令孜之兄陈敬瑄,现在还在蜀中任节度使呢,如果贸然杀之,恐逼反其人。

以往也就算了,现在如果陈敬瑄反,未免对兴元这边雪上加霜。

当然,这只是从公心上而言,私心上嘛......他在蜀中,还需要留个搅局的,如田令孜、陈敬瑄兄弟这种气量狭小、能力拉胯的最合适。若是没了,日后蜀中若迅速被王建、高仁厚之类豪杰人物,快速统一,那就成大麻烦了,自己“先入川陕”的战略怎么实施?

所以,最后天子同意了已经自闭在府中近十日的田令孜请求,南下外放为陈敬瑄部监军,算是投靠他哥哥去了。

田令孜走后,李业倒是放心这两兄弟在蜀中稳定发挥,最好闹得越乱越好。

而且他还发现,许多历史上的豪杰人物,此时可都还没发家。

比如五代十国,前蜀政权的开创者王建,现在还是个都将呢。

原本李业来时,心中还有万般准备,要不要趁早除掉这厮,但真的当见到本人后,想法却又淡了下来。

此时的王建,才刚刚三十出头,于军中厮混七八年,才勉强在田令孜入蜀后,为笼络蜀中军士,提拔成都将,与张归霸他们一个等级,离李业这个层次,还有十万八千里呢。

甫一见面,李业才知道,自己忌惮的,根本不是眼前的王建,而是历史上那个经过若干风云际会,锻炼而出的前蜀开国皇帝。

此时的王建,祖上几代和武大郎一个职业,卖炊饼的出身,自幼为乡间无赖,被乡人称为“贼王八”,因为和人打架犯了事,才从军入伍避难。

于李业这等天下数得着的大人物面前,更是战战兢兢

李业见状,先是愣住,打量了会儿眼前这个身高不足六尺,一看就是出身草莽的矮壮汉子,心中想法顿时改变。

立马主动把对方扶起来,大加勉励,随后又以都统制职权,提拔王建为神策军指挥副使,为宋文通之副,让对方受宠若惊。

只觉得自己于军中厮混十来年,总算是遇到了贵人赏识

李业知道的五代十国人物不算多,除了王建这种原本割据一方的人物,就是一些青史留名的名将。

比如此时的蜀中就有一位

所以李业当上都统制的第二天,就立马派人,去东川,请此时刚刚被任命为东川节度使不久的高仁厚北上来援。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